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寻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减低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2019年上报的91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8种.其中报告最多的是理血剂77例(84.6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5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26.7%)。以皮肤及附件反应最多(37.8%),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无严重致死致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人为因素而致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从1987-1995年国内部分医药期刊上收集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179篇,共339例病例,涉及药物36种。发现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同时也有神经系统、泌尿、循环系统、呼吸及消化系统等的毒副作用。我们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预防对策.方法: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运用日苴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中药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及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注射剂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指导.方法:选取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1 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0例.对照组由医护人员常规给药,实验组则由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三方联合给药,同时开展面对面教育以及集体培训,以确保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给药后,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人群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高.结论:为有效控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统一组织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参与培训以及用药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其严格掌握配药时间、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8.
我院1994年6月-1998年5月对穿琥宁、清开灵、鱼腥草、参附四种中药注射剂进行了不良反应观察,现报告如下。1应用方法 穿琥宁针、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均按常用剂量,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经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及滴管均无致热原。2不良反应2.l穿摇宁针 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临床应用236例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4例为全身红色斑疹,2例为过敏性休克。如:某男, 26岁, 1997年 9月 1日,以急性咽喉炎用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在静点中药注射剂过程中突发不良反应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人群是中老年人;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表皮出血点及其全身性损害、附件损害为主,涉及清开灵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等52个品种。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应受到各有关部门重视,充实、完善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各环节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以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而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3):71-71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配制等工艺制成的灭菌制剂。它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剂量较准确,适于不宜口服或急重症的患者。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以其疗效快捷、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的优势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的治疗应用中更是倍受关注。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未完全清楚,对药物成分的各种性质、体内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在预防门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门诊输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8年门诊输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多模式护理,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处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模式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门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保障中药注射剂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尝试利用不同信号检测方法研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预警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HP和MYSQL等计算机技术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数据库,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比例报告比值比(PRR)、Chi-square、Yule's Q、序贯概率比检验(SPRT)、贝叶斯判别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模型(BCPNN)等6种不同信号检测方法作定量信号检测,并提取分析其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结果 101735条病例数据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组合8197对,各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信号都有较高的检出率;检出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值得关注.结论 各种不同信号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不同,但都可以作为中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为70.13%;>60岁患者不良反应构成高于其他年龄段,为39.93%;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占62.41%,高于其他剂型;最常见累及系统是皮肤及黏膜。结论:注意不良反应的及时反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可有效减少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老年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3096例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31.4%;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老年人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35%,其次是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25%,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占13.3%;活血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老年人ADR例次最多,占46.8%,其次是清热类注射剂占23.3%和补益类注射剂占14.9%;刺五加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10.3%.因此,对老年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肿瘤科中药的用药特点和用量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门诊肿瘤科的中药处方426张,对处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共使用了18种功效的中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药物使用频率≥5%的中药有59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处方中药味数最多的在10~20味之间,占87.09%。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总结其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中药注射剂处方5 013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统计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记录不合理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所涉及患者一般资料,探索影响中药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并总结合理用药对策与不良反应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中药注射剂处方295张(5.88%);不合理用药情况中占比前3位的为超适应证用药(34.24%)、超剂量、超浓度或过快滴注(28.81%)、超疗程用药或无医嘱下长期用药(17.97%);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51例(17.29%),最为多发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系统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岁、合并用药是导致使用中药注射剂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34.106,P=0.000;OR=4.952,P=0.004)。结论: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现状较为普遍,临床应加大管理力度,促使临床依据中医辨证的理论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使用范围,保证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82例热毒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08年~2010年发生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男性99例(54.40%),女性83例(45.60%);不良反应集中在儿童年龄组,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60年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中药"和"毒性"或"毒副作用"或"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为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中医药期刊数据库"(1949-2007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8年),收集第一手资料,建立不良反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中,用药剂量过大、药物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毒性药物使用不当、药材来源混淆或误用和其他药物使用不当,所占例数超过了总例数的90%。本结果为更好促进中药的国际化及其合理应用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2年9月收集的27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ADR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15例(57.3%),女12例(42.7%);ADR多发于35-59岁年龄组共19例(70.3%);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