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6、IL-8、TNF-α在NVG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15-08/2017-03在我院诊治的NVG患者38例38眼,并按虹膜新生血管分级标准分为Ⅱ级8眼,Ⅲ级19眼,Ⅳ级11眼。选取同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31例31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检测患者眼压水平,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及房水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房水中IL-6、IL-8、TNF-α含量。

结果:NVG组血清和房水中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POAG组和白内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OAG组血清和房水中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白内障组(P<0.05)。Ⅳ级NVG组血清和房水中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血清及房水中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IL-6、IL-8、TNF-α水平均与眼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

结论:IL-6、IL-8、TNF-α在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虹膜新生血管生长和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房水中VEGF、IL-6、IL-8的影响,并观察其联合不同手术方式对NVG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9-01/2020-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的NVG患者102例,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5d后行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小梁切除术组(50例50眼)及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组(52例52眼),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房水中VEGF、IL-6、IL-8的变化情况,观察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眼压变化、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5d后房水中VEGF、IL-6、IL-8表达水平较术前降低(均P<0.05); 术后随访各时间点两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患者眼压在术后3、6、12mo组间比较有差异(均P<0.05); 术后6、12mo时EX-PRESS组视力优于小梁切除术组(P<0.05); 术后12mo,两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及数量无明显差异(均P>0.05); 随访12mo,EX-PRESS组患者手术成功率(86.5%)优于小梁切除术组(70.0%),且EX-PRES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梁切除术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可以降低NVG患者房水中VEGF、IL-6、IL-8等因子表达,同时小梁切除术与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均可降低NVG患者眼压,但后者手术并发症较少、改善视力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钰洁  侯旭  张茜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151-2154

目的:检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房水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含量,并分析其意义。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15-12/2016-12在西京医院眼科住院的NVG患者23例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3例房水及血清中VEGF-A、PDGF、PEDF的含量并定量分析。

结果:NVG患者房水中VEGF-A、PDGF的含量分别为1130.56±69.32、221.95±56.08ng/L,均显著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226.45±37.46、36.25±7.12ng/L)(均P<0.01); NVG患者房水中PEDF的含量为195.69±42.00ng/L,低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497.89±12.52ng/L)(P<0.01); NVG组血清中VEGF-A、PDGF及PEDF的含量分别为226.45±37.46、29.57±6.31及13.24±1.76ng/L,均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219±34.89、28.28±7.24、12.96±2.08ng/L)无差异(均P>0.05)。NVG患者房水中VEGF-A和PDGF含量呈正相关(r=0.502,P=0.015),而VEGF-A与PEDF含量呈负相关(r=-0.480,P=0.020)。

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A、PDGF的含量显著升高,而PEDF的含量显著降低,且VEGF-A的含量与PDGF含量呈正相关、与PEDF含量呈负相关。联合使用VEGF-A、PDGF抑制剂及PEDF可能为NVG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或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6-02/2017-06我院收治的NVG患者40例40眼,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和B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全视网膜光凝),每组20例20眼。治疗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压控制率和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等。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6mo,B组眼压低于A组(P<0.05),但两组视力、眼压控制率、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无差异(均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和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安全有效,前者术式降眼压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与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6.
刘勇  平功勋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14-2119
目的:比较Ahmed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09/2013-11在我院行Ahmed 阀植入术治疗NVG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Ahmed阀植入术前玻璃内注射的抗VEGF药物不同分为贝伐单抗组和雷珠单抗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成功率、眼压、术后抗青光眼用药的数目、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新生血管的消退和复发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a时,术后眼压、术后抗青光眼药物数目在所有随访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贝伐单抗组,雷珠单抗组在术后眼压、抗青光眼用药数目、最佳矫正视力方面,无明显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随访1a时,贝伐单抗组和雷珠单抗组手术总成功率分别为80.6%、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手术完全成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53)。

结论:Ahmed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或雷珠单抗是治疗NVG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两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Ahmed 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治疗NVG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房水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VG患者90例90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两组均给予甘露醇降眼压和抗炎滴眼液治疗,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45眼,其中A组给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B组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眼压和视力水平,检测房水中PEDF、VEGF水平,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A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2、4mo,两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 术后6mo,两组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房水中PEDF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随访6mo,A组并发症发生率(4%)显著低于B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均可用于治疗高海拔地区NVG,但前者可有效维持视力,改善房水中PEDF、VEGF水平,并发症少,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8.
李曼  谢桂军  廖周鹏 《国际眼科》2017,10(11):2093-209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青光眼Baerveldt植入物(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Baerveldt glaucoma implant,PPV-BGI)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5-12本院收治并实施PPV-BGI 的129例13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63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69眼为其他类型的青光眼(non-NVG)。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变化、手术结果、视力(visual acuity,VA)、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

结果:NVG组患者和non-NVG组患者1a累计成功率分别为46.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组患者IOP 术后1a从术前40.1±10.4mmHg下降至17.8±4.9mmHg,non-NVG组患者则从30.4±10.2 mmHg下降至14.9±4.1mmHg,术前与术后1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及non-NVG组患者术前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分别为2.9±1.4和2.7±1.2种,术后1a NVG及non-NVG组患者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分别下降为0.96±1.18和0.51±0.96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VG组视力改善患者13例14眼,non-NVG组患者改善37例3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及术后随访1a结果表明,NVG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non-N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V-BGI是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的一种可行性手术选择,但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往往不理想,因为术后往往会有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07/2016-12我院眼科中心治疗的80例80眼PDR合并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注射雷珠单抗分为预处理组(40例40眼,术前雷珠单抗注射联合PPV治疗)和常规组(40例40眼,仅采取PPV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指标变化。

结果:预处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新生血管出血次数、电凝使用次数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3mo,预处理组患者的BCVA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1wk时,预处理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常规组(P<0.05); 术前两组患者的房水中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mo,预处理组患者房水中VEGF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mo时,预处理组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值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PDR合并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雷珠单抗注射联合PPV治疗能显著地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术后视力,降低房水中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主要特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多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这些细胞因子与NVG的关系研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NVG患者房水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p1)和白细胞介素-6(IL-6)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确诊的NVG患者8例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10例10眼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10例10眼.眼部手术前1d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4 ml,离心后取上清液0.3~0.4 ml,于眼部手术时收集房水0.1 ~0.2 ml,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房水及血浆中VEGF、TGF-β1和IL-6质量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NVG组患者房水和血浆中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2 769.85±390.88) pg/ml和(529.93±95.20) 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208.12±58.59) pg/ml和(219.28 ±24.44) pg/ml及ARC组的(158.88±12.35) pg/ml和(172.82±31.91) 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433.80,P<0.01;血浆:F=103.84,P<0.01).NVG组患者房水和血浆中TGF-β1质量浓度分别为(157.94±113.00) pg/ml和(3 895.78±2 318.00) 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54.48±35.58) pg/ml和(2 196.13±1 185.39)pg/ml以及ARC组的(47.98±17.69) pg/ml和(1 937.28±933.27) 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7.88,P<0.01;血浆:F=4.18,P<0.05).NVG组房水和血浆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234.87±41.64) pg/ml和(26.97±8.19) 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38.97±19.06) pg/ml和(19.54±5.11) pg/ml以及ARC组的(29.48±14.61) pg/ml和(18.50±3.57) 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166.27,P<0.01;血浆:F=5.59,P<0.05). 结论 NVG患者房水及血浆中VEGF、TGF-β1、IL-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OAG及ARC患者,提示3种细胞因子均参与NVG的发生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成为NVG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PRP)+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8-10收治的NVG患者44例44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A组),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PRP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B组)。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压控制率、新生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46.2±9.41mmHg vs 49.1±10.15mmHg,P>0.05),治疗后1wk,1、6mo A组患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6mo,A组视力、眼压控制率(95%)、新生血管消退情况(91%)均优于B组(P<0.05),但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安全有效,可稳定持久地控制眼压,改善部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新生血管型青光眼(NVG)患者80例80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34眼)和研究组(46例46眼)。对照组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6mo,研究组手术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4d两组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眼压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mo,研究组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mo内,研究组引流管阻塞、前房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眼球疼痛、浅前房和低眼压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能够合理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功能,是NVG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5-09/2017-04我院收治的NVG患者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31眼)和B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1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和术后视力、视野、并发症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逐渐降低,术后7d,1、3mo时A组患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视力和视野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7% vs 71%,P=0.013)。随访期间,A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均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能有效降低并维持眼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赵媛  余敏  代艳  张然  李建全  唐云户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809-18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2/2018-10我院眼科收治的NVG患者128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EX-PRESS组(n=66)和小梁切除术组(n=62),两组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EX-PRESS组患者加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则加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眼压变化、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2mo时,EX-PRESS组、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治疗总成功率分别为81.8%(54/66)、72.6%(45/62)(P>0.05); 术后1、7d,1、3、6、12mo,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 术后6mo,EX-PRESS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小梁切除术组患者(P<0.05); EX-PRESS组、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7.3%(18/66)、37.1%(23/62)(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的有效性、安全性相似,而前者在改善视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丽  郝杨  张智超  刘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2092-2095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患者房水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5-06/2017-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nARMD患者34例35眼作为nARM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两组患者黄斑区1mm范围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CSMT)。通过ELISA法检测房水中BMP-6的浓度,流式微球技术(CBA)测量IL-6和VEGF的浓度。

结果: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水平(35.29±4.2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2.04±2.78pg/mL),而VEGF水平(93.13±47.2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9.21±13.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水中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rs=-0.409,P=0.015)。

结论:nARMD患眼房水中BMP-6浓度下降,而VEGF浓度升高,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其可能参与nARM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艳文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46-1949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和房水中维生素C、氧化应激产物、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

方法:选取2018-01/2019-12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作为观察组,单纯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液和房水样本中维生素C、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炎症因子(IL-6和IL-8)及VEGF水平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房水维生素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0.6±13.6mg/L vs 27.2±9.9mg/L,P<0.05); 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水平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房水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6±4.6nmol/mL vs 8.0±3.1nmol/mL,P<0.001); 观察组血清和房水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房水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5.6±20.6pg/mL vs 16.5±4.5pg/mL,P<0.001)。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相比,虽然血清维生素C、氧化应激产物及VEGF水平相似,但其房水中维生素C、氧化应激产物及VEGF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和房水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单纯白内障患者更高。  相似文献   


17.
牟琳  李来  李妍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123-1125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复合体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05/2017-05我院收治并确诊的POAG患者65例98眼,纳入同期30例49眼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根据视野平均缺损(MD)分为轻(A组)、中(B组)及重度损伤(C组)3组。ELISA检测血清IL-1β、IL-18浓度; 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胱冬肽酶-1(Caspase-1)阳性巨噬细胞比例。

结果:POAG组IL-1β、IL-18浓度及NLRP3、ASC、Caspase-1阳性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IL-1β、IL-18浓度及NLRP3、ASC、Caspase-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B组(P<0.05)。POAG患者血清中IL-1β、IL-18浓度与视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432、0.765); NLRP3、ASC、Caspase-1的阳性细胞比例与视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17、0.481、0.340)。

结论:血清IL-1β、IL-18浓度及NLRP3、ASC、Caspase-1阳性巨噬细胞比例与POAG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邓月  张金莎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855-1858

目的:探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以及对房水中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C,PDGF-C)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11/2017-11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NVG患者90例93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PRP治疗,观察组使用PRP联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mo的临床疗效、虹膜新生血管和视力恢复情况。并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1mo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视野缺损值、房水中VEGF和PDGF-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1mo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虹膜新生血管消失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的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眼压、视野缺损值、房水VEGF和PDGF-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NFL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NVG患者使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更有效抑制血管生成,恢复视网膜功能,具有更好的疗效,这可能与联合治疗具有更佳的下调VEGF与PDGF-C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探究二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1/2020-12本院收治的60例AAU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血清及房水,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 并对AAU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Pearson法分析AAU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的相关性; Spearman分析AA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升高(P<0.01)。AAU患者SAS评分阴性23例、阳性37例,SDS评分阴性29例、阳性31例。与SAS评分阴性相比,SAS评分阳性血清中HIF-1α水平、房水中EPO水平升高(P<0.05); 与SDS评分阴性相比,SDS评分阳性血清中EPO水平、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升高(P<0.01)。与AAU轻度患者相比,重度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升高(P<0.01)。Pearson分析AAU患者SAS和SDS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无相关性(P>0.05),血清和房水中EPO与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Spearman分析AAU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AAU患者血清和房水中EPO、HIF-1α均高表达,且两者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房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浓度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11/2019-11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RVO并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患者40例40眼为治疗组,选取同期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房水,并检测房水中MCP-1和IL-6浓度。治疗组患者分别于首次IVR术前和术后1mo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检测,分析术前房水中IL-6和MCP-1浓度及CMT的相关性。

结果:术前,治疗组患者房水中IL-6和MCP-1浓度(49.84±16.16、547.75±108.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71±7.26、235.65±34.45pg/mL,均P<0.001),且治疗组患者房水中IL-6和MCP-1浓度与CMT呈正相关(r=0.646、0.912,均P<0.001),IL-6与MCP-1浓度呈正相关(r=0.902,P<0.001)。首次IVR术后1mo,与术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房水中IL-6、MCP-1浓度(20.08±11.56、228.35±70.69pg/mL)显著下降,BCVA和CMT明显改善(均P<0.001)。

结论:房水中IL-6和MCP-1浓度与RVO病变进程相关,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够降低房水中IL-6和MCP-1的表达,降低CMT,减轻黄斑区水肿,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