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高雄血症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中药治疗组和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激素水平,高雄血症发生率和临床症状积分的差别。结果:针刺联合中药组患者高雄血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中药组(Χ2值=7.070,P=0.008);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无差别,治疗后,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组TC,LDL-C和TG水平明显低于中药组,而HDL-C水平高于中药组(t=1.817,-3.627,2.554,2.2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激素水平无差别,治疗后,针刺联合中药组明显低于中药组;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无差别,治疗后,针刺联合中药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中药组。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高雄血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针药组和西药组,各57例。针药组患者口服中药补肾活血促卵方同时加针刺治疗,西药组患者口服避孕药联合促排卵药氯米芬。治疗后,应用阴道彩超检查卵泡数量与大小。停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针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96%,显著高于西药组71.9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卵泡数量均显著减少,卵巢体积显著增加,最大卵泡直径也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针药组妊娠率83.69%,显著高于西药组妊娠率70.21%(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可通过改善患者卵泡发育,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性不孕不育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样本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样本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2.4%,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患者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内分泌失调状况,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敛金还珠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敛金还珠饮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指标水平及治疗后卵泡发育有效率、已婚不孕患者妊娠率。结果 2组治疗后除FSH外,其他血清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2组T、LH、LH/FSH、SHBG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卵泡发育有效率和已婚不孕患者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敛金还珠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患者予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达英35治疗,对照组患者予达英35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疗效,不孕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LH、T、LH/FS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卵泡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已婚不孕患者妊娠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症状,降低雄激素水平,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给予其强脾健肾方联合西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强脾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疗程1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12周治疗,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59%,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2%(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实验组为4.08%(P0.05)。结论: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给予强脾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祛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高雄激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菟丝子、肉苁蓉、仙茅、淫羊藿、熟地黄等)50例、西药组(达英-35)47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及卵巢形态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后,性激素紊乱情况明显改善,其中中药组LH/FSH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痰中药能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激素异常状态,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实施调经促孕汤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妇科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西药组(n=100)和中药组(n=100)。西药组运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中药组实施调经促孕汤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治疗后6个月年内月经周期恢复率、排卵周期恢复率、妊娠率显著高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实施调经促孕汤治疗可有效促进妊娠,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患者采用中医药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性不孕不育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药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样本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排卵情况以及激素水平变化,并开展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样本排卵率为97.7%,妊娠率为73.8%,FSH为(11.5±1.6)IU/L,LH为(25.4±2.8)IU/L,T为(1.4±0.7)nmol/L,LH/FSH为(2.2±0.4),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不育患者给予中医药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内分泌失调状况,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排卵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雄激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促排卵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LH、LH/FSH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LH、LG/FSH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促排卵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有较好疗效,能明显降低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醒脑平衡法针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予小续命汤中药汤剂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平衡法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GF)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NSE水平均较低(P<0.05)。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Fugl-Meyer评分,BDNF、NGF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结论:在小续命汤基础上加用脑平衡法针刺干预脑卒中恢复期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中医症候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张庆  陈冬梅  周丽   唐艳  邢玉  万朝霞 《陕西中医》2021,(10):1458-1461
目的:探究针刺结合中药调周法内外同治对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HNB)的影响。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LUFS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西药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注射hCG)、中药联合组(中药调周+针刺),每组20例。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PS评分、肾气虚症候积分、宫内膜超声评分、AMH水平和IHNB水平,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的排卵状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HPS评分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中药结合组的HPS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肾气虚症候积分相比,中药联合组积分更低,中药联合组排卵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单个周期排卵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卵泡直径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AMH水平均上升(P<0.05),但组间相比,中药联合组AMH水平更高(P<0.05)。两组组间相比IHNB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中药联合组PSV水平更高,RI、PI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肾虚血瘀型LUFS患者应用中药调周法、针刺联合内外同治,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AMH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改变排卵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组患者接受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西医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联合治疗方法具有更满意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且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并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加中药治疗,对照组用氟哌叮醇治疗。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减分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好,无西药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3个中文数据库中关于女性更年期失眠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过筛选对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中RCT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率为研究的结局变量,采用RevMan软件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患者1054例。经Meta分析显示:针药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0,95%CI为1.05~1.15,Z=3.78,P=0.0002<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77例从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37),所有患者实施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消炎镇痛,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实验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心绞痛综合治疗与单纯中药治疗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中药、针灸、气功三者相结合与单纯中药和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差异。方法 用温胆汤加味并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并设单纯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作为对照;观察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改善、动态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抗氧化治疗等的变化。结果 综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0%,中医证候改善率为85%,与中、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舒缩功能明显改善,与中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脂降低,与另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P<0.01)。SOD及MDA治疗后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综合疗法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率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血脂改善、抗氧化方面亦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对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为人中穴主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成2组,西医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生命体征的改变,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心率及血压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均<0.05),而且针刺辅助治疗对于轻中度休克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重度休克。结论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休克具有显著而肯定的临床效果,能及时有效地改善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对于轻中度休克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4):294-296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创伤骨折后高血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针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活血通脉汤治疗;针药联合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西药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三组治疗均至术前1 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时间)、凝固时间(K时间)、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值(MA)和血栓硬度值(G值)、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深静脉血栓DVT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的R、K时间均延长,α角、MA值、G值和D-dimer均减小(P0.05或P0.01),针药组和西药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药组及西药组的R时间延长幅度及MA值、G值、D-dimer减小幅度大于中药组(P0.05)。术前1 d,B超发现中药组有6例DVT形成,西药组有3例DVT形成,而针药组无DVT形成,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能改善创伤骨折后的高血凝状态,降低术前DVT形成风险,且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中药观察组、针刺观察组和联合观察组。对照组予消炎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中药组使用中药辨证施治,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单纯气虚血瘀型针刺效果好,伴有阴虚或阳虚者使用中药优于针刺。结论:中药和针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症状,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