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抗溶血、脂浊、黄疸干扰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重复测定正常水平定值血浆和异常水平定值血浆各10次,采用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脂肪乳和胆红素)分别加入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PTT、PT、TT和FIB重复测定的影响度都≤2.5%,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APTT、PT和TT的影响范围在±5.2%内,FIB的影响范围在±8.3%内。结论:该仪器具有较好的抗溶血性血红蛋白、脂浊、黄疸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外观异常的标本,如标本溶血、黄疸、脂血是否会干扰血凝仪对血液凝固终点的判断?我们就这一问题对ACL 200型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g)抗干扰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双磁路磁珠法血凝仪抗干扰能力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外观异常的血标本 ,如标本溶血、黄疸、脂血等 ,常有报道光学法血凝仪对血液凝固终点的判断容易受到样本干扰 [1 ]。就这一问题 ,我们对双磁路磁珠法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凝血酶时间 ( TT)抗干扰能力进行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双磁路磁珠法血凝仪抗溶血、黄疸、脂血的能力强 ,较光学比浊法血凝仪性能好。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血浆 :1 0名临床标本 ,取全血 1 .8ml,加入 1 0 9mmol/ L枸橼酸钠抗凝剂 0 .2 ml混合 ,2 0 0 0~ 30 0 0 r/ min,离心 1 5 min,各份血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已在实验室使用两年的德国美创AMAX-200血凝分析仪性能是否满足临床需要。方法运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公布的专业技术方案,用新鲜混合血浆和定值参比血浆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项目,进行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抗干扰能力等试验。结果 PT(s)、APTT(s)、TT(s)和Fib(g/L)的批内精密度为1.01%~5.22%,批间精密度为3.47%~4.71%,携带污染率为0.4%~3.4%,均小于5.0%。抗黄疸能力强,在加入总胆红素浓度0~3198μmol/L时Fib、TT、APTT影响度小于5.00%,但PT影响度相比较其他项目增大(为7.09%),均在美国CLIA′88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加入三酰甘油含量0~5.64mmol/L时,PT、TT、Fib、APTT受干扰小,但三酰甘油含量大于5.64mmol/L时,PT相比较其他项目影响度增大(影响度在9%~10%);而溶血标本,Fib在血红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4.8g/L时干扰增大(影响度为-10.69%~-11.64%)。故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溶血和重度黄疸标本,以保证检测质量。结论德国美创AMAX-200血凝分析仪在使用两年后仍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可继续适用于检验科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5.
ACL200型血凝仪抗干扰能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外观异常的标本 ,如标本溶血、黄疸、脂血是否会干扰血凝仪对血液凝固终点的判断 ?我们就这一问题对 ACL2 0 0型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 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 ( Fg)抗干扰能力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 .血浆  2 0名健康体检者 ,取全血 1 .8ml,加入 1 0 9mmol/L柠檬酸钠抗凝剂 0 .2 ml混合 ,2 50 0r/min,离心 1 5min,各份血浆等量混合 ,立即上机测定。全部过程使用塑料试管和吸管。2 .血凝试剂 由美国 IL公司提供。3.仪器 美国 IL公司 ACL 2 0 0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L8000型凝血分析仪的抗干扰能力作试验研究。方法 重复测定正常外观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I)定量(Fig)和凝血酶时间(TT)各10次;采用日本国际试药株式会社生产的统一标准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乳脂蛋白)分别加入到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一试验血浆的PT,APTT,Fig和TT。结果 重复测定PT,APTT,Fig和TT的CV〈1.76%;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PT,APTT,Fig和TT的影响范围在士4.9%。结论 该仪器对溶血性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乳脂蛋白具有强力抗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ACL-TOP700血凝仪抗溶血能力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制定的EP7-A2文件即"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指南"要求,利用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液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所评价项目的影响度:PT的影响度在0.0%~-0.8%,APTT的影响度在0.0%~-5.8%,TT的影响度在0.0%~-4.7%,FIB的影响度在0.0%~3.2%,未超出美国CLIA′88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结论 ACL TOP700血凝仪具有良好的抗溶血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普利生C—2000型血凝仪的实验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对该仪器的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FIB可报告范围,溶血、脂血、胆红素的干扰,通道一致性进行测定。结果 该仪器各检测项目(PT、APTT、Fbg)批内变异系数均<3%,总变异系数在<5%。纤维蛋白原线性范围在40.2~1309攻mg/dl之间,相关系数r=0.9993,线性良好;测试范围宽。对于一些实验多见的溶血、脂血、黄疸等干扰因素,血红蛋白浓度达到5g/L,胆红素浓度达169μmol/L,脂及乳液浓度达到10%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在不同通道上PT、APTT、Fbg的测定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道一致性良好。结论 该仪器的实验性能符合实验室要求,适合于中小级医院以及医院急诊部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T标本,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Hb和乳糜浊度的干扰。当Hb≥2.55g/L时,Hb对高值APTT测定产生负干扰,并呈线性函数关系,Hb≥10.20g/L时对高值PT有干扰;当乳糜浊度≥745FTU时,乳糜血对高值PT测定产生正干扰,呈线性函数关系;高值APTT测定不受乳糜血干扰。结论中度溶血对高值APTT干扰明显,重度溶血对高值PT测定有干扰;中度乳糜血对高值PT干扰明显;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溶血和乳糜血的干扰,高值APTT不受乳糜血干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稀释法消除溶血对凝血检测结果影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外观正常凝血标本65例,取35例标本血浆2倍稀释后与未稀释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统计学线性分析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另30例标本注射器反复抽吸使其溶血后,溶血前后凝血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溶血后标本2倍稀释,稀释后结果通过回归方程换算出的结果与溶血前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标本稀释前后血浆的PT和APTT两项指标检测值具有线性相关特征。溶血前后两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溶血后测定值高于溶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血标本2倍稀释后两项指标检测值经过回归方程换算后所得数据与未溶血的原检测数据相比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溶血标本PT和APTT的检测,采用稀释法后能较好消除溶血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A-1500血液凝固分析仪对脂血与溶血抗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1500血液凝固分析仪对血浆标本中血红蛋白和乳脂蛋白影响的抗干扰能力。方法采用混合血浆40名正常体检人员(排除服抗凝药者),取全血1.8ml。加入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O.20m1混合,采血后,在1h内完成血浆的分离;以1500—2000r/min离心10min立即上机测定。结果用被检血浆重复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10次,PT(11.84±0.16)s,变异系数(CV)0.5%;APTT(31.37±0.13)s,CV0.81%。结论CA-1500血液凝固分析仪在-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不但给临床医生对病人的治疗、判断及预后提供了有效的血液凝固指标,而且为设定新的止血和血栓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血经滤器处理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30例标本,按凝血检测数据(PT、APTT、Fib)分为三组;按照确定的脂血浓度,测定每份标本原始及加入脂肪乳后经过滤标本的凝血指标.结果 过滤后血浆样本的PT、APTT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Fib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0.22μm滤器可有效过滤血浆中的乳糜微粒,并且不影响PT、APTT检测的准确性,为实验室提供了一种因输注脂肪乳而造成的脂血标本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彩宁 《山西临床医药》2011,(2):137-137,142
目的:探讨CA-510全自动血凝仪应用于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20例患者,抽取新鲜静脉血浆,分别应用日本Sysmex公司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美国IL公司ACL Advanc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仪器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指标的结果。结果:两台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TT和Fbg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A-510全自动血凝仪检查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可靠,对临床诊断出血、血栓性疾病、正确给予治疗措施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离心全血所得的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结果差异性,确定最适合实际工作的离心时间。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每例两管)分为A组和B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离心10 min和5 min,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凝常规检测,并且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各项测定结果在离心5和1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小板计数A组(离心10 min)和B组(离心5 min)的测定结果范围分别为(1~8)×109/L和(3~10)×109/L,均达到了乏血小板血浆的标准[<(10~20)×109/L][1]。结论凝血常规标本可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40例门诊及住院外观正常(无脂血、无黄疸、无溶血)凝血标本,分别检测原血浆和3倍、5倍稀释后血浆的PT、APTT两项指标,将稀释前与稀释后两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标的回归方程。另外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及住院外观脂血标本33例,根据三酰甘油(TG)的不同浓度分成3组,轻度脂血组(1.7mmol/L≤TG11.0mmol/L)12例,中度脂血组(11.0mmol/L≤TG20.0mmol/L)13例,重度脂血组(TG≥20.0mmol/L)8例,检测3倍稀释血浆和高速离心后血浆的PT、APTT两项指标,并将稀释后结果带入正常凝血标本的回归方程所得结果与高速离心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凝血标本5倍稀释血浆绝大部分标本无法检测出结果,所以取3倍稀释血浆稀释前后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PT、APTT的回归方程。3组脂血标本3倍稀释后的PT、APTT两项指标经过相应回归方程计算,所得结果与原血浆高速离心后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回归法可以用于临床脂血标本的凝血PT和APTT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0 min(对照组)。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血量不足标本,要求血细胞比容在20%~55%,离心后无溶血、脂血及黄疸。按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分为8∶1组与7∶1组两组,再分别抽取两组患者合格血量(2.7 mL )标本作为各自对照组,检测4个组血样的PT、APTT。结果 P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组和8∶1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7∶1组与7∶1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为8∶1、7∶1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的检测中,PT、APTT 的结果受血液和抗凝剂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