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毕Ⅱ式胃切除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镜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261例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进镜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所获得的潜在因素对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纳入的261例患者共行345例次ERCP操作,进镜成功率为82.3%(284/345),插管成功率为89.1%(253/284)。ERCP技术性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镜未能到达十二指肠盲端及找到壶腹乳头(66.3%,61/92)和选择性胆胰管插管失败(33.7%,31/92)。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49/345),其中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3.2%(11/3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ERCP操作(OR=7.717,95%CI:2.581~23.068,P<0.001)、合并Braun吻合(OR=8.737,95%CI:2.479~30.797,P=0.001)和无透明帽辅助前视镜(OR=2.774,95%CI:1.283~5.997,P=0.009)是进镜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B值进行赋分,无透明帽辅助前视镜为1分,首次ERCP操作为2分,合并Braun吻合为2分,所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当临界值为2.5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70.8%。结论首次ERCP操作、合并Braun吻合和无透明帽辅助前视镜是影响毕Ⅱ式胃切除术后ERCP进镜失败的危险因素。对操作失败高危患者早期识别干预有助于提高进镜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使用双腔前视胃镜对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使用双腔前视胃镜进行ERCP治疗的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情况。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为82.6%(38/46),8例失败,其中6例因双腔前视胃镜无法进入输入袢找到十二指肠乳头而失败,2例因乳头插管困难而失败。38例插管成功者中,3l例胆管结石者均成功取出结石,4例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者均成功置入胆管金属支架,3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狭窄者经气囊扩张后均成功置入鼻胆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和术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双腔前视胃镜对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ERCP治疗,插管成功率较高,可顺利完成后续ERCP相关治疗,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诊治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以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ERCP诊治的共172例16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麻醉方式、疾病诊断、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72例患儿共接受375次ERCP操作,胆道疾病210例次(56.0%),胰腺疾病245例次(65.3%)。分别完成胆、胰管开口切开,胆、胰管取石,胆、胰管内支架置入,鼻胆管、鼻胰管引流等相关操作。操作成功率为99.5%(373/375),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25/375),包括13例次(3.5%)术后胰腺炎,8例次(2.1%)术后出血,6例次(1.6%)术后胆管炎,并发症均于治疗后缓解。无重症胰腺炎、穿孔、ERCP相关死亡发生。首次ERCP操作及反复多次插管的术后胰腺炎风险更高(P<0.05),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患儿术后出血风险更高(P<0.05)。结论 儿童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成人相近,并且与治疗方法有关,内镜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选择合适的方法操作时,儿童ERCP仍可被视为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诊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ERCP诊治的共115例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麻醉方式、治疗方法、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115例患儿共接受221例次ERCP操作,其中,诊断为胆总管结石81例次,胆总管囊肿22例次,胆道蛔虫症3例次,慢性胰腺炎66例次,胰腺分裂症45例次,急性胰腺炎43例次。31例次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分别完成胆、胰管开口切开,胆、胰管取石,胆、胰管内支架置入,鼻胆管、鼻胰管引流等相关操作。操作成功率为98.6%(218/221),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16/221),包括7例次(3.2%)术后胰腺炎,5例次(2.3%)术后出血,4例次(1.8%)术后胆管炎,并发症均于治疗后缓解。 结论 儿童胆胰疾病中先天性解剖异常较为常见,早期儿童胆胰疾病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ERCP诊治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内镜综合治疗用于胰瘘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胰瘘病例,依据纳排标准,最终45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内镜治疗方式、介入次数、技术成功率、桥接成功率、胰瘘愈合率、胰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5例中,33例(73.3%)仅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其中胰管完全断裂7例(21.2%),治疗方式包括鼻胰管置入24例、胰管支架置入22例、胰管狭窄球囊或探条扩张12例、乳头括约肌切开8例、胰管结石清理3例;12例(26.7%)接受内镜联合治疗,其中胰管完全断裂5例(41.7%),治疗方式包括ERCP引流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9例、内镜超声引导下胰管穿刺引流联合ERCP会师术1例、ERCP引流联合经皮引流2例。内镜下中位介入3.0(2.0,5.0)次,41例(91.1%)内镜治疗技术成功,28例(62.2%)桥接成功,中位随访59.7(43.7,111.4)个月,33例(73.3%)胰瘘愈合、6例(13.3%)胰瘘未愈合、6例(13.3%)失访。有13例(28.9%)出现术后短期(1周内)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5例、支架或引流管脱落或移位或堵塞5例、囊腔感染4例、囊肿增大2例、出血1例(部分病例存在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或内镜下治疗后好转,无原发病或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 内镜综合治疗用于胰瘘治疗安全、有效,ERCP是胰瘘内镜下治疗的基础,在胰管完全离断综合征等情况下,ERCP、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及内镜下清创等综合技术联合应用对胰瘘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Billroth-Ⅱ式胃切除患者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诊断和治疗Bilroth-Ⅱ式(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胆胰疾病,61例毕Ⅱ式胃肠重建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治疗。乳头插管成功率为75.4%,胆道造影成功率63.9%;胆管引流9例,括约肌切开取石1例。全组有3例(4.9%)发生肠穿孔。作者对造成ERCP及治疗操作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成功率主要取决于胃肠重建的方式,采用前视或侧视型内镜对成功率的影响不大,并对此类患者的内镜治疗及肠穿孔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性ERCP正逐渐被治疗性ERCP所取代。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手段包括胰胆管括约肌切开术,网篮或气囊取石术,机械、电解和激光碎石术,内支架置入术,鼻胆管、鼻胰管、鼻胆囊管引流术和胆道镜检查术等。内镜治疗的成功率超过90%,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经皮和外科手术治疗。对需急诊处理的胆胰疾病患者选择内镜下治疗更为适宜。近年来我科通过内镜治疗各种胆胰疾病278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胃肠道重建术式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既往有胃肠道重建手术史且行ERCP操作的患者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共进行141次ERCP操作。根据胃肠道重建手术方式分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33例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74例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32例次)、Whipple术后组(2例次),分别记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临床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操作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胃肠道重建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率增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1次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中,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为89.4%(126/141),胆管插管成功率85.7%(108/126),临床成功率为75.2%(106/141),操作时间为(38.5±23.5) min。一旦完成胆管插管操作,后续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增加,高达98.1%(106/10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Roux-en-Y吻合术后组、Whipple术后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 (33/33)、87.8%(65/74)、84.4%(27/32)、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16.2) min、(40.6±23.2) min、(43.8±27.5) min和(59.5±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成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0/141),其中PEP发生率为12.7%(18/141)、出血发生率为1.4%(2/141)。操作时间>30 min (P=0.024,OR=0.356,95%CI:0.152~1.278)为胃肠道重建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重建术后患者行ERCP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内镜医师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用于儿童胆胰疾病诊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行ERCP诊治的年龄≤14岁的胆胰疾病患儿41例,回顾性总结操作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诊治结果。结果 41例患儿共行68例次ERCP,均采用深度镇静方式,其中诊断性ERCP 6例次(8.8%)、治疗性ERCP 62例次(91.2%)。仅1例次胆胰管汇流异常的患儿胆管插管未成功,ERCP操作成功率达98.5%(67/68)。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8%(8/68),均见于治疗性ERCP,包括7例次轻症胰腺炎和1例次发热,未出现出血、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及麻醉相关并发症。32例(78.0%)患儿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至6年,患儿生活质量良好,无不良后果。结论 ERCP对于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而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诊断为胰胆疾病的343例患者行治疗性ERCP,并按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析原发疾病、ERCP操作、治疗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胆管癌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除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ERBD)外,两组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MBE)、胰管支架置入术(ERPD)、鼻胆管引流术(ENBD)操作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ERCP治疗成功率(82.5%对87.0%)和并发症发生率(3.3%对4.6%)无明显差异。所有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和内镜下治疗后痊愈。结论:治疗性ERC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老年胆胰疾病患者,其并发症多数可经内科保守治疗联合内镜下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操作,即治疗性ERCP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胆胰疾病的诊治。ERC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其术后并发症仍是广大临床医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副胰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副胰管(accessorypancreaticduct,APD)介入治疗在ERCP治疗中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生长抑素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挺松  刘鹏飞  张伟 《山东医药》2009,49(40):105-105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作为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1%-7%。ERCP术后胰腺炎既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又额外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如何预防ERCP术后的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等并发症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胆胰管支架置入联合胰腺局部切除术(enucleation,En)治疗胰头部囊腺瘤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En(ERCP+En组,n=11)与En(En组,n=12)治疗的胰头部囊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围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En组中,ERCP置入胆胰管支架顺利,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经保守治疗好转。两组En术中均无中转开腹、输血发生,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ERCP+En组与En组术后B/C级胰瘘分别为0例和3例(P=0.001),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1 d和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5,P=0.031);两组中位En时间(145 min比155 min,U=0.03,P=0.952)、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比120 mL,U=0.05,P=0.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8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复发,ERCP+En组无胆胰管狭窄发生,En组中2例发生胰管狭窄,1例发生胆管狭窄。内镜下胆胰管支架置入联合En治疗胰头部囊腺瘤可有效减少术后胰瘘,避免远期胆胰管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2008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行ERCP的初治患者99例的病例资料,分析ERCP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9例肝硬化患者以乙肝病毒感染(40.4%,40/99)和病因不明(30.3%,30/99)为主,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5.4±5.3)分;胆胰疾病以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狭窄为主,分别占49.5%(49/99)和33.3%(33/99)。ERCP治疗成功率为100.0%(99/99)。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4.1%(14/99),其中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3/99);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1/99),包括胆道感染(9.1%,9/99)和迟发性出血(2.0%,2/99)。无ERCP术后胰腺炎、穿孔及ERCP相关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直接胰胆管造影(ERCP和PTC)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胆胰系疾病63例。每例先行MRCP,在此后24h内行ERCP。影像科和内镜医师分别报告自己所见结果,待研究结束后,以ERCP或PTC为参照标准统一对比分析。结果 63例行ERCP中,成功率为88.9%(56/63例),7例ERCP失败者改行PTC检查成功;所有MRCP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0%;MRCP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83.3%、误诊率为16.7%、漏诊率为1.8%。MRCP和ERCP(或PTC)总符合率85.7%,其中在胆系结石及胆管肿瘤分别为100.0%和92.9%,乳头病病变为70.6%(12/17例),在慢性胰腺炎和肝吸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和66.7%。63例ERCP者,术后并发胰腺炎5例、肾周脓肿1例(为B-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6/63例);而MRCP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胆管内疾病,MRCP可达到ERCP的单纯诊断水平,而对乳头部病变(尤其是小病变)和肝吸虫,MRCP却无法与ERCP相比拟。对不能耐受ERCP及禁忌症者,MRCP是较好的选择。MRCP的最大不便在于不能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ERCP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 ERCP成功率为87.3%,经内镜治疗的75例患者有1例发生穿孔,2例合并胰腺炎。结论 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冀明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9):584-58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临床30余年,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ERCP是1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侵人性操作,与ERCP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并不罕见,成为ERCP普及推广的瓶颈。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ERCP术后胰腺炎(PEP)、胆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  相似文献   

18.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病率为0.8%~10%,死亡率为0.5%~1%。肝包膜下血肿(subcapsular hepatic hematom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ERCP术后并发症,但死亡率较高,故在ERCP术后并发症的鉴别诊断中极为重要。本文纳入了国内外最新文献,论述ERCP术后并发肝包膜下血肿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毕Ⅱ式胃大部切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治的67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大部切除术时是否加做布朗吻合分为布朗吻合组和非布朗吻合组。根据使用内镜不同,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分析ERCP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67例患者接受了82例次ERCP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的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ERCP成功率分别为90.2%(74/82)、87.8%(65/74)、100.0%(65/65)和79.3%(65/82)。非布朗吻合和布朗吻合患者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79.7%(47/59)和78.3%(18/23)。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93.8%(15/16)、76.2%(48/63)和2/3。常规前视镜使用和不使用透明帽辅助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80.8%(42/52)和54.5%(6/11)。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是有效和安全的。小肠镜可以作为十二指肠镜和常规前视镜操作失败后的一种候选方法。当使用常规前视镜操作时,用透明帽辅助可提高ERCP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消化内镜主要手段,在一些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胆管狭窄、胰管狭窄的减压治疗、胰瘘的治疗等方面,ERCP的胆管内引流术及外引流术、胰管支架植入术等起关键的作用。近年由于介入超声内镜(EUS)技术的进步,当ERCP插管未成功,或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而传统ERCP无法完成胆管、胰管的减压时,还可以通过EUS引导下穿刺及支架植入术完成胆胰管的减压,为其治疗开辟新的领域,同时也体现EUS与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中起到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