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测定患者的骨密度(BMD),并进一步总结出该病的预防措施。结果对各个年龄阶段患者的腰椎以及髋部骨密度进行测定,数据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危险因素有年龄、身高、体重、生育个数以及绝经年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情况随着年龄、身高、生育个数以及绝经年限的增加而严重,随着体重的减少而增加。结论绝经后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生育个数、体重指标、运动状态以及绝经年限4个方面,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承受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7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者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检测,对符合标准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多项Logit模型.结果:模型最终引入的变量有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鱼类膳食、是否变矮、是否绝经和生产次数.结论:绝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也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鱼类膳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骨质疏松人群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基因型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及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福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症759例的腰椎和股骨上端骨密度,同时检测211例雌激素受体基因Xba Ⅰ基因型,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密度有显著负相关,体重与大转子、体重指数与大转子及Ward's区的骨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在X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有显著负相关,体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在x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说明在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基因型的患者中,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是不同的.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多态性对临床筛选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建立正确的防治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本病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和非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各120例,分别调查两组骨密度、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既往病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体重指数及日常生活方式等相关情况,并辨证分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各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不同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既往冠心病史、骨折史,牛奶、浓茶饮用情况及户外运动、吸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史、骨折史、常饮浓茶及吸烟OR值1.0,都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性别、骨折病史、常饮浓茶,其中骨密度(低)、体重指数(低)、绝经年龄(低)及常饮浓茶(有)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病例组120例的中医证型,肾阳虚型23例,占19.2%,肝肾阴虚型12例,占10.0%,脾肾阳虚型61例,占50.8%,气滞血瘀型24例,占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本病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和非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各120例,分别调查两组骨密度、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既往病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体重指数及日常生活方式等相关情况,并辨证分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各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不同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既往冠心病史、骨折史,牛奶、浓茶饮用情况及户外运动、吸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史、骨折史、常饮浓茶及吸烟OR值1.0,都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龄、孕产个数、骨密度、性别、骨折病史、常饮浓茶,其中骨密度(低)、体重指数(低)、绝经年龄(低)及常饮浓茶(有)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病例组120例的中医证型,肾阳虚型23例,占19.2%,肝肾阴虚型12例,占10.0%,脾肾阳虚型61例,占50.8%,气滞血瘀型24例,占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0~65岁女性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登记式注册研究的方法,课题组于2009年3—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及上海市徐汇区收集的1 823例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信息,进行连续3年的登记观察。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结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共跟踪收集共有1 498条骨折信息,总应答率为82.17%,其中有52例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时间为结局变量,Cox单因素分析中,平均年龄(RR=1.083,P=0.003)、是否绝经(RR=5.462,P=0.004)、平均绝经年限(RR=1.060,P=0.010)、绝经年限≤10年(RR=4.890,P=0.008)、绝经年限10年(RR=7.720,P=0.001)、生产次数≥3次(RR=5.870,P=0.003)、目眩(RR=3.037,P=0.001)、下肢拘挛(RR=2.315,P=0.003)及骨密度诊断为骨量减少(RR=2.376,P=0.008)、骨密度诊断为骨质疏松(RR=2.801,P=0.013)的回归参数β大于0,且RR值大于1,提示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将骨密度测定诊断、年龄、绝经年限、生产次数、目眩、下肢拘挛6个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绝经年限10年(RR=3.257,P=0.032)及有目眩(RR=2.655,P=0.005)为其相关变量。结论 "目眩"及"绝经年限"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目眩"可能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万琼 《光明中医》2012,27(4):813-813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的以骨质减少为特点的疾病.50%以下的绝经妇女中1/3有脊椎骨质疏松,而髋部骨质疏松患者更多.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女性,约16%,发病时间约比女性推迟10年左右,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引起剧烈疼痛,甚至致残、致死.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心理负担重,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随着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也日趋严重,医务工作者应该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加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变化及发生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的情况及规律。方法:调查统计自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644例中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值、骨密度降低和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按绝经与否分为围绝经期300例和绝经后期344例两组,分析年龄、身高、体重以及绝经等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并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骨密度降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身高、体重呈负相关;骨密度降低发生率方面,围绝经期女性为66例(22.00%);绝经后期女性为186例(54.07%);骨质疏松发生率方面,围绝经期女性未检测到;绝经后期女性为65例(18.8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圳市中老年女性骨密度降低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绝经后期女性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绝经前后妇女骨质疏松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绝经前后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方法抽取到我院就诊的200名绝经前后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知道骨质疏松与激素有关仅占2.20%,知道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见方法仅占1.10%,知道女性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预防骨质疏松仅占0.70%;40~岁年龄组的认知情况最好,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呈下降趋势;患者是否愿意采取预防措施、社区是否宣传、是否有从事医疗的家人朋友、是否晒太阳和年龄成为影响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加强骨质疏松知识宣传教育,让更多绝经后妇女能够积极地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主动地正确地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西安地区人群量超声骨密度测定结果,了解西安地区普通女性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随年龄和BMI的变化规律及出现骨质疏松征兆的情况,观察T-score、Z-score的发展趋势,为提早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方法: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和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并记录每位受试者的年龄.结果:T-score和Z-score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骨质疏松征兆的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绝经和衰老是引起女性骨质丢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Colles‘骨折患者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敏  庄洪 《中医正骨》1999,11(12):18-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由此引起的骨折不但给本人造成极大痛苦,而且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为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间骨密度的关系,我们回顾性分析研究了经我院近期治疗的48例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及一般情况,并将48例与绝经后女性无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相比较,旨在评价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中的价值。1对象和方法1.1观察对象Coiles’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好发骨折之一,为此我们对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诊治符合入组条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密度正常组),观察组(骨质疏松组)。通过对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等资料的收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经我科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诊断,判定病例各自分属证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方面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气滞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患者所占比重大于脾肾阳虚证及肝肾不足证。结论:患者年龄的增大、绝经年限的增长、体重指数偏低等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不足证。在临床中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滋补肾精、温补脾肾阳气、滋补肝肾等中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3.
蔡佳宇  郭郡浩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10):1595-1596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自然或人工)常出现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Albright首先提出骨质疏松发病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着密切关系,称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2006—2008年,为了进一步探索卵巢全切除术对不同年龄段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我们对109例女性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与颈椎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50-70岁中老年绝经后颈椎病女性患者的骨密度、颈椎x线改变情况,分析骨密度与颈椎曲度,骨密度与骨赘增生情况的联系。结果:颈椎曲度与骨密度比较,Spearson相关系数为0.519,P<0.01,说明随着曲度异常与骨量减少有关,患者骨赘积分与骨量比较,Spearson相关系数为0.791,P<0.001,说明随着骨量的减少,骨赘增生加快。结论:骨质疏松是颈椎病发生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时,应积极从骨质疏松的角度找切入点,对提高治疗水平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钙素(Miacalcic)对绝经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探讨促进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愈合的方法,以提高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经同一组医生行内固定治疗的84例绝经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术后使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天200IU,对照组42例不使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BMD)组间差异,进行血TRACP5b、BALP和CTX、尿DPD/Cr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并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经6个月治疗,治疗组有39例得到随访,与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呈上升趋势(3.7%,P〈0.05),血生化指标测定明显下降,均在正常值低限或低于正常水平。对照组有38例得到随访,Wards区BMP下降明显(P〈0.05),其余各区呈下降趋势,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可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提高骨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探讨居民骨量异常的现状及发病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方法:2020年1月—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是南钢街道11个社区)共6258例5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2.13%;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平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1.964,P<0.05),牛奶摄入及日常锻炼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OR=0.725、0.718,P<0.05).结论:本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比例较高,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饮食、运动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异常患者表现的症状与骨密度不同阶段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社区招募患者,共入组患者245例,采集相关临床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中医症状与骨密度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将245例绝经后骨量异常患者,按照骨密度的T值,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三个阶段。按照症状积分排序,症状积分前5位的是腰膝酸软(598分)、骨痛(516分)、下肢拘挛(502分)、畏寒肢冷(474分)。其中下肢拘挛与骨密度不同阶段存在一定关系,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腰膝酸软、骨痛、畏寒肢冷、健忘与骨密度不同阶段相关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年限和BMI指数都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下肢拘挛与骨密度存在相关关系,可以尝试作为早期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确诊跟痛症的绝经后妇女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2011年门诊确诊跟病症绝经后妇女336例,分析其年龄分布,饮食特点,人群特征。结果:17项单因素相关分析中有6项有显著性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为:体重偏重,过量运动,跟骨骨密度T值,子宫卵巢切除史,从不喝牛奶。结论:对有以上因素存在的绝经后妇女,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患跟痛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124例,并根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组,没有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记为对照组,患上骨质疏松症的记为实验组,每组各62例患者。按照问卷调查的形式去统计分析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作的原因,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雌二醇、BMD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绝经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结果经过回归性分析得出,患有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雌二醇和体积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妇女,她们的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等疾病发生率也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导致绝经妇女出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是高血糖和高血脂,而且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渐渐降低,雌激素水平越低表明骨密度越低。结论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疾病,与患者体内的高血脂和高血糖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更要注意,需提前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从而为她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医证候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通过有序Logistic 回归判断。结果:绝经年限、BMI(身高体重指数)与证候类型都是影响骨量丢失程度的因素。其中绝经年限越长、BMI 指数越小,发生PMOP 的概率就越大。不同证候类型,发生PMOP 概率是不同的。肾阳虚证相对于血瘀证,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最大(P <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MOP 的不同证候与骨密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骨量减少人群多表现为血瘀证,骨质疏松或严重骨质疏松人群多表现为肾阳虚证。患者的不同证候可以作为判断骨量丢失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量,为进一步剖析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的中医证候特点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