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之间,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6例。将他们根据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75%)和护理总满意度(95.83%)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1.25%,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煎内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温经通络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对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经通络活血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温通汤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新  马国玲 《北京中医》2002,21(6):341-34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将治疗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62%,对照组有效率8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好,症状改善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牟新  马国玲 《北京中医药》2002,21(6):341-34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将治疗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62%,对照组有效率8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好,症状改善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的预后及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9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治疗组4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缺血、过度灌注综合征、再栓塞、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护理能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预后,减少其并发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的温阳散瘀散外敷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BI以及最大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控制与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周期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优于对照组的75.68%(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能够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对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照组运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70.6%,P<0.05两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症疗效确切,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彩超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纳入观察组,4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超检查,观察对比两组影像学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远端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阻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准断准确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5.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通过彩超检查能够确诊辨别,有着较高的准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Ⅰ、Ⅱ期)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以0.9%氯化钠10ml加入凯时注射液10ug,静脉推注,1次/d,口服拜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自拟中药温经活血化痰汤治疗.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87.9%(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有改善下肢动脉血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脉络通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为(0.92±0.2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缓解患肢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给予西药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参数。结果在血糖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血糖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参数方面,两组患者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选择西医治疗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有明显提升,可改善患者下肢血流参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当归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血管科住院的4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口服当归活血汤。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踝肱指数数值明显高于与对照组(P <0.05)。两组的间歇性跛行指数,对比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间歇性跛行疗效,总有效率95.5%(21/22)比对照组83.3%(15/18)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归活血汤联合前列地尔更加有效地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有效缓解下肢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人,每日服用氯吡格雷;实验组90人,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水煎服;均在超声动态监测下调整药物剂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WD、PWD、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MWD、PWD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冷感、麻木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冷感、麻木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超声动态监测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未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在控制血糖、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甲钴胺、硫辛酸、前列地尔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3 W,评价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下肢溃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后2组的溃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未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但是并不能改善患者长期的溃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皮肤溃疡处湿敷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碘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皮肤溃疡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英军  王军  王刚 《现代中医药》2014,(2):35-36,41
目的评价脉血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自觉症状、ABI(踝动脉/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血管彩色多普勒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提升踝肱指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差异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ABI变化,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