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点,旨在揭示延胡索养分吸收规律,为延胡索高产栽培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城固延胡索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在延胡索各生育时期对陕西省城固县8个乡镇106个种植户的样品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结果:延胡索地上部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延胡索地下部则呈直线增加趋势。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旺盛生长阶段,干物质累积较快,占全生育期26.7%~44.1%。花期末地上部累积量达到最高,进入膨大期地上部茎叶开始枯萎及养分转移,干物质累积量有所降低。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迅速膨大阶段,其累计量占全生育期50.3%~87.5%;至收获期地下部干物质达到最高值,占全株78.5%~79.8%。延胡索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有差异,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养分吸收迅速阶段,于花期末达到峰值,以钾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对养分吸收高峰期,以吸氮量最高,钾次之,磷最低。结论:综合延胡索各器官和全株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建议该地区栽培延胡索时,应在前期将全部有机肥和磷肥投入土壤中;氮肥和钾肥可以在前期投入总量40%~50%,其余的后期追肥,以保证延胡索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延胡索高产。  相似文献   

2.
夏枯草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干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夏枯草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夏枯草科学施肥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枯草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采样,测定全株与各器官生物量及其氮、磷、钾含量.结果: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4月中旬至5月上旬植株干物质阶段积累率最高,达63.71%.3月下旬至4月中旬植株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中;5月上甸至5月下旬茎中于物质分配率最高;至6月中旬,果穗干物质分配率最大.4月中旬前,植株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各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叶片;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均占整个生长期最大,分别为72.35%,59.82%,87.41%,此期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茎中;转入生殖生长期(即5月上甸后),果穗中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分配率逐渐增大,并于6月中旬均达最高值.整个生长期以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期,同时也是氮、磷、钾最大效率期.结论: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生长发育最关键时期,期间需注意田间水肥调控,以促进植株顶端现蕾与干物质积累.每生产100 kg夏枯草果穗,需吸收1.62 kg N,0.36 kg P2O5,2.88 kg K2O,各养分间吸收比例N-P2O5-K2O为1:0.22:1.77.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对嘉兰植株生长和秋水仙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氮、磷、钾对嘉兰植株生长和秋水仙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砂培法对已发芽成活的嘉兰小苗进行不同浓度氮、磷、钾条件下生长。结果与结论 :嘉兰植株的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块茎秋水仙碱含量明显不同 ,尤其是缺氮植株差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黄芪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结果:黄芪出苗后100~163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8.22%。黄芪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黄芪茎叶和根系中的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为氮>钾>磷。在黄芪整个生育期,黄芪对氮的积累强度最大,钾次之,磷最小。黄芪营养旺盛生长后期,氮、磷、钾的累积强度降低,至收获期,根系氮、钾的累积强度有所升高,磷的累积强度基本稳定。黄芪根系对氮、磷、钾相对吸收强度最大值比茎叶出现的早,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出苗后100~132 d,氮、磷、钾积累强度曲线出现一个高峰。结论:黄芪出苗后100~163 d是黄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快的时期。出苗后100~132 d是黄芪茎叶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时期,且氮吸收高峰期早于钾、磷;这时每天形成1 kg的干物质所需要的养分量最多,是黄芪的氮、磷、钾营养临界期;每生产100 kg黄芪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 kg 氮;0.323 kg P2O5;1.62 kg K2O。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对黄连植株生长、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氮、磷、钾缺乏都大大影响黄连植株的正常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根茎小檗碱的含量都很低。尤其是缺氮植株生长最差,死苗也多;缺磷、缺钾植株长新叶少而小,缺钾植株新根生长少且易衰老。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营养元素对怀地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杨景  陈震 《中药材》1991,14(3):3-6
本文初步研究了氮磷钾营养元素对怀地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总结出植株缺素的主要症状,为怀地黄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菘蓝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是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为二年生直立草本。以根、叶入药,根入药为板蓝根,叶入药为大青叶。目前板蓝根已成为临床上抗病毒的首选药物之一。随着国际上应用天然药物的热潮,板蓝根的药理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得到了深入的研究[15],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有关菘蓝营养元素吸收总量和植株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尚无较系统、深入的报道。本研究对菘蓝营养生长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  相似文献   

8.
整个川芎生长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二期和第四期是块茎增重期,积累的干物质占全生长期的90%左右。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时,植株氮化合积累相对较快;块茎迅速增重时,其含磷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氮、磷、钾营养吸收和累积特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鱼腥草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 ,为鱼腥草高产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定点采集鱼腥草样品 ,分别测定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果 :鱼腥草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不同 ,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也不相同 ,其地上部分养分含量总体高于地下部分。鱼腥草为喜钾植物 ,其吸钾量大于吸氮量 ,磷的吸收量最少 ,而不同时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也不同。 5~8月为鱼腥草氮和磷累积速度最快时期 ,钾的累积速度则与 4~7月最快。每生产 100kg干鱼腥草全草 ,约需吸收氮 1.615kg ,P2O50 .712kg ,K2O3 .486kg。 结论 :鱼腥草生产中应及时追肥 ,尤其钾的补充于 4月下旬即可进行。追肥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不同配比的养分 ,并建议采用叶面施肥 ,以加快地上部分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用牡丹不同生长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及其种植的平衡施肥问题。方法采用定期采样,分析不同生长期药用牡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生长量,推算种植过程的科学施肥量。结果药用牡丹地上部快速生长期主要在7月份之前,植株地上部对氮、磷、钾的吸收较高;氮、磷、钾的平均含量1.259%氮、0.114%磷、0.530%钾。从7月开始,地下部明显增重,此时期根部积累的氮、磷、钾较多:根氮、磷、钾的平均含量0.794%氮、0.108%磷、0.380%钾。结论药用牡丹植株生长每年的需氮约1 500 g、需磷160 g、需钾640 g。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栽培刺五加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对刺五加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生长季节叶面喷施大量元素N、P、K及微量元素Fe2+、Mn2+、Cu2+、Zn2+和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营养元素对刺五加根和茎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绿原酸、异秦皮啶含量。结果磷元素有增加刺五加苷B的趋势;磷、钾、铁、铜和硼可提高刺五加根中苷E的含量,且又随用量增加有提高的趋势,但对刺五加茎的影响较小。结论本研究可为刺五加GAP规范化种植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对珐菲亚基部节间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多效唑调节珐菲亚的地上部分,以期达到控茎促根的作用。方法在珐菲亚旺长盛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进行喷施处理。结果喷施后能有效地缩短珐菲亚基部节间的长度,使基部节间茎增粗,促进根部生长,从而增强了抗倒伏能力。结论多效唑在珐菲亚上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温郁金氮磷钾吸收和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郁金对N、P、K的吸收和分配规律。方法定点采样,样品在50℃烘箱中烘干,分别测定叶、根茎、须根和块根中氮、磷、钾的百分含量。结果温郁金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肥和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其中钾肥需求量约为氮肥2倍,对磷肥的需求量则较少。结论通过对氮磷钾吸收量和分配规律的分析,对温郁金生长过程中肥料施用的定量化、标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麦冬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麦冬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特性。方法: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钒钼酸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麦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麦冬营养元素的大量元素中氮、钾含量高,磷含量低。在生育期中氮的含量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在植株中的累积速度有2个较快时期和2个较慢时期,从分布的器官上看,营养器官占绝大部分;磷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与氮相同,前期叶片、营养根含量高,采收时块根含量高,植株累积量逐渐增加;钾的含量变化总趋势是前期高后期低,植株器官钾含量前期叶片、营养根高,2月至3月块根比叶片含量稍低、比营养根含量高,植株累积钾的量逐步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结论:在麦冬的生产上,宜在栽种成活后逐步增加氮肥的施用量,秋季不宜施用氮肥,早春应追施一次氮肥;在秋冬季增施磷肥;在越冬期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川产道地药材郁金(块根)和莪术(根茎)的原植物蓬莪术为试验材料,研究蓬莪术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其营养元素积累、吸收特点,探明其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求特性,为其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并分析道地产区不同生长时期蓬莪术的植株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元素含量。结果 蓬莪术在10月之前以地上部分叶、茎生长为主,10月开始生长中心逐渐转移到地下部分,且以根茎、块根生长为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蓬莪术对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锌、铜的单株积累量分别达2 450.31、907.09、3 171.18、625.94、493.38、14.53、2.24、2.93、0.46 mg,积累量大小均为钾>氮>磷>钙>镁>铁>锌>锰>铜。结论 植株生长需要吸收足量的钾、氮,适量的磷、钙、镁,少量的铁及极少量的锌、锰、铜,且对钾元素吸收最多。氮磷钾肥为大量元素肥料,宜在苗期、叶丛期及根茎膨大初期、块根膨大及根茎二次膨大期补充氮肥;在苗期、块根膨大及根茎二次膨大期、块根及根茎干物质积累期施用磷肥、钾肥;在苗期、叶丛期及根茎膨大初期、块根膨大及根茎二次膨大期使用多种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云木香不同时期干物质及氮、磷、钾、钙、镁营养素积累与分配规律,为云木香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移栽后第1年生的云木香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5 d田间取样1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木香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根部呈直线上升,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缓苗后50 d为返青期,养分吸收量较少。75~125 d为快速生长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膨大期,在125 d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395.90、205.03、1311.33 mg/株;150 d时钙、镁吸收量最大,为682.54、155.88 mg/株。云木香对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木香返青期应少施肥;快速生长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肥料利用最大效率期,施肥以氮、钾和钙肥为主,肥料使用应少量多次;钾肥早施;中后期主要施用速效钙、镁、磷肥。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对黄连白绢病菌核形成和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利  银福军  曾纬 《中草药》2011,42(6):1210-1212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对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和萌发的影响,为黄连栽培过程中防治病害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施加到土壤中,再接种菌丝块、菌核,观察对菌核形成、萌发的影响。结果尿素、碳酸氢氨对菌核萌发、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磷酸二氢钠、氯化钾、硝酸钾对菌核的形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磷酸二氢钾对菌核的萌发作用不明显,对菌核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生产中可采取偏施氮肥,少施钾肥、磷肥的措施来控制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及萌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N、P、K肥用量及配比对野菊药用部位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利用N肥(尿素,H_2NCONH_2)、P肥(过磷酸钙,CaP_2H_4O_8)、K(氯化钾,KCl)不同水平及其配比设计正交试验,在采收期观察测量野菊花部位性状,同时使用HPLC测量干燥后野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14个组合间野菊头状花序数、头状花序直径、管状花直径、单株产量、总黄酮含量及蒙花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矿质元素的肥效不同。适当的增大N肥浓度、K肥浓度与降低P肥浓度有利于野菊花的生长发育、提高干花产量;低浓度的N、P、K配施对野菊花总黄酮与蒙花苷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各处理下的野菊花蒙花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综合比较发现营养液浓度在N-P-K15∶0.1∶3时为野菊花序生长最优N、P、K配比,总黄酮含量与蒙花苷含量在未施肥处理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