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联合血清脑钠肽(BNP)、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水平检测对老年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7年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老年CH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老年非CHD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DCG检查结果及血清BNP、TXNIP水平,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DCG检查、血清BNP水平、血清TXNIP水平及三者联合对老年CHD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BNP、TXNI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DCG检查、血清BNP水平、血清TXNIP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老年C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95%CI(0.682,0.801)]、0.707[95%CI(0.642,0.773)]、0.691[95%CI(0.621,0.733)]、0.886[95%CI(0.823,0.931)]。结论 DCG检查联合血清BNP、TXNIP水平检测对老年CHD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背景 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与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异常等存在一定关系。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炎症指标与COVID-19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5月收治的COVID-19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亚组(n=231)和死亡亚组(n=49)。另选取2020年3—9月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亚组与死亡亚组一般资料、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对COVID-19的诊断价值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PT长于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及血清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存活亚组年龄小于死亡亚组,冠心病发生率和血浆FIB、D-D及血清CRP、PCT水平低于死亡亚组,PT短于死亡亚组(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2.869,95%CI(1.497,5.500)]、冠心病[HR=3.796,95%CI(1.680,8.579)]、PT[HR=2.596,95%CI(1.703,3.957)]、血浆D-D水平[HR=2.289,95%CI(1.473,3.557)]及血清CRP[HR=2.542,95%CI(1.607,4.021)]、PCT[HR=2.596,95%CI(1.724,3.910)]水平是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血浆FIB水平、血浆D-D水平、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95%CI(0.542,0.641)]、0.665[95%CI(0.616,0.711)]、0.680[95%CI(0.631,0.725)]、0.690[95%CI(0.642,0.735)]、0.632[95%CI(0.583,0.680)];PT、血浆D-D水平、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536[95%CI(0.479,0.596)]、0.593[95%CI(0.533,0.651)]、0.603[95%CI(0.543,0.660)]、0.637[95%CI(0.577,0.693)]。结论年龄、冠心病、PT、血浆D-D水平及血清CRP、PCT水平是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对COVID-19诊断及其预后预测并无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2导联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及QT间期离散程度(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及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以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对比两组Tp-Te、QTd差异,分析Tp-Te、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调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miR-24及其靶标YKL-40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探讨血清miR-24作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潜在分子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患者61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组(CHD)、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并且同期选取3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人群作为对照组。Gensini积分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qRT-PCR检测血清miR-24及靶标YKL-40 mRNA变化;ELISA检测血清YKL-40蛋白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24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效率。结果 miR-24在DM+CHD组患者血清中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CHD组,并且单纯CHD组血清miR-24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的,DM+CHD组患者血清YKL-40 mRNA和蛋白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CHD组,同时单纯CHD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4水平对区分DM+CHD和非DM+CHD以及DM+CHD和CHD患者均具备较高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919(95%CI:0.856~0.983)和0.901(95%CI:0.814~0.988)。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miR-24呈下调变化趋势并且具有较高DM+CHD诊断价值,提示血清miR-24是潜在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背景新型炎性因子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用的证实使其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 C)水平与ACI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6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轻度组,NIHSS评分4分)99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度组,NIHSS评分为4~15分)156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12例;根据治疗3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216)、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51)。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患者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及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Lp-PLA2、Hcy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Lp-PLA2、Hcy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中度组但低于重度组(P0.05)。(3)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4)ROC曲线显示,血清Lp-PLA2水平预测A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95%CI(0.948,0.979)],血清Hcy水平为0.985[95%CI(0.977,0.993)],血清Cys C水平为0.779[95%CI(0.733,0.825)]。血清Lp-PLA2水平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821[95%CI(0.751,0.892)],血清Hcy水平为0.719[95%CI(0.637,0.800)],血清Cys C水平为0.664[95%CI(0.578,0.751)]。结论血清Lp-PLA2、Hcy水平与ACI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有关,且二者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血清Cys C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其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8月在中航工业西安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PCI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心律失常组52例与非心律失常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心功能指标及PCI前后血清BNP水平;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PCI前血清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07%(52/118)。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心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白细胞计数(WB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血钾、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PCI前后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前血清BNP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OR=2.829,95%CI(1.949,3.709)]。绘制ROC曲线发现,PCI前血清BNP水平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95%CI(0.643,0.967)],最佳截断值为310 ng/L,灵敏度为92.60%,特异度为54.30%。结论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PCI前血清BNP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其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2例;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4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出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并对两组患者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间期、Tp-Te/QT比值均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 Tp-Te间期、Tp-Te/QT比值增加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7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组(n=40)和非恶性组(n=132),同期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qRTPCR)检测各组血miR-155水平并进行对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所有患者均给予了心电图检测,收集各组T波峰-末间期(Tp-Te)、碎裂状QRS波(fQRS)、缺血性J波和新发房颤发生情况;用Spearman相关分析miR-155与Tp-Te、fQRS、J波和心房颤动的关联。结果恶性组、无恶性组和对照组血miR-155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36±1.57)、(2.75±0.64)和(1.28±0.3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无恶性组高于对照组(P<0.001),恶性组高于无恶性组(P=0.015)。与无恶性组比较,恶性组Tp-Te延长,fQRS、缺血性J波及新发房颤发生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D64联合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诊断老年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20例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成颅内感染的观察组(n=38)和非颅内感染的对照组(n=382)。比较两组CD64、SAA及CRP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CD64、SAA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ROC曲线,血清CRP诊断的临界值为9.03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6.31%,特异度为76.9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CI:0.758~0.810);CD64诊断的临界值为2.82,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1.58%,特异度为83.77%,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74~0.877);血清SAA诊断的临界值为20.01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6.31%,特异度为80.89%,AUC为0.812(95%CI:0.746~0.816)。在最佳临界切点时,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37%,特异度为76.96%,AUC为0.905(95%CI:0.804~0.918)。结论 CD64、SAA及CRP三者单独检测对颅内感染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颅内感染诊断诊断效能,为颅内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晕厥或猝死,因此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根据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n=41)和B组(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n=64)。分析所有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ST段异常94例(89.5%),T波异常91例(86.7%),QT间期离散度(QTd)为(74.57±10.69)ms,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为(84.63±12.79)ms,Tp-Te间期为(114.46±22.57)ms。(2)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1例(39.0%),其中快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1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5例、严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其他7例。(3)A组患者中ST段异常、T波异常、QTd70 ms、QTcd80 ms、Tp-Te间期≥100 ms者所占比例高于B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段异常、T波异常、QTd70 ms、QTcd80 ms、Tp-Te间期≥100 m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主要包括ST段异常、T波异常、QT间期延长及Tp-Te间期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9.0%;ST段异常、T波异常、QTd70 ms、QTcd80 ms、Tp-Te间期≥100 m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7(IL-17)、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收治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为良好组67例(Rentrop分级Ⅱ~Ⅲ级)和不良组53例(Rentrop分级0~Ⅰ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IL-17、PCT、hs-CRP水平,绘制ROC曲线并设计平行诊断试验以评价血清IL-17、PCT、hs-CRP水平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心率、收缩压、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IL-17、PCT、hs-CRP水平低于不良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17水平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95%CI(0.681,0.859)],最佳截断值为9.11 ng/L,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78.7%;血清PCT水平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AUC为0.775[95%CI(0.687,0.863)],最佳截断值为0.036μg/L,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75.6%;血清hs-CRP水平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AUC为0.750[95%CI(0.654,0.846)],最佳截断值为2.96 mg/L,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3.0%。以血清IL-17、PCT、hs-CRP任一指标水平≥最佳截断值为阳性设计平行诊断试验,结果显示,三者平行试验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灵敏度为99.2%,特异度为43.4%。结论血清IL-17、PCT、hs-CRP水平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诊断价值中等,但三者平行试验可明显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表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非恶性心律失常组61例和恶性心律失常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相关数据[ST段抬高的程度(STE)、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T峰-T终点(Tp-Te)间隔、离散度和Tp-Te/QT、碎片QRS波];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心电图的STE、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Tp-Te间隔、Tp-Te/QT、碎片QRS波3个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9、-2.367、-2.011、-4.596、-5.714、35.158,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QT离散度、Tp-Te/QT、ST段抬高、碎片QRS波3个是影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23(1.082~1.165)、5.983(1.111~32.224)、3.995(1.147~13.911)、2.945(1.131~7.665),P 0.05]。列线图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03(95%CI:0.879~0.922)。结论 QT离散度、Tp-Te/QT、STE和碎片QRS波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此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及同期健康受试者48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空腹抽取静脉血监测血清PAF、sE-Selecti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血清PAF、sE-Selectin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单一指标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AF、sE-Selec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69.6%、特异度为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 0.674~0.789),血清PAF诊断的临界值11.31ng/mL,对应63.2%、特异度为77.0%、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 (95%CI 0.601~0.700),血清sE-Selectin诊断的临界值为34.17 ng/mL,62.4%、特异度为79.2%、ROC曲线下面积为0.665(95%CI 0.614~0.716),三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83.2%、特异度为7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 0.757~0.847),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 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PAF、sE-Selectin可有效提高冠心病诊断诊断效能,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降钙素原(PCT)在肺炎、脓毒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对SAP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判断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PCT对SAP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AP患者44例,根据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第7天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缓解组(CPIS6分,n=32)和加重组(CPIS≥6分,n=1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3天同一时间点(分别记为D1、D2、D3)血清PCT水平及D2、D3血清PCT水平变化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不同时间点血清PCT水平及血清PCT水平变化率对SAP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缓解组患者D3血清PCT水平低于加重组,血清PCT水平变化率高于加重组(P0.05);两组患者D1、D2血清PCT水平及D2血清PCT水平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1、D2、D3血清PCT水平预测SAP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447[95%CI(0.270,0.683)]、0.684[95%CI(0.506,0.861)]、0.901[95%CI(0.812,0.991)];D2、D3血清PCT水平变化率预测SAP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的AUC分别为0.617[95%CI(0.436,0.789)]、0.985[95%CI(0.906,1.000)]。结论 治疗第3天的血清PCT水平及其变化率对SAP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1月蓬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30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冠心病患者1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MHR、MLR与NSTEMI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MHR、MLR对NSTEMI的诊断价值;MHR、MLR与NSTEMI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饮酒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者所占比例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LDL)、MHR、ML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OR=2.787,95%CI(1.181,6.576)]、MLR[OR=2.540,95%CI(1.538,4.194)]是NSTEM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绘制ROC曲线发现,MHR诊断N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CI(0.651,0.746)],灵敏度为66.63%,特异度为74.62%;MLR诊断NSTEMI的AUC为0.682[95%CI(0.632,0.733)],灵敏度为69.97%,特异度为67.93%;MHR联合MLR诊断NSTEMI的AUC为0.746[95%CI(0.701,0.791)],灵敏度为75.71%,特异度为80.79%。MHR联合MLR诊断NSTEMI的AUC高于MHR、MLR(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R(r=0.645)、MLR(r=0.612)与NSTEMI患者SYNTAX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MHR、MLR是NSTEMI的独立影响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NSTEMI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4例作为试验组,以性别、年龄为匹配条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针对原发病给予对症治疗及胸腔积液引流,试验组患者给予化疗及胸腔积液引流。观察试验组患者化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试验组患者化疗前后及不同化疗效果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治疗前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试验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6例;化疗有效23例,化疗失败11例。(2)试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胸腔积液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绘制ROC曲线发现,治疗前胸腔积液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95%CI(0.716,0.928)]、0.963[95%CI(0.683,0.964)]、0.910[95%CI(0.688,0.975)]、0.926[95%CI(0.724,0.972)]。(4)试验组患者化疗后血清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有效患者血清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低于化疗失败患者(P0.05)。结论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升高,治疗前胸腔积液CEA、NSE、SCC-Ag水平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CYFRA21-1、CEA、NSE、SCC-Ag水平可用于评估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期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SOD、SA、SAA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9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3例,Ⅲ期20例及Ⅳ期23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79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OD、SA与SAA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各TNM分期患者的血清SA和SA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P<0.05),SO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根据ROC曲线可得,血清SOD诊断的临界值为152.25 U/m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0.89%,特异度为84.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 0.746~0.876);血清SA诊断的临界值为420.78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4.56%,特异度为8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 0.668~0.823);血清SAA诊断的临界值为2.35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9.75%,特异度为77.21%,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 0.561~0.73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2.40%,特异度为86.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 0.802~0.919)。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诊断的AUC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联合诊断时,当任一指标为阳性即可确诊结直肠癌。结论血清SOD、SA与SAA三者单独检测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女性1型心肾综合征(CRS)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2017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1型CRS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7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年龄、血压及血清HE4、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的女性1型CRS患者血清HE4、Cr、BUN、UA水平;血清HE4水平与女性1型CRS患者血清Cr、BU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HE4、Cr、BUN水平对女性1型CRS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E4、Cr、BUN、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YHA分级Ⅲ级和Ⅳ级患者血清HE4、Cr水平高于Ⅱ级患者,NYHA分级Ⅳ级患者血清HE4、Cr水平高于Ⅲ级患者(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BUN、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E4水平与女性1型CRS患者血清Cr(r_s=0.520)、BUN(r_s=0.369)、NT-pro BNP(r_s=0.34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绘制血清HE4、Cr、BUN水平诊断女性1型CRS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E4水平诊断女性1型CR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9[95%CI(0.997,1.000)],血清Cr水平为0.923[95%CI(0.878,0.969)],血清BUN水平为0.810[95%CI(0.745,0.875)]。结论女性1型CRS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升高,且其与患者心、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对女性1型CRS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高钾血症相关心电图标准,即最高胸前导联的T波振幅与T波峰末间期比值(T/Tp-Te)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高钾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8-09-2018-10于我院就诊的CKD患者共150例,入院后做静息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高胸前导联T波振幅、Tp-Te、腰宽,计算1/2腰宽,及T波振幅与Tp-Te、腰宽和1/2腰宽的比值,即T/Tp-Te、T/腰宽、T/(1/2腰宽),同时测定血清电解质。按照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非高钾血症组(血钾≤5.3 mmol/L)和高钾血症组(血钾5.3 mmol/L)。采用Spearman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T/Tp-Te与高钾血症的相关性。诊断试验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检验,分析传统及改良高钾血症相关心电图标准对CKD患者高钾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高钾血症组比较,高钾血症组血钙水平降低,血镁水平升高(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Tp-Te与血钾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5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p-Te是高钾血症的独立预测因子(OR=4.991,95%CI:2.397~10.393,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Tp-Te5.72时预测高钾血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和84%,曲线下面积为83.1%,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诊断试验一致性检验分析显示,改良和传统高钾血症相关心电图标准诊断CKD患者高钾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约登指数分别是77.5%、84.8%、0.625(95%CI:0.500~0.750)、62.3%和16.9%、96.2%、0.136(95%CI:0.034~0.238)、13.1%,改良高钾血症相关心电图标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T/Tp-Te作为改良高钾血症相关心电图指标,具有无创、快速、简单易得、可量化特点,对CKD患者高钾血症的评估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IL-17A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慢性咳嗽患者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81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ICS+LABA)治疗4周后治疗有效的患者列为A组(5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列为B组(29例),另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基线FeNO及血清中IL-17A,采用ROC曲线评价FeNO和血清IL-17A联合检测对慢性咳嗽患者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前,A组、B组、对照组间FeNO和血清IL-17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FeNO预测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效果的AUC为0.749[95%CI(0.640~0.839)],最佳截断值为29ppb,此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1.92%、93.10%;IL-17A的AUC为0.654[95%CI(0.540~0.756)],最佳截断值为4.38 pg/mL,此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54%、68.97%;两者联合后的AUC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