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CC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CCM。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最大肺活量(VC)]、疾病认知问卷(CIPQ-R)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VC、FEV_1、FEV_1/FVC、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VC、FEV_1、VC大于对照组,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病程急慢性评分、严重后果评分、个人控制评分、治疗控制评分、疾病相关性评分、疾病周期性评分、情绪陈述评分及CIPQ-R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病程急慢性评分、严重后果评分、个人控制评分、治疗控制评分、疾病相关性评分、疾病周期性评分、情绪陈述评分及CIPQ-R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关系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及总体感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关系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及总体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M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例。在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依从性评分、肺功能指标,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EV_1、PEF、FVC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一般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老年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康复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比较出院1年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COPD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6MWD)和1年内再入院次数。结果对照组、干预组分别有42、3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间肺功能、mMRC分级、CAT评分、6MW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组1年内因AECOPD再入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短程肺康复干预能减少AECOPD患者1年内的再入院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有效排痰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有效排痰护理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负压吸痰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6分钟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标准(MRC)评分及COPD疾病生命质量测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负压吸痰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RR、PaO_2、PaCO_2、SaO_2、FEV_1/FVC、FEV_1%、6分钟步行距离、CAT评分、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RR、PaCO_2、CAT评分、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aO_2、SaO_2、FEV_1/FVC、FEV_1%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社会活动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COPD疾病生命质量测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社会活动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COPD疾病生命质量测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排痰护理管理模式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晚期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EV_1、FEV_1/F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_1和FEV_1/FCV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p H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GR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晚期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患者呼吸衰竭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院外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联合院外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及急性发作次数、总住院天数、总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动脉血氧分压(Pa 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 CO_2低于对照组,Pa O_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_1、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MWT长于对照组,右心室Te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急性发作次数、总住院天数、总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急性发作次数、总住院天数及总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无创呼吸机有助于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总治疗费用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MVV%pred、FEV_1%pred及FEV_1/FVC升高(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升高(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6MWD和m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6MWD增加,mMRC评分降低(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护理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呼吸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及护理后无创呼吸机耐受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O_2、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O_2、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O_2、PaO_2高于护理前,PaCO_2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FEV_1、PEF、FVC、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EF、FVC、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EF、PVC、FEV_1/FVC高于护理前,对照组患者PEF、FEV_1/FVC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无创呼吸机耐受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及无创呼吸机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问卷调查评定量表(mMRC)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_1、FEV_1%、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 PAP治疗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9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及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_1、FEV_1%及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缓解期患者62例,将拒绝呼吸康复锻炼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31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将接受呼吸康复锻炼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31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同时进行呼吸康复。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FVC)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以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均显著提高,SGRQ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哮喘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哮喘并肺部感染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及肺活量(VC)]。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_1、FEV_1/FVC、PE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_1、FEV_1/FVC、PE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_1、FEV_1/FVC、PE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哮喘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IMP-1、VEGF、IL-17、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IMP-1、VEGF、IL-17、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_1、PEF及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_1、PEF及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抑制气道重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血清NR4A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2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患者55例(稳定期组)、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对比各组NR4A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COPD评估测试呼吸问卷(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R4A1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R4A1对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NR4A1、FEV_1%pred、FEV_1/FVC、PEF、FEV_1显著降低(P0.05),而CRP、IL-6显著增高(P0.05);急性加重期组NR4A1、FEV_1%pred、FEV_1/FVC、PEF显著低于稳定期组(P0.05),而CRP、IL-6、mMRC评分、CAT评分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血清NR4A1水平均与FEV_1、FEV_1%pred、FEV_1/FVC、PEF呈正相关(P0.05),并与CRP、IL-6、mMRC评分、CAT评分呈负相关(P0.05)。NR4A1诊断COPD稳定期的AUC为0.785(95%CI:0.437~0.762),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74.2%。NR4A1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AUC为0.822(95%CI:0.629~0.977),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80.4%。结论 COPD患者血清NR4A1表达降低,其表达与肺功能及炎症指标密切相关,是COP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老年肺癌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5年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毒副作用(发热、胸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 %)〕、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F、FEV_1、FEV_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EF、FEV_1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况评分、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老年肺癌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VEGF水平与肺功能,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2—2015年治疗出院返回社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35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EV_1、FVC、FEV_1/FVC及护理6个月后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EV_1、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德阳市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2.3%(P0.05)。观察组患儿按时服药、体育锻炼、饮食调理、自我监测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气促、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呼吸峰值流速(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_1、FVC、FEV_1/FVC、PEF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FEV_1、FVC、FEV_1/FVC、PEF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促进临床症状消退,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胡玉华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74-1076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01~2016-03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18μg/粒睡前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奇霉素0.25 g/d口服,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及呼吸困难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COPD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96例老年COPD患者,单盲分组,观察组48例,给予千金苇茎汤加减用药,对照组48例,仅西医常规用药,对比观察两组肺功能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3 w,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通(PEF)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EV1、PEF、FVC、FEV1/FVC、6MWD改善效果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PD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老年COPD可显著缓解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居家肺康复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2月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16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居家肺康复方案,试验组患者接受基于TTM的居家肺康复方案;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4周。比较两组患者居家运动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运动行为、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试验组患者居家运动总体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运动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运动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FEV_1%、FEV_1/FVC、6MWD、CAT评分及干预后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长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基于TTM的居家肺康复方案在COPD患者中安全可行,其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及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并未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