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李娅  王倩  袁刚  骆孟  周莹 《放射学实践》2020,(2):234-237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重症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正规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胸部CT表现,如病灶部位、形态、密度、是否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等。结果:40例重症MPP患儿中,19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22例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12例表现为网格状改变伴小结节、斑片条索影;合并肺不张21例、胸腔积液17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及坏死空洞1例。预后良好组31例,其中13例(41.9%)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预后不良组9例,大片状实变影发生率为100%,两组的大片状实变影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征象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胸部CT在儿童重症MPP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胸部CT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的患儿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表现.结果:12例早期均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痛变,随病程进展出现液化坏死及大小、数目不等的空洞;11例为单侧肺叶受累,1例为两侧肺受累;6例右肺受累,5例左肺受累;2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随访4~18个月10例肺实变完全吸收,肺坏死及空洞消失;2例仍有局限性肺不张,呈纤维条索样改变;2例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早期表现为肺实变,随病程进展出现液化坏死及空洞,可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反应,经积极治疗大部分可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2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伴随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网状影(11例)、铺路石征(6例),少数可见晕征(3例)、反晕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1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支气管牵引性扩张(1例)。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或空洞。肺内病变分布:累及单肺19例,双肺3例;累及上肺区6例,下肺区13例,上、下肺区同时受累3例;外周分布12例,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4例,弥漫分布6例。1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以大叶性肺炎最多见,典型者表现为斑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状影及铺路石征等间质受累表现,可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相似文献   

4.
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依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孕产妇(孕妇4例,产妇3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中,围产期妇女6例,重症型5例,危重型2例,占住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1.3%(7/520),占重症及危重型患者的9.2%(7/76)。影像学表现特点:病变分布于双肺下叶5例;病变形态呈大片状影4例,呈小片状影5例;病变呈较高密度实变影5例、磨玻璃影4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6例;治疗后,肺部病变大片密度较高实变影在短期内有明显吸收,淡薄影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吸收。结论:孕产妇是发生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危险群体,特别是围产期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双肺中叶(舌叶)及下叶大片状或小片状密度较高实变影,多伴有胸腔积液,积极有效治疗可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LELC)的MD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3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0例PLE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吸烟史、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等。由两名胸部放射学医师对胸部MD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影像学特征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和强化方式等。结果:共纳入PLELC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4.7±9.5)岁。6/20的患者有吸烟史,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背痛多见。PLELC在MDCT上多表现为单发、中央型或周围型的实性病变。中央型病灶径线为(39.0±13.7)mm>周围型(25.5±1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大多数病灶边界清晰(n=17),形态不规则(n=19),少见钙化(n=2)、空洞(n=1)。CT平扫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n=10)和不均匀强化(n=10)。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n=13),胸腔积液(n=1)。病灶强化方式、淋巴结有无增大、EBER状态在病灶径线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757;0.527;0.700)。2例患者接受18F-FDGPET/CT检查,病灶SUVmax分别为13.1和1.0。结论:PLELC好发于相对年轻的非吸烟人群,合并EB病毒感染。MDCT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确诊需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郭义万  郭爽  郭婷婷  李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10):1545+1698-1699
<正>患者女,56岁,因胸闷、发热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遂转诊至本院。实验室检查:乙、丙肝均为阴性;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胸部及腹部增强CT示两肺多发感染性病变,部分为间质性病变,伴两侧胸腔积液。肝内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及肿块,边界欠清,较大者横截面约2.8 cm×3.7 c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范围稍增大,  相似文献   

7.
叶靖  吴晶涛  征锦  王守安   《放射学实践》2011,26(3):295-297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MRSA肺炎的CT征象。结果:MRSA肺炎最常见的CT征象为实变(17例),其中14例为双肺实变;空洞9例,其中6例为实变内空洞,3例为结节内空洞;毛玻璃影14例,常为双肺分布以及实变、结节周围分布。其它CT表现包括两肺多发结节(7例)、小叶间隔增厚(9例)和胸腔积液(9例)。结论:MRSA肺炎的主要CT征象为两肺实变、空洞形成以及毛玻璃影。CT可清晰显示这些异常征象并可为早期诊断做出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8.
梁锐烘  刘艳雯  曾庆思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13-1317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其中16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胸部CT平扫检查;5例同期行18FDG PET-CT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两肺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多发粟粒及小结节影7例(38.9%),片状实变影6例(33.3%),肿块及结节影3例(16.7%),斑片及条索影2例(11.1%);伴小叶间隔增厚7例(38.9%),多发厚壁小空洞6例(33.3%),支气管扩张4例(22.2%),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11.1%),支气管狭窄1例(5.6%),肺毁损1例(5.6%);胸腔积液8例(44.4%),心包积液4例(22.2%);伴骨质破坏7例(38.9%),其中5例(5/7,71.4%)CT复查出现骨质增生、修复;肺门、纵隔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14例(77.8%)。5例患者的PET-CT显示两肺病灶摄取明显升高,SUVmax 5.8~20.3,平均13.74±6.42。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朱瑜  蒋瑾瑾 《人民军医》2010,(5):342-342
1病例报告患者女,12岁。因间断发热24天、咳嗽7天入院。近1年有反复咳嗽病史,外院曾按哮喘治疗,效果不佳。查体:吸气三凹征(一),左侧呼吸动度减弱,左下肺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左上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片示:左肺不张伴胸腔积液。胸部CT示:左侧主支气管受压阻塞,左肺呈实变影,气管左移,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部感染的影像病理资料,10例行胸部CT检查,13例行X线胸片检查,所有病例经细菌培养证实,其中1例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证实,1例经支气管活检证实。结果:1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马红球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单侧肺门区的中心型类似球形密度增高阴影,9例,占70%,合并空洞及液平面10例,占77%,胸腔积液3例,占23%,病灶发生在肺的内带10例,占77%,发生在外带1例,占7%;病理表现为肺泡内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符合坏死性肺炎的病理发展过程。8个月随访13例艾滋病患者抗马红球菌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9例肺部空洞缩小。1例死亡,1例失访,1例病灶完全吸收,1例尚无复查。结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性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为单侧肺门区的中心型类似球形密度增高阴影,实变,继发空洞,肺野毛玻璃样变,小结节及树芽征;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9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影像表现及临床影像的特点。结果: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分布于胸部的不同部位;4例患者见肺内结节影;3例患者出现肺实变;4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2例患者可见心包积液;1例患者发现粟粒结节影。结论:淋巴结肿大是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最显著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肿大的淋巴结可出现于胸部不同的部位,其他影像表现包括肺实变、肺内结节、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胸腔穿刺抽液的胸腔积液标本46例,其中原发病确诊为良性者20例(包括肺结核14例、肺炎6例),原发病确诊为恶性者26例(包括原发性肺癌18例、乳腺癌5例、肝癌2例、胃癌1例)。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利用1.5T磁共振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波谱采集,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波谱特征。结果胸腔积液的波谱图中主要的代谢峰有乳酸、胆碱、肌酸、肌醇及脂质等。主要代谢物波峰下面积比较:乳酸:结核性(5.19±1.31)、炎性(6.08±1.56)和恶性胸腔积液(2.40±0.43)的乳酸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5,P<0.01);胆碱:结核性(2.75±0.91)、炎性(3.27±1.21)和恶性胸腔积液(6.76±1.73)的胆碱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1);肌醇:结核性(2.71±1.19)、炎性(2.25±0.81)和恶性胸腔积液(5.83±2.08)的肌醇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9,P<0.01)。结核性和炎性胸腔积液中乳酸(t=-1.04,P>0.05)、胆碱(t=-0.58,P>0.05)和肌醇(t=1.19,P>0.05)波峰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利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吸入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的常见表现形式,但由于其诊断往往较困难,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该研究旨在探讨吸入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的MDCT资料,该研究中将吸入性肺炎定义为满足:①存在误吸危险因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②胸部CT提示存在肺部炎症或气道内异物阻塞的证据.结果 28例中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17例;肺实变影21例,多位于两下肺背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者7例;胸腔积液12例;肺不张24例;在所有上述病变中,横断面上病变的分布情况为:前部4例,后部15例,弥漫性分布9例;头足方向的病变分布情况为:上部2例,中部3例,下部15例,弥漫性8例;两侧的分布情况为右侧15例,左侧11例,双侧2例;可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6例.结论 吸入性肺炎的HRCT具有特征性,炎症表现以下肺背侧分布为主,可表现为磨玻璃影、肺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为直接征象,MDCT能准确显示病灶的细节,从而确定吸入物的类型和所在位置,为做出正确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继发性肺结核空洞与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CT表现的影响。方法 98例肺结核空洞伴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患者按其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17-35岁为第1组(42例),36-60岁为第2组(34例),60岁以上为第3组(22例)。所有患者均经抗结核治疗,其中,65例又经胸部CT复查。对3组间肺结核空洞与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的CT表现,采用卡方检验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显示98例中有138个结核性空洞,其中,单发63例,多发35例。3组间在空洞数目、空洞与胸膜的关系、空洞内壁规则与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组在结核活动性病变诸如树芽征、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斑片状实变影、肺叶实变影、结核结节或结核瘤、胸腔积液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在结核非活动性病变诸如肺大泡、胸膜肥厚比较有差异(P〈0.05)。3组经抗结核治疗后CT复查在空洞大小,肺内病变,胸膜肥厚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随年龄段增加,继发性肺结核空洞主要以大空洞及厚壁空洞为主,并向胸膜下扩展,周围肺组织纤维化加重,肺内其他结核性病变以融合结节多见。  相似文献   

15.
曹敏  曾庆思  黎剑宇 《放射学实践》2021,36(8):1016-1020
【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血管肉瘤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确诊的肺原发血管肉瘤(包括上皮样血管肉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发病部位及分布特点、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特点、病灶内部情况、瘤周改变及胸腔内肺外表现等。结果:7例中4例表现为单发肺门或外周结节/肿块,3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外周结节/肿块,最大径线为23.0~55.0mm,中位数为47.0mm;5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5例形态不规则或分叶,3例有少许长短毛刺。平扫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6例;CT值21.0~50.0HU,平均(34.9±9.3)HU;1例合并钙化。6例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呈轻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38.0~67.0HU,平均(53.7±12.8)HU;实质期CT值39.0~109.0HU,平均(59.2±25.7)HU;平扫与实质期CT差值3.0~79.0HU,平均(24.7±27.8)HU。2例支气管闭塞伴肺不张,3例支气管或血管受推压改变, 5例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稍增大,平均直径(13.2±1.9)mm,5例胸膜增厚或邻近胸膜受牵拉/粘连,3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出现胸椎转移。结论:肺原发血管肉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诊断仍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人感染禽流感H7N9禽流感病毒的1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和/或CT检查并随访。结果:12例患者的感染都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并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片状影(12例),磨玻璃影(9例),实变(9例),空气支气管征(9例),网格状改变(3例),胸腔积液(4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3例)。9例肺部病变涉及多个肺叶,两下肺及右上肺多见。12例随访影像显示8例病情好转,4例病变恶化。结论:H7N9肺炎主要的影像学表现是段或叶的磨玻璃影和实变,并迅速波及双肺。CT能更加全面客观反映疾病的进程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3年11月-2021年7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46.5±12.3)岁。患者均行胸部MRI平扫及DWI检查,11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观察和分析肿瘤的大小、形态、均匀性、囊变程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MRI特征,并对两位医师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肿瘤最大径2.3~13.9cm,平均(7.0±3.2)cm。3例(15.8%)体积较小的肿瘤形态规则;16例(84.2%)肿瘤形态不规则,呈长梭形或箭头状。19例肿瘤边界均较清晰,未见瘤周水肿。2例(10.5%)较小肿瘤信号均匀;17例(89.5%)肿瘤信号不均匀,伴有不同程度囊性变,其中轻度囊变4例(21.1%)、明显囊变13例(68.4%)。11例行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伴有肿大淋巴结者3例(15.8%),其中2例淋巴结呈囊性变。肿瘤侵犯心包2例(10.5%);19例肿瘤均未见血管包绕、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或心包转移瘤等。肿瘤实性区域在DWI上呈高信号(高于同层面胸大肌的信号),ADC值为1.01×10-3~1.97×10-3mm2/s,平均(1.76±0.31)×10-3mm2/s。结论:胸腺MALT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恶性程度较低,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内多伴有不同程度囊性变。  相似文献   

18.
13例创伤性膈疝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宏  程磊 《放射学实践》2001,16(6):403-404
1 a)左下肺大片的致密影 ,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囊状透亮影 ,左膈面消失 (→ ) ;b)胃、小肠及结肠疝入胸腔内 (→ )。图 2 a)左下肺巨大含气囊腔 ,内见液平 (→ ) ,左下肺野见片状致密影 (→ ) ;b)吞钡见胃形态异常 ,胃体反折 ,胃内含大量气体及液体 ,胃大部疝入胸腔内。图 3 a)右膈肌抬高 ,肝影上移 ;b)CT示肝脏上移 ,后方少量胸腔积液 (→ )。材料与方法我院 13例创伤性膈疝均经手术或典型病史及影像学表现证实 ,其中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15~ 74岁 ,平均 2 8.9岁 ,均有外伤史。闭合性创伤 10例 ,开放性创伤 3例 ,病程最长者达…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4日-2020年2月3日在本院确诊的9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对其进行常规CT胸部扫描。记录每个患者的胸部CT图像中受累肺叶数目,磨玻璃斑片/结节,实性斑片/片状实变,实性结节,条片及条索灶等征象。共纳入9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男522例,女416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67.4±6.1)岁。结果:938例确诊患者中,平均受累肺叶数为(4.4±1.3)个。70例(7.5%)患者有1个受累肺叶,55例(5.9%)患者有2个受累肺叶,61例(6.5%)患者有3个受累肺叶,36例(3.8%)患者有4个受累肺叶,而716例(76.3%) 患者5个肺叶均受累。897名(95.6%)患者可见磨玻璃斑片/结节影,195名(20.8%)患者可见实性斑片/片状实变,78名(8.3%)患者可见实性结节,148名(15.8%)患者可见条片灶。此外,部分患者复查胸部CT,可见肺部病变进展成“白肺”改变,严重影响肺功能。结论:老年新冠状病毒性肺炎多累及双肺,病变表现形式多样,且部分患者影像演变迅速,短期进展,故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资料,病初6例摄胸部X线片,其中4例复查,1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 6例病初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实质浸润和间质改变,其中实质浸润累及双肺3例,左肺3例;肺门增大3例.病程中复查4例,影像表现变化较快,与临床表现一致.CT检查表现为双肺中内带实变和磨玻璃密度影、胸膜下小结节影,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右侧胸腔积液.结论 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有一定特点.最终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