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前后T2值的变化及其对足底筋膜炎疗效的评估价值。 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2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4 h行磁共振检查,治疗前及疗程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足跟压痛指数(HTI)、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最长行走时间。对患者治疗前后筋膜、肌肉、脂肪垫T2值,最长行走时间及患者VAS评分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感兴趣区T2值变化量与VAS评分变化量的相关性。 结果 经冲击波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HIT评分、AOF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最长行走时间明显延长。磁共振成像显示治疗后4 h筋膜及周围软组织的水肿程度增加,T2压脂高信号影的范围及程度增多,T2值变化量与VAS评分变化量呈正相关。 结论 体外冲击波对足底筋膜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足部疼痛,改善足部运动功能,治疗后磁共振T2值的变化能够反映足底筋膜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PF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牵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站立行走时的足底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1例、2例患者脱落。治疗前,2组患者AOFAS评分及VAS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的AOFAS评分显著提高(P<0.05)。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AOFAS评分[(78.81±10.97)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AOFAS评分[(92.07±9.83)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87.07±11.26)分]及8周后[(92.07±9.83)分]的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4周后比较,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3.91±0.45)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3.05±0.15)分]继续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15±0.32)分]及8周后[(3.05±0.15)分]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牵伸治疗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可显著改善PF患者的足踝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肌内效贴辅助物理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4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体外冲击波(ESWT)及牵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肌骨超声、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足底筋膜厚度及足的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组足底筋膜变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除对照组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周足底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冲击波和牵伸训练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可更好地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结合手法肌肉放松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24)、手法肌肉放松组(n=24),两组患者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后,分别给予不同干预措施,联合治疗组进行深层肌肉刺激结合手法肌肉放松,而手法肌肉放松组给予单纯肌肉放松,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在运动后24 h的血液肌酸激酶浓度、乳酸浓度和肌红蛋白浓度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手法肌肉放松组(P0.05,P0.01,P0.01);联合治疗组在运动后24 h肌肉酸痛的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手法治疗组(P0.01),踝关节活动范围和小腿周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手法肌肉放松组(P0.05,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仪结合手法肌肉放松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有优越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底筋膜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检测,并于6个月后随访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1周时2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McGill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周时对照组McGill评分[(10.88±3.44)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6.00±2.5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4.19±0.27)分]及足底筋膜厚度[(4.26±0.33)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78.1%)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46.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且还具有定位精准、效果显著等优点,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贴扎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改善足底筋膜炎疼痛程度及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贴扎技术组(KT)、体外冲击波组(ESWT)及联合治疗组,三组患者均予以牵伸训练为基础。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肌骨超声、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估患者的足跟疼痛程度、足底筋膜厚度及足踝的功能状态。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周,三组患者在VAS、AOFAS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在足底筋膜厚度方面,体外冲击波组及联合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KT组比较,ESWT组和联合治疗组在VAS、足底筋膜厚度及AOFAS方面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VAS、足底筋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AOFAS方面,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4周,三组患者在VAS、足底筋膜厚度、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三组间比较,在VAS、足底筋膜厚度及AOFAS评分方面,联合治疗组较体外冲击波组、运动贴扎技术组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运动贴扎技术和体外冲击波治疗均可改善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联合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肌肉骨骼超声对21例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进行足底筋膜厚度的评估,由一位有经验的超声医生分别对患侧和健侧的足底筋膜厚度进行测量,测量2次,时间间隔为2~3d。结果: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测量健侧和患侧足底筋膜厚度重复性测量信度分别为0.92和0.87,对比健侧与患侧足底筋膜厚度,患侧明显高于健侧(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可有效可靠地评估足底筋膜厚度,对于诊断慢性足底筋膜炎及评估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巍  吴会东  敖丽娟 《中国康复》2018,33(2):166-169
正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是指因足底软组织出现炎症而引发的足跟或足底疼痛~([1])。病因尚不明,可能与足底生物力学失衡有关,其诱发因素包括高足弓、扁平足、长短腿、过度运动、长时间站立、穿鞋不当等~([1-2])。PF发病率约为10%,主要发生在40~60岁人群~([3-4]),多见于妇女、军人、运动员和肥胖者~([5-7])。约有80%的足跟痛是由PF引起的,是足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器具辅助软组织松解术(instrument-assisted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IASTM)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对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PF)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1)。对照组仅接受ESWT治疗,观察组接受IASTM与ESWT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无痛承重负荷(painless weight-bearing load, PWBL)以及足踝功能评估(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中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分量表评估2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由(5.58±1.92)分和(5.6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DMS)对梨状肌综合征(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给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每天1次,疗程为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超声检查下梨状肌厚度的测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梨状肌厚度及OD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梨状肌厚度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t=-14.076)、梨状肌厚度(t=-2.306)、ODI评分(t=-36.653)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在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方面优于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 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 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跖趾关节休息位、最大背伸位行ESW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肉骨骼超声、星偏移平衡测试(SEBT)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起后开始步行时)、足底筋膜厚度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 治疗A组及治疗B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且治疗B组除SEBT测试左侧、右侧平均距离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 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A组水平(P<0.05)。结论在肌内效贴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能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下肢整体训练联合髋周筋膜手法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症状的疗效。方法:取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体外冲击波、踝足牵伸及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及下肢整体训练联合髋周筋膜手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试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第1步”数字疼痛评分(NPRS)、下肢Y平衡测试(YBT)值、髋外展和伸展肌群的峰力值;并比较观察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Pearson分析)。结果:治疗3周后,2组AOFAS、观察组患侧YB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2组NP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OFAS及YB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外展及伸展肌群峰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外展肌群峰力值与AOFAS、YBT值具有相关性(P<0.05),髋伸展肌群峰力值与YBT值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下肢整体训练联合髋周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智能脉冲枪治疗慢性跖筋膜炎(PF)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P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2组患者均给予ME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智能脉冲枪对趾筋膜炎疼痛区域进行治疗,所有治疗每日1次,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2周和24周进行目测类比VAS疼痛评分(VAS),应用肌肉骨骼超声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检测足底筋膜的厚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周、12周、24周的VA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观察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24周,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均较组内治疗前薄(P<0.05),实验组足底筋膜厚度[(0.28±0.10)cm]显著薄于观察组[(0.57±0.15)cm](P<0.05)。 结论MET联合智能脉冲枪能够松解足底筋膜周围肌群,缓解粘连,减轻足底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足部疼痛,有报道表明足底筋膜炎占足部疾病的大约11%—15%[1]。足底筋膜炎的病因仍不明确,但是研究表明肥胖、年龄、外伤、过度运动、不合适的鞋子可能是病因[2—3]。目前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物理因子、注射治疗、牵拉、支具和手术等,但是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手术费用较高、恢复时程较长且有并发症的风  相似文献   

16.
陈文静  陈诚 《大医生》2023,(2):11-1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胫神经阻滞配合足底筋膜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8月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可行类固醇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胫神经阻滞配合足底筋膜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从整体分析,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足底筋膜厚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的组间、时间、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0d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30 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0 d两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呈逐渐降低趋势,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30 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扎(KT)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各区压力峰力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足底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足底压力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足跟内侧的峰力值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活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足、后足负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辅以运动贴扎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后足功能、纠正异常的足底负重、改善患者步态。  相似文献   

18.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高压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死性筋膜炎 (necrotizingfasciitis ,NF)是一种局限的、持久和渗透性疾病。临床少见 ,预后凶险 ,如处理不及时 ,其死亡率甚高。传统治疗主要是早期彻底清创引流 ,加以大剂量抗生素 ,但其死亡率亦较高。我院对 17例NF患者给予高压氧 (hyperbaricoxygenation ,HBO )治疗 ,其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5 5岁。昆虫咬伤 8例 ,外伤5例 ,原因不明 4例。全部病例均伴有程度不等的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在 3 8~ 3 9℃之间。…  相似文献   

19.
167例腰背肌筋膜炎的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7例腰背肌筋膜炎的康复疗效分析杭州大学体育保健研究室郑隆榆,毛一平,谢海良腰背肌筋膜炎是肌肉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等多种病理改变的慢性疼痛性病症。据报导,发病原因与局部外伤、劳损和遭受风寒侵袭等诸多因素有关。对该症国内外多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放射式体外冲击波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门诊足底筋膜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组(S组)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U组)各20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疼痛程度。采用足功能指数量表(FF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足部疼痛及功能变化,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4、8周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且U组治疗第1、2、4周VAS评分较S组下降明显(P<0.05);U组治疗第1、2、4、8周后FFI总分、活动受限评分较S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第2、4周后FFI疼痛评分较S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4、8周后FFI残疾评分较S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未出现出血、感染、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足底筋膜炎,且在治疗8周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疗效优于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