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晓碧  刘廷亮  高伟  郭颖 《安徽医药》2017,38(12):1580-158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先天性心脏病(CHD) 患儿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29例CHD患儿,根据患儿介入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3 mg/kg,20例)和B组(5 mg/kg,9例),通过TEG检测方法,比较两组血小板功能,并监测临床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9例患儿服用阿司匹林后,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3,P=0.000)。阿司匹林治疗后,两组患儿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26,P=0.270)。B组2例患儿术后发生异常出血,A组无出血患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1,P=0.025)。随访期间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 TEG可以监测CHD患儿介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5 mg/(kg·d)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出血的可能性增大。TEG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行CHD介入治疗3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种分为5组:房间隔缺损(ASD)组108例、室间隔缺损(VSD)组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82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45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CHD)组10例,统计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率98.94%,无死亡病例。共有19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2%;ASD组为4.62%,VSD组为12.13%,PDA组为4.39%,PVS组为2.22%,cCHD组为10.00%。其中有7例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儿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7.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CHD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年龄和病种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SD患者15例,分别应用RT-3D-TEE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测量缺损大小及各残缘长度,观察在2种方法引导下导丝及封堵器的显示情况,并分析上腔静脉侧残缘长度对手术的影响。结果 2D-TEE测量的上腔静脉侧残缘(8.00±2.33)mm较RT-3D-TEE测量的结果(9.93±2.71)m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RT-3D-TEE更能直观的显示导丝和封堵器形态;上腔静脉残缘<10 mm的患者3例,其手术时间长于另外12例。结论 RT-3D-TEE在无DSA下也可安全有效的监护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李茜梅  罗冷  周亚平  汤昱  张可 《安徽医药》2020,41(5):591-59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7~12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按照拟定的CNP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患儿的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围术期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57,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术前、术后24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NP对FOB检查患儿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遵医行为,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彭兴  周祥群  刘尚军  尹涛源  王芳 《安徽医药》2020,41(10):1201-1204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行PPCI治疗的1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抽吸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75例)和对照组(常规支架植入,110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治疗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抽吸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无MACE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术在PPCI治疗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南阳南石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观察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T2)、拔管前(T3)、拔管后1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苏醒质量。结果 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在T1、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在术后1周、2周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观察组(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相对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可更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51例采用食管超声,4例采用经胸壁超声。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55例患者均微创封堵成功。其中应用等边对称封堵器41枚,偏心封堵器14枚。随访1~3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姚小燕  张驰英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药》2020,41(9):1080-1083
目的 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 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万金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54-115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ASD4例、VSD14例、PDA7例TTE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4例封堵成功,1例VSD封堵失败。结论:TTE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早期肾损伤早产儿的疗效及对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因子(KIM-1)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肾损伤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7天测定其尿素氮(BUN)、肌酐(Scr)及尿液NGAL、KIM-1水平,于治疗前、后测定其肾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评价安全性并随访统计患儿转归情况。结果 ①两组不同时间点BUN、Scr、NGAL、KIM-1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满足球形假设(P<0.05),主效应方差分析提示各时间点组间BUN、Scr、NGAL、KIM-1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BUN、Scr、NGAL、KIM-1存在差异(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肾动脉收缩末期血流速度(PSF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ET-1、NO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入组患儿均接受随访,观察组及对照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是肾损伤早产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降低肾损伤早产儿NGAL、KIM-1水平,改善肾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左腋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中超声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DA患儿42例, 男19例, 女23例, 年龄(2.62±0.58)岁。均采用经食道超声检查, 明确是否能进行左腋下PDA封堵术, 统计手术情况、超声引导情况、结果及超声随访。结果 42例患儿均未使用X线, 完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下完成经左腋下PDA封堵术;封堵器均塑形良好;患儿均无心血管穿孔等并发症;42例患儿均成功在超声心动图下完成PDA封堵术, 封堵器型号XJFD0406-XJFD1618;23例术中释放封堵伞之后, 术中经食道超声即刻监测到不同程度的渗漏, 最宽1例肺动脉内根部束宽1.9 mm, 渗漏流速最快1例流速2.4 m/s;左肺动脉血流未见增快;部分降主动脉流速稍增快, 在随访过程中, 降主动脉流速均降至正常;术中23例渗漏患儿, 在术后第1天经胸超声复查, 仍有9例渗漏;本组42例患儿中, 4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在术后3个月随访中, 8例患儿渗漏先后消失, 仍有1例残余渗漏;术后6个月随访时, 所有患儿均无残余渗漏或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 Perimount 牛心包瓣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短期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 88 例行 Perimount 牛心包瓣置换术患者, 记录患者 1 年病死率、 脑出血等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 术后 1 周、 3 个月、 1 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左心房直径(LA)、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 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LVSD)、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及肺动脉压力 (PAP) 情况; 术后 1 周、 3 个月及 1 年的最大跨瓣压差(PG)、 平均跨瓣压差(MG)、 最大跨瓣流速(PV)及有效瓣口面积(EO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 年内有 2 例(2.3%)死亡, 1 例死于脑出血, 1 例死于血栓栓塞; 瓣周漏 1 例(1.2%), 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结构性瓣膜衰败发生。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 (P < 0.05)。与术前比较, 术后 1 周、 3 个月及 1 年 LA、 LVDD、 PAP 均降低(P < 0.05); 术后 1 周 LVSD 、 LVEF 均降低(P < 0.05); 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LVEF 均升高(P < 0.05)。与术后 1 周比较, 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LA、 LVEF 均升高(P < 0.05)。患者术后 1 周、 3 个月与 1 年的 PG、 MG、 PV 及 EO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rimount 牛心包瓣应用于二尖瓣膜置换术后 3 个月和 1 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筛选52例先心病患者,在心脏彩超配合X线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1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结果 51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6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ASD因术前评估测量有误,封堵失败。1例VSD术后出现三尖瓣中至大量反流。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监测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健  刘建实 《天津医药》2016,44(7):898-901
目的 比较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传统修补术在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91例6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的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组(封堵组)13例和传统体外循环(CPB)下直视VSD修补术组(修补组)78例。术前心脏超声确定VSD类型、VSD边缘与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的距离、肺动脉压以及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等情况,术中及术后监测输血量、瓣膜反流情况、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情况。随访12~18个月,收集心律失常、溶血、瓣膜反流及VSD残余分流的情况。结果 全部9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封堵组中1例中转为CPB下修补术。封堵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修补组[(13.2±11.7)h vs. (77.2±55.8)h,(10.0±3.2)d vs.(15.8±6.7)d],封堵组采用全胸骨切开及CPB 1例(7.7%),修补组全部采用全胸骨切开及CPB,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量及机械通气时间封堵组均少于修补组(P<0.05)。术后近期以及随访期间心律失常、VSD残余分流、瓣膜反流、溶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2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较传统修补术治疗婴幼儿VSD的近期临床疗效更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8例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94例,房间隔缺损(ASD)123例,室间隔缺损(VSD)148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PDA ASD)3例。均在X线指引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按Amplatzer方法经导管置入封堵器。结果全组成功率95.4%,术后即刻及随访观察均无残余分流,达到完全封堵治疗目的;无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及安全性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患儿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成活率。方法 随机选择 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4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 ,体重 4 5~ 2 7kg ,平均 9 6kg,≤2岁者 18例 ,>2岁者 14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5例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术前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控制肺动脉压达满意水平 10~ 15d ,术后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以维持适宜的血气指标在满意的水平。结果 本组 32例 ,治愈 2 9例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 9例 ,右心功能衰竭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例 ,共死亡 3例。结论 对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者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介入封堵治疗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及观察封堵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选择各种缺损性先心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 例,室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左室右房通道1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1例。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观察各种缺损类型、大小、形态,术中封堵器的释放监测,术后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房间隔缺损 8.0-18.0mm,平均约12.8mm;室间隔缺损2.5-8.0mm,平均约4.6mm;动脉导管未闭3.0-7.0mm,平均约 3.5mm;室间隔膜部瘤破裂口约2.7mm,室间隔缺损口距主动脉的距离>2.0mm;各种缺损选择的封堵器号, 房间隔缺损6.0-30.0mm;室间隔缺损4.0-12.0mm;动脉导管未闭4.0mm;三者平均11.2mm。室间隔缺损口距瓣膜距离过小者应用偏心型封堵器。30例封堵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封堵后出现少量返流,均为室缺。1个月后1例呈微量残余分流,1例残存分流消失。术中出现相应心律失常,多以早博及传导阻滞出现,术后逐渐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观测各种缺损性先心病的缺损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的结构关系,用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释放观测,评价封堵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8.
心肌肌钙蛋白T与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作为判断心肌缺血性损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40例心脏手术患者(20例瓣膜替换术、20例不停跳房室缺修补术)进行分析。他们分别于术前,关胸后1、2、24和48h记录心电图,并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和CTnT。结果 40例患者术前CTn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中20例瓣膜手术患者主动脉经过阻断后,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周围血液中的CK、CK-MB和CTnT均有明显升高(P〈0.01),分别在关胸后2h达到高峰,数值分别为术前的11.6、8.4和242倍;20例不停跳房室缺修补术的患者术前和关胸后的心电图和血液中的CTnT基本正常,CK和CK-MB除2例患者关胸后出现明显变化外,余均未见改变。结论 CTnT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且均优于CK和CK-M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导丝技术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例先心病膜部瘤形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行室间隔缺损(VSD)的保留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术前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初次筛选,左室造影最终筛选确定。术中所有病例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观察封堵即刻效果,术后随访1年,行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观察疗效。结果:5例封堵手术成功,即刻手术成功率100%,封堵伞位置良好,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常分流。结论:保留导丝技术应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同时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