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专生复原力、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 调查514名中专生,采用青少年复原力量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结果 ①中专生复原力与自尊及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r=0.601,0.530;P<0.01);②自尊、社会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可以正向的预测复原力(β=0.601,0.354,0.188;P<0.01)....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探讨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及自编问卷对合肥市2078名小学生进行抑郁症状及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情况调查。结果: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9%,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13.6%/9.6%,χ2=7.01,P<0.01)。早上起床感觉不好、晚上睡觉时间迟及睡眠不好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没有该情况者的2倍,有节食行为与一周吃早饭天数<3天可使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5倍。学校生活状况,父母支持、伙伴支持及老师支持是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各得分每增加1分,发生抑郁的危险性可降低约1/2。结论:建立良好的学校、家庭、伙伴等社会支持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有利于降低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5)
目的:探究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方法:以徐州市内流动人口聚集辖区中的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安全感量表(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流动和非流动儿童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差异(t=2.62,P0.01),社会支持差异不显著;(2)流动儿童父母在家时间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安全感总分均有显著影响(F=8.49,3.08;P0.05);(3)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1);(4)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能预测流动儿童心理安全感13.7%的变异。结论: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心理安全感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云南省德宏地区265名傣族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傣族初中生的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21,P<0.05)、人际协助得分(t=7.586,P<0.01)有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②城镇学生的积极认知水平(t=3.74,P<0.001)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35,P<0.05)、目标专注(t=2.04,P<0.05)、积极认知(t=4.68,P<0.001)和家庭支持(t=2.94,P<0.01)得分都有显著差异;③不同类别学校的傣族初中生在心理复原力总均分(F=3.01,P<0.05)、积极认知(F=7.09,P<0.001)和家庭支持(F=4.92,P<0.01)维度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F=2.78,5.83,P<0.0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不同父母职业傣族初中生的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9,2.56,P<0.05),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随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呈递增趋势。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有显著的差异(F=3.83,P<0.01)。结论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性别、城乡类别、独生情况、学校类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职业对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7)
目的:研究临床医学研究生工作倦怠状况和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临床实习1年以上的80名硕士,40名博士(学生组)进行测查(男生52人,女生68人).同时选取有5~10年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医生102名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各50%).结果:①在临床医学研究生中,有39.3%的被访者有一定的情绪衰竭,20.8%的被访者存在情感疏远方面的问题,52.1%的被访者缺乏工作成就感.②医学研究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如,总分(30.68±5.70)vs.(36.71±4.84),P<0.001],女生的个人成就感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高于男生[(34.21±7.41)VS.(21.23±5.21),(7.92±0.66)VS.(6.11±1.67);均P<0.001].③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均呈弱相关(r=-0.26~0.15,P<0.05).结论:临床医学研究生在实习中存在工作倦怠的问题,并且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1646名老人(空巢1250人,非空等396人).结果:从支持的对象看,相对空巢老人得到的子女支持多于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14.0±2.8/12.5±3.0、3.0±0.0),但小于非空巢老人(14.7±2.7)(F(3,1642)=585.527,P=0.000);绝对空巢老人得到的亲朋支持最多(16.1±5.6,F(3,1642)=3.606,P=0.013),但和非空巢老人(16.1±5.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无子女老人得到的团体组织支持较非空巢、相对空巢、绝对空巢老人均高(7.5±3.2/5.8±3.3、5.5±3.1、6.2±3.0,F(3,1642)=13.861,P=0.000).从支持的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看,无子女老人评分均小于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如实际支持得分分别为:13.6±4.4、18.2±5.1、18.2±4.8、18.7±5.0,F=31.609,P=0.000).配偶支持男性评分大于女性(12.2±4.9/10.2±5.3,t=-6.774,P=0.000),亲朋支持女性评分大于男性(15.7±5.0/15.1±5.6,t=2.244,P=0.025).除配偶支持和子女支持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高龄组得分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支持、配偶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β=-0.103~-0.199).结论: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但俊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69-872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适应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30名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 1女大学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高于男性(t=-3.514,P〈0.001);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和适应总体水平均要显著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F=2.28,P〈0.05;F=5.70,P〈0.001);家庭情况中上水平的大学生适应、复原力水平高于其它大学生(F=3.52,P〈0.01;F=3.42,P〈0.01);2适应与复原力及其各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r=0.637,P〈0.01),且自我认同、压力知觉、支持性环境3个维度对总体适应水平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β分别为0.20、0.20、0.52,P〈0.001)。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适应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制度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生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及社会支持、制度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山东、湖北、河北和内蒙占自治区的公立医院医生.用自编工作家庭冲突-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发放量表6070份,回收有效量表567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路径分析.结果:5677名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得分高于家庭-工作冲突[(3.4±1.0)vs.(2.8±1.0),P<0.001];男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和冲突压力得分均高于女性[(3.5±1.0)vs.(3.3±1.0),(2.9±1.0)vs.(2.6±1.0),(3.3±1.0)vs.(3.2±1.0);均P<0.001].工作政策、休班安排负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β=-0.230,-0.151;P<0.01),亲友支持和同事支持正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β=0.107,0.060;P<0.01);亲友支持、同事支持和值班安排负向预测家庭-工作冲突(β=-0.086,-0.041,-0.054,P<0.05),领导支持和工作政策支持正向预测家庭-工作冲突(β=0.037,0.103,P<0.05);工作-家庭冲突比家庭-工作冲突对冲突压力有更好的预测作用(β=0.635,0.166,P<0.01).结论:公立医院医生工作和家庭角色的冲突较为严重,工作-家庭冲突比家庭-工作冲突更严重,男性比女性医生报告更高的冲突;私人领域的支持可以缓解家庭-工作冲突,组织提供的制度支持能缓解工作-家庭冲突,跨越边界的支持反而加重了医生的冲突感;两种冲突都能导致更高的角色冲突压力,但工作-家庭冲突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求助能力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ATSPPH)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态度有待改善;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更积极(t=2.1541,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有差异,其中女生求助态度比男生积极(t=-5.251,P<0.001),而大二学生的求助态度最低(F=3.501,P<0.001);③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与其所获得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06,P<0.001);④社会支持对心理求助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性(F=33.615,P<0.001).结论 社会支持水平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即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求助态度越积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考察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联系,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社会支持调查表》对安徽省蚌埠市某农村中学初中3个年级25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各年级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在116~130之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②留守学生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心理支持,被试获得的社会支持中父母支持>学校支持>亲戚支持>网友支持(P<0.05);③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及亲戚支持与心理韧性得分间皆有显著正相关(r=0.47,0.36,0.32;P<0.01);④留守女生比男生更擅长向身边人求助和倾诉,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男生;⑤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有显著差异(F=7.70,P<0.05),与父母联系的频率越高,其心理韧性的得分也越高.结论 父母及学校的心理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社会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学生社会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向因素。方法 :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 5 17名小学生进行调查 (由家长填写问卷 )。结果 :小学生社会能力总分为15 0 0± 3 83分 ,女生的社会能力得分高于男生 (P <0 0 1) ,性别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交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社会能力低下的小学生占所调查学生的 10 1%。小学生的社会能力与从小发育情况、参加课外特色班、体型、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偏食、母亲管教孩子态度、与父母分房而睡、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社会能力的三个方面互相关联。结论 :小学生社会能力低下与发育状况、父母管教态度、儿童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能力 ,需要从提高身体素质与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创造适宜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农村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江西省176名小学生施测。结果:(1)随着年级升高,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维度得分逐步下降(F=8.61—25.64,P〈0.001),社交焦虑量表的害怕否定评价(F=4.34,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F=9.42,P〈0.001)也均随年级升高而下降;(2)父母养育方式与农村小学生的社交焦虑呈正相关(r=0.17—0.37,P〈0.05-〈0.001);(3)父亲养育方式、母亲养育方式分别解释了社交回避及苦恼总方差的8.3%、3.6%,解释害怕否定评价总方差的10.4%和0.9%。结论: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其社交焦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初中生在社会支持的来源、性别和年级方面的特点及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使用社会支持问卷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调查548名初中生(从初一到初三年级)。结果:同性朋友在初中生社会支持方面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重要社会他人(F=110.2,P〈0.01),是初中生社会支持最主要的来源;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性别(F=2.88,P〈0.05)、年级差异(F=4.43,P〈0.01)显著,成人(主要是母亲)是初一年级社会支持的首要来源,同性朋友是初二、初三年级社会支持的首要来源;女生感受到的母亲的社会支持高于男生,男生感受到的同性朋友和父亲的社会支持高于女生。同性朋友的肯定与支持、对与教师关系满意度、与父亲的冲突及受到的惩罚、母亲的肯定与支持和对与母亲关系满意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同性朋友在初中生的社会关系中有重要意义,从初一到初二是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发生转折的时期;社会支持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对2所中学的224名被试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问卷测试。结果1中学生社会支持在性别差异上不显著,但是在支持的部分维度上年级的差异效果显著;2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学校投入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和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和同伴关系以及学校融入(分别r=0.279,r=0.273,r=0.277,r=0.218,P0.01)都有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教师行为(r=0.260)、学校投入(r=0.139)以及同伴关系(r=0.313)和学校融入(r=0.271)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学校归属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对广州市的5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与年级的中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一学生的客观支持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级(F=7.607,P<0.01);②男生学校归属感总分显著低于女生(t=-3.270,P<0.01),初一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得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级(F=29.746,P<0.01);③学校归属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8,0.184,0.304,0.293;P<0.01);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7.484,4.872;P<0.01,t=2.042,P<0.05)。结论应通过完善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学校归属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社交地位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测量法、问卷法对272名3~5年级的小学生的社交地位、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进行评定。结果:(1)3~5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有显著的性别、社交地位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58.0±10.7)显著高于男生(53.4±11.3)(t=-3.49,P<0.01),受欢迎组的自我意识水平(59.2±11.1)显著高于被拒绝组(51.2±12.3)和被忽视组(54.2±11.0)(P<0.05)。(2)受欢迎组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6.4±3.2)高于被拒绝组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4.8±3.5,P<0.05)。(3)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是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社交焦虑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结论:小学生的社交地位与其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交焦虑水平存在一定关联性;社交自我知觉在社交地位和社交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专生社会支持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社会支持是应激与健康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在应激的情况下 ,社会支持可起缓冲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 ,社会支持可起到维持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的作用。有关应激、焦虑、疾病以及身体健康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 ,已证明了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关于正常人群中社会支持的促进作用研究 ,有少许是以大学生为被试的[1-2 ] ,但对中专生的研究却极少。我们的一项比较研究表明 ,师范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所有专业中最差的[3 ] ,究其原因有许多 ,社会支持是其中之一 ,但具体情况却不很清楚。本研究拟对中专生 (包括中师生 )获得社会支持的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中学生人格特征在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文修订版(儿童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324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因子与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心理韧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1~0.467,P0.01),而神经质、精神质因子与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8~-0.262,P0.05或0.01),与心理韧性总分则相关不显著;内外向、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或0.001)。回归分析发现,内外向在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间起部分中介效应(c'=0.261,P0.001)。结论社会支持以内外向为中介,对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