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经鼻给药的抗癫痫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初探研究。方法 采用小鼠戊四唑(PTZ)腹腔注射构建慢性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21 d)将癫痫小鼠随机分为PTZ组、丙戊酸钠(VPA)组、人参皂苷Rb1低、高剂量组(20、40 mg·kg-1)。各组小鼠分别经鼻给予相应药物30 d,每日2次,空白组经鼻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期间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癫痫发作潜伏期、癫痫发作级别,远程无线记录动物脑电图(EEG)变化。采用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观察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损伤,采用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别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现象。用谷氨酸(Glu)转运体-1(GLT-1)、谷氨酰胺合成酶(GS)观察Glu调节关键分子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TZ明显抑制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P<0.01),显著缩短癫痫发作潜伏期(P<0.01),显著升高癫痫发作最高级别(P<0.01),癫痫样脑电波增加。与PTZ组比较,人参皂苷Rb1低、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P<0.01),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P<0.05,P<0.01),癫痫发作级别降低(P<0.05,P<0.01),癫痫样脑电波减少。免疫荧光(IF)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b1治疗显著改善PTZ引起的小鼠大脑皮层运动感觉区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P<0.01),并明显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P<0.05,P<0.01)、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b1治疗显著改善癫痫小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GLT-1(P<0.01)和GS表达(P<0.01)。结论 人参皂苷Rb1经鼻给药能显著改善PTZ引起的小鼠癫痫症状,对癫痫小鼠大脑神经元损伤具有明确保护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癫痫小鼠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其抗癫痫作用可能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Glu代谢关键分子GLT-1和GS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病理变化,探讨造模剂量-时间致肝损伤的病理特征,并解析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MCT低、中、高剂量组(每组n=20)。MC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MCT 80、120、160 mg·kg-1灌胃一次制备模型,各剂量组大鼠于造模48、120 h处死取材。观测各组大鼠的存活率,检测大鼠体质量、肝质量与血清肝功能变化,采用扫描电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天狼星红(SR)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微板法检测肝组织匀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MCT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活性随造模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P<0.01);随造模时间增加,MCT低剂量组血清ALT和AST活性均下降(P<0.01),MCT中、高剂量组ALT和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MCT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淤积,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窗孔扩大,“筛状”结构消失,其损伤程度随剂量提高而加重。与正常组比较,MCT低、中、高剂量组肝窦内皮细胞标志物CD44表达减少(P<0.05,P<0.01)。SR染色显示造模48 h MCT各组未见阳性染色,120 h MCT各组可见汇管区及肝窦胶原沉积。与正常组比较,MCT各剂量组肝组织MDA含量及GST活性增加,T-SOD活性降低,以MCT中、高剂量组变化显著(P<0.01);且造模120 h MCT各组变化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促炎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蛋白表达随剂量升高而增加(P<0.01),抗炎巨噬细胞CD163蛋白及mRNA表达随剂量升高而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MCT中、高剂量组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核转录因子-κB(p-NF-κB/NF-κB)、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p-Akt/Akt)明显升高(P<0.05,P<0.01)。MCT造模后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剂量升高增加,α-SMA、Ⅰ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 1a1)和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 4a1)mRNA表达也随时间延长、剂量升高而明显增加(P<0.05,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凋亡细胞数量随造模剂量升高而增加,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与Bcl-2相关X蛋白(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不同剂量MCT灌胃诱导的大鼠肝窦阻塞综合征,病变随剂量增加而加重。80 mg·kg-1 MCT导致的肝脏损伤可自愈,超过120 mg·kg-1的MCT导致的肝脏损伤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甚至出现纤维化、死亡。MCT导致大鼠HSOS的病理机制可能是MCT引发肝组织内强烈的氧化应激,激活促炎巨噬细胞大量分泌炎症因子,进而激活NF-κB/Akt信号通路,导致严重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四君子汤通过调节NKG2A的表达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抗结肠癌的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来自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进行培养,分别构建人NK细胞单培、HCT116细胞单培和NK细胞与HCT116细胞共培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K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A(NKG2A)、白细胞介素(IL)-15及结肠癌细胞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E(HLA-E)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NK细胞中IL-15分泌;噻唑蓝(MTT)比色法筛选IL-15的浓度,检测四君子汤和IL-15对NK细胞活性和共培模型中HCT116细胞活性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四君子汤和IL-15对NK细胞中NKG2A和HCT116中HLA-E mRNA表达的影响;使用Anti-NKG2A抗体(M)阻断NKG2A/HLA-E通路,MTT比色法检测共培模型中HCT116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与单培组比较,NK细胞和HCT116细胞相互作用引起NK细胞的NKG2A和HCT116中的HLA-E mRNA表达均上调(P<0.05);IL-15 mRNA表达和分泌也增加(P<0.05);IL-15可增强NK细胞活性和抗结肠癌作用(P<0.01),也可上调NKG2A表达(P<0.05);与空白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四君子汤+IL-15组的NK细胞活性和抗结肠癌作用进一步增加(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和四君子汤+IL-15组中NK细胞NKG2A表达下调(P<0.05),共培模型中四君子汤组HCT116中HLA-E表达下调(P<0.01);与相应未加M组比较,M组与IL-15+M组HCT116细胞增殖被抑制(P<0.01)。结论 NK细胞与结肠癌细胞相互作用可引起NKG2A-HLA-E通路活化导致NK功能受损,四君子汤可抑制该信号激活从而恢复NK细胞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鸦胆子苦醇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不同浓度鸦胆子苦醇对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鸦胆子苦醇(7.5、15、30 μmol·L-1)作用于HGC-27细胞24 h,分析细胞克隆形成情况;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脂质过氧化荧光探针(C11-BODIPY)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40成员1(SLC40A1)、转铁蛋白(TRF)、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随鸦胆子苦醇药物浓度增大,HGC-27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34 μmol·L-1;鸦胆子苦醇组(7.5、15、30 μmol·L-1)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减少(P<0.05,P<0.01),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7.5、15、30 μmol·L-1)细胞内ROS,脂质过氧化水平,细胞内铁离子浓度及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泄漏均明显升高(P<0.05,P<0.01),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15、30 μmol·L-1)SLC7A11、GPX4、SLC40A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TRF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15、30 μmol·L-1)Nrf2和HO-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鸦胆子苦醇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通路诱导铁死亡抑制HGC-2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分离脾脏、胸腺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AMPK、mTOR、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脏AMPK、p-AMPK、p-mTOR、p-ULK1、LC3Ⅱ/LC3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Hb及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显著增加模型小鼠PLT计数、TPO水平(P<0.01),明显降低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P<0.01),明显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P<0.05,P<0.01),明显提高IL-10、TGF-β1水平(P<0.05,P<0.01);与芪黄益气摄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改善PLT计数、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可明显下调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明显上调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芪黄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的过度发生,从而调节免疫失耐受,发挥治疗ITP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机理的关系,将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发现作为本病主要抗体的PAIgG脾肾阴亏型明显高于脾虚失统型(P<0.01);OKT8+值亦显著高于脾虚失统型(P<0.05),OKT4+/OKT8+比值则明显低于脾虚失统型(P<0.05)。提示脾肾阴亏型的免疫损伤程度较脾虚失统型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TGF-β/Smad)信号通路,体外研究三物白散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3月龄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及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7只,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031 25、0.062 5、0.125 g·kg-1·d-1的剂量灌胃,空白组以等体积超纯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45 min经腹主动脉取含药血清;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三物白散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对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镜下观察经TGF-β1和三物白散含药血清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经TGF-β1诱导和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处理后SGC-7901细胞的迁移率和侵袭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Snail、TGF-β1、Smad3、磷酸化(p)-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10%、15%、20%三物白散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可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活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失去梭形形态,多数细胞变圆、变长;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细胞伪足减少,细胞变小且形态恢复正常;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中、高剂量组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能显著抑制其迁移能力(P<0.01);三物白散低、中、高剂量组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均能显著抑制其迁移能力(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低、中、高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其侵袭能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E-cadherin及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nail、p-Smad3、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Smad3总蛋白水平不变;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显著增加(P<0.01)、三物白散中剂量组有明显上升(P<0.05);Smad7蛋白三物白散中、高剂量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三物白散中、高剂量组Snai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三物白散低、中、高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三物白散含药血清可以有效地逆转TGF-β1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EMT,并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三物白散能抑制TGF-β1诱导的SGC-7901细胞EMT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当归-川芎含药血清(Angelicae Sinensis Radix-Chuanxiong Rhizoma medicated serum,ASRCR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高分化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H2O2体外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并以终体积分数为15%的ASRCRS低、中、高剂量组进行干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活性氧(ROS)分布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O-1),SO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选择300 μmol·L-1 H2O2刺激24 h作为氧化损伤造模的条件。与正常组比较,H2O2模型组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MDA含量升高(P<0.01),SOD活力降低,ROS在细胞内分布增加;Nrf2,HO-1,SO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P<0.01),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ASRCRS不同剂量组均能改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显著提高SOD酶活力(P<0.01),抑制LDH的释放(P<0.01)和ROS的生成,降低MDA含量(P<0.01);明显上调Nrf2,HO-1,SOD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Keap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当归-川芎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Nrf2的蛋白表达,激活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H2O2损伤的PC12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及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H2O2组、20%空白血清组、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2 h,再加入100 μmol·L-1 H2O2继续培养6 h后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3K、Akt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对线粒体ROS、LDH、GSH-Px水平,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H2O2诱导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ROS、MDA及LDH水平显著增加(P<0.01),CAT、GSH-Px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H2O2组比较,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能够提高H9c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ROS、MDA及LDH水平(P<0.01),并显著提高CAT、GSH-Px水平(P<0.01),促进PI3K、Akt的磷酸化及mRNA的表达(P<0.05,P<0.01),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P<0.01)。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与抑制剂LY294002联用后,逆转了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9c2细胞的上述作用(P<0.05,P<0.01)。结论 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保护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远志中寡糖酯类成分3,6?-二芥子酰基蔗糖(DISS)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DISS与APP-SH-SY5Y细胞共同孵育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和LC3-Ⅱ的表达。结果 DISS可以提高APP-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5),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P<0.01),提高SOD和GSH-Px活力(P<0.05),降低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Aβ含量(P<0.01,P<0.05),明显升高细胞内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LC3Ⅱ/LC3Ⅰ水平(P<0.05),对APP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DISS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减少细胞Aβ表达及调节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C Liu  S Lu  M R Ji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5):267-9, 259
The effect of Cordyceps sinensis (CS) on peripheral NK cells from healthy persons and leukemia patie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S could argument the NK cell activity, meanwhile, the dose-dependent effect was found within the range of dosage adopted (r = 0.984, P less than 0.01; r = 0.988, P less than 0.01). Furthermore, CS could also improve the CD16 marker expression on lymphocytes and the binding capacity to K562 cells. Cytotoxicity could not present when the PBNCs were co-incubated with C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S could be exploited and utilized as an approach of biological responsive modifier therapy (BRMT) in the treatment of leukem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甘草炮制前后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模型,给予生甘草、清炒甘草、蜜炙甘草的提取液,检测免疫功能学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溶血空斑数、脾淋巴细胞增值率、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率、耳肿胀度、碳廓清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检测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给药组(生甘草组、清炒甘草组、蜜炙甘草组)小鼠各检测指标均能增强。其中,仅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各检测指标(P<0.05,P<0.01);与生甘草组小鼠相比,清炒甘草组能明显增强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NK细胞活性(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DTH、碳廓清功能无明显影响,蜜炙甘草组能明显增强除胸腺指数的各项评价指标(P<0.05,P<0.01),但对胸腺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甘草蜜炙前后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蜜炙后作用更强,为蜜炙甘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测定了60例晚期癌症患者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以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前癌症患者sIL-2R显著升高,LAK细胞与NK细胞活性显著减低。而上述变化在胃癌、肠癌与肺癌之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种癌症患者的sIL-2R均有显著下降,LAK与NK细胞活性均有显著增强。而sIL-2R与LKA及NK细胞活性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柑橘类黄酮诺必擂停对K56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构建l(562裸鼠移植瘤模型,25只裸鼠分为模型组、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n=5).造模24 h后分别给与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诺必擂停(12.5,25,50 mg·kg~(-1))和环磷酰胺(20 mg·kg~(-1)),连续给药18 d,处死,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组织VEGF表达及MVD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药物对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诺必擂停可显著抑制K56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36%~58%,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生成: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CD34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中、高剂量组分别P<0.05,P<0.01);抑制VEGF的表达: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VEGF均低于模型组(分别P<0.05,P<0.01和P<0.01);抑制CAM血管新生:2,4 μg作用下CAM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诺必擂停可以抑制K56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孕康口服液保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孕康口服液对针刺和缩宫素所致的大鼠和小鼠实验性流产模型有明显的保胎作用,其疗效与黄体酮无差异;对大鼠,小鼠的离体子宫和家兔在体子宫平滑肌均有明显的松驰作用,并能损坏抗缩宫素和乙酰胆碱收缩动物离体和在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和大鼠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分别大于240g/kg和96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61.56±5.29g/kg(P=0.95);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致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79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舒血宁注射液15mL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天,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第1s用力呼气量(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数值,计算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组血清MMP-9、TIMP-1浓度及MMP-9/TIMP-1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MMP-9、TIMP-1浓度与FEV1/FVC%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77、-0.629,P<0.01),与FEV1占预计值%亦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62、-0.661,P<0.01);MMP-9/TIMP-1值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亦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32、-0.891,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MP-9、TIMP-1浓度,纠正MMP-9/TIMP-1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肌康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应用中药心肌康对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逆转性治疗。94例LVH患者随机分为心肌康治疗组和美多心对照组,作服药前4事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心肌康对LVH有显著的退缩作用,对照组对LVH的治疗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于治疗比较亦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及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N模型组(B组)、冬虫夏草治疗组(C组)及雷公藤多甙治疗组(D组)、两药联合治疗组(E组)。12周后观察24h尿蛋白排泄量(24hurinary protein count,24hpro)、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外周血白细胞(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肾重(KW)/体重(BW)等值的变化;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测量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SCr、BUN增高(P<0.05);Glu、KW/BW和24hpro明显增高(P<0.01),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足细胞病变,肾脏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减少。与B组比较,C、D、E组KW/BW和24hpro降低(P<0.01),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足细胞病变明显减轻;肾脏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增高。与C组比较,D、E组KW/BW和24hpro降低,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足细胞病变减轻,肾脏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E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冬虫夏草及雷公藤多甙具有减轻DN蛋白尿,保护及修复DN大鼠足细胞病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关。冬虫夏草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可增加疗效并减轻雷公藤多甙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参草扶正抗癌冲剂的抗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参草扶正抗癌冲剂的抑癌作用,采用该冲剂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碳粒廓清试验,抗化疗毒副反应及抑制移植性实体瘤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冲剂有提高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减轻化疗药物的副反应,预防艾氏腹水瘤的发生和明显抑制实体瘤生长的作用。实验提示本药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升薏燮理合剂对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升薏燮理合剂不同剂量及协同放、化疗对荷瘤小鼠进行药理实验。结果:本合剂可提高荷瘤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杀伤活性[空白对照组52.70±6.01(%),中药小剂量组:59.01±10.00(%),中药大剂量组:78.33±10.90(%),中药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而化疗加中药小剂量组可消除其毒副作用,提高杀伤活性(P<0.05),放疗各组也显示同样结果。中药合剂组可显著提高癌瘤小鼠淋巴细胞对白细胞介素2(IL-2)的反应性(P<0.05);单用化疗虽可提高其反应性,但无显著性差异,单用中药后见其反应性有明显增长趋势。结论:本合剂可加强癌瘤小鼠的免疫机能,加强机体消除癌肿的敏感性,并可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