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娅  王倩  袁刚  骆孟  周莹 《放射学实践》2020,(2):234-237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重症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正规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胸部CT表现,如病灶部位、形态、密度、是否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等。结果:40例重症MPP患儿中,19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22例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12例表现为网格状改变伴小结节、斑片条索影;合并肺不张21例、胸腔积液17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及坏死空洞1例。预后良好组31例,其中13例(41.9%)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预后不良组9例,大片状实变影发生率为100%,两组的大片状实变影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征象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胸部CT在儿童重症MPP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胸部CT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的患儿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表现.结果:12例早期均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痛变,随病程进展出现液化坏死及大小、数目不等的空洞;11例为单侧肺叶受累,1例为两侧肺受累;6例右肺受累,5例左肺受累;2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随访4~18个月10例肺实变完全吸收,肺坏死及空洞消失;2例仍有局限性肺不张,呈纤维条索样改变;2例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早期表现为肺实变,随病程进展出现液化坏死及空洞,可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反应,经积极治疗大部分可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3.
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依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孕产妇(孕妇4例,产妇3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中,围产期妇女6例,重症型5例,危重型2例,占住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1.3%(7/520),占重症及危重型患者的9.2%(7/76)。影像学表现特点:病变分布于双肺下叶5例;病变形态呈大片状影4例,呈小片状影5例;病变呈较高密度实变影5例、磨玻璃影4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6例;治疗后,肺部病变大片密度较高实变影在短期内有明显吸收,淡薄影磨玻璃密度影完全吸收。结论:孕产妇是发生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危险群体,特别是围产期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双肺中叶(舌叶)及下叶大片状或小片状密度较高实变影,多伴有胸腔积液,积极有效治疗可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LELC)的MD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3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0例PLE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吸烟史、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等。由两名胸部放射学医师对胸部MD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影像学特征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和强化方式等。结果:共纳入PLELC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4.7±9.5)岁。6/20的患者有吸烟史,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背痛多见。PLELC在MDCT上多表现为单发、中央型或周围型的实性病变。中央型病灶径线为(39.0±13.7)mm>周围型(25.5±1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大多数病灶边界清晰(n=17),形态不规则(n=19),少见钙化(n=2)、空洞(n=1)。CT平扫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n=10)和不均匀强化(n=10)。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n=13),胸腔积液(n=1)。病灶强化方式、淋巴结有无增大、EBER状态在病灶径线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757;0.527;0.700)。2例患者接受18F-FDGPET/CT检查,病灶SUVmax分别为13.1和1.0。结论:PLELC好发于相对年轻的非吸烟人群,合并EB病毒感染。MDCT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确诊需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叶靖  吴晶涛  征锦  王守安   《放射学实践》2011,26(3):295-297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MRSA肺炎的CT征象。结果:MRSA肺炎最常见的CT征象为实变(17例),其中14例为双肺实变;空洞9例,其中6例为实变内空洞,3例为结节内空洞;毛玻璃影14例,常为双肺分布以及实变、结节周围分布。其它CT表现包括两肺多发结节(7例)、小叶间隔增厚(9例)和胸腔积液(9例)。结论:MRSA肺炎的主要CT征象为两肺实变、空洞形成以及毛玻璃影。CT可清晰显示这些异常征象并可为早期诊断做出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6.
32例卫氏肺吸虫病的胸部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方法:对32例经临床证实的卫氏肺吸虫病的临床与胸部CT所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本组资料,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可为5类,浸润性改变10例,支气管周围炎样改变8例,囊状阴影6例,附壁结节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与一般感染性病变不易区别,应结合临床相关检查,但是附壁结节空洞内的“瓜子”状附壁结节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人感染禽流感H7N9禽流感病毒的1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和/或CT检查并随访。结果:12例患者的感染都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并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片状影(12例),磨玻璃影(9例),实变(9例),空气支气管征(9例),网格状改变(3例),胸腔积液(4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3例)。9例肺部病变涉及多个肺叶,两下肺及右上肺多见。12例随访影像显示8例病情好转,4例病变恶化。结论:H7N9肺炎主要的影像学表现是段或叶的磨玻璃影和实变,并迅速波及双肺。CT能更加全面客观反映疾病的进程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2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伴随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网状影(11例)、铺路石征(6例),少数可见晕征(3例)、反晕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1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支气管牵引性扩张(1例)。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或空洞。肺内病变分布:累及单肺19例,双肺3例;累及上肺区6例,下肺区13例,上、下肺区同时受累3例;外周分布12例,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4例,弥漫分布6例。1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以大叶性肺炎最多见,典型者表现为斑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状影及铺路石征等间质受累表现,可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相似文献   

9.
梁锐烘  刘艳雯  曾庆思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13-1317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其中16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胸部CT平扫检查;5例同期行18FDG PET-CT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两肺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多发粟粒及小结节影7例(38.9%),片状实变影6例(33.3%),肿块及结节影3例(16.7%),斑片及条索影2例(11.1%);伴小叶间隔增厚7例(38.9%),多发厚壁小空洞6例(33.3%),支气管扩张4例(22.2%),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11.1%),支气管狭窄1例(5.6%),肺毁损1例(5.6%);胸腔积液8例(44.4%),心包积液4例(22.2%);伴骨质破坏7例(38.9%),其中5例(5/7,71.4%)CT复查出现骨质增生、修复;肺门、纵隔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14例(77.8%)。5例患者的PET-CT显示两肺病灶摄取明显升高,SUVmax 5.8~20.3,平均13.74±6.42。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SARS的胸部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SARS的胸部CT表现。方法 搜集6例临床确诊为SARS的患者共9次胸部CT扫描(复查3例)资料,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宽窗宽条件分别摄片。分析胸部CT影像。结果 6例中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5例,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双肺病变均为大片肺实变与多发小实变灶并存;大片肺实变表现为一侧或双侧2~4片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相邻肺段实变融合或在叶间裂处相邻的肺叶实变扩展,于影像接触部位融合,形成更大片实变影,未观察到病变越过叶间裂蔓延至邻近肺叶的现象;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棉球状,沿肺纹理分布最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蜂窝状实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磨玻璃样变可出现在初诊和吸收期病例;胸膜反应性增厚常见,胸腔积液罕见;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改变提示:SARS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有经支气管肺泡系播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孕产资料、就诊症状、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特征及转归。结果:患者年龄为26~33岁(中位年龄28岁),孕35+4~40周,因临产或先兆临产入院;12例均于本院足月分娩,3例为阴道产,9例为剖宫产,均未出现严重产后并发症,分娩结局良好。7例(7/12)伴有低热、咳嗽为主的呼吸道感染症状,5例(5/12)无明显产内科症状。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及C-反应蛋白增高为主要特征。首次CT检查2例为阴性,余10例阳性者中3例为单肺叶单病灶,1例为单肺叶多病灶,6例为多肺叶多病灶;病灶主要分布于下叶胸膜下,以磨玻璃密度影(4/10)合并铺路石征及部分实变(6/10)为主。进展期CT病变范围增大、数目增多、密度增高,部分实变,吸收期病灶总体吸收,部分病灶纤维化,吸收早期可出现病灶缓解与进展交替发生。肺外表现:早期3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2例出现单侧少量胸腔积液;进展期胸腔积液例数明显增多(11/12),吸收期减少。结论:妊娠晚期合并COVID-19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分娩结局良好;胸部CT提示肺内病变特征与普通人群相似,但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9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影像表现及临床影像的特点。结果: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分布于胸部的不同部位;4例患者见肺内结节影;3例患者出现肺实变;4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2例患者可见心包积液;1例患者发现粟粒结节影。结论:淋巴结肿大是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最显著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肿大的淋巴结可出现于胸部不同的部位,其他影像表现包括肺实变、肺内结节、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胸腔穿刺抽液的胸腔积液标本46例,其中原发病确诊为良性者20例(包括肺结核14例、肺炎6例),原发病确诊为恶性者26例(包括原发性肺癌18例、乳腺癌5例、肝癌2例、胃癌1例)。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利用1.5T磁共振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波谱采集,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波谱特征。结果胸腔积液的波谱图中主要的代谢峰有乳酸、胆碱、肌酸、肌醇及脂质等。主要代谢物波峰下面积比较:乳酸:结核性(5.19±1.31)、炎性(6.08±1.56)和恶性胸腔积液(2.40±0.43)的乳酸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5,P<0.01);胆碱:结核性(2.75±0.91)、炎性(3.27±1.21)和恶性胸腔积液(6.76±1.73)的胆碱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1);肌醇:结核性(2.71±1.19)、炎性(2.25±0.81)和恶性胸腔积液(5.83±2.08)的肌醇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9,P<0.01)。结核性和炎性胸腔积液中乳酸(t=-1.04,P>0.05)、胆碱(t=-0.58,P>0.05)和肌醇(t=1.19,P>0.05)波峰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利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部感染的影像病理资料,10例行胸部CT检查,13例行X线胸片检查,所有病例经细菌培养证实,其中1例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证实,1例经支气管活检证实。结果:1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马红球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单侧肺门区的中心型类似球形密度增高阴影,9例,占70%,合并空洞及液平面10例,占77%,胸腔积液3例,占23%,病灶发生在肺的内带10例,占77%,发生在外带1例,占7%;病理表现为肺泡内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符合坏死性肺炎的病理发展过程。8个月随访13例艾滋病患者抗马红球菌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9例肺部空洞缩小。1例死亡,1例失访,1例病灶完全吸收,1例尚无复查。结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性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为单侧肺门区的中心型类似球形密度增高阴影,实变,继发空洞,肺野毛玻璃样变,小结节及树芽征;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1日-2月10日在我院经核酸检测确诊及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的44例孕妇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胸部CT图像。结果:44例中25例(25/44,56.8%)有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数升高7例(15.9%),淋巴细胞数上升1例(2.3%)。胸部CT表现:3例肺内未见异常(3/44,6.8%),9例为单发病灶(9/41,22%),32例为多发病灶(32/41,78%);4例仅累及左肺(4/41,9.8%),11例仅累及右肺(11/41,26.8%),26例双肺受累(26/41,63.4%);磨玻璃密度影7例(7/41,17.1%),磨玻璃密度影伴实变27例(27/41,65.8%),完全实变7例(7/41,17.1%)。44例中15例于5天内复查CT,7例明显好转,5例病灶进展,3例无明显变化;8例于第9~14天再次复查CT,所有病例均有好转。结论:孕妇感染2019-nCoV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较轻微,实验室指标特异性不高,胸部CT表现特异性较高,以肺外带出现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其特征性表现,CT检查能更早发现疑似病例。  相似文献   

16.
郭义万  郭爽  郭婷婷  李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10):1545+1698-1699
<正>患者女,56岁,因胸闷、发热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遂转诊至本院。实验室检查:乙、丙肝均为阴性;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胸部及腹部增强CT示两肺多发感染性病变,部分为间质性病变,伴两侧胸腔积液。肝内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及肿块,边界欠清,较大者横截面约2.8 cm×3.7 c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范围稍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吸入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的常见表现形式,但由于其诊断往往较困难,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该研究旨在探讨吸入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的MDCT资料,该研究中将吸入性肺炎定义为满足:①存在误吸危险因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②胸部CT提示存在肺部炎症或气道内异物阻塞的证据.结果 28例中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17例;肺实变影21例,多位于两下肺背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者7例;胸腔积液12例;肺不张24例;在所有上述病变中,横断面上病变的分布情况为:前部4例,后部15例,弥漫性分布9例;头足方向的病变分布情况为:上部2例,中部3例,下部15例,弥漫性8例;两侧的分布情况为右侧15例,左侧11例,双侧2例;可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6例.结论 吸入性肺炎的HRCT具有特征性,炎症表现以下肺背侧分布为主,可表现为磨玻璃影、肺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为直接征象,MDCT能准确显示病灶的细节,从而确定吸入物的类型和所在位置,为做出正确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屏气胸部CT扫描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7年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CT扫描的体检者33例。2016年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深吸气末屏气扫描,设为A组;2017年采用深呼气末屏气扫描,设为B组。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整体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扫描长度。结果:33例体检者均成功完成2次胸部CT检查。A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73±0.45)分,图像SNR为(-79.02±49.73),CNR为(-84.34±53.13);B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67±0.54)分,图像SNR为(-91.08±47.39),CNR为(-97.27±50.67);A、B组的图像主、客观评价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和B组的肺尖上段、肺底下段额外扫描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肺段扫描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较A组降低13.08%(P均<0.001)。结论:相对于深吸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深呼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体检胸部CT的常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影像学对人感染H10N8的诊断与临床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人感染H10N8确诊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及特点。结果 1例73岁女性患者因咳嗽、咳痰、胸闷3 d,发热1 d,于2013年11月30日入住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出现重症肺部感染表现,12月1日胸部CT示右肺中下叶大片实变影伴空气支气管征,左肺下叶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于12月3—5日复查床边胸部X线片,病灶迅速进展扩散,累及的肺叶增多,面积扩大,病灶融合,胸腔出现大量积液,短时间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典型的"白肺"征。12月6日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2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该病例为人感染H10N8禽流感。结论人感染H10N8禽流感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进行性实变和渗出。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回顾性比较了15例经临床证实败血症性肺栓塞病人的X线片及CT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近期静脉注射用药的历史,超声心动图证实三尖辦赘生物13例,葡萄球菌菌血症11例。每例患者CT扫描与24小时内摄的后前位及侧位胸片比较。胸片表现为8例两肺散在的伴有不同程度空洞的结节,14例非特异性肺浸润,9例胸腔少量积液,4例胸腔多房性积液,1例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CT表现为10例两肺散在的伴有不同程度空洞的结节及滋养血管;11例胸膜下和肺实质楔形变,其中10例有坏死空洞或不均匀透光区,增强扫描沿着楔形密度边界环形强化;10例胸腔积液;4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2例两侧腋部淋巴结肿大,1例少量心包积液。作者指出,大多数平片表现是非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