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A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B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C组),每组5只。按杠柳毒苷10 mg/kg、三七总皂苷0.74和2.22 g/kg (分别相当于香加皮与三七的配伍比例为1:1和1:3)的剂量ig给药,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进行qRT-PCR反应和高通量测序。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比较,杠柳毒苷和三七总皂苷配伍后,总菌、拟杆菌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而乳酸杆菌的相对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拟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上,3组样品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的三七总皂苷配伍后,可对大鼠肠道中的总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心通胶囊对缬沙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缬沙坦血药浓度,并进行专属性考察、回收率试验、基质效应、稳定性试验等方法学验证;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缬沙坦组(A组),缬沙坦和脑心通胶囊单次给药组(B组),脑心通胶囊给药7 d后,第8天ig给予缬沙坦和脑心通胶囊组(C组),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由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缬沙坦的质量浓度,DAS2.0软件统计分析,得到缬沙坦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成功建立LC-MS/MS法检测缬沙坦血药浓度方法,方法学验证符合药动学相关规范要求。口服缬沙坦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属于一室模型。B组Cmax明显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B组t1/2显著高于A组(P<0.05);C组tmaxt1/2、AUC0-tn、AUC0-∞均显著高于A组(P<0.05、0.01),Ke显著低于A组(P<0.05);C组AUC0-tn、AUC0-∞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大鼠经连续ig给药脑心通胶囊后,可显著延缓缬沙坦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并使缬沙坦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提取的铁皮石斛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SHR大鼠根据血压值随机分为水提组、醇水两提组(0.8 g·kg-1·d-1)、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组(0.5 mg·kg-1·d-1)及模型组;另设8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周测量1次给药后2,24 h的血压。治疗8周后,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以及血浆醛固酮(aldosterone,ALD)、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I,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用RT-qPCR法检测肾组织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ngiotensinⅡ type 1 receptor,AT1R)的mRNA表达。结果 治疗8周,各治疗组给药后2 h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醇水两提组显著低于水提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1);醇水两提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药后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停药3 d时,各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醇水两提组收缩压显著低于水提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或P<0.01);疗程中治疗3~8周醇水两提组给药后2 h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水提组(P<0.05或P<0.01),治疗6周和治疗8周醇水两提组给药后2 h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1);正常组与模型组以及各治疗组大鼠血浆中AngⅠ、AngⅡ、PRA和ALD的激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模型组AT1R、ET-1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水提组、醇水两提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AT1R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水提组ET-1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铁皮石斛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均可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铁皮石斛醇水两提提取物(0.8 g·kg-1·d-1)降压效果优于相同剂量的水提提取物,其降压作用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0.5 mg·kg-1·d-1);铁皮石斛醇水两提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对血浆AngⅡ激素含量没有影响,可能通过下调AngⅡ 1型受体起到调节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的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YQFM低、高剂量(464.3、928.6 mg·kg-1,464.3 mg·kg-1为临床等效剂量)组;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切口和缝合,但不进行结扎缩窄。每天尾iv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iv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前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大鼠心功能;给药14 d后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心钠肽(ANP)、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丙二醛(MDA)水平;取出盲肠位置粪便,进行高通量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YQFM组大鼠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1、0.001),ANP、BNP、CK-MB、ET、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Venn图结果显示,CHF模型可以使大鼠肠道菌群数量下降;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YQFM组的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0.01);在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和主坐标分析(PCoA)中,YQFM组与假手术组的差异比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的差异小;在门水平下,与模型组相比,YQFM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YQFM组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YQFM低、高剂量组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呈升高趋势。在丰度等级曲线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的差距大,YQFM组更接近假手术组,肠道菌群的均匀度明显回升。结论 YQFM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16S rRNA技术研究金乌健骨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金乌健骨胶囊0.225、0.450、1.350g/kg组及甲氨蝶呤(0.001g/kg)组,每组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后ig相应药物,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收集大鼠粪便,连续ig 4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样本16S rRNA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金乌健骨胶囊1.350g/kg组和甲氨蝶呤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6组样本间Chao、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肠道菌群组成及结构差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Shan and Collins和螺旋杆菌属Helicobacter Gest and Favinger的相对丰度均增高(P<0.05),毛螺菌属_NK4A136_group (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乌健骨胶囊0.225g/kg组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增高(P<0.01);金乌健骨胶囊0.450g/kg组Lachnospira Bryant and Small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增高(P<0.05),Prevotella Shan and Collins和Helicobacter Gest and Favinger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结论 金乌健骨胶囊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补肝散醇提物不同分离组份的抗抑郁活性进行筛选。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造模,造模4周后,分别以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PX)、补肝散醇提物、石油醚(A)、二氯甲烷(B)、乙酸乙酯(C)及正丁醇(D)4个分离组份进行为期4周的灌胃治疗,考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连续给药4周(造模8周)后,PX组(0.026 g·kg-1)、补肝散醇提物组(1.92 g·kg-1)及其分离组份C(0.232 g·kg-1)、D(1.04 g·kg-1)和B(0.160 g·kg-1)组均能明显逆转模型小鼠的抑郁表现如糖水偏好率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等抑郁症状。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脑内额叶皮质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其中PX、醇提物及分离组份C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 补肝散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离组份,其次是二氯甲烷分离组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大鼠的药效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阿霉素导致心肌损伤模型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YQFM低、高剂量(464.3、928.6 mg·kg-1)组,另取8只健康SD大鼠为对照组。每天尾iv给药1次,连续14 d,对照组和模型组尾iv 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状态并称体质量。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取出心脏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取出盲肠位置粪便,进行高通量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一般状态正常,模型组出现毛色变差、厌食、腹胀、腹泻、口鼻出血、眼球出血的动物数明显多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YQFM低、高剂量组的大鼠体质量显著上升(P<0.01、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LDH、CK水平均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性下降(P<0.001) ;与模型组比较,YQFM低、高剂量组MDA、LDH、CK水平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01)。HE结果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有心肌细胞溶解和出血现象,给予YQFM后心肌细胞溶解和出血现象减轻。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均显著下降(P<0.05、0.01) ;与模型组比较,YQFM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显著上升(P<0.05、0.01、0.001)。距离矩阵与PCoA分析结果显示,给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比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小。肠道丰度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门和属的水平上的菌群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 ;与模型组比较,YQFM低剂量组在门的水平上和低、高剂量组在属的水平上菌群数量均显著增加(P<0.01、0.001)。在菌群物种的组成差异度分析中,与模型组比较,给予YQFM后有助于有益菌的生长和抑制致病菌生长(P<0.05、0.01、0.001) ;在肠道菌群均匀度的分析中,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的肠道菌群均匀度降低,给予YQFM后,肠道菌群的均匀度恢复。结论 YQFM对阿霉素导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发挥改善作用,并且可改善心肌损伤造成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下降,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傣百解醇提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调控趋化素(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I)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改普通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非诺贝特胶囊组(阳性药,0.2 g/kg)和傣百解醇提物低、高(2.6、4.5 g/kg)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对照组大鼠一直饲予普通饲料,对照、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最后1次给药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组织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傣百解醇提物高、低剂量组血清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组HOMA-IR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ISI均有所升高,但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高、低剂量组肝脏脂质沉积等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各剂量组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其中高剂量组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作用显著(P<0.05)。结论 傣百解醇提物对大鼠NAFLD具有降低LDL-C、升高HDL-C含量、降低HOMA-IR水平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丹参-红花组分配伍对不同性别大鼠肝药酶亚型CYP1A2、CYP2E1和CYP3A4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按不同性别随机分为丹参-红花高、低剂量(生药4、2 g/kg)组及模型组和对照组,ip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心肌缺血模型,丹参-红花高、低剂量组给予相应提取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ig给药21 d后,取肝组织剪碎制备微粒体,加入非那西丁、氯唑沙宗、睾酮分别作为CYP1A2、CYP2E1和CYP3A4的特异性探针底物,体外温孵育,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探针底物浓度,测定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结果 ①雄性大鼠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显著抑制CYP2E1和CYP3A4的活性(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红花高剂量组显著抑制CYP2E1和CYP3A4的活性(P<0.05、0.01);低剂量组显著抑制CYP2E1的活性(P<0.05),诱导CYP3A4(P<0.01)。②雌性大鼠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显著抑制CYP2E1和CYP3A4的活性(P<0.05),对CYP1A2的影响不显著;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红花高剂量组显著抑制CYP1A2、CYP2E1和CYP3A4的活性(P<0.05、0.01);丹参-红花低剂量组抑制CYP2E1的活性(P<0.05),对CYP1A2和CYP3A4的影响不显著。③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丹参-红花对雄性、雌性大鼠肝药酶亚型的影响相同点是均抑制了CYP2E1和CYP3A4活性,尤其对CYP2E1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不同点是丹参-红花低剂量诱导了雄性大鼠CYP3A4活性,但对雌性大鼠CYP3A4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丹参-红花组分配伍对不同性别大鼠部分肝药酶亚型活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丹参、红花药对配伍前后对大鼠肝药酶亚型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用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作为CYP1A2、CYP2E1和CYP3A4的探针药物。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丹参(1.2 g生药/kg)组、红花(0.4 g生药/kg)组、丹参(1.2 g生药/kg)+红花(0.4 g生药/kg)组,按上述剂量ig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30 min,尾iv探针药物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溶液,在不同的时间点取血进行检测;以甲硝唑为内标,采用HPLC法检测探针药物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的量,评价各药物组对大鼠CYP3A4、CYP2E1和CYP1A2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的清除率(CL)有所增强,曲线下面积(AUC)减少,其半衰期(t1/2)有减少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红花组咖啡因和氯唑沙宗的CL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咪达唑仑的CL显著降低(P<0.01),氯唑沙宗的AUC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咖啡因和咪达唑仑的AUC明显增加(P<0.05、0.01);丹参+红花组咖啡因和氯唑沙宗的CL明显降低(P<0.05),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5),其t1/2有延长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丹参、红花配伍后对CYP450亚型CYP1A2和CYP2E1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丹参、红花配伍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熟地黄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参照标准化工艺制备了15批不同产地的熟地黄的标准汤剂,测定毛蕊花糖苷,计算出膏率,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熟地黄标准汤剂中毛蕊花糖苷的质量浓度为0.011~0.025 mg/m L,出膏率为40.19%~60.79%。指纹图谱包含1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2个,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和毛蕊花糖苷,对熟地黄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本法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熟地黄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研究,为熟地黄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及其有效成分在保肝、抗肿瘤、保护神经与心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赤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用机制、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综述赤芍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对赤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白芍炮制工艺方法和研究现状,综述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证明,白芍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有变化,药理作用显著增强,充分体现了白芍炮制的必要性。但研究发现,各炮制品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尽统一,炮制原理尚不明确,不利于白芍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因此,有必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用药目的,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制定统一的炮制品质量标准,以探索实现白芍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可控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白芍的历史溯源、资源利用现状(种植区域分布、种植面积和产量、出口贸易和国内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白芍规模化发展和产地加工情况,指出白芍种植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设备提升等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展开讨论,以期对未来白芍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白芍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白芍的活性成分。借助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白芍有效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筛选肝纤维化对应靶点,利用Venn2.1.0获得白芍与肝纤维化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白芍-有效成分-交集靶点-肝纤维化”网络图,预测主要活性部位,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及Pathway中的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白芍有效成分6个,作用靶点213个;肝纤维化靶点155个;白芍治疗肝纤维化的靶点49个;主要活性成分是山萘酚、芍药苷、白桦脂酸及β-谷甾醇。GO富集分析显示269个生物过程、30个细胞组成、64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67条通路。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研究白芍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表明白芍具有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等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红参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燕霞  苏娟  金慧子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3):249-251,254
目的 建立红参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Sharpsil-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 以人参皂苷Rb1为参照峰,建立10批红参的对照指纹图谱,识别出24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大于0.940。通过质谱推断、对照品比对确证了其中11个共有峰。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较好,为红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通经及清肝消痈的功效。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杂志及近十年的国外杂志,对赤芍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其研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枳实、厚朴饮片变化对小承气汤药效组分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的合理应用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各类成分。大黄游离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 nm。大黄结合蒽醌类(番泻苷B、番泻苷A):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40 nm。枳实黄酮苷类(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3 nm。厚朴木脂素类成分(和厚朴酚、厚朴酚):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4 nm。结果小承气汤配伍剂量(大黄12 g–炒枳实9 g–姜厚朴6 g)不变,大黄、枳实、厚朴饮片改变时,小承气汤药效组分总量变化规律为:大黄–枳实–姜厚朴酒大黄–炒枳实–姜厚朴熟大黄–炒枳实–姜厚朴大黄炭–炒枳实–姜厚朴≈小承气汤大黄–炒枳实–厚朴,变化率分别为酒大黄组(6.561%)、熟大黄组(4.222%)、大黄炭组(0.118%)、枳实组(30.186%)、厚朴组(-11.218%)。除大黄炭组外,其余组的药效组分总量皆明显变化,其中枳实组变化最明显。结论同一味药材的不同炮制品在小承气汤处方中药效组分不同,对其他药味的影响亦不同,在小承气汤处方配伍中不可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19.
20.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orum Thunb.是常用滋补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保健产品,但是近年来不时出现何首乌及其制品致肝损伤的报道,引起关注。通过整理分析关于生首乌和制首乌的国内外相关报道,从生首乌和制首乌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水提物、醇提物、二苯乙烯苷、蒽醌类化合物和没食子酸等)归纳总结其致肝毒性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发现生首乌和制首乌的混淆以及长期高剂量给药可能是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病理动物和细胞模型中总结分析何首乌化学成分,发现其化学成分的结构以及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致肝损伤的原因之一。此外,何首乌引起的肝损伤是特征性的肝损伤,个体的体质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