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血流储备分数(FFR)0.80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2—2015年收治的FFR0.80的冠心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室瓣-室间隔间距(EPS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期间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LVEDD、LVESD、LVFS、LVEDV、LVESV、LVEF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LAD、EPSS、LVM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LAD、LVEDD、LVESD、EPSS、LVFS、LVM、LVEDV、LVESV、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LAD、LVEDD、LVESD、EPSS、LVFS、LVM、LVEDV、LVESV、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LAD、LVEDD、LVESD、LVEDV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LAD、LVEDD、LVESD、EPSS、LVM、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有效降低FFR0.80冠心病患者心肌耗氧量,抑制患者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菏泽市巨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收治的CHF合并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均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游离脂肪酸(FFA)、红细胞膜K+-Na+-ATP酶活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FFA、红细胞膜K+-Na+-ATP酶活性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b、红细胞膜K+-Na+-ATP酶活性及LVEF高于对照组,FF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CHF合并贫血具有一定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贫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效果不理想者进一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缬沙坦(80 mg/次),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缬沙坦(16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入院第1天及治疗3、6个月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DD、LVPWD、IVSD、CO、LVESV、LVED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LVPWD、IVSD、CO小于对照组,LVESV、LVEDV、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CK-MB、Mb、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CK-MB、Mb、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GDF-15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GDF-15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GDF-15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缬沙坦(80 mg/次)相比,大剂量缬沙坦(160 mg/次)能更有效地抑制AMI患者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血清GDF-15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惠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HF患者62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减轻炎性反应并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中药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和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SV高于对照组,LVED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肌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富马酸比索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7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V、LVESV小于治疗前,LVEF、E/A比值高于治疗前(P0.0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 Tn I、CK-MB、肌红蛋白、Scr、BU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1、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高于治疗前,血清ET-1、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富马酸比索洛尔均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NT-pro 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而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与富马酸比索洛尔相比,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7,(1)
目的比较常规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心室重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心因死亡(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及心力衰竭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B型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Ⅰ(Tn I)水平以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2 h胸痛症状缓解率(64.4%)高于对照组(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Ⅲ级的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7.8%)、心因死亡发生率(1.1%)低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Tn 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BNP、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两组患者LVEDD、LVEDV、LVESV、LVEF水平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LVEDD、LVEDV、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PCI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患者BNP、Tn I水平,改善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胰岛素抵抗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AMI病人128例作为AMI组,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52例)、Ⅱ级组(35例)、Ⅲ级组(25例)、Ⅳ级组(16例);收集同期、同年龄段、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相关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受试人群均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ST2、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采用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分析AMI病人血清sST2、NT-pro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各心功能分级亚组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AMI组病人随着心功能分级上升血清TC、TG、LDL-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HDL-C水平呈递减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各心功能分级亚组病人hs-CRP、TNF-α、白介素-6(IL-6)、sST2、NT-proBNP、FINS、IRI、LVESV、LVEDV明显升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AMI组病人随着心功能分级上升血清IL-6、hs-CRP、TNF-α、sST2、NT-proBNP、FINS、IRI、LVESV、LVEDV值呈递增趋势(P0.05),LVEF值呈递减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ST2、NT-proBNP、IRI、LVESV、LVEDV与Killi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LVEF与Killip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ST2、NT-proBNP、IRI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Killip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清sST2、NT-proBNP、IRI水平越高,且血清sST2、NT-proBNP、IRI水平与左心室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浆脑钠尿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阿罗洛尔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DV、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V、LVEDD均低于治疗前,LVE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罗洛尔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缬沙坦,n=36,80 mg/日)和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的缬沙坦,n=37,160 mg/日),比较两组左心室结构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结构(LVESD、LVEDD、IVSD及LVPWD)、左心功能(LVESV、LVEDV、LVEF及C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与对照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及对心肌功能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标准化治疗,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每次2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测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测量6 min步行距离(6MWT);检测血清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V和LVED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IL-6、TGF-β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能够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调节免疫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NT-proBNP、hs-CR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6分钟步行距离、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对照组,LVEDV、LVEF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LVEDV、LVEF高于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 BNP、hs-CRP,有利于延缓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CHF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曲美他嗪;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利尿剂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及内皮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老年CHF患者测定了Hb和血清TNF-α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按Hb水平分为CHF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老年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Hb水平和LVEF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和LVEF则逐渐降低,而TNF-α水平逐渐升高,明显高于非贫血组CHF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TNF-α水平和LVEF为CHF患者贫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NF-α参与了CHF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并由此引发CHF贫血的发生,而CHF患者贫血的出现使心功能不全程度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86例年龄>60岁的CHF患者(CHF组)行临床、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CHF组患者按Hb水平又分为贫血组(136例)和非贫血组(150例);根据NYHA分为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20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83例);同时选择98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间不同性别血液学参数、血尿素、肌酐(Cr)、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贫血发生率、病死率,并采用改良简化的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男、女性患者的Hb、红细胞比容、LVEF和GFR均明显降低(P<0.01),尿素、Cr和LVEDD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比较,重度心力衰竭患者Hb、红细胞比容、LVEF和GFR均明显降低,Cr、LVEDD、贫血发生率、病死率逐步升高(P<0.05,P<0.01)。CHF患者的Hb、LVEF均与Cr呈负相关,而与GFR呈正相关(P<0.01),Hb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CHF男、女性患者常伴有贫血和肾功能损害,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均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贫血、肾功能损害均使CHF患者死亡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4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普钠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指标[包括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 Tn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治疗6个月后再住院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NP、c TnT水平及LVEDD、LVPW、LVEF、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NP、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LVPW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氢氯噻嗪可提高老年CHF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微小RNA-208(miR-20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的变化与患者左室重构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AMI组)、健康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清miR-208、VEGF-B、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MI组患者的血清miR-208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445,P <0.05),AMI组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25,P <0.05);AMI组患者的血清IL-10、TNF-α、sICAM-1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36、17.910、36.624,P <0.05);治疗12个月后,AMI组患者的LVEDV、LVEDD均显著的高于入院时(t=-7.697、-9.602,P <0.05),治疗12个月后的LVEF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 0.05);AMI患者的血清miR-208水平与LVEDV、LVEDD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4、0.621,P <0.05),AMI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与LVEDV、LVEDD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2、-0.497,P <0.05);AMI患者的血清miR-208水平与血清IL-10、TNF-α、sICAM-1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1、0.642、0.618,P <0.05),AMI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与血清IL-10、TNF-α、sICAM-1水平无明显的相关关系(r=-0.095、-0.117、0.153,P> 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出现血清miR-208表达升高、VEGF-B水平降低,可能与AMI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远期心室重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A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输出量、LVEF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NP、NT-proBNP、hs-CRP、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能有效改善AAMI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并减少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肌肌钙蛋白Ⅰ自身抗体(cTnIAA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Ⅱ级(n=62)、NYHAⅢ级(n=47)、NYHAⅣ级(n=34),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院时各组血清c Tn IAAb A 450 nm值,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左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NYHA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AAbA 450 nm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越高,血清c Tn IAAb A 450 nm值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水平均大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越高,患者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越大,LVEF越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AAb与心室重构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LVMI均呈正相关性(r=0.637、0.598、0.517、0.562、0.632,P0.05),与LVEF呈负相关性(r=-0.622,P0.05)。结论血清cTnIAAb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