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68例,分析其造影效果。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453例(96.78%),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446例(95.30%)。无动脉夹层、动静瘘、局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桡动脉痉挛16例(3.42%),术后桡动脉穿刺处皮下淤斑79例(16.88%),前臂广泛皮下淤斑1例(0.2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以在临床适宜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分析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并且开展相关的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6.49%,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结论患者在完成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手术后,开展针对性强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10 3 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桡动脉 ( A)组 ( n=419)或经股动脉 ( F)组 ( n=614 )途径的冠心病介入 ( PCI)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 PCI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局部血肿、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显著低于 F组 ,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及表皮坏死等并发症在 A组未出现 ,F组分别发生 11,4,6,7例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神经损伤等。结论 :实施 PCI术的两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与经股动脉比较 ,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依从性、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手术依从性,降低其疼痛程度,使全脑血管造影术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DS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DSA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00±0.50)和(1.50±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1);穿刺成功率[98.0%(49例)比100%(50例)]、选择性造影成功率(100.0%比100.0%)及曝光时间[(5.3±2.2)比(4.8±1.7)min]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4.0%,2例)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8.0%,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DSA在青年脑血管病患者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2例,按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对比观察其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6.12±3.54)min和(5.80±3.64)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0.10±10.36)min和(19.82±10.44)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07%和100%(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3.84%和17.3%(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股动脉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ampeau等[1] 报道选择桡动脉途径 (TRA)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穿刺部位并发症少 ,术后患者即可恢复活动 ,无体位限制 ,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费用。我院从 2 0 0 0 - 0 6~ 2 0 0 1- 0 8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同时学习、掌握TRA相应的操作、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14 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分为⑴经桡动脉入路组 (试验组 ) 6 5例 ,男 39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 0 2± 5 9( 4 8~ 79) ]岁。入选标准 ;术前…  相似文献   

10.
陈雪莹 《内科》2009,4(6):975-975
气管插管患者常需要由胃管内注入食物、药物和水,但这类患者往往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胃管置入的操作,加之患者咽喉部有气管导管占据,按常规置入胃管的方法常难以成功。2001年3月至2008年11月,我们对气管插管行常规置胃管不成功的患者,应用导引丝进行胃管插管56例,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62例,对比经桡动脉介入(TRI,38例)及经股动脉介入(TFI,24例)穿刺成功率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血管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出血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血管穿刺成功率:TRI组为97.4%,TFI组为100%,PCI成功率分别为94.7%和95.8%(P〉0.05),均无明显差异。两组血管穿刺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TRI组总PCI时间明显短于TFI组[(38.56±11.55)min比(43.77±10.62)min,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5.26%比16.67%,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逊于经股动脉途径,对于选择性手术可以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A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07年6月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123例。其中,男10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12±10.55)岁;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126例。其中,男9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90±10.17)岁;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第1次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5月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46例,男性194例,女性52例;年龄80~93岁,平均(83.5±2.7)岁。患者根据介入途径分为桡动脉组(130例)和股动脉组(116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不良情况、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造影剂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而术后卧床时间则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行PCI患者在病变特征、支架数量及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的血管并发症明显多于桡动脉组(18.1%vs.6.2%,P0.01),其中血管迷走性反射、局部皮肤张力性水泡、穿刺区域及血管走行区出血/血肿比例也明显高于桡动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发现急性脑卒中、远端肢体缺血。此外,股动脉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多于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疗效与经股动脉相似,但血管并发症和术后不良情况更少。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CAG) 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 择期行CAG和PCI病人804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294例 (包括1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530例(包括19例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CAG和PCI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CAG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9%,股动脉组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6%,股动脉组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有6例病人改从股动脉途径完成PCI.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2.7%,股动脉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相比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110例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在X光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011例,分为桡动脉组(355例)和股动脉组(656例),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 vs 99.2%,P0.05)。2组患者1、2和3支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明显延长,穿刺局部血肿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少,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选择经股动脉途径优于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慧雯 《内科》2008,3(4):642-643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在神经血管介入诊断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术后护理不当,会引起穿刺点局部感染、出血,甚至发生血肿形成等并发症。现将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DSA术65例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方法 冠脉介入患者90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4例)与股动脉组(46例),观察两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 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失眠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5月-2003年9月住院的148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分成股动脉和桡动脉二组,比较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53%和98.75%(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30%和6.25%(P<0.01)(不包括疼痛和尿潴留等非血管并发症).结论本研究提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不需卧床,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我们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能重建冠脉血运、缓解心肌缺血.经股动脉入径行PCI的传统方法,血管并发症多、易出血,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并发症相对少.我们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入径行PCI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