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利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技术,检测早期高血压患者脑部核团的铁沉积含量,探究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方法观察对象包括23例早期高血压患者,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43例受试者均行3.0T磁共振定量磁敏感(QSM)技术检查,测量受试者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黑质、红核、丘脑的磁化率值(即相对铁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之间和大脑左右双侧磁化率值做统计学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双侧红核相对铁含量[左=(0.1213±0.0278)ppm、右=(0.1343±0.0992)ppm]和对照组[左=(0.1043±0.02520)ppm、右=(0.1009±0.02660)ppm]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左P=0.001、右P=0.024)。其它核团包括苍白球、壳核、尾状核、黑质、丘脑等相对铁含量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大脑双侧核团相对铁含量用配对t检验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磁共振QSM技术,检测到早期高血压患者脑部核团红核的铁沉积含量有升高改变,进一步加深对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的认识,并为将来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技术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治疗前为A组,有效治疗1周后为B组,正常对照组为C组;分别行MRI T1WI、T2WI、IDEAL-IQ成像,分别在脂肪分数图和R2*弛豫率图对胰腺头、体、尾部兴趣区脂肪分数值(FF)和R2*值,比较各组对象FF、R2*值差异;分析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FF、R2*差值与血清胰淀粉酶(P-Amy)、脂肪酶(Lps)浓度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9.84±1.62)、B组(6.51±1.49)、C组(4.93±1.16)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26.26±4.86)、B组(19.05±6.65)、C组(13.47±6.43)R2*值(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显示△FFA-B、△R2*A-B与△P-AmyA-B和△LpsA-B均呈中度正相关(P<0.001)。结论:IDEAL-IQ是一种可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的非侵入性胰腺脂肪定量方法,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的脂肪含量、铁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谭慧  陈军 《放射学实践》2015,(8):873-875
【摘要】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susceptibilitymapping,QSM)是利用梯度回波相位图检测体内分布的磁敏感物质、并计算其磁化率值的一种成像技术,在脑内铁含量、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量的测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QS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定量磁敏感图(QSM)是在梯度回波序列基础上,通过将幅值图与相位图融合而得到反映组织之间磁化率差异的MR成像方法。QSM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基础上可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测定组织磁化率值,在显示微血管、监测血氧饱和度、量化铁质沉积、鉴别钙化和出血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QSM在铁代谢相关性疾病、颅内出血、脑肿瘤、脑血管性疾病中已展开了大量应用及研究,其对腹部、关节和软骨、心血管等系统研究也在逐渐应用。介绍QSM的成像原理、优势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定量磁敏感图(QSM)是一种基于MR相位检测体内的磁敏感物质并准确计算其磁化率值的成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磁敏感加权成像,因其后处理方法不同而具有更精确的磁化率定量及更高的组织间对比度。近年来,QSM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中快速发展,就QSM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内深部核团铁质沉积、脑白质病变机制探讨、钙化与出血性病变的鉴别以及脑内细微结构的显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QSM的认识并进一步拓宽其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定量磁敏感图(QSM)是一种基于梯度回波序列检测体内的磁敏感物质,并能精确地定量磁化率值的成像技术。QSM在中枢神经系统已有较多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近来QSM在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中得到一定应用,显示出较好的前景,本文就QSM在颈动脉斑块的成像方案、图像质量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DEAL-IQ)与磁共振波谱(MRS)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相关性。方法:采用IDEAL-IQ和MRS定量测量8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对比分析IDEAL-IQ、MRS测量的脂肪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07例受检者中IDEAL-IQ扫描成功102例(95.8%,102/107),MRS扫描成功76例(71.0%,76/107),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受检者MRS、IDEAL-IQ均扫描成功,此76位受检者由MRS、IDEAL-IQ测得的相对脂质含量(RLC)、脂肪分数(FF)分别为(17.33±10.86)%、(16.28±10.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IDEAL-IQ与MRS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相关性的散点图显示两者呈线性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LC和FF呈正相关(r=0.784,P=2.613)。结论:MRS、IDEAL-IQ均可定量测量脂肪肝的脂肪含量,两者测量的肝脏脂肪含量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基于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分析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基底节与边缘系统脑区铁沉积情况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搜集MDD、BD患者与健康对照(HC)组各2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集受试者全脑QSM图像。测量尾状核、苍白球外侧部、苍白球内侧部、壳核、黑质、丘脑底核、直回、眶部内侧回、眶部后回、梭状回、海马旁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的感兴趣区(ROI)内平均磁化率值,并计算各脑区偏侧化指数(LI)。采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Spearman相关性分析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DD组左侧海马旁回磁化率值低于BD组(P=0.047);MDD组眶部内侧回LI高于BD组(P=0.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DD组右侧尾状核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09),BD组右侧颞中回磁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45,P=0.013)。结论:MDD、BD患者间存在铁沉积区域性与偏侧性差异,特定脑区铁沉积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定量磁化率图(QSM)随访研究脑内微出血(CMB)病灶体积变化与磁敏感值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CMB铁含量的动态变化。 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头颅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中具有明确CMB的病人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了基线和随访检查(2次检查时间间隔约12个月)。共纳入病人35例,男27例,女8例,平均(67.94±9.57)岁。将SWI序列原始相位图和幅度图进行后处理得到QSM,在基线和随访QSM上手动勾画CMB的兴趣区(ROI),选取ROI内磁敏感值≥130ppb的CMB病灶,测量ROI内像素数作为CMB体积;同时在ROI上测量并记录CMB最大磁敏感值、平均磁敏感值。根据随访与基线CMB体积变化,将CMB病灶分为体积增大、体积减小及体积不变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MB体积与最大磁敏感值、平均磁敏感值的相关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组内基线及随访CMB的磁敏感值变化。 结果 共纳入CMB 病灶322个,其基线QSM上所示病灶体积、最大磁敏感值、平均磁敏感值均高于随访QSM所见(均P<0.05)。基线及随访的CMB体积与最大磁敏感值、平均磁敏感值均呈正相关(均P<0.05)。根据随访与基线CMB体积变化,将病灶分为增大组108个、减小组198个、不变组16个。体积增大组随访水平的最大磁敏感值、平均磁敏感值均高于基线水平(均P<0.05);体积减小组随访水平最大磁敏感值、平均磁敏感值均低于基线水平(均P<0.05);体积不变组随访水平和基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CMB病灶体积、磁敏感值会发生变化。CMB磁敏感值的变化受体积变化的影响,间接反映CMB铁含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定量磁敏感图(QSM)具有影像伪影少、组织边界清晰的优点,能够定量分析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值。采用QSM技术测算不同脑组织的磁化率值,分析脑核内脑铁聚集与年龄的相关性,发现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大脑运动、输出、认知功能的衰减可能与铁聚集随年龄的变化有关,这对于预测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功能的减退有重要意义。就脑铁聚集的应用原理、不同大脑结构内脑铁聚集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认知功能障碍继发于多种疾病,但各类病因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者普遍存在脑内的异常铁沉积,其可能参与该类病人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过程。定量磁化率图(QSM)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检测组织磁化特性的MRI技术,可以定量分析脑内的异常铁沉积,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综述QSM的铁沉积定量测量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帕金森病(PD)、2型糖尿病(T2DM)及一些其他疾病引发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定量磁敏感图(QSM)用于区分钙化与铁沉积,很少有文献研究CT值与磁敏感性在此类材料中的关系。目的评价顺磁性与逆磁性体模的金属浓度、CT值及磁敏感性之  相似文献   

13.
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从S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从场到源的反演计算得出组织磁化率值,可精确地反映组织本身固有的磁化率,其与铁含量呈正相关性。本文将QSM与传统铁定量的T2、T2*弛豫法及基于磁化率差异成像的SWI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QSM在脑铁定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MR超短回波序列(UTE)对肝铁沉积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以及脂肪沉积对肝铁浓度定量测量的影响。方法:将63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于建立单纯铁过载模型(A组,30只)和铁过载合并脂肪肝模型(B组,33只)。在3.0T磁共振仪上采用UTE序列(包含8个回波时间:0.03、0.08、0.13、0.23、0.43、0.73、1.03和2.03ms)进行扫描,测量实验兔肝脏的R2*值。对兔肝组织标本采用化学法测量肝铁浓度(LIC),并采用病理方法测量肝脏的脂肪分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肝脏R2*值与LIC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观察肝脏脂肪分数对铁浓度测量的影响。以去铁治疗方案中采用的肝铁含量分级阈值(1.8、3.2、7.0和15.0mg/g)为参考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2*值对不同铁过载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63只新西兰兔中最终存活49只(77.8%)。UTE-R2*值与肝铁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47,P<0.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铁过载组与铁过载合并脂肪肝组之间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肝脏R2*最佳截断值为623、678、1400和2050Hz时,预测不同铁沉积程度(1.8、3.2、7.0和15.0m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968、0.992和0.998。结论:磁共振UTE序列获取的R2*值能够对肝内铁浓度进行精确测量,对铁过载具有很好的分级诊断效能,尤其是对重度铁过载,且不受肝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T2-mapping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SI)定量观察健康志愿者多裂肌内少量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对56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2~59岁)进行腰椎常规MRI检查及T2-mapping和CSI。根据Goutallier分级系统,在常规MRI图像上进行脂肪浸润分级。用T2-mapping非抑脂序列图像测得的T2值(非抑脂)减去抑脂序列测得的T2值(抑脂)得到T2值(脂肪)。CSI采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技术,并在IDEAL图像上计算得到脂肪分数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与T2值(非抑脂)、T2值(脂肪)和脂肪分数η的相关性。结果:56名志愿者的平均T2值(脂肪)为(6.1±1.58)ms(95%置信区间:5.7ms,6.6ms);T2值(非抑脂)为(44.9±4.66)ms(95%置信区间:43.8ms,46.2ms)。T2值(脂肪)与年龄、BMI均具有相关性(P均<0.001),脂肪分数η与年龄、BMI亦具有相关性(P均<0.05),T2值(脂肪)与脂肪分数η呈显著相关性(r=0.794,P<0.001)。结论:T2-mapping和CSI能识别正常成人肌肉内少量脂肪的差异,所测参数显示出与健康志愿者体格特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3.0 T和1.5 T MR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铁含量(R2*)测量值的异同。 方法 于2019年12月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志愿者2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23.7±2.5)岁]并用不同脂肪含量的塑料试管模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3.0 T(A组)和1.5 T(B组)2台 MRI设备上应用IDEAL-IQ序列进行扫描。在自动生成的FatFrac图和R2*图上自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模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和皮下脂肪的PDFF、R2*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齐)和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不齐)进行比较。 结果 模型A1组和B1组PDFF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20.59±14.39)%和(21.89±1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0,P=0.121);A1组和B1组R2*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84.86±116.43) Hz和(43.61±54.59)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8,P=0.001)。健康志愿者3.0 T和1.5 T MRI肝脏、皮下脂肪PDFF测量平均值分别为(3.33±2.95) %和(4.39±2.80) %、(81.78±6.33) %和(81.54±5.5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67、t=?0.301,均P>0.05);A组肝脏、皮下脂肪的R2*测量平均值为(52.42±12.22) Hz、(50.88±10.32) Hz,分别高于对应的B组[(32.73±5.62) Hz、(39.41±9.11) Hz],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20、t=4.372,均P<0.001)。 结论 基于IDEAL-IQ序列的3.0 T和1.5 T MR模型、健康志愿者肝脏和皮下脂肪的PDFF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0 T MRI的PDFF测量值可能比1.5 T MRI更接近临床实际情况;2种场强获得的R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影响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基于MR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脊液(CSF)内铁沉积情况及其与临床发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4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2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基线和标准化治疗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DS-17)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抑郁组分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并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对受试者全脑行MR图像采集。以MNI-152脑模板行全脑标准化及CSF掩模的提取,获得CSF的磁化率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抑郁组和对照组CSF的磁化率值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CSF磁化率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及CSF内铁蛋白水平(经腰穿测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抑郁组患者治疗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CSF的磁化率与CSF的铁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04,P<0.05)。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CSF的磁化率显著增高(t=-7.210,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抑郁组CSF磁化率与HDS-17评分呈正相关(r=0.644,P<0.001),标准化治疗6周后两者间亦呈显著正相关(缓解组:r=0.382,P<0.05;非缓解组:r=0.59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SF磁化率值、发病年龄、总病程是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OR=2.816,95%CI:1.031~7.691;OR=0.751,95%CI:0.514~0.994;OR=2.284,95%CI:1.007~5.180)。结论:抑郁症患者脑脊液内铁沉积水平与抑郁程度及治疗后转归密切相关,其或可作为抑郁疾病机制探索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MR氢质子波谱成像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脂肪肝患者及11例健康志愿者行CT平扫、常规MR扫描及^1H-MRS检查,所有脂肪肝患者MR检查当天均行血清肝功能检查。^1H-MRS测量水和脂质波峰峰值和波峰下面积,计算脂质相对含量,并比较其与CT检查结果及肝功能各指标的一致性。结果正常组及脂肪肝组CT值分别为:(59±9)、(24±11)HU,正常组MRS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平的脂质峰,脂肪肝组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于水峰的脂质峰。正常组及脂肪肝组脂质峰峰值分别为:(0.05±0.01)×10^5、(0.70±0.24)×10^5(t=4.32,P〈0.05),水峰峰值分别为(1.80±0.52)×10^5、(1.85±0.47)×10^5(t=1.26,P〉0.05);脂肪峰值下面积分别为:(1.36±O.73)×10^9、(2.35±1.15)×10^9(t=5.21,P〈0.05),水峰峰值下面积分别为(4.33±1.28)×10^11、(3.55±0.94)×10^11(t=2.04,P〉0.05)。结论^1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是可行的,而且是一种非创伤性早期定量检测脂肪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缓慢扩大病变(SEL)边缘围绕激活的促炎型小胶质细胞,是多发性硬化(MS)进展的特征性改变。定量磁化率图(QSM)技术可以通过定量监测铁沉积来评估SEL边缘的小胶质细胞活性,在辅助临床诊断MS疾病进展、随访评估及药物疗效评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采用QSM对SEL边缘的铁沉积进行评估,有利于确定MS进展发生的时间窗和治疗靶点,从而改善病人预后。就QSM技术在评估SEL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