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谭梅娥  姜雯  曾诚  何承辉  邢建国 《中草药》2017,48(10):2051-2060
目的制备并优化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T-SLN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吸收和转运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了T-SLNs,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形态、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特性进行了考察,使用Caco-2细胞模型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T-SLNs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和转运进行了考察。结果 T-SLNs的最佳制备工艺:药脂比(质量比)0.11,大豆卵磷脂与脂质质量比1.26,聚山梨酯-80用量50.5 mg/m L,所制备的T-SLNs外观呈球形或类球形,大小相近,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86.40±0.62)nm,PDI为0.165±0.080,Zeta电位为(-24.2±0.6)m V,包封率为(89.81±1.07)%,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6.8)中48 h累积释放率为(98.72±1.57)%。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结论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T-SLNs的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T-SLNs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包封率,相同浓度下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  相似文献   

2.
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含量,进行田蓟苷在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研究.探讨时间、pH、药物浓度及抑制剂维拉帕米、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根皮苷和乳糖对Caco-2细胞摄取田蓟苷的影响.结果:田蓟苷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呈时间依赖性;在4~16 mg· L-1,摄取呈浓度依赖性,符合被动扩散过程;在pH 5.0~8.0,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吸收;加入维拉帕米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1.545±0.010)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加入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以及根皮苷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分别为(0.994±0.003),(1.174±0.030),(L098:±0.021)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加入乳糖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 1.470±0.025) mg·g-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1.10倍).结论:P-gp以及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参与田蓟苷的转运过程;田蓟苷的吸收与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PH)无关;被动扩散和载体媒介转运共同参与田蓟苷细胞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21,(8)
目的制备田蓟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田蓟苷用量、脂质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于0.5、1、1.5、2、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田蓟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田蓟苷用量53.9 mg,脂质质量浓度7.1 mg/mL,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1.5%,包封率为82.5%,载药量为2.32%,粒径为176.5 nm, Zeta电位为-37.7 mV,48 h内累积释放度大约为80%,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82 9)。与原料药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_(max)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07倍。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有效改善田蓟苷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芍药苷醇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芍药苷醇质体。以磷脂与胆固醇比例(X_1)、磷脂浓度(X_2)、芍药苷浓度(X_3)为考察因素,包封率(Y)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为磷脂与胆固醇比例(mg/mg)=5.0,磷脂浓度(mg/m L)=18.0 mg/m L,芍药苷浓度(mg/m L)=5.2 mg/m L。包封率为(44.27±0.27)%,标准偏差均小于10%;粒径为(167.77±14.91)nm,多分散系数为(0.41±0.20)(n=3),变形性良好。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对芍药苷醇质体处方进行优化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姜雯  曾诚  于宁  谭梅娥  邢建国 《中草药》2016,47(1):57-64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天山雪莲提取物(Saussureae Involucratae Herba extract,SIHE)-复合磷脂脂质体(composite phospholipid liposome,CPL)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SIHE-CPL,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磷酸盐缓冲液p H值、药脂比(质量比)和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对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应用星点设计考察磷脂用量、胆固醇用量2个因素对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动态透析法),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研究SIHE-CPL的光谱特征及分子表征。结果二项式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预测性良好。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SIHE-CPL的平均粒径为(102.7±5.1)nm,PDI为0.154±0.017,Zeta电位为(-28.4±2.2)m V,绿原酸的包封率为(87.68±2.57)%,芦丁的包封率为(84.18±2.97)%,SIHE和SIHE-CPL的体外释放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FTIR和XRD验证了SIHE-CPL的形成。结论 SIHE-CPL具有较低的平均粒径、PDI和较高的Zeta电位、包封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准确快速地优化SIHE-CPL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12)
目的:通过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在处方优化方面,分别以磷脂浓度(X1,mg/m L)、PEG2000-DSPE浓度(X2,mg/m L)和脂药比(X3,W/W)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为评价指标;在制备工艺参数优化方面,以均质温度(X4,℃)、挤出次数(X5,次)为考察对象,粒径分布(Y2,nm)、多分散系数(Y3)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0.3%、粒径为(97.15±14.9)nm,多分散系数为0.117±0.019,Zeta电位为(-30.3±3.7)m V;透射电镜显示脂质体粒径均一,呈单层膜球状分布;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累积释放了37.4%,说明脂质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怡  吴琼  余秋强  赵菊香 《中草药》2012,43(10):1946-1950
目的 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DLCL)处方.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DLCL,分别以卵磷脂(PC)与多西他赛(DOC)质量比(X1)、PC与胆固醇(Chol)质量比(X2)、DSPE-PEG 2000与PC物质的量之比(X3)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载药量(Y2)、综合指标OD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DLCL的最佳处方.结果 最优处方为X1 =0.616 2,X2=1.0,X3=-1.0;DLCL的包封率为(94.71±1.75)%,载药量为(5.37±0.43)%,标准偏差均小于10%;平均粒径139.6 nm,分布均匀,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DLCL处方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颜洁  关志宇  朱卫丰  钟凌云  吴文婷  邹斌  李娜  陈鸿 《中草药》2019,50(23):5706-5713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制备葛根素纳米粒(Pur-NPs)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自组装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海藻酸钠纳米粒(Pur-CS/SA-NPs),以壳聚糖质量浓度、壳聚糖pH值、海藻酸钠质量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超声功率、投药量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优处方,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得到优化后自组装法最优的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4.33,转速316.49 r/min。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将最优处方定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45 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07 mg/mL,壳聚糖pH值为4.3,转速300r/min,平行3次实验进行验证,所得纳米粒包封率(89.056±1.680)%、载药量(44.528±0.840)%、平均粒径(208.327±1.870)nm、PDI 0.131±0.006。经过表征,纳米粒形态完好,由体外释放实验可知,纳米粒经过拟合所符合的方程为Higuchi模型,且在释放过程中无突释现象,表明纳米粒在体外释放良好。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了Pur-CS/SA-NPs的处方,以平均粒径、PDI、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评价该模型,且经过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京尼平脂质体处方。方法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京尼平脂质体,以大豆卵磷脂(PC)与胆固醇质量比(X1)、脂类与京尼平质量比(X2)、磷脂质量浓度(X3)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为评价指标,筛选京尼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结果京尼平脂质体最佳工艺处方为X1=6.65,X2=11.75,X3=6.67。包封率为63.37%,载药量为5.11%。结论 Box-Behnken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京尼平脂质体处方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3)
目的制备胆酸-黄芩苷脂质体。方法逆向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胆酸用量、磷脂-药物比例、磷脂-胆固醇比例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然后,对所得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佳条件为胆酸用量9.06 mg,磷脂-药物比例7.23∶1,磷脂-胆固醇比例4.55∶1,包封率44.1%,载药量5.05%。所得脂质体为淡黄色球形或类球形,物理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142 nm,PDI 0.190,Zeta电位-7.82 mV,6 h内累积释放率为57.83%,体外释放行为符合双相动力学模型。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胆酸-黄芩苷脂质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利用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1 mol.L-1三乙胺,冰醋酸调pH 7.5)(45∶5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nm测定酚红的含量。结果: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331 7X-0.771 8(r=0.998 5),Ka=0.331 7(h-1),t1/2=2.09(h);异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687 0X-0.150 4(r=0.985 2),Ka=0.687 0(h-1),t1/2=1.01(h)。结论: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张小飞  唐志书  果秋婷 《中草药》2016,47(5):741-747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粒(EGCG-CS-NPs),并初步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EGCG-CS-NPs,通过对处方优化:CS质量浓度(X_1)、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X_2)、EGCG质量浓度(X_3)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_1,%)、平均粒径(Y_2,nm)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EGCG-CS-NPs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EGCG-CS-NPs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EGCGCS-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EGCG-CS-NPs的最优处方:CS质量浓度为2.6 g/L、TPP质量浓度为1.5 g/L、EGCG质量浓度为2.7 g/L,制备的EGCG-CS-NPs的包封率为(85.8±3.1)%;粒径为(102.2±27.1)nm,Zeta电位为(25.5±4.1)m V;透射电镜显示EGCG-CS-NPs粒径均一,呈球状;EGCG-CS-NPs在24 h内平稳缓慢释药(p H 4.5 PBS)。结论通过对处方的优化,制备得到圆整、释药缓慢的EGCG-CS-NPs,为进一步考察EGCG-CS-NPs在大鼠体内药效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剂,并评价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均质法制备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以脂药比(X1)、固体脂质浓度(X2)、表面活性剂浓度(X3)作为自变量,以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微观结构;并以卡波姆940作为凝胶基质制备成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剂。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了冲和凝胶和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结果] 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处方组成为脂药比为80∶1,固体脂质浓度为12.0 mg/m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0.0 mg/mL,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表面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179.3±10.9) nm,包封率为(91.1±0.9)%。芍药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在12 h内药物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明显高于冲和凝胶,其在皮肤内药物滞留量是冲和凝胶的4.8倍。[结论] 将芍药苷制备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累积透皮量及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增强芍药苷对皮肤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梁新丽  朱梦良  赵国巍  罗云  张婧  李哲  廖正根 《中草药》2015,46(7):1007-1011
目的考察白芷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对难吸收药物葛根素、芍药苷、长春新碱吸收的影响,探讨白芷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对不同结构药物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以各药物透过Caco-2细胞单层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分别考察白芷中呋喃香豆素类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对葛根素、芍药苷、长春新碱透过Caco-2细胞单层的影响。结果 4个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对3种单体成分转运的影响不同,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能显著促进葛根素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0.01),佛手柑内酯对葛根素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无明显影响;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对芍药苷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无明显影响,但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显著抑制芍药苷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0.01);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能显著促进长春新碱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0.01),佛手柑内酯能显著抑制长春新碱透过Caco-2细胞单层转运(P0.05)。结论不同呋喃香豆素对同一药物的肠道转运的影响不同,虽然同为呋喃香豆素,对药物的转运可表现为完全相反的作用。同一呋喃香豆素与不同药物联合使用,其对联合用药物肠道转运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张普照  苏明声  王雅琪  邵峰  张亚梅 《中草药》2017,48(8):1509-1512
目的研究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苞裸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裸蒴木脂素Y_3(1)、裸蒴木脂素Y_4(2)、gymnothelignan T(3)、gymnothelignan N(4)、gymnothelignan O(5)、gymnothelignan M(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苞裸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香青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的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香青兰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I)、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II)、迷迭香酸、香叶木素-7-O-葡萄糖醛酸苷(III)、田蓟苷和刺槐素-7-O-葡萄糖醛酸苷(IV)的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媒、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香青兰中I、II、迷迭香酸、III、田蓟苷和IV的量。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加30倍量的40%乙醇水溶液,提取1次,5 h。新疆吉木萨尔产的香青兰中I、II、迷迭香酸、III、田蓟苷和IV的量较高。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不同产地的香青兰药材中I、II、迷迭香酸、III、田蓟苷和IV的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婧  李响  周芸  潘海峰 《中草药》2018,49(6):1385-1389
目的研究山楂叶不同提取部位指纹图谱与其降低血瘀大鼠全血黏度的相关性,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山楂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MATLAB软件的逐步后退分析方法,计算指纹图谱共有峰(X)与全血黏度药效值(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指纹图谱共有峰有32个,其中X_9、X_(10)、X_(11)、X_(13)、X_(14)、X_(15)、X_(17)、X_(19)、X_(27)、X_(29)和Y具有相关性,组成功效成分组;X_(10)、X_(11)、X_(13)、X_(19)、X_(29)与Y呈负相关,有可能是活性单体成分,其中X_(14)为牡荆素葡萄糖苷,X_(17)为牡荆素,X_(19)为芦丁。结论利用MATLAB统计软件计算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山楂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云南白药组(0.930 g·kg-1),裸花紫珠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131,0.263,0.525 g·kg~(-1))组,连续给药10 d。给药结束后分别提取各组动物血小板,采用微量版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小板中血栓素(thromboxane B2,TXB2),5-羟色胺(5-serotonin,5-HT)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c AMP)的释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裸花紫珠提取物对血小板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给药后,裸花紫珠提取物可明显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P0.05),可明显促进血小板释放TXB2和5-HT(P0.05)。另外,裸花紫珠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血小板c AMP含量分别为(3.074±0.538),(3.340±0.265)nmol·L~(-1),较空白组(3.795±0.586)nmol·L~(-1)明显降低(P0.05),裸花紫珠提取物中剂量组血小板中c AMP为(3.003±0.242)nmol·L-1,较空白组有显著提高(P0.01)。裸花紫珠提取物可显著提高p-PI3K激酶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裸花紫珠提取物可显著上调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显著增强血小板ADP受体(P2Y12)所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当归Ca2+拮抗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建立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评价当归扩血管功效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Q-TOF结合Ca2+双荧光报告系统对当归药材的Ca2+拮抗成分进行谱效筛选,并通过细胞和离体实验评价确立Q-marker。对多批药材中的Q-marker进行含量分析,并获取其近红外光谱,建立其近红外拟合算法。将当归提取物的整体Ca2+拮抗活性与Q-marker的含量相关联构建量效拟合函数。结果研究发现藁本内酯(X1)和欧当归内酯A(X2)具有明显的Ca2+拮抗作用,且其含量波动与当归提取物的整体活性(Y)的变化相吻合,确认其为Q-marker。经非线性回归分析,确认其量效关系符合下列函数方程:Y=31.257 9 X1+381.352 0 X2-248.979 0 X1X2+18.482 2。所优化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其预测值与真实值展示了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整合Q-marker研究结果,确立了当归血管舒张作用的Q-marker,以及其与当归药材整体活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当归药材血管扩张功效的快速评价,为中药品质的快速分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