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接收的78例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行专业系统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加术后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仅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跟踪随访产后3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产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及以上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组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产后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和护理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产妇尿失禁状况,还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月于该院产科就诊的产后6周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共100例,按照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盆底肌锻炼治疗,即生物反馈练习、电刺激和阴道康复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Ⅰ和Ⅱ类肌纤维等级、POP-Q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会产生创伤、没有痛苦,不良反应少、风险系数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与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86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康复治疗组与盆底康复治疗组,每组43例。其中常规康复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而盆底康复治疗组患者则采取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盆底收缩压、静息压、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持续时间以及收缩个数等。结果盆底康复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盆底收缩压、静息压、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持续时间以及收缩个数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60例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2017年3—9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24例患者盆底肌力在3级以上,3例患者肌力为2级,2例为肌力为1级,1例为肌力为0级。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盆底肌力在3级以上,6例患者肌力为2级,5例为肌力为1级,10例为肌力为0级。可得,实验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尿失禁和性生活障碍率分别为23.3%和20.0%,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次实验将针对盆底肌锻炼促进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12月在该院接收的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模式,并加强健康教育;观察组则接收盆底肌锻炼,进而优化产后康复。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肌力测定达到3级以上的人数较多,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患者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不同的治疗护理干预,盆底肌锻炼能够更好的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并有效地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的情况,盆底肌力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产后妇女实施产后访视与妇女保健对促进其产后康复的价值.方法 以120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产后访视为依据分为两组:60例接受访视者纳入观察组,60例未接受访视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产褥期知识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再生育对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的影响结果 ,并对结果展开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在该院分娩生产的产妇534名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初产妇396名,经产妇138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经产妇为观察组,全部产妇在产后50 d时来院复查,开展常规健康检查及盆底功能检测,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患者实施盆底肌力随诊,随诊时间为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依据上述结果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受到损伤程度,分析再生育对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的影响结果。结果产后50 d时,对照组一类盆底肌力损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二类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0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0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0 d及6个月时,观察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12个月时,对照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育因素对一类盆底肌力损伤影响程度与初产对比,降低效果显著,同时再生育对盆底肌的康复进程具有一定反作用,延缓康复进程,增大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盆底肌康复状况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240例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分娩次数,分为初产组以及再生育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受损情况,对初产以及再生育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两组产妇产后的42 d之后进行检查,再生育组在盆底肌力受损情况方面要明显低于初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的恢复情况当中,初产组在不同时间段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进行生育之后,盆底肌肉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受损,而初产产妇在生育之后,对于Ⅰ类肌纤维的损伤程度要明显高于再生育产妇,而在再生于产妇的产后盆底肌恢复过程中,恢复效果要低于初产组,应该对产后6个月内的盆底肌康复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缓解中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阴道自然分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门诊治疗及回访中均实施系统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以及治疗前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能力、阴道缩紧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性功能障碍及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妇分娩后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盆底肌以及阴道紧缩度,促进患者分娩后正常生活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褥期妇女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其身体康复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200名,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产褥早期(产后1~5 d)接受常规的护理和保健知识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产后康复操指导和训练、中药足浴、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子宫复旧、恶露排出、乳汁分泌、食欲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相比,试验组产妇产褥期乳汁分泌多、食欲增加、子宫复旧、恶露排出快(P0.05)。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的诊疗及护理方法干预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在该院妇产科接受诊疗的13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按照临床诊治方法进行分组,将66例设为观察组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剩下的6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传统的引导排尿方式联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中61例有效,5例无效;对照组患者中50例有效,剩余16例注射1 mg新斯的明,在注射之后的25 min之内,有6例患者将尿液顺利排泄。其他10例仍无法自行排尿或尿液溢出,并感到下腹疼痛不适。将入组患者中的无效病例在无菌环境下实施导尿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尿失禁患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子宫和分泌乳汁,这种治疗方式效果显著且危险性较低,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妇产科收治的96名分娩产妇,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48名。观察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乳汁淤积和泌乳情况、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产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围产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乳汁分泌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产妇在产后康复时采用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可以改善乳汁淤积和产后尿潴留情况,促进泌乳和排气,有利于产妇产后的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电刺激与生物反馈配合应用于治疗产后盆底肌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锻炼法治疗,观察组实施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组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及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与生物反馈配合应用于治疗产后盆底肌中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加速产妇盆底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康复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该次研究样本均为该院接收并分娩的产妇,样本量为78例,选取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对产妇康复、产后抑郁的影响。结果经护理以后,研究组子宫恢复情况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后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康复、缓解产后抑郁症状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护理改善初产妇康复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妇产科生产的初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开奶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哺乳成功及泌乳量充足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6周,观察组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后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10.00%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SAS(17.87±6.31)分、SDS(17.96±8.53)分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状况,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产妇110名纳入研究,采用盲选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名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55名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母婴健康状况。结果在母乳喂养困难、乳汁分泌不足、不适应母亲角色、家人态度冷淡、婴儿腹泻便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康复护理中施行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对于产后健康及新生儿养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足月顺产产妇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生产的产妇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产妇30名,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复旧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康复组的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另外,康复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足月顺产产妇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可以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7月该门诊收治的在产后6~8周接受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产妇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与疲劳度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产妇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χ~2=5.167,P<0.05)。另外,治疗后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也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5,P<0.05;Z=-2.744 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后6~8周实施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显著增强产妇的盆底肌力,缓解疲劳度,预防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