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凡  李伦兰  戴晴  陶晖  王文静 《安徽医药》2020,41(7):846-84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自行设计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4.268,P=0.019),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逐渐下降(F=652.492,P<0.001);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17.589,P<0.001),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腰椎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分逐渐上升(F=652.492,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可减轻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16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72)、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n=5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和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P<0.05);3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个月~3年,3组复发率比较,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应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基础上灵活选择附加术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李羚  艾炜  黄家英  徐永田  童钟 《安徽医药》2019,40(8):936-93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扁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行单纯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按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术前宣教、改变进食时间、术后贝复新局部应用、多模式镇痛等FTS方法。通过术后体质量变化、视觉疼痛评分表、恢复质量量表-15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5 d体质量减少程度降低(F组间=372.25,P<0.001);视觉疼痛评分降低(F组间=53.65,P<0.001);术后恢复质量评分增加(F组间=625.79,P<0.001)。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实行快速康复能有效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赵少华  郑立东  张振云  李忠杰  张震 《安徽医药》2019,40(12):1405-140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肺癌手术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系列康复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麻醉药剂量、术后康复效果、术后48 h的镇痛效果、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复苏指标(麻醉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低体温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康复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自主咳嗽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疼痛评分(NRS)比较,不同时间点NR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NRS评分无交互作用(P > 0.05)。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术后不同时间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术后CRP有交互作用(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7.41%)、肺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18.52%)低于对照组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的40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ERAS护理,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科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补液总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通气和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首次经口饮食时间、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鼻肠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补液总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的时间、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首次经口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开始肠内时间、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鼻肠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Ⅱ级以上切口疼痛、咽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3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94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案,分为鼻侧切组(n=26)、鼻内镜组(n=35)、柯陆氏组(n=33),鼻侧切组采用鼻侧切手术,鼻内镜组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柯陆氏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手术。分析3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鼻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两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鼻侧切组(P<0.5)。柯陆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鼻侧切组(P<0.5)。鼻侧切组术后第6、24、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第1、2天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鼻侧切组总复发率高于鼻内镜组(46.2% 21.2%,P<0.05)。结论 与鼻侧切手术相比,单纯鼻内镜手术与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睡眠质量高等优点,其中单纯鼻内镜手术较鼻侧切手术具有更低肿瘤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梁吉振  韩孔启  宫心明  李志强 《安徽医药》2018,39(10):1232-1235
目的 比较单孔、双孔及三孔胸腔镜微创术(VATS)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接受VATS治疗的83例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操作孔情况分为单孔组(27例)、双孔组(28例)与三孔组(28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并监测手术前后患者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单孔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双孔组与三孔组,引流量少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0.05);双孔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但双孔组、三孔组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12、24、72小时,3组VA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P<0.05),单孔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0.05),双孔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③单孔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差值低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0.05);④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三孔组(P<0.017),其余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3种VATS术式中以单孔法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及3个月后患肢康复依从性的差异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7天及3个月患肢功能康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能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89例施行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单操作孔法”49例,采取“三孔法”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4.4±5.9)mL vs(40.62±8.7)mL]和术后疼痛评分[(3.4±1.1)分 vs(6.7±0.9)分]上,单操作孔组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手术方式,较“三孔法”可进一步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0.
骆平  李军  张翔  于智勇 《安徽医药》2018,39(4):480-48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宿州市立医院普外二科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4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加速康复外科组23例,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5)d、进食时间(1.2±0.4)d、排气排便时间(1.1±0.3)d、住院时间(4.6±0.7)d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恶心、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加速康复外科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法在胸部开放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8例胸部开放手术患者,根据关胸方式的不同,分为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组(n=96)和传统关胸组(n=92),比较两种关胸方式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肋骨打孔连续缝合关胸组的关胸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伤口感染发生率优于传统关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气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缝合关胸法关胸具有关胸时间短、手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兴波  张荣新 《安徽医药》2020,41(4):430-432
目的 比较腔镜和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手术79例(腔镜组)和开放三切口手术76例(开放性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开放性手术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6.71±17.53)mL比(190.71±11.66)mL]、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285.14±13.86)mL比(310.01±18.51)mL]、术后住院时间短[(10.71±1.6)天比(13.14±1.07)天](P均<0.05),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放性手术组(P <0.05)。两组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声带麻痹、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19.0%比39.5%)(P<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91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夜、术后72 h状态焦虑水平、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夜、术后72 h的状态焦虑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缓解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临界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20例肺功能基本正常的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晶体量和胶体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重新气管插管入住ICU及手术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颈部吻合口瘘、术后心律失常以及术后肺部感染等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界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有效、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未明显增加术后呼吸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疾患患者的疗效和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疾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n=72),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的经腹式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阴道残端并发症与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增生发生率为7.9%,低于开腹组的29.7%,且术后性交痛和性交不适较开腹组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较传统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对先天性漏斗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9月郑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漏斗胸患者11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及传统Nuss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心率、血压、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心率、血压、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6±3.4) mL,较对照组的(10.4±3.7) m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自我评价、运动能力、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4.2±0.3)、(3.4±0.4)、(4.7±0.4)分,与对照组的(3.6±0.4)、(2.9±0.3)、(3.7±0.3)分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3.1%,较对照组59.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4%,较对照组28.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吕明闯  庞彬  朱立君  丁叶 《安徽医药》2017,38(10):1310-1314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3)。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小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疼痛介质浓度水平(包括神经肽Y、P物质和前列环素);测定细胞和体液免疫相关指标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82±0.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0.62)分;且观察组的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浓度为(215.38±25.9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7.02±16.41)pg/mL,P物质和前列环素浓度分别为(6.28±0.71)μg/mL和(49.23±6.12)p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1.76)μg/mL和(67.23±7.12)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琼  叶京英  曹葆强 《安徽医药》2020,41(3):343-346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入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引入ERAS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口渴、恶心呕吐及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11.00±2.32)h]、[JP]进食流质时间[(11.96±1.93)h]、排便时间[(12.52±3.68)h]及下床活动时间[(12.52±1.73)h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口渴感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患者实施ERAS,能改善术后消化运动功能,降低手术应激,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杨金华  赵天增 《安徽医药》2018,39(8):951-954
目的 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单孔或多孔胸腔镜治疗的109例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多孔胸腔镜术组(对照组)58例和单孔胸腔镜术组(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满意评分,术后随访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中转开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随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多孔胸腔镜术式,单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NSCLC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疼痛水平;但两者在操作用时、术后康复进程、中转开胸风险及并发症风险方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随志辉  朱胜  王鸿  高涛涛 《安徽医药》2018,39(4):486-487
目的 探讨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微胸引管后的引流效果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术后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引流,B组除了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外,另在腋后线第8肋间留置内径为8 Fr的微胸引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引流量、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胸痛时间(10.2±2.89)d,B组(7.8.±3.48)d;A组共引流(348.2±71.0)mL,B组(403.8±130.4)mL;A组出现6例肺不张、7例肺部感染,B组仅出现1例肺不张及1例肺部感染; A组住院时间(17.17±5.88)d,B组(14.03±3.8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后应用微胸引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