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组43例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手术情况,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动脉夹层病史、高脂血症发生率、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心包积液发生率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长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8.224,95%CI(1.188,56.913)]、心包积液[OR=3.888,95%CI(1.539,9.826)]、手术时间[OR=5.824,95%CI(1.880,18.046)]、体外循环时间[OR=7.078,95%CI(1.988,25.206)]、主动脉阻断时间[OR=7.776,95%CI(1.027,58.775)]、入住ICU时间[OR=8.891,95%CI(1.103,71.693)]及呼吸机使用时间[OR=7.996,95%CI(1.131,56.547)]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心包积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靖江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160例,按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观察组46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对照组114例(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男性比例、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抗酸剂使用率、鼻导管使用率、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肺部原发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OR=0.627,95%CI(0.327,0.715)〕、体质量〔OR=0.891,95%CI(0.731,0.905)〕、血清清蛋白水平〔OR=0.578,95%CI(0.521,0.790)〕、APACHEⅡ评分〔OR=0.916,95%CI(0.351,0.941)〕、使用预防性抗生素〔OR=0.521,95%CI(0.421,0.783)〕、使用抗酸剂〔OR=0.683,95%CI(0.529,0.715)〕、机械通气时间〔OR=0.716,95%CI(0.489,0.841)〕、使用鼻导管〔OR=0.371,95%CI(0.290,0.573)〕、吸痰次数〔OR=0.574,95%CI(0.458,0.710)〕、胃内容物反流〔OR=0.682,95%CI(0.579,0.735)〕、肺部原发疾病〔OR=0.714,95%CI(0.682,0.857)〕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体质量、血清清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及抗酸剂、机械通气时间、使用鼻导管、吸痰次数、胃内容物反流、肺部原发疾病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住院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 439例,根据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1 388例。分析感染组患者脑脊液培养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入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丙种球蛋白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43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1例,占3.5%;脑脊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为30.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8%、22.2%。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意识状态、手术入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07,95%CI(1.024,1.842)〕、病程〔OR=1.304,95%CI(1.010,1.736)〕、意识状态〔OR=2.527,95%CI(1.327,5.242)〕、手术入路〔OR=2.773,95%CI(1.483,6.031)〕、手术时间〔OR=2.799,95%CI(1.499,6.241)〕、住院时间〔OR=2.958,95%CI(1.542,6.23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OR=2.535,95%CI(1.383,5.742)〕、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OR=1.544,95%CI(1.094,3.582)〕、并发症〔OR=3.057,95%CI(1.646,7.168)〕是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是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年龄、病程、意识状态、手术入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并发症为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出血(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84例ICH患者,所有患者行微创穿刺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手术。于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术后3个月MESSS评分≤15分患者纳入轻度组,>15分患者纳入中重度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信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治疗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有无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是否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生化指标〔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184例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03例(56.0%),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81例(4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9~11分:OR=2.061,95%CI(1.131,3.754);≤8分:OR=2.312,95%CI(1.312,4.074)〕、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OR=2.427,95%CI(1.492,3.946)〕、出血量〔OR=2.317,95%CI(1.341,4.003)〕、出血破入脑室〔OR=1.860,95%CI(1.031,3.355)〕、手术时机〔早期:OR=1.879,95%CI(1.007,3.504);延期:OR=2.029,95%CI(1.147,3.589)〕、术后并发脑梗死〔OR=1.941,95%CI(1.087,3.467)〕、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OR=1.961,95%CI(1.074,3.579)〕、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2.160,95%CI(1.209,3.858)〕、入院时血清hs-CRP〔OR=2.097,95%CI(1.160,3.790)〕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机、术后并发脑梗死、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血清hs-CRP,故应针对上述一些可控因素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行PICC的脑出血患者246例,按是否发生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无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组(A组)232例,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组(B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累及脑室情况、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情况、昏迷时间、感染史、糖尿病发生情况,并分析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酗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为3分者所占比例、血肿体积、血肿累及脑室者所占比例、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者所占比例、昏迷时间、感染史、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9.508,95%CI(5.039,15.528)〕、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OR=3.025,95%CI(1.812,7.354)〕、昏迷时间≥1周〔OR=5.711,95%CI(1.123,19.780)〕、糖尿病〔OR=15.547,95%CI(1.382,74.898)〕为脑出血患者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昏迷时间≥1周、糖尿病为脑出血患者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64例,均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37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组),227例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对照组)。自制EXCEL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伤机制(加速性损伤和减速性损伤)、首次CT检查时间、颅脑损伤程度、开放性损伤情况、脑挫裂伤情况、颅骨骨折情况、血肿位置(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血肿量、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入院至手术时间及去骨瓣减压术情况,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首次CT检查时间、开放性损伤发生率、脑内血肿发生率、血肿量、收缩压及PT、FI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脑损伤程度重于对照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及舒张压、血糖、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TT、APTT长于对照组,入院至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757,95%CI(2.475,5.797)〕、脑挫裂伤〔OR=2.874,95%CI(1.574,4.264)〕、颅骨骨折〔OR=1.864,95%CI(1.162,3.465)〕及TT延长〔OR=1.964,95%CI(1.254,4.038)〕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TT延长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4月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0例行PCI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CS患者PCI术后1、9个月LDL-C达标情况,并对影响ACS患者PCI术后LDL-C达标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50,95%CI(0.442,0.956)〕、年龄≥60岁〔OR=0.628,95%CI(0.464,0.850)〕、有高血压病史〔OR=0.737,95%CI(0.547,0.994)〕、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OR=0.696,95%CI(0.511,0.948)〕、既往有PCI史〔OR=0.575,95%CI(0.339,0.974)〕及术前基线LDL-C水平是PCI术后1个月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OR=0.706,95%CI(0.521,0.958)〕、既往有PCI史〔OR=0.565,95%CI(0.334,0.957)〕及术前基线LDL-C水平是PCI术后9个月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老年人、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既往有PCI史及基线LDL-C水平较高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对该类患者临床应加强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经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61例和非心力衰竭组13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人口学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病变血管支数、受累导联数、白细胞计数(WBC)、肌钙蛋白T、术后TIMI血流分级、B型利脑肽(BN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发病至手术时间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及目前用药情况〔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年龄、血糖高于非心力衰竭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术前血压、术后TIMI血流分级、BNP、LVEF及肾小球滤过滤低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02,95%CI(1.035,1.174)〕、高血压〔OR=4.845,95%CI(1.127,20.835)〕、高血糖〔OR=1.139,95%CI(1.047,1.978)〕、低LVEF〔OR=0.194,95%CI(0.042,0.965)〕、低肾小球滤过率〔OR=0.141,95%CI(0.023,0.301)〕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OR=0.113,95%CI(0.023,0.572)〕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高血糖、术前肾功能和心功能低下、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易发生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69例,采用自制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情况、肌酐、p H值、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病死率为59.4%,ICU住院时间为(14.02±4.92)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28)。两组患者性别、肌酐水平及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阳性率、APACHEⅡ评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928,95%CI(1.019,3.104)〕、有既往史〔OR=2.831,95%CI(1.943,5.021)〕、APACHEⅡ评分较高〔OR=1.103,95%CI(1.022,1.769)〕、合并MODS〔OR=3.002,95%CI(2.104,4.382)〕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OR=1.842,95%CI(1.635,5.291)〕是ICU 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年龄较大、有既往史、APACHEⅡ评分较高、合并MODS及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ARDS患者预后多不良,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武汉市普仁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14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51例,病死率为3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心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心肌梗死病史,是否溶栓治疗,是否降脂治疗,是否使用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胰岛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113,95%CI(1.022,7.299)〕、Killip分级〔OR=2.349,95%CI(1.118,4.895)〕、梗死部位〔OR=3.456,95%CI(1.024,5.022)〕、心率〔OR=2.253,95%CI(1.229,4.524)〕、HbA_(1c)〔OR=1.824,95%CI(1.116,5.652)〕、降脂治疗〔OR=0.683,95%CI(0.319,0.854)〕、使用ACEI〔OR=0.506,95%CI(0.289,0.784)〕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心率、HbA_(1c)、降脂治疗、使用ACEI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414例择期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胸片检查以及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确诊术后肺部细菌性感染。对患者肺部感染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例(2.97%)患者确诊为术后肺部感染。相较于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患者年龄较大,吸烟、心脑血管病史比例高,左心室舒张末直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高,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比例高,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较大,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二次气管插管、二次开胸探查的比例高,且呼吸机应用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OR=16.239,95%CI:7.551~34.924)、呼吸机应用时间48 h(OR=7.457,95%CI:3.44~16.161)、术前长期吸烟(OR=2.20,95%CI:1.018~4.825)、LVEF40%(OR=3.524,95%CI:1.203~10.325)为CABG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后肺部感染与围手术期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术后AKI发生、呼吸机应用时间48 h、术前长期吸烟及LVEF低下是CABG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预防,以期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构建ICU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ICU共6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拟合优度。结果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3.205,95%CI:1.204~8.533)、气管插管(OR=4.259,95%CI:2.008~9.034)、留置导尿管(OR=7.542,95%CI:1.335~42.615)以及住院天数≥7d(OR=18.534,95%CI:6.576~52.239)是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 (95%CI:0.948~0.978),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根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切插管、留置导尿管以及住院天数≥7d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预判ICU老年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指导医院公共卫生防控和临床工作,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评价心脏病术后临床疾病特征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 Med及EMbase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8月收集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采用Rev Man 5.3和Stata12.0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系统评价,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为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为分析统计量,效应量采用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0篇,9篇为病例对照研究、1篇为队列研究,累计研究对象为946例,其中病例组473例,对照组473例。纳入的8个危险因素分别为体外循环时间(WMD=23.18,95%CI:18.00~28.36,P0.001,I~2=26%)、术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WMD=-87.45,95%CI:-104.40~-70.50,P0.001,I2=0%)、机械通气时间(MV)(SMD=1.19,95%CI:1.02~1.36,P0.001,I2=0%)、气管切开(OR=5.64,95%CI:3.31~9.61,P0.001,I2=0%)、主动脉阻断时间(WMD=6.4,95%CI:2.08~10.73,P=0.004,I2=47%)以及低心排综合征(OR=2.82,95%CI:1.76~4.52,P0.001,I~2=0%)、入住ICU时间(WMD=3.43,95%CI:2.92~3.94,P0.001,I~2=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PaO_2/FiO_2低、MV长、气管切开、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入住ICU时间长等疾病特征为心脏病患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再次气管插管是否为其相关危险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降阶梯抗菌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2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降阶梯抗菌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患者中降阶梯抗菌治疗失败65例(26.0%),成功185例(74.0%)。降阶梯抗菌治疗失败患者与降阶梯抗菌治疗成功患者性别、机械通气率、深静脉置管率、深静脉置管时间、用药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阶梯抗菌治疗失败患者与降阶梯抗菌治疗成功患者年龄、清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5.386,95%CI(10.215,26.143)〕、清蛋白水平〔OR=2.364,95%CI(1.380,4.128)〕、机械通气时间〔OR=2.124,95%CI(1.132,3.683)〕、多重耐药菌感染〔OR=6.892,95%CI(4.165,8.714)〕是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降阶梯抗菌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清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是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降阶梯抗菌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徐州市完成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全程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12月徐州市完成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全程治疗的130例MDR-TB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分析MDR-TB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程治疗结束后,MDR-TB患者治疗成功77例、死亡15例、失败34例(其中包括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失败12例)、丢失3例、其他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8,95%CI(0.11,0.75)〕、既往抗结核治疗史〔OR=1.60,95%CI(0.66,3.88)〕、结核病灶分布〔OR=4.01,95%CI(1.23,12.59)〕、结核病灶数量〔OR=3.06,95%CI(1.48,6.32)〕、6个月末痰培养结果〔OR=4.78,95%CI(1.43,15.96)〕、12个月末痰培养结果〔OR=12.82,95%CI(3.46,47.54)〕、治疗时间〔OR=0.06,95%CI(0.03,0.15)〕是MDR-TB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5.31,95%CI(1.14,24.71)〕、结核病灶双侧分布〔OR=16.12,95%CI(2.67,97.20)〕、12个月末痰培养结果阳性〔OR=19.02,95%CI(3.51,103.03)〕是MDR-TB患者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时间≥33 d〔OR=0.02,95%CI(0.01,0.09)〕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结核病灶分布、12个月末痰培养结果及治疗时间均会影响MDR-TB患者的治疗效果,应进一步加强MDR-TB治疗的全程规范化管理,重点做好强化期药物治疗,积极改善糖尿病等相关病症,根据治疗情况及时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引进更为先进的检查手段和外科治疗技术,以提高M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449例择期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AKI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 449例患者中,132例发生AKI(9.1%),AKI组术后30d死亡25例(18.9%),显著高于非AKI组的死亡率(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炎(OR=4.557 95%CI 2.186~9.499)、呼吸机应用36h (OR=3.953 95%CI 2.316~6.748)、二次气管插管(OR=4.038 95%CI 1.455~11.202)、切口感染(OR=5.605 95%CI 2.354~13.345)、体外循环时间(CPB)2h(OR=1.754 95%CI 1.115~2.759)(P0.05)是CABG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后AKI显著增加术后30d死亡率,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PB和呼吸机时间长、术后并发肺炎和切口感染等,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针对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74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49例患者成功撤机拔管(成功组),25例患者撤机拔管失败或死亡(失败组)。自制病例资料收集表,收集内容包括一般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程及吸烟史)、实验室检查指标{插管前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a O2)、p H值〕及插管前和拔管时血常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U%)〕、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及机械通气指标〔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和通气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 74例患者撤机拔管成功率为66.2%,病死率为2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吸烟史阳性率和插管前p H值、Pa O2、Pa CO2、Sa O2、WBC、NEU%、CRP及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年龄小于失败组,插管前Hb及拔管时Hb和ALB水平高于失败组,拔管时WBC、NEU%、CRP水平及MODS发生率低于失败组,通气时间短于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733,95%CI(1.043,2.397)〕、插管前Hb水平〔OR=1.874,95%CI(1.142,3.212)〕、拔管时NEU%〔OR=2.163,95%CI(1.022,3.672)〕、拔管时ALB水平〔OR=2.730,95%CI(1.374,3.984)〕、MODS〔OR=2.032,95%CI(1.123,3.957)〕及通气时间〔OR=1.893,95%CI(1.033,3.163)〕是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感染、营养状况、MODS及通气时间是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拔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脑卒中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但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260例,根据随访2个月是否出现下肢DVT分为DVT组(n=42)和非DVT组(n=21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Wells评分、卧床时间、下肢血管狭窄程度、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GCS评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白蛋白、Hcy、HDL-C、LDL-C、TC、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病史、卧床时间≥7 d、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1 d者所占比例及Wells评分、TG、D-二聚体高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77,95%CI(1.209,3.176)〕、吸烟史〔OR=2.371,95%CI(1.226,3.014)〕、糖尿病病史〔OR=4.076,95%CI(2.087,9.191)〕、Wells评分〔OR=1.684,95%CI(1.042,5.925)〕、卧床时间〔OR=1.828,95%CI(1.015,4.607)〕、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OR=2.069,95%CI(1.816,7.619)〕、TG〔OR=1.675,95%CI(1.582,3.823)〕、D-二聚体〔OR=2.085,95%CI(1.805,7.808)〕是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Wells评分、长时间卧床、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长、高TG、高D-二聚体是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需加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健康教育、健康饮食并监督其戒烟,定期做好相关指标检查,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2例,均进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动脉瘤情况(位置、直径、走向、术前破裂情况及破裂次数等)、发病至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并发症情况(脑梗死、脑积水、脑水肿、动眼神经麻痹等)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17例(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动脉瘤走向、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动脉瘤破裂发生率、动脉瘤破裂次数、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OR=2.008,95%CI(1.926,3.054)〕、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OR=2.648,95%CI(1.552,4.463)〕、术前动脉瘤破裂〔OR=1.784,95%CI(1.142,2.864)〕、动脉瘤破裂次数〔OR=3.665,95%CI(1.158,5.167)〕、术后脑梗死〔OR=2.368,95%CI(1.228,4.032)〕、术后脑积水〔OR=1.883,95%CI(1.012,2.654)〕及术后脑水肿〔OR=1.630,95%CI(1.039,2.357)〕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后脑梗死、术后脑水肿及术后脑积水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宁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99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短期通气组(通气时间3 d)32例、中期通气组(通气时间3~6 d)34例和长期通气组(通气时间≥7 d)33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肌酐(Cr)、白细胞计数(WBC)〕、中心静脉压、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胸片显示感染情况、撤机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胀发生情况。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pH值、HGB水平及撤机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BMI、APACHEⅡ评分、PaCO2、血清TP、血清ALB、Cr、WBC、中心静脉压、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显示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0.5 kg/m2〔OR=1.988,95%CI(1.274,7.089)〕、APACHEⅡ评分≥13.6分〔OR=2.005,95%CI(1.845,9.927)〕、血清TP≥57.7 g/L〔OR=2.143,95%CI(1.401,8.433)〕、血清ALB≥30.8 g/L〔OR=2.462,95%CI(1.285,8.066)〕、中心静脉压≥13.6 cm H2O〔OR=2.716,95%CI(1.254,7.038)〕、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2次〔OR=2.034,95%CI(1.336,4.372)〕、有并发症〔OR=1.486,95%CI(1.278,3.988)〕、胸片显示感染〔OR=1.287,95%CI(1.132,8.783)〕、有上消化道出血〔OR=2.347,95%CI(1.442,6.708)〕、有腹胀〔OR=1.998,95%CI(1.437,5.675)〕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6.2 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产生影响,临床上针对相应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是缩短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