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提高临床医生无创诊断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皮肤镜下3例表现为球状结构,1例表现为黑褐色均质样结构,所有皮损边界清晰;RCM下发现表皮内高折光细胞巢。结论皮肤镜与RCM检查可能为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沧市佤族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13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病理分型主要为棘层肥厚型占44%、角化过度型占30%。患者男女比例为1.61∶1,发病年龄50岁以上占84.5%,头面颈部等暴光部位占发病部位的71.5%。结论年龄和日光照射可能是临沧市脂溢性角化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不难诊断,不典型者容易与日光性角化病、黑色素瘤、扁平疣等相混淆,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结合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皮肤镜诊断法诊断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临床疑诊为其他疾病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镜表现,分别采用两步法与新的诊断法对所有患者行皮肤镜诊断,计算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30例临床非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中,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岁。两步法诊断的准确率为70%,新诊断法的准确率为90%。130例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皮肤镜指标依次为清楚的边界(70%)、沟壑样结构(49.2%)、乳黄色角栓(38.5%)、粉刺样开孔(36.9%)、多发性粟丘疹样囊性结构(24.6%)和云母样结构(23.1%)。最常见的皮肤镜模式为沟壑样模式、隐窝模式、云母样模式及均质性模式。结论:新的诊断法可显著提高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临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由两名医生参照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特点,盲法独立诊断,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20例患者中,8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0例经医生A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2例经医生B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医生A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一致百分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Kappa值分别是91.67%、90.70%、94.12%、5.89%、9.30%、0.848、0.805,医生B诊断的上述各项值分别为93.33%、93.02%、94.12%、5.88%、6.98%、0.871、0.841。两名医生经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2=0.08,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4年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153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情况。病理诊断主要是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的混合型、腺样型、刺激型、菌落型与黑素棘皮瘤型。该病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组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15例中,组织病理符合91例,临床误诊率为20.9%;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53例中临床误诊62例。应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日光对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成及其发病年龄提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脂溢性角化病1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12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六种类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象均可见到,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9%,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53.9%,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89例,临床误诊率30.47%。结论发病年龄虽有提前,但年龄的增加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率仍成正比;暴露区域比非暴露区域更易患病,过度日光照射可能是其重要诱因;临床常易误诊,需与相关皮肤病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下日光性角化病的形态学特征及在诊断日光性角化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6例拟诊为日光性角化病患者进行RCM技术扫描并与常规组织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例患者RCM成像特征为棘细胞层排列紊乱及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与日光性角化病组织病理改变一致,符合率100%。结论:日光性角化病在RCM下具有典型特征,可作为无创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在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88例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和18例临床诊断为鲍恩病的患者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然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脂溢性角化病CLSM图像特征:全部有表皮脑回状结构,另有角蛋白充填的囊性包裹体,表皮突呈小梁状下延;基底层细胞排列呈条索状或放射状9例,基底层及真皮层可见折光性明亮的结构6例。鲍恩病CLSM图像特征:表皮中下层细胞灶状排列紊乱,体积较大,细胞形态不规则,有明显的异形,真皮浅层散在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在CLSM成像上有不同的特征性,CLSM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脂溢性角化病2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黑色丘疹性皮病不应看作独立疾病,而是早期发生的脂溢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Bowen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Bowe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Bowen病患者中,发病年龄28~86岁(男女比例为1.5∶1),病程2d~40年,单发皮损居多,且皮损呈红色、褐色至黑色不等,临床表现多样,易与脂溢性角化病和鳞状细胞癌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达30.00%。结论 Bowen病有其自身发病特点,但临床仍易被误诊,可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巨大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女,59岁。因右臀部皮肤逐渐增大的褐色斑块30余年就诊。皮损约20 cm×15 cm,表面粗糙,无浸润。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以基底样细胞为主,见假性角囊肿形成。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owen病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病理确诊为Bowen病的3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1例Bowen病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74.2%。本病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上易与脂溢性角化病、湿疹、Paget病等疾病相混淆,但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上有很大差异,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Bowen病在临床表现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诊断时需将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①男女患病比例为1∶1.08,发病年龄23~89岁,病程2个月~30年;②头、面部为好发部位,51~70岁患者最为多见;③皮损单发性37例,皮损多发性111例,皮损直径1~30 mm,大多表现为圆形或...  相似文献   

14.
755nm激光联合维A酸霜治疗脂溢性角化病7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55nm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72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755nm激光联合维A酸霜和单用维A酸霜治疗。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复发率低。结论755nm激光联合维A酸霜是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脂溢性角化病(SK),又称老人疣、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皮肤表皮良性肿瘤.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对皮肤性病门诊的9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为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我们对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4.54%脂溢性角化病发生于中青年及以下年龄段。(2)多发生于头、面、颈等暴露部位,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3)其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70.91%。(4)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色素痣等其他皮肤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694例临床诊断为光线性角化病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与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光线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21.18%。临床最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而且,组织病理上也易与脂溢性角化病相混淆。结论:光线性角化病虽然临床常见、多发,但不易正确诊断,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光线性角化病临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摘要】 日光性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病及扁平苔藓样角化病是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疾病,其皮肤镜特征对于明确诊断、与其他皮肤肿瘤相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和手术以及动态监测皮损变化等都有一定帮助。本共识对这3种疾病的皮肤镜特征进行了总结。日光性雀斑样痣的皮肤镜特征主要为皮损边界清晰、虫蚀状边缘、模糊的色素网、指纹模式、棕色均质模式、假性网络。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主要为皮损边界清晰、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脑回状模式、发夹样血管、摇晃试验中皮损整体移动。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主要为胡椒粉样或颗粒模式以及周围可见日光性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病或光线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体外皮肤移植法建立脂溢性角化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裸鼠背部一侧掀起约10 mm×10mm的全层皮瓣,将制备好的10 mm×10 mm的脂溢性角化病组织块移植于创面上.观察裸鼠移植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大体形态学变化,观察至1个月后将皮损切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后观察皮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20只裸鼠中有15只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脂溢性角化病样皮损(15/20,75%),组织学上与人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态相一致.结论:体外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移植的裸鼠模型建模方法可靠,能比较真实地模拟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学形态,可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俗称老年斑,又名基底细胞乳头状瘤(basal cell papillo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面部及胸背部。普通型脂溢性角化病根据其临床表现通常易于诊断,但在皮损特征不典型或受到刺激、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则不易与色素痣、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等良性或恶性皮肤肿瘤相鉴别,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