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郭文彩 《河北中医》2009,31(5):714-715
2006—06—2007—06,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并与常规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同军  辛成广 《新中医》2003,35(9):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西比灵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赖瑜梅 《河北中医》2009,31(12):1832-1833,18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清平 《光明中医》2006,21(9):I0001-I00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香丹注射液和盐酸培他啶注射液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2例VBI患者采用香丹和盐酸培他啶注射液联用治疗及对照组17例采用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疗程14天,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TCD)改变.结果:治疗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及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胜利 《天津中医》1997,14(6):250-251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及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主要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可伴耳鸣、心悸等,多与头部体位有关,现将2 0 0 2年10月—2 0 0 3年10月在本科住院治疗4 0例病人的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阿司匹林片、西比灵胶囊、意速以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静滴西药倍他司汀液;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5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椎(VA)-基底(BA)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耳鸣,睡眠不佳,严重的可有头痛,眩晕,颈部不适,颈肩或上肢麻木,疼痛,较严重的可见猝倒,短暂昏厥,甚至脑血管意外等[1]。本科自2008年9月-2010年2月对确诊的本病46例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辨证施治,临症加减,同时配合西药天麻素注射液静滴,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椎(VA)-基底(BA)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耳鸣,睡眠不佳,严重的可有头痛,眩晕,颈部不适,颈肩或上肢麻木,疼痛,较严重的可见猝倒,短暂昏厥,甚至脑血管意外等[1].本科自2008年9月~2010年2月对确诊的本病46例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辨证施治,临症加减,同时配合西药天麻素注射液静滴,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患者眩晕发作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4~1996年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4例VBI患者,与38例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作对照分析,前者取效更为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82例VBI患者均系同期我院...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且易致急性脑血管病变。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2例,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疾病。经过应用扩张脑血管药物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大多数可获得较好疗效。只是有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或虽有减轻,但迁延不愈,呈间断性眩晕。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和利多卡因注射液,对该类眩晕症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的顽固性眩晕患者.男21例,女29例,年龄42岁~83岁,平均56.3岁。临床诊断标准;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眩晕,即视物呈旋转感或晃动感,伴有恶心、呕吐。或有一过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复视、眼震和肢体麻木等。头颅CT或MRI除外脑部急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164例眩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8例,口服氟桂利嗪和眩晕停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加减,两组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56%,8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疗效确切,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供应营养脑干(延髓、脑桥、中脑)、小脑、枕叶、后颞叶、丘脑[1]。其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减少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医学界对此病研究日趋深入,对其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