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4名门诊精神分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干预组实施为期半年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名门诊精神分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干预组实施为期半年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姜秦美 《健康研究》2016,(5):551-553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观察接受综合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效果,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 护理8周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PSP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抑郁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发生的心理疾病,而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易被忽视,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本研究分析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09-11—2018-10-09就诊于我院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a,CD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1-74)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CDSS评分为(13.51±3.52)分,低于对照组的(16.68±4.31)分,t=3.120,P=0.003;SAS评分为(47.52±6.27)分,低于对照组的(56.52±7.02)分,t=5.237,P<0.001。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为(58.45±7.43)分,高于对照组的(45.97±6.99)分,t=6.701,P<0.001;躯体功能评分为(53.15±6.71)分,高于对照组的(45.13±7.03)分,t=4.520,P<0.001;社会功能评分为(57.62±7.63)分,高于对照组的(46.25±7.02)分,t=6.007,P<0.001。结论系统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静 《现代养生》2014,(18):108-10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应用药物维持性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SDS、SAS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1)。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提高生存自信心,是其早日回归社会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合并抑郁焦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96例F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心理干预组(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消化不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计算FD症状积分,对两组疗效及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FD总有效率为83.33%(40/48),对照组FD总有效率为45.83%(22/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0,P<0.01);治疗组FD症状积分和SAS、SDS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F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7.
王玉  陈新风  栗大顺  王金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74-1375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组(研究组)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4周,用简明症状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2组的BPRS评分下降显著(均P<0.01)而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2组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抑郁情绪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49-8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11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干预前后的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减轻其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其对于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态的作用影响,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质量。方法将该院一段时间内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并对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价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降低精神分裂患者的抑郁感,增强患者心理调控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意义,交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9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服用抗精神病药配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2周末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量表评分在入组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5.83、58.87,SDS评分分别为56.97、57.93。4J0天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下降不显著,而干预组SDS、SAS明显下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恰当的心理干预能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将我院收治的50例产妇分为各25例一组的两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分别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产妇的抑郁、焦虑心理。结果:对照组产妇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内的初产妇实施心理健康护理能有效地缓解产妇分娩前的抑郁、焦虑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对宫颈癌病人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心理问题与护理体会。 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选择20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疏导性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干预等,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变化及差异。 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Karnofsky评分显示干预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评分提示干预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其他四个维度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宫颈癌治疗有积极作用,临床中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邱玉华 《现代保健》2013,(6):142-143
目的:观察社会心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于常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进行社会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调动家属心理、社会支持交流;肌肉放松训练.临床干预时间为4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明显好转,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经宣教后观察组SP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有可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处于稳定期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入组前、入组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康复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同时在相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复发住院率1.67%,对照组患者为1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PANSS、M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第12个月时干预组主要照料者SAS、SDS和FI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积极性社区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住院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3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差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住院精神病人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病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易玉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32-1832
目的 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及其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6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7.25±11.39)分、(49.33±12.97)分,护理干预后二者得分分别为(42.31±10.22)分、(44.56±11.00)分,本组护理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7.29±11.44)分、(49.55±12.34)分,护理干预后二者得分分别为(35.66±8.38)分、(36.17±9.02)分,本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得分与SDS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骨折患者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周、6周以及12周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评分,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以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其抑郁症状,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癌症患者化疗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3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名.2组均接受相应的内科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抵御疾病的信心,有效改善身心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