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且该阶段可逆,因此探讨IGT及IFG进展为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对IGT和/或IFG肥胖儿童3年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IGT和/或IFG肥胖儿童123例,其中单纯IGT儿童38例(A组)、单纯IFG儿童54例(B组)、IGT并IFG儿童31例(C组);另选取同期单纯肥胖儿童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儿童基线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25-(OH)D_3水平,A组、B组、C组儿童随访3年临床转归,不同临床转归儿童基线及随访3年血清25-(OH)D_3水平;血清25-(OH)D_3水平与IGT和/或IFG肥胖儿童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后2 h血糖(2 h PG)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随访期间29例儿童失访,失访率为23.6%,其中A组9例、B组10例、C组10例。(2)4组儿童基线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儿童基线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A组、B组儿童基线血清25-(OH)D_3水平高于C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_3水平与IGT和/或IFG肥胖儿童空腹血糖、2 h PG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0.33,P0.05)。(4)随访3年,C组儿童临床转归劣于A组和B组(P0.05)。(5)IGT和/或IFG和糖尿病肥胖儿童基线及随访3年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正常糖耐量肥胖儿童,糖尿病肥胖儿童基线及随访3年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IGT和/或IFG肥胖儿童(P0.05)。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与IGT和/或IFG肥胖儿童空腹血糖、2 h PG呈负相关,且血清25-(OH)D_3水平较低的IGT和/或IFG肥胖儿童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25(OH)D3水平,分析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131例受试者,包括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50例,糖调节受损者(IGR组)45名和糖耐量正常者(NGT组)36名.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NGT组、IGR组和T2DM组血清25(OH)D3水平依次下降(F=25.984,P<0.05).血清25 (OH)D3与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 hPG)呈负相关(r=-0.600 ~-0.175,P均<0.05),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NS30/△G30)呈直线正相关(r=0.296~0.693,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hPG、△INS30/△G30是血清25(OH)D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β=0.204,-0.178,P均<0.05).结论 IGR者与T2DM患者25(OH)D3水平降低.血清25(OH)D3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呈正相关,与肥胖、血糖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25(OH)D_3水平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T2DM病人按UAER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和25(OH)D_3水平,并分析上述各指标与25(OH)D_3的相关性。结果 C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TC、TG、LDL-C、FINS、HOMA-IR和Cr水平均高于B组和A组,B组高于A组;C组25(OH)D_3水平低于A、B组,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5(OH)D_3与UAER、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TC、LDL-C、FINS、HOMA-IR和Cr呈负相关(P均0.05),与BMI、TG、HDL-C无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UAER与25(OH)D_3独立相关(t=-4.469,P0.05)。结论老年T2DM病人25(OH)D_3水平与T2DM及糖尿病肾病(DN)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T2DM及DN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老年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合并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转归。方法对象为1996年至2002年间健康体检诊断IGT的老年人群。方法: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血尿酸、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测定,每二年随访一次。结果对1 059例IGT患者8年的随访中,222例转变为糖尿病(DM,21.0%),47例转变为糖耐量正常(NGT,4.4%),790例仍为IGT(74.6%)。NGT组、IGT组和DM组在基线状态下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负荷后血糖(餐后2h血糖、OGTT1 h和2 h血糖)均逐组增高(P<0.05或P<0.01)。基线状态时代谢异常项目越多者转变为DM的比率越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负荷后血糖对IGT的转归具有独立影响。结论负荷后血糖指标是决定老年IGT人群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多项代谢异常也是增加老年IGT患者向DM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为观察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25-(OH)D_3及T-AOC水平。观察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5-(OH)D_3及T-AO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_3及T-AO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及IMT患者血清25-(OH)D_3及T-AO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IMT越高,血清25-(OH)D_3、T-AOC水平越低(P0.05);观察组血清25-(OH)D_3与T-AOC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25-(OH)D_3及T-AOC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25-(OH)D_3水平与胃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70例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率,比较复发、转移及死亡等不同临床结局患者间25-(OH)D_3水平差异,分析25-(OH)D_3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24.37±8.12)月,随访期间复发16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2例,死亡15例,失访或意外死亡3例,存活52例,存活率74.29%。复发转移患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转移者(P0.05)。死亡患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间25-(OH)D_3水平差异显著(P0.05),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进展,25-(OH)D_3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高水平25-(OH)D_3对胃癌进展具有抑制作用,而低水平25-(OH)D_3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OGTT 2 h PBG)对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8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166例,根据OGTT 2 h PBG分为糖耐量受损组91例(7.8 mmol/L≤OGTT 2 h PBG11.1 mmol/L)和糖尿病组75例(OGTT 2 h PBG≥11.1 mmol/L);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PG)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OGTT 2 h PBG与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FPG高于糖耐量受损组和对照组,糖耐量受损组患者FPG高于对照组(P0.05)。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颈动脉血流峰值剪切力小于对照组,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劣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颈动脉血流峰值剪切力小于糖耐量受损组,FMD劣于糖耐量受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GTT 2 h PBG与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r=-0.747)、颈动脉血流峰值剪切力(r=-0.436)及FMD(r=-0.516)呈负相关(P0.05)。结论 OGTT 2 h PBG升高可导致轻度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降低,影响患者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变化及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为急性加重期组,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为稳定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25(OH)D_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FEV1/FVC和FEV1%预计值在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的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IL-6、TNF-α、N%、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间25(OH)D_3、IL-6、TNF-α、N%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_3、IL-6、TNF-α、N%和CRP是COP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患者患病过程中,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IL-6、TNF-α、N%和CR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血清降钙素原(PC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邯郸院区内科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死亡或随访6个月为终点事件,将病例组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_3、NT-proBNP、PC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心脏超声结果及随访6个月时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复发入院、心源性死亡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增高(P0.05);血清25-(OH)D_3明显降低(P0.05),NTproBNP、PCT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好转组比较,死亡组LVEF明显降低(P0.05),而LVEDD及LVESD明显增高(P0.05)。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而NT-proBNP、PCT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25-(OH)D_3、NT-proBNP、PCT水平对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1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25-(OH)D_3水平及心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清25-(OH)D_3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的25-(OH)D_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_3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负相关(P0.05);而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25-(OH)D_3与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有一定相关性,血清25-(OH)D_3可能与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餐后1h血糖升高的糖耐量正常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124例受试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糖调节受损(IGR)的A组51例、餐后1h血糖≥8.9 mmol/L但糖耐量正常的B组22例和餐后1h血糖正常糖耐量正常的C组51例.三组均依次进行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结果 B组BMI、收缩压、舒张压低于A组(P均<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腰围大于C组(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HOL、TG、LDL-C与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75 g葡萄糖后,三组血糖较基础值均升高,A组60 min,B、C组30 min达高峰.口服75 g葡萄糖后,三组血清SI较基础值明显增加,C组30 min,B组30~60 min,A组60 ~ 120 min达高峰.空腹胰岛素原(PI0h)B组与A、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h胰岛素原(PI2h)B组较C组升高,但低于A组(P均<0.05).B组AI30/AG30低于组降低,但高于A组(P均<0.05);SI低于C组,但高于A组(P均<0.05).静脉注射25 g葡萄糖后,三组血糖及SI迅速上升,2 min达高峰;胰岛素分泌高峰出现在3~5 min.B组AIR0-10低于C组,但高于A组(P均<0.05).结论 餐后1h血糖异常的糖耐量正常人群已有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血清25-(OH)D浓度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探讨25(OH)D能否预测GDM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早孕的妇女(4~12周)为研究对象,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确诊GDM 36例(GDM组),血糖正常者3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5(OH)D、HOMA-β、HOMA-IR,以及分析25(OH)D浓度与OGTT血糖值的关系。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25(OH)D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TT试验中,服糖后1 h及2 h血糖异常组的25(OH)D浓度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空腹血糖值异常组与正常组25(OH)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妊娠早期血清25-(OH)D浓度低于正常孕妇,胰岛素抵抗较正常孕妇明显,孕妇妊娠早期25(OH)D与OGTT服糖后血糖值相关,妊娠早期血清25(OH)D对GDM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_3]水平与动态血压相关参数及晨峰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6月于秦皇岛市骨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7例,依据25(OH)D_3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33)和缺乏组(n=64)。采用动态血压仪监测24 h血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并判断患者有无血压晨峰(MBPS);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25(OH)D_3。结果缺乏组患者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晨峰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夜间血压下降率小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晨峰血压发生率呈负相关(P均0.05),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5(OH)D_3缺乏与血压升高、晨峰血压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25(OH)D_3参与了血压昼夜节律调节,同时为晨峰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对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影响。方法 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做人群普查 ,确定糖耐量正常者 (NGT)〔空腹血糖 (FPG) <5 .8mmol/L及 2小时血糖 (PG2h) <6 .7mmol/L〕12 5例 ,测定血浆胰岛素。 6年后随访再以OGTT确定该人群糖耐量状态 ,以稳态模型 (Homa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 (IR)、胰岛素分泌功能 (IS) ,并分析其对糖耐量恶化的影响。结果  12 5例糖耐量正常人中 ,6年后 2 3例糖耐量恶化〔IGT 2 0例 ,糖尿病(DM) 3例〕。糖耐量恶化者初访时FPG、PG2h与糖耐量仍正常者无明显差别 ,但前者 1小时血糖(PG1h)、1小时胰岛素 (INS1h)均较后者高 (P <0 .0 5 ) ,且前者较肥胖 (P <0 .0 5 )及胰岛素敏感性更差 (P <0 .0 5 )。按胰岛素敏感性三分变量分组 ,胰岛素敏感性最差组的糖耐量恶化率为胰岛素敏感组的 3倍 (34.2 %比 11.9%和 9.5 % ,P <0 .0 5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初访时的胰岛素敏感性与糖耐量恶化显著负相关 ,而年龄、性别、PG2h、体重指数 (BMI)及IS均与糖耐量恶化相关不显著。结论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细胞膜脂肪酸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3例,根据2点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患者33例(对照组)和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30例(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糖及细胞膜脂肪酸成分,血脂指标包括:TC、TG、HDL及LDL,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细胞膜脂肪酸成分包括:豆蔻酸甲酯(C14∶0)、棕榈酸甲酯(C16∶0)、硬脂酸甲酯(C18∶0)、油酸甲酯(C18∶1)、亚油酸甲酯(C18∶2)、花生四烯酸甲酯(C20∶4)及总脂肪酸。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治疗组患者细胞膜脂肪酸成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HDL、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FPG和2 h P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C18∶0和C20∶4水平高于对照组,C14∶0、C16∶0、C18∶1、C18∶2及总脂肪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14∶0、C16∶0、C18∶1、C18∶2及总脂肪酸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18∶0和C20∶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细胞膜脂肪酸成分异于单纯高血压患者,阿卡波糖可有效改善其细胞膜脂肪酸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曲线下面积(AUC)对OGTT不同时间点异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糖代谢水平的反应,为GDM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111例孕妇按现行GDM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正常组和GDM组,将GDM组按其OGTT不同异常点的点数和相同点数时不同的异常时相再行分组,对各组的血糖水平和AU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DM组各时相点血糖水平和AUC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GDM组与正常组的AUC值,在(11.8~16.4)mmol·h/L的范围内存在95%置信区间的重叠,在(12.5~15.7)mmol·h/L的范围内存在5%~95%百分位值的重叠。(2)GDM组中,除F+1 h组中的FPG水平和1 h+2 h组中的2 h PG水平与C组的相应时相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FPG、1 h PG和2 h PG水平均随OGTT异常点数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均P0.01)。(3)AUC值的比较:1 h组分别F+1 h组和1 h+2 h组,2 h组F+2 h组(均P0.01);1 h组2 h组,F+1 h组F+2 h组(均P0.01);1 h组AUC均值F+2 h组AUC均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行采用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界值诊断GDM的标准下,AUC值不能全面地反映出GDM孕妇不同的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正常人群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0年2月,在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中共招募到2 675例受试者(空腹血糖6.1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 mmol/L),将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空腹血糖者1 239例纳入A组,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空腹血糖者1 436例纳入B组。对两组受试者随访至2006年1月,观察其冠心病发病情况,同时记录其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及总胆固醇水平、吸烟及高血压情况等。结果随访结束时,2 675例受试者共发生冠心病103例,其中男73例,女30例,冠心病年平均发病率6.4‰,男性受试者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根据性别进行亚组分析:A组中男701例,女538例;B组中男824例,女612例。A组男性受试者体质指数、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血压发病率低于B组,空腹血糖、吸烟率高于B组(P0.05);A组女性受试者年龄、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血压发病率低于B组,空腹血糖、吸烟率高于B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影响因素后,B组受试者冠心病发病风险高于A组〔校正HR=1.17,95%CI(0.96,1.43)〕,其中B组男性受试者高于A组〔校正HR=1.26,95%CI(0.92,1.45)〕,B组女性受试者高于A组〔校正HR=1.37,95%CI(0.85,2.21)〕(P0.05)。结论血糖正常人群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空腹血糖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内科确诊的冠心病病人200例为病例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总积分分组,14分为重度狭窄组(50例)、8~14分为中度狭窄组(30例)、0~7分为轻度狭窄组(120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正常体检者176名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酐(Cr)、MMP-9、25(OH)D_3、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病例组MMP-9、Cr、TC、TG、LDL-C、FIB、UA、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_3、HDL-C、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MMP-9、Cr、TC、TG、LDL-C、FIB、UA、hs-CRP水平高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25(OH)D_3、LVEF水平低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P0.05)。MMP-9与HDL-C、LVEF呈负相关,与Cr、TC、TG、LDL-C、FIB、UA、hs-CRP呈正相关(P0.05)。25(OH)D_3与HDL-C、LVEF呈正相关,与Cr、TC、TG、LDL-C、FIB、UA、hs-CRP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的MMP-9、Cr以及低水平的25(OH)D_3均为冠心病病人发生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25(OH)D_3降低,MMP-9升高;高水平的MMP-9及低水平的25(OH)D_3均为冠心病病人出现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在IGT患者中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人群207例,其中糖耐量正常人群(NGT组)36名,IGT患者(IGT组)141例,T2DM患者(T2DM组)30例。ELISA法检测血浆25(OH)D、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25(OH)D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GT、IGT、T2DM组FPG、2 hPG、FIns、HOMA-IR、NLRP3、Caspase-1、IL-1β依次升高(P0.05),HOMA-β、25(OH)D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GT、T2DM组25(OH)D与NLRP3、IL-1β、HOMA-IR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降低是HOMA-IR、IL-1β、NLRP3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人群血浆25(OH)D水平低于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异常人群25(OH)D降低与炎症水平、IR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铝暴露对大鼠糖代谢、胰岛素抵抗水平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高铝暴露组和对照组各30只,高铅暴露组予三氯化铝,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HECT)试验,同时Western印迹法测定肝脏组织胰岛素受体(IR)-β、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及IRS-1 Ser307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OGTT结果显示,高铅暴露组30、60、120 min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HCET中,高铅暴露组外周组织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铅暴露组肝脏中IR-β、IRS-1表达下降,而IRS-1 ser307表达升高(P0.05)。结论高铝暴露可诱导大鼠糖耐量异常发生,其机制可能与PI3K通路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