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建华  罗永 《医药世界》2009,(8):423-42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用Exce l表格结合人工筛选与统计,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共49种,抗感染药占45.2%居首位,ADR主要表现类型为皮肤损害、发热等。结论:掌握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品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绍兴市第五医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品品种分布、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结果 年龄≤14岁的26.0%、≥60岁的88例44.0%;静脉给药84.0%,口服9.5%,肌注6.5%;应用药品平均(2.22±10.45)种,联合2种以上用药73.0%;药品品种分布包括抗感染药物67.0%、中药注射剂25.0%、其他8.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61.0%、消化系统症状17.0%、心血管系统症状14.5%、其他7.5%;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药品不良反应症状均得到控制,治愈83.5%、好转15.5%,使原患疾病病程延长5例,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心身健康造成危害,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监测工作有利于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控制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就2008年度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上报的ADR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根据我国2002年《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和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通过上报汇总,及时发现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本研究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6年收集上报的174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ADR发生的情况和影响ADR发生的因素,为及时判断与减少ADR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共同任务。它针对上市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收集、检测、评价,为政府部门、医药卫生专业人员、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信息,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和蔓延。为推进ADR监测工作水平,现结合深圳市开展ADR监测工作现状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已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监测报告制度,为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医院有关部门对门、急诊和住院部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作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2005年及2006年度上报的117例ADR发生情况,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众多新药的不断上市,合并用药的现象增多,药品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ADR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为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8年ADR监测情况,寻找发生ADR的一般规律,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作者对本院2008年上报的69例ADR病例报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合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及河北省药品电子检验报告书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找到信号检测切入点,探索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的提取方法。方法 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的报告数量及河北省药品电子检验报告书药品采购量数据相结合,计算不良反应报告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通用名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个数据库总体匹配度为86.39%,企业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之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占57.78%,其中报告率偏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占22.78%。结论 两个数据库匹配度较高;部分企业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找出存在风险的企业及其生产的品种;可通过本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的甄别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定及评估药品不良反应(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方法:对现有ADR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调整,制定新的ADR分级评分标准,提出ADR严重度指数的概念,即用某种药品或某类药物引起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总和除以ADR总例数。用3种ADR严重程度分析方法对7605例ADR报告分析比较。结果:ADR按轻、中、重度分级分别占48.5%、41.4%和10.1%。按现行网上自愿呈报系统分类方法,一般级占95.5%,严重级占2.9%;新ADR的一般级占1.5%,新ADR的严重级占0.1%。按本研究新制定的标准分级及评分,ADR严重程度分为6级,从轻至重分别为1~6分,得分为1分者占48.5%,2分者占41.4%,3分者占6.9%,4分者占1.4%,5分者占1.4%.6分者占0.4%。按药理学分类,以发生频率排序,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2298例居首;以严重度指数排序,性激素类与避孕药以2.278居首。按药品通用名分类,以ADR频率排序,第一位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70例;以严重度指数排序,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以3.67列第一。结论:用本研究新制定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法分析ADR严重程度,可使ADR严重程度细化、量化并具有加和性;也便于不同药品之间ADR严重程度的比较。用新制定的标准分析ADR严重程度可使不良反应较严重的品种凸显出来。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法在ADR严重程度的个例分析和集中分析中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12 月1387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ADR 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32 个科室19 类药物,抗感染药有983例,占70.87%.其中,ADR 发生例次排在前3 位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20例,占15.86%),加替沙星注射液(158例,占11.39%),氟罗沙星注射液(127例,占9.16%).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引发ADR 51例,占3.89%,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引发ADR 50例,占3.81%.静脉用药引发1221例(88.03%);1387例ADR 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和脉管系统(1071例,占60.8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65例,占20.74%).新的、严重的ADR 98例,占7.07%,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氟罗沙星注射液8例,注射用美洛西林2例,莫西沙星2例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作用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Spontaneous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is one approach to increasing our knowledge on the risks of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 Under-reporting is a shortcoming of this system.

Objectives

To evaluate if repeated e-mails with attachments on ADR information can affect (1) the reporting of ADRs and (2) the quality of the ADR reports.

Methods

All 117 heads of primary health care units in the region of Västra Götaland in Swede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1:1) 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or a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consisted of e-mails with attachments sent out to each of the 117 heads in January, May and September 2007. These e-mails included (1) the heading “Every ADR report is important”, (2) a current case report of an ADR and (3) instructions on how to report. The number of reports from each primary health care unit run by the same head was registered, as was the quality of the report. The quality was defined as high if the ADR was (1) serious, (2) unexpected or (3) related to the use of new drugs and not labeled as common in the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All other reports were regarded as low-quality reports.

Results

The total number of reports increased from 89 in 2006 to 111 in 2007 (P?=?0.037). No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reports between intervention (n?=?56) and control (n?=?55) units could be detected. The proportion of high-quality repor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36 and 48%, respectively (intervention, P?=?0.11) and 40 and 36%, respectively (control, P?=?0.55).

Conclusions

No apparent effect of repeated ADR e-mails on the reporting of ADRs could be detected, although an increase in the reporting rate in general was noted.
  相似文献   

13.
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市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723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抗菌药品813例,占总数的47.19%,涉及7类、47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306例,占抗菌药品的37、64%;喹诺酮类221例,占27.18%;青霉素类116例,占14.27%。结论 加强抗菌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沧市药品经营企业药学技术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信息和依据。方法对349名药品经营企业要学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多数被调查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直接影响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药品经营企业药学技术人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意识,加强药品监管力度,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并被接收的ADR报告,重点就ADR报告是否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关于“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要求进行分析。新药监测期内药品(新药)和监测期外药品(老药)分别按批准文号计算上市〈5和≥5年统计。结果纳入分析的ADR报告共485例,其中2012年242例(49.9%),2008至2011年243例(50.1%)。2012年上报数量明显增多与贵阳市自2012年实施ADR上报指标量化等措施有关。485例ADR报告中,符合上报要求者107例(22.1%),其中新药所致ADR22例,老药所致新的或严重的ADR共85例。新药所致22例ADR中严重ADR5例,一般ADR17例,涉及18种新药;老药所致ADR共463例,符合上报要求者85例(18.4%),其中新的ADR9例,严重ADR76例,涉及药品384种。结论医院ADR上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量化上报措施对改善报告质量的作用有限。建议细化ADR定义,明确上报范围,完善报告制度,实施可行的新药监测制度,提高ADR报告质量及其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ADR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视ADR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ADR中,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37例(64.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83例(52.7%);严重的ADR16例(8.7%);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167例(78.0%)]。结论 ADR监测工作仍需努力改进,报告的例数和质量有待提高;加强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不断提高用药安全和ADR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晓琰  曹惠明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07,18(11):862-863
目的:为医疗机构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提供借鉴。方法:解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的结构与流程、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确保其正常运行的措施。结果:通过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促进了医院相关工作的进步。结论:医疗机构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对保证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