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与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该院进行分娩的患者8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I度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市高埗医院收治的经阴道自然分娩的90例产妇,产后42 d复查时诊断盆底肌力3级,愿意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观察训练前后盆底肌肉Ⅰ类、盆底肌肉Ⅱ类、总肌纤维的最大肌电值和张力,并以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调查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Ⅰ类肌纤维治疗后盆底肌力≥3级的比例77.79%、Ⅱ类肌纤维治疗后盆底肌力≥3级的比例66.67%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总肌电值(10.5±2.6)μV明显高于训练前(8.2±2.5)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训练后SUI发生率8.89%明显低于训练前的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产后盆底肌的肌力,减少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实施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产妇随机平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产后护理及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其盆底功能,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产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功能以及肌肉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将分成单纯组和复合组,各65例,单纯组产妇仅接受盆底肌训练,而复合组则在单纯组的基础上辅以实施产后盆底康复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复合组产妇的肌肉张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在产妇产后进行治疗可帮助产妇恢复其盆底功能以及肌肉张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恢复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5年6月—2017年5月常规阴道分娩的300例产妇,在产后42 d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的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采取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采取出院后随访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及对盆底功能均有所改观,其中观察组在第6个月的盆底肌肉张力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功能恢复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阴道哑铃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联合电治疗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和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99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康复仪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不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统计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与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和肌纤维疲劳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降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盆底肌纤维肌电压、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产妇11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产妇55名。参照组施予常规产后康复治疗,观察组施予综合性产后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地肌功能、腰骶部疼痛和压力性尿失禁状况、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良好率为94.55%,较参照组的69.10%高;观察组产妇的腰骶部疼痛、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状况较参照组的好(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益康栓配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益康栓纳肛,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静息状态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最大尿流率等盆底功能指标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益康栓配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PF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方法从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治疗的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并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乙组则在产后第四周开展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乙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的尿道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乙组患者的尿道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阴道自然分娩后尿失禁患者积极实施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其盆底肌收缩功能,改善尿道功能各项指标水平,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7月该门诊收治的在产后6~8周接受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产妇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与疲劳度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产妇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χ~2=5.167,P<0.05)。另外,治疗后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也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5,P<0.05;Z=-2.744 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后6~8周实施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显著增强产妇的盆底肌力,缓解疲劳度,预防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产后瑜伽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凯格尔训练加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针灸及产后瑜伽。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及持续收缩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盆底肌力疲劳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腰骶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结合产后瑜伽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力,促进恶露快速排出及子宫快速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在预防产后漏尿中的作用。方法筛选2012-2016年该院妇产科接收的102名产妇,产妇于产后42 d到该院复查时予以康复训练,以不同训练方法为标准分组:研究组51名予以盆底康复训练,参照组51名予以简单健康宣教,同时观察、对照2组在预防产后漏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08%,明显比参照组78.43%高(P0.05);2组治疗后6个月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产妇行盆底康复训练,效果确切,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的基础上,改善机体盆底肌力,有效防治产后漏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级盆底康复训练方案在产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顺产分娩的单胎产妇资料,从中选取39例采用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纳入对照组,另选取采用分级盆底康复训练的39例产妇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指标、盆底肌力指标、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评估结果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疾病的发生率,调查产妇满意度。结果:训练后,两组产妇前、后静息阶段,Ⅰ类、Ⅱ类肌测试阶段、耐力测试均较训练前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后,两组产妇Ⅰ类肌、Ⅱ类肌持续收缩压与维持时间均较训练前升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后,两组产妇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盆底障碍影响问卷(PFIQ–7)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总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缓解中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阴道自然分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系统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以及治疗前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妇分娩后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盆底肌以及阴道紧缩度,促进患者分娩后正常生活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于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中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与盆底肌锻炼的临床价值,探讨其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予以8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盆底肌锻炼,另79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91.1%)明显优于对照组(74.1%)(P0.05)。结论于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中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与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肌力,提高临床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