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30岁。患水肿性胰腺炎后5月,左上腹隐痛2周,B超检查左上腹包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皮肤无黄染,消瘦,腹软未扪及包块,左上腹轻度深压痛,肝脾未扪及,腹部无叩击痛,肠鸣正常。RBC3.84×10~2/L,WBC6.5×10~9/L,血尿淀粉酶正常,腹部B超提示左上腹有一个3cm×4cm高密度包块,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2.
患儿高×,女(抚养性别),年龄12 1/12岁。足月顺产,生长发育尚可,健康,智力发育一般,月经未来潮。发现双侧腹股沟区包块10余年。查体:身高151cm,体重35kg,外貌无特殊,腹软,肝脾不大,皮肤体型女性,无腋毛。乳房已发育,女性外阴,见阴道但无阴毛,血压正常,心肺阴性。站立时双侧腹股沟区可触及各约3×2.5cm~2左右之包  相似文献   

3.
骶前皮样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5 6岁。主因间断性下腹部坠胀感 2 a余于2 0 0 2年 4月 3日入院。入院查体 :腹软、肝、脾未触及 ,未触及明显包块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肠鸣音正常 ,外阴及肛门发育正常 ,无皮疹、溃疡、结节及瘘管 ,肛门周围无异常分泌物 ;肛诊 :直肠后壁饱满 ,未触及新生物 ,指套无血迹。腹部 B超示 :盆底、骶前有一约 10 cm× 8cm× 8cm大小肿物 ,无回声 ,呈囊性。盆腔 CT示 :骶骨前可见一 8cm× 8cm× 10 cm大小肿物 ,呈液性密度 ,边缘锐利 ,规则。实验室检查。血系列 :白细胞 6 .4×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72 ,淋巴细胞 0 .2 8,血红蛋…  相似文献   

4.
患儿龙××,女性,1(1/12)岁.腹部包块一周,于1993年6月1日入院.其母孕期未曾患病及服药、不食烟酒,其父有烟酒嗜好.父母否认近亲结婚.家族史不详.近一月患儿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发育营养较差,面色苍黄,体温37.3℃,呼吸30次/分,气管居中,表浅淋巴结未扪及.心肺(一).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轻压病,叩无移动性浊音,肠鸣增强.化验室检查;Hb10.8g%.白细胞总数24×10~9/L,中性43%,淋巴57%.大小便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手术所见:包块占据全腹,囊肿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根部位于腹后壁.病理检查:巨观囊性包块10cm×10cm×5cm大小,灰白色有完整包膜,多囊性,囊壁厚0.5~2cm,囊腔直径3~3.5cm,囊内有淡黄色粘稠液体.镜检:囊壁内衬皱襞性粘膜,其中可见杯状细胞,囊壁可见两层平滑肌环绕,并有肌间神经丛,部分囊壁内有中性白细胞浸润.病理诊断:腹腔腹源性囊肿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杨晓梅  李江 《贵州医药》2006,30(5):401-401
患者男,46岁。左下腹包块30天入院。近一年来,排便次数增多,腹痛,腹胀,消瘦,乏力,经中西药治疗无效。查体:T37.2℃,P 72次/min,R、BP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左侧腹扪及7cm×6cm×2cm大小之包块,质硬,有一定的活动度,边界清。超声检查:于左侧腹脾曲下探  相似文献   

6.
异位脾脏临床极为少见,发生率1%左右.特别是异位在盆腔,极易与附件肿瘤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遇及1例腹膜后异位脾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已婚.因下腹反复胀痛1年,于2011年3月19日入院.既往体健,G3P1,人工流产2次,足月顺产1次,健存1男,12岁.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11年3月1日.查体:T 36℃,R 20次/min,P 80次/min,BP100/60mmHg,意识清楚,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壁软;宫颈直径2.5cm,光滑,质中,无接触性出血;宫体平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无压痛;左侧附件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宫颈右侧可触及6cm×5cm×4cm的实性包块,表面光滑,质中,无触痛,活动欠佳,与宫颈界限清楚.彩超提示右侧盆腔低回声包块5cm×5cm×4cm.生化全套及各项肿瘤标记物正常.入院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1)右卵巢肿瘤;(2)阔韧带肌瘤.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西藏那曲县人。主诉右下腹渐增性包块15天住院。查体:腹软,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扪及,右下腹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7×9cm,边界清,活动度可,余腹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B超提示肝、双肾、附件、子宫未见明显异常,餐后胆囊,右腹部囊性包块(约6.7×8.6cm,无回声,边界清,包膜完整)。入院诊断为腹腔包块性质待查(考虑腹腔包虫)。经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于2011年11月30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相似文献   

8.
宋兵高 《江西医药》2002,37(2):159-15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9岁,干部,因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5年,再发7天于己于人19988年10月7日入院.查体:体温37℃,一般情况好,头部,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触及12*5cm长条形包块,压痛明县,活动稍差,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神经系统,四肢检查正常,化验:血及大小便常规正常.B超显示右下腹探及一约12.7×6.45×5.0cm梭形包块,壁厚约0.3cm,内为液性暗区,其右后下部见宽约1.4cm索状回声带.多普勒检测无血流信号,超声提示:阑尾炎性肿块,外院CT见右中下腹(脊柱前)一长梭形包块,大约45×46×120mm,边缘光整,CT提示,右中下腹部长梭形液形包块(夹层动脉瘤待排).  相似文献   

9.
1病例摘要 患者20岁.因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半年,下腹部胀痛1个月.伴头晕、乏力,食欲欠佳,无发热、消瘦,二便正常,于2000年8月16日入院.平素月经16,量中等,无痛经史,未婚,无同居史.入院查体:神清,重度贪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下腹部可触及足月儿头大小包块,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妇检:外阴发育正常,呈未婚式,处女膜完整.肛、腹合诊:宫颈无举痛,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质地中,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血红蛋白57g/L,B超示宫体大小13.6cm×9.0cm×11.2cm,宫腔内见10.9cm×7.8cm囊实性不均质肿物,旁见蜂窝状暗区,提示: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4岁,因健康普查时发现“盆腔包块”,于1990年4月18日入院。追问病史,患者自1989年下半年始感下腹部逐渐增大,并有坠胀感。10年前曾作“右侧附件肿块”切除术。查体:体温37.1℃,脉搏80次,呼吸20次,血压17.3/10.6kPa.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下腹部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2cm,剑突下4cm,质软.无压痛,脾未及。于下腹可及一约25×15cm、不规则、可以活动包块,质中等,压痛不明显。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存在。妇科检查:子宫体中位,正常大小,位于包块后下方,活动欠佳.双侧附件扪不清,穹窿部不饱满.  相似文献   

11.
患者16岁,因“突发下腹痛伴发热5天”于1997年9月12日入院。既往体健,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规则,无痛经史,否认有性生活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记载。查体:体温 38.2°C,心率102次/H,血压14/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无异常发现。上腹部软,肝脾未及,右下腹轻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处女膜完整。肛腹诊:子宫前位,略小,活动,无压痛,宫体右后方可及一 5cm×4cm大的包块,下界清,有触痛。B超检查:子宫前倾,宫内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子宫右后方探及6cm×4cm的混合性包块。MRI检查:子宫前倾,于子宫右下方直肠前方见一6cm×4cm×4…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5岁.主因发现下腰部局部包块15年,于2007年10月21日人院.包块初始仅为蚕豆大小,渐增至鸭蛋大小,无任何不适主诉.查体:自主体位,正常步态,腰椎曲度正常,活动无明显受限.L3水平局部包块形成,约5 cm×5cm大小,质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活动度可,局部皮温不高,有轻压痛,按压时双下肢无明显放射痛.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9岁。左下腹持续性隐痛1年,疼痛与劳累有关。无发热,血尿史。于3个月前因疼痛加重并发现腹部包块而住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血压130/80,全腹平软,右肾未触及,于左肋缘下左肾可触及。上下活动度较大。于脐左侧另可触及7×6cm 包块,质地韧,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较固定,轻度压痛。血、尿常规均正常。两次“B 型超声”均提示左肾正常。右肾区未探及肾脏。于脐左侧探及一9.3×3.4cm 包块,形态与肾相似。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5岁.无月经来潮,周期性腹痛2~3个月,症状逐渐加重.体格检查:肛门指诊:盆腔内子宫发育小,大小约4 cm×3 cm,其下方可触及囊性包块,大小约8 cm×6 cm,压痛(+).子宫右侧可触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5 cm×4 cm,压痛(+),不活动.超声所见:盆腔内子宫前位,大小4.5 cm×3.8 cm,宫腔分离,内见不规则暗区,范围2.5 cm×1.7 cm,沿宫颈下方可见7.7 cm×7.0 cm无回声包块,内见点状回声.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因左中上腹包块伴间歇性腹胀、腹痛3个月于2008-03-23入我院普外科。病期无返酸、嗳气,无恶心、呕吐、发热,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病史。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中上腹可触及一6cm×7cm包块,质中等,轻度压痛,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16.
何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48-154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0年,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入院.查:超力体型,心肺腹(-);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区有约4 cm×4 cm×3 cm大小包块,右侧腹股沟区有约6 cm×5 cm×4 cm大小包块,平卧后将包块挤压回腹腔,并压住内环口,嘱咳嗽,包块无突出,有冲击感.入院诊断:"双侧腹股沟斜疝".常规术前检查(未做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随后在持硬麻下拟行"双侧腹股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8岁,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无大便排出.入院前一天大便一次,量少,并带有血性.入院查体:腹平坦,无肠型,无蠕动波,腹软,左中上腹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疼痛发作时,肠鸣音7次/分~8次/分,不发作时2次/分~3次/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9×109/L,中性:0.73,血沉:17mm/h,B超、CT均发现横结肠中段有一实质性包块,性质未能确立.立即住院,当日行剖腹探查术.见横结肠中段偏左有一5cm×5cm×4cm的包块,质韧,不活动,包块与横结肠粘连其密,怀疑可能为肠部恶性包块,结扎切除部分大网膜,切除包块及其左右各10cm横结肠,断端端端吻合.术后切开见包块为实质性,黄色脂肪样组织,位于横结肠浆膜下层,包块堵塞肠管,只有一小指粗通过.术后病理诊断:横结肠浆膜下脂肪瘤.讨论脂肪瘤好发于四肢、躯干多摩擦部位,一般无压痛,生长慢,但体积可巨大.发生于横结肠浆膜下罕见,国内极少有同样病例报告.应与肠部其他肿瘤相鉴别.B超、CT诊断其性质较困难.往往依赖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谢晓明  兰龙中 《江西医药》2007,42(9):786-78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4岁,未婚.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一包块伴疼痛,为阵发性隐痛,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因包块渐增大而入院.查体:双乳对称,外观发育正常,无乳头溢液.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3×3×2cm包块,质中,表面欠光滑,有轻压痛,界限欠清,与皮肤无粘连,可移动,腋下淋巴结不肿大.B超提示:右乳外上象限低回声.  相似文献   

19.
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因“右上腹痛2天”于2009年1月19日入院。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尿痛、血尿等。入院查体:T36.8℃,BP140/92mmHg。心肺正常。腹稍膨隆,全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右上腹可扪及10cm×8cm包块,表面不光滑,压痛明显,19日入院。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因右下腹包块5天入院。查体:神清、消瘦,体温37℃,腹平软,右腹压痛( ),无反跳痛,右下腹可扪及一2.5cm×2.5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化验血:WBC9.0×109/L,N0.72,L0.28。拟诊“回盲部肿瘤”,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粘连于侧腹腹上,阑尾包于其中,稍充血,回盲部可触及2cm×2cm肿块,质硬,周围肠系膜上散在肿大淋巴结,质硬,行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对端吻合术,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2天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慢性阑尾炎伴阑尾根部包块形成,肠系膜淋巴结慢性炎。2讨论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后,阑尾常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