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相关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ALI患者38例,按有无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是否死亡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存活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I患者Ang-2和VEGF水平较高(P<0.01);Ang-2、VEGF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MODS组和死亡组分别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1)。Ang-2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VEG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55,r=0.735,P<0.05);VEG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95,P<0.01)。结论:Ang-2水平与ALI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降低血浆中Ang-2的水平,可能有利于控制ALI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中促血管生成素1和促血管生成素2分别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存活,但同时出现时,促血管生成素2拮抗促血管生成素1的内皮保护作用.促血管生成素1与促血管生成素2的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循环系统胚胎发育疾病、血管炎症病变以及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都密切相关.维持促血管生成素1与促血管生成素2的稳态平衡,或者使其比值向有利方向倾斜,才能发挥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最有力的血管维护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天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素1水平。按照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ROC曲线被用于评估血管生成素1对预后不良诊断价值,观察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脑卒中史、治疗前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管生成素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生成素1诊断短期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点为3.02 ng/mL,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溶栓前血糖、甘油三酯、血管生成素1、治疗前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54、1.549、1.224、2.777,均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生成素1降低者预后不良,血管生成素1或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内外科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 d内入院),并在入院2 d内行DSA提示大脑前循环梗死的患者89例,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对患者DSA影像的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并分组,0~1级侧支循环差的患者入组A组(30例),2级侧支循环中等患者入组B组(30例),3~4级侧支循环好的患者入组C组(29例);另连续收集同期行DSA提示颅内外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并采集研究对象入院2 d内,第7、14、21天晨起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及Western Blot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Ang-1表达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总体Ang-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交互效应F=277.597,P0.01);对照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血清Ang-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2,P0.05),而A、B、C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在入院2 d内表达水平最高,之后逐渐下降(F值分别为23.896、31.805、18.039,均P0.01)。同一时间点各组间患者血清Ang-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血清Ang-1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且侧支循环越好,Ang-1的表达水平越高(均P0.05)。入院2 d内对照组和A、B、C组患者PBMC Ang-1目的蛋白/内参的积分光密度值的比值(AR)分别为0.07±0.01、0.31±0.02、0.62±0.05、0.81±0.05,组间A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50,P0.01);A、B、C组患者PBMC中Ang-1表达水平A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侧支循环越好,AR值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ng-1表达水平升高。侧支循环较好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展过程中Ang-1表达水平更高,Ang-1可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对油酸致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Ang-1对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9 ml/kg);急性肺损伤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9 ml/k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正常对照+Ang-1组:注入生理盐水4 h后腹腔内注射Ang-1(312.5μg/kg);急性肺损伤+Ang-1组:注入油酸4 h后腹腔内注射Ang-1(312.5μg/kg);8 h后各组随机抽12只小鼠处死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另外12只小鼠右肺称重后烘干,左肺留取病理标本;分别测定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自细胞介素-6(IL-6)、VEGF含量;光镜观察并盲法评分比较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SPSS 10.0软件.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急性肺损伤+Ang-1组肺湿/干重比、BALF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血清和BALF中IL-6含量、血清VEGF含量分别为4.09±0.14、(176±13)μg/ml、(34.4±4.1)×104/L、(19.85±3.93)×103/L、(1318±62)pg/ml、(652±17)pg/ml、(48±5)pg/ml,与急性肺损伤组[5.32±0.51、(227±12)μg/ml、(42.2±5.2)×104/L、(26.22±2.22)×103/L、(1510±117)pg/ml、(744±13)pg/m1、(74±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6、9.92、4.02、4.88、5.03、19.18、14.81,P均<0.01);而急性肺损伤+Ang-1组BALF中VEGF含量[(179±15)pg/ml]与B组[(140±2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1);急性肺损伤+Ang-1组肺损伤评分为(1.84±0.12)分,急性肺损伤组为(3.44±0.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肺组织中VEGF表达吸光度(A)值急性肺损伤+Ang-1组为549±72,与急性肺损伤组(342±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1);急性肺损伤+Ang-1组与正常对照组(768±11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1);正常对照+Ang-1组和正常对照组肺组织中VEGF吸光度(A)值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结论 Ang-1对油酸致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可减轻渗出、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动员,同时Ang-1可引起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血清VEGF表达降低,而BALF和肺组织中VEGF表达增加.提示Ang-1对油酸致小鼠早期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1引言人类内皮细胞平均总面积超过1000m2,约为表皮总面积的600倍,广泛分布于血管腔内侧面,组成了一层较为稳定的屏障将血液与内皮下组织分隔开来。最近的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血管的通透性,影响炎症细胞的局部浸润。在炎症反应过程中,随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人类内皮细胞平均总面积超过1000 m2,约为表皮总面积的600倍,广泛分布于血管腔内侧面,组成了一层较为稳定的屏障将血液与内皮下组织分隔开来.最近的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血管的通透性,影响炎症细胞的局部浸润.在炎症反应过程中,随着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炎症细胞附壁、移行,激活的内皮细胞通过氧自由基、钙离子超载等因素加重局部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肺损伤、银屑病等疾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炎症反应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少组织器官损伤、控制疾病的进程一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是血管生长素家族成员之一,它可通过激活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生存,并促进内皮细胞出芽及迁移,稳定血管.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Ang-1在干预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对Ang-1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判断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146例CHF患者,禁食12h后空腹抽取血样,行Ang2检测,并随访1年,死亡(d)和心脏移植(HT)的患者共计25例(17%)作为事件组,其他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结果:两组患者下列标志物血清浓度明显升高,Ang2[Log Ang2:(8.97±0.52)vs.(8.45±0.69),P=0.0004],髓过氧化物酶(MPO)[Log MPO:(5±1.1)vs.(4.2±1.3),P=0.005)]及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Log pro-BNP:(8.70±0.9)vs.(7.45±1.3),P0.00001]。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中,pro-BNP和Ang2是1年病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0.78,敏感性为68%和特异性为82%,截点值为5109ng/L,95%CI:0.70~0.85,P0.001,Ang2的AUC=0.73(敏感性为84%和特异性为61%,预测终点值为5 175ng/L,95%CI:0.65~0.80,P0.0001)。在多变量分析中,pro-BNP是1年死亡或心脏移的唯一预测因子。结论:在我们的CHF患者系列中,Ang2和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的短期预后的最佳预测因子,而只有pro-BNP可以独立预测心源性死亡或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血管生成素2(Ang-2)、肾胺酶(renalase)与AMI有关,但二者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血清Ang-2、renalase水平与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3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就诊并接受PCI的AMI患者165例,因失访剔除16例,最终纳入149例患者。比较AMI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PCI前及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对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预测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评价不同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的AMI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生存状况;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AMI患者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低于PCI前(P0.05)。(2)本组患者随访期间预后不良28例、预后良好121例。不同预后患者PCI前血清Ang-2、renala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3)ROC曲线显示,PCI后7 d血清Ang-2水平预测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95%CI(0.813,0.925)〕,血清renalase水平为0.930〔95%CI(0.877,0.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二者联合的0.994〔95%CI(0.964,1.000)〕(P0.01)。(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CI后7 d血清Ang-2水平≤2.49μg/L的AMI患者无MACE生存时间为35.65个月,长于血清Ang-2水平2.49μg/L患者的28.85个月(P0.01);PCI后7 d血清renalase水平≤38.00μg/L的AMI患者无MACE生存时间为35.69个月,长于血清renalase水平38.00μg/L患者的27.89个月(P0.01)。(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后7 d血清Ang-2〔HR=61.675,95%CI(13.314,285.707)〕、renalase〔HR=7.046,95%CI(1.668,29.759)〕水平是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对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且PCI后7 d血清Ang-2水平2.49μg/L、血清renalase水平38.00μg/L的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66例受检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确诊ACS分为ACS组(n=246)和对照组(n=120)。评估受检者ApoB、ApoA1及ApoB/ApoA1水平,分析各指标与ACS患者病变血管狭窄支数、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随访2年,记录ACS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率,采用ROC曲线对各指标预测ACS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 ①ACS组ApoB水平、ApoB/ApoA1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单支病变者ApoB水平、ApoB/ApoA1比值均低于双支病变者和多支病变者(P<0.05),单支病变者ApoA1水平均高于双支病变者和多支病变者者(P<0.05);双支病变者ApoB水平、ApoB/ApoA1比值均低于多支病变者(P<0.05),双支病变者ApoA1水平高于多支病变者(P<0.05);③Gensini积分≥30分者ApoB、ApoB/ApoA1比值高于<30分者(P<0.05),Gensini积分≥30分者ApoA1水平低于<30分者(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与ApoB、ApoB/ApoA1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poA1呈负相关关系(P<0.05);⑤ROC曲线显示,ApoB/ApoA1、ApoB和ApoA1预测ACS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16、0.591和0.409。结论 ApoB/ApoA1比值在评估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与心肌再灌注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03例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根据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STR)分为STR≥50%组(69例)和STR<50%组(34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和术后即刻、2 h、6 h、24 h的血清Ang-1、Ang-2及Ang-2和Ang-1的比值(Ang-2/Ang-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STR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 STR≥50%组术前至术后6 h Ang-1显著高于STR<50%组(P<0.05),而Ang-2/Ang-1显著低于STR<50%组(P<0.01);术后24 h Ang-1和Ang-2/Ang-1及各时间点Ang-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ng-2/Ang-1升高、发病至置入球囊时间延长、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和术后TIMI血流<Ⅲ级是STEMI患者心电图STR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接PCI术前Ang-2/Ang-1升高可作为STEMI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不佳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pt2)/血管生成素1(Angpt1)比值与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脑梗死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脑梗死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取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78名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血清Angpt1、Angpt2 mRNA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脑梗死病人Angpt2/Angpt1比值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脑梗死病人预后情况,将脑梗死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人血清Angpt2表达水平、Angpt2/Angpt1比值及NIHSS评分均升高(P0.05),且重度组与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病人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人血清Angpt1水平降低(P0.05),且重度组与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ngpt2/Angpt1比值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3,P=0.000)。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预后不良组年龄、收缩压、NIHSS评分、Angpt2/Angpt1比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Angpt2/Angpt1比值均是影响脑梗死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Angpt2/Angpt1比值明显升高,且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明显升高,可作为脑梗死病人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I型)[1]。ALI和ARDS是一种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ALI是早期阶段,ARDS则是其严重阶段。ALI发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ALI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这也是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SIR)在ALI及ARDS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2]。SIRS不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生成素 1 (angiopoietin 1 ,Ang1 )基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Tie2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Ang1基因治疗促进血管生成 ,减少梗死面积的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心肌内分别直接注射空载质粒或phAng1质粒 ;分别于术后第 3,7,1 4 ,2 8天取材 ,利用RT PCR技术分析心肌组织内Tie2受体表达 ;免疫组化方法计算血管生成以及肌性小动脉生成数量 ,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Ang1基因治疗组Tie2受体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于术后 7天达到高峰 ,2 8天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 7,1 4和 2 8天 ,Ang1基因治疗组的血管生成及肌性小动脉生成较同期对照组均明显增加 ,梗死面积减小。结论 Ang1基因心肌内注射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及肌性小动脉生成 ,减小梗死面积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ie2受体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53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分析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变化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术前并与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25例)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是否有血管侵犯、是否转移、血清AFP是否阳性、临床分期、是否术后复发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无相关性(P0.05),与肝癌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呈负相关(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高表达促进肝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术前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8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术后3年预后随访,分析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食管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早期食管癌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高表达促进食管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CV)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40例MCV、32例T2DM无大血管病变(Non-MCV)及30名正常者对照者(NC)Ang-2和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 MCV组Ang-2及血清VEGF水平高于NonMCV、NC组(P0.05或0.01),Non-MCV组高于NC组(P0.05)。3组间Tie-2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组Ang-2与VEGF及FIns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4、0.404,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Ang-2、糖尿病病程、VEGF与MCV独立相关。结论血清Ang-2及VEGF表达水平与MCV相关,Ang-2协同VEGF在MCV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阻止DN的发展是当今临床医学的重要难题。DN早期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肾小管细胞肥大伴基底膜增厚,临床表现为高滤过和微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进展导致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及其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组)及36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ApoB、ApoAⅠ水平测定,计算ApoB/ApoAⅠ比值。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颈动脉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组软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病变组载脂蛋白B水平、ApoB/ApoAⅠ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中软斑块者载脂蛋白B水平、ApoB/ApoAⅠ比值较纤维斑块者和钙化斑块者高(P<0.05);对照组中软斑块者载脂蛋白B水平、ApoB/ApoAⅠ比值较纤维斑块者高(P<0.01)。载脂蛋白B、ApoB/ApoAⅠ比值对软斑块的诊断均有较好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067、0.701±0.071。结论载脂蛋白B、ApoB/ApoAⅠ比值及斑块类型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载脂蛋白B、ApoB/ApoAⅠ比值与以颈动脉超声检测为标准的斑块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T2DM患者80例(其中IMT增厚组44例、IMT正常者36例)及正常者对照组(36例)的血清Ang-2及其Tie-2受体、VEGF的血清水平.结果 T2DM患者IMT增厚组Ang-2及VEGF血清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T2DM患者IMT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Ang-2为4.62ng/ml比2.83ng/ml和1.71ng/ml,P值分别<0.05,<0.01);(VEGF为297.5pg/ml比182.1pg/ml和97.4pg/ml,P值分别<0.05,<0.01);T2DM患者IMT正常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ie-2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DM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VEGF、糖尿病病程、收缩压、Ang-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29,0.24,0.22,均P<0.05);Ang-2与VEGF及Tie-2强相关(r值分别为0.42,0.41,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VEGF与T2DM患者IMT独立相关.结论 血清Ang-2及VEGF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提示Ang-2和VEGF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