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 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 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 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对象2002-01/20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33例,男21例,女12例.方法患者均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X射线观察椎间隙高度和形态.随访8个月.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优、良、进步、差)进行腰椎功能测评.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优29例,良好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7%(32/33).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29例保持正常形态和高度,3例未达到正常的高度,但较术前有增高,未发现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加重.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验证人工髓核置换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比较人工髓核置换和传统腰椎间盘切除加脊柱融合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08/2007-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所有患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分为人工髓核置换组14例,常规手术组24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人工髓核置换组采用后侧入路,行单枚人工髓核植入,人工髓核为欧洲Raymedica公司生产的假体,其外衣为聚乙烯纤维,核心为能吸水膨胀的半流动性水凝胶(聚丙稀-聚丙烯酰胺);常规手术组经后侧入路,行腰椎间盘切除加脊柱融合术,采用山东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脊柱内固定系统13例,中华长城脊柱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W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Inc.人工骨17例,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磷酸钙生物陶瓷7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椎间隙增加高度,术前及术后6周,3,6个月Oswestry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并根据JOA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患者3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3.4个月.①人工髓核置换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少于常规手术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人工髓核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人工髓核置换组术后椎间隙增加高度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人工髓核置换组Oswestry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在第3个月较常规手术组有显著下降(P < 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人工髓核置换组并发症:术后1年发生假体移位1例,但无症状,无需再次手术;常规手术组出现双侧腿疼1例,出现右侧腿痛2例,予口服药物对症处理后3个月缓解,3例均为L5S1节段行手术患者.结论:①人工髓核置换术后定量临床结果至少与传统腰椎间盘切除加脊柱融合术后的临床结果相当,进一步支持早期文献报道.②人工髓核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对于存在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传统的单纯腰椎间盘切除和脊柱融合治疗方法相比,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已成为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最有希望的方法。目的:总结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05/2010-10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40.5岁(28~55岁)。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6~36个月,置换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均较置换前有显著改善(P〈0.01)。置换后腰椎活动度获有效维持,置换后腰椎活动度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初步临床结果令人满意,但其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传统的单纯腰椎间盘切除和脊柱融合治疗方法相比,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已成为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最有希望的方法。目的:总结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05/2010-10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40.5岁(28~55岁)。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6~36个月,置换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均较置换前有显著改善(P<0.01)。置换后腰椎活动度获有效维持,置换后腰椎活动度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初步临床结果令人满意,但其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对象:2002-01/20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33例,男21例,女12例。方法:患均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X射线观察椎间隙高度和形态。随访8个月。根据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优、良、进步、差)进行腰椎功能测评。主要观察指标:患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例患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患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优29例,良好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7%(32/33)。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29例保持正常形态和高度,3例未达到正常的高度,但较术前有增高,未发现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加重。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腰腿痛症状,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单纯手术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内固定与单纯开窗治疗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4-12/2009-12 珠江医院收治的有根性症状的 152 例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 例行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单纯组),97 例行髓核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组)。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 6 个月和 6 年时,单纯组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下降,而融合组椎间隙高度比术前增高(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 6 年,融合组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单纯组(P 〈 0.01)。提示,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及突出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9.
背景: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能减轻或消除腰腿痛的临床症状、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但因假体移位而再手术率较高。目的:设计人工髓核防滑脱装置(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设计:自身对照,生物力学体外实验。材料:成年人新鲜尸体腰椎(L1~S1)标本3具;尸体大腿阔筋膜标本2片;人工髓核为自制,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方法:将3具腰椎标本制成6个运动节段的试验模型,L3~4及L4~5各3个,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模型,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6.0N·m的纯力偶矩疲劳实验。然后取出人工髓核,用备用的阔筋膜包裹缝合,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模型,进行相同的生物力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状态各个方向髓核假体移位的变化。结果: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相比较,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脊柱屈伸与旋转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005),在脊柱侧屈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001);而在脊柱屈伸、旋转或侧屈时人工髓核在冠状面和额状面上的成角移位均减小(P<001)。结论: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体外人体标本测试中能较好地减小或防止人工髓核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随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随访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果。方法2003年6~8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均为单间隙病变,手术节段为L4~5 10例,L5~S1 6例,随访28~32月,平均30月。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物理检查、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调查、目测类比法(VAS)和即时疼痛强度(PPI),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MRI检查,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对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随访时1例假体移位,1例假体脱出,5例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丢失,1例出现终板塌陷。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但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