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贴雌激素对宫腔粘连患者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修复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皮贴组和口服组,术后分别给予雌激素皮贴4mg/d、戊酸雌二醇4mg/d。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血雌二醇浓度、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术后妊娠率。结果:两组用药前一般情况、宫腔粘连评分、血雌二醇浓度、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贴组用药后血雌二醇水平[(208.10±79.26)pg/ml]高于口服组[(169.90±51.40)pg/ml],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6.41±0.81)mm]高于口服组[(6.05±0.8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贴组的术后妊娠率高于口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术后使用皮贴雌激素能有效增加血清雌二醇浓度,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是一种高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阴道用17-β雌二醇联合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及口服戊酸雌二醇联合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对宫腔粘连分离术(TRCA)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60例进行TRCA后随机分为A、B组,分别采取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阴道用17-β雌二醇2 mg(A组)、包裹防粘连膜的金属圆环+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B组) 2种方法预防宫腔粘连,观察两组的副反应及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副反应。术后血雌二醇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改善率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显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高于B组。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阴道用17-β雌二醇联合防粘连膜包裹环对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口服戊酸雌二醇联合防粘连膜包裹环相当,但在改善宫腔形态及月经情况方面,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探讨其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新人院新生儿184例.根据出生胎龄分为<32周早产儿组、32~37周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是否吸氧分为未吸氧和吸氧两个亚 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均定期眼科筛查,确诊为ROP的患儿作为ROP组.各组分别在生 后第1、3、5、7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组间结果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 分析.结果 新生儿血清雌二醇水平随着日龄增加迅速下降.在未吸氧新生儿中,32~37周早产 儿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第1周和第3周分别为(3506±1376)pmol/L和(1431±92)pmol/L,显著高 于足月儿组[分别为(1717±179)pmol/L和(996±102)pmol/L](P均<0.05);<32周早产儿组仅第l周[(3173±1369) pmol/L]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32周早产儿血清雌二醇水平在生 后第5周为(560±355)pmol/L,明显低于32~37周早产儿[(1124±128)pmol/L](P<0.05).在同一胎龄组中,吸氧与未吸氧患儿雌二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P组与<32周早产儿组血清雌 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P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纠正胎龄29周和32~36周时低于非ROP 早产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儿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可能与ROP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雌二醇不同浓度及不同屏障治疗对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宫腔粘连(IUA)患者42例进行TCRA后随机分为A、B、C组,分别采取3种不同方法预防宫腔粘连,比较A组(球囊+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B组(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包裹的金属圆环+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C组(置防粘连膜包裹的金属圆环+阴道用17-β雌二醇2 mg)的副反应、血雌二醇浓度及疗效。结果术后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副反应。术后血雌二醇浓度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间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改善率C组B组A组。三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评分改善情况(术前-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改善C组B组A组,C组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改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及A组。结论血中高浓度雌二醇及防粘膜包裹节育环联合使用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疗效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术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术后妊娠率。方法:将行TCRA的136例中、重度IUA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72例)。实验组:TCRA术后第1天外用雌二醇凝胶2.5g/次,2次/d,连续21天,后10天加地屈孕酮10mg/d。对照组:宫腔粘连切除术后第1天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 3mg/次,2次/d,连续21天,后10天加地屈孕酮10mg/d。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血E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1浓度增高明显,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1/E2比值比较,实验组血药浓度更稳定。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AF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更显著改善IUA类型(P0.05)。两组术后月经量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辅助治疗,血清E2血药浓度更稳定,可改善术后子宫内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Wang Y  Liu Y  Ma JX  Li BX  Li YK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0):769-772
目的 探讨Wnt/LRPS/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0只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去卵巢组(n=26),去卵巢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打开大鼠腹腔后不作任何处理即缝合.去卵巢后0、4和8周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血雌二醇水平和骨密度,4和8周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骨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LRP5)、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骨形成关键基因—runt相关基因2(Runx2)mRNA的表达.结果 去卵巢组大鼠术后4和8周,出现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术后4周时为( 92±15) pmol/L,对照组为( 117±29) pmol/L;术后8周时为(95±22) pmol/L,对照组为(114±15) p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去卵巢组骨密度为(0.076±0.016) g/cm2,对照组为(0.098 +0.016) g/cm2;术后8周时去卵巢组为(0.052±0.013) g/cm2,对照组为(0.095±0.028)g/c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卵巢组大鼠术后4周骨组织中LRP5、β-catenin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分别为0.97±0.04、0.58±0.05、0.86±0.03,对照组为1.02±0.06、1.04±0.05、1.07±0.21,两组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LRP5/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Chen F  Duan H  Zhang Y  Wu Y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2):917-920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雌激素在宫腔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3只雌兔随机分为低雌激素组(8只)、生理量雌激素组(8只)、中量雌激素组(8只)和高雌激素组(9只).低雌激素组切除双侧卵巢;生理量雌激素组切除双侧卵巢周围的脂肪等组织;中量雌激素组及高雌激素组切除双侧卵巢后分别给予0.5、1.0 mg苯甲酸雌二醇每周两次肌内注射.基础状态下及用药两周测定血清雌二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并行直视下官腔搔刮.继续用药,在搔刮后两周剖探宫腔,多点获取子宫内膜行HE及Masson染色,对内膜纤维化及宫腔粘连程度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高雌激素组兔的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评分[(6.1±1.5)分]高于低雌激素组、生理量雌激素组及中量雌激素组[评分分别为(2.7±2.1)、(1.2±1.8)、(2.7±2.0)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雌激素组兔的宫腔粘连程度评分[(4.0±2.5)分]高于另外3组[分别为(0.3±0.8)、(1.0±1.6)、(1.7±1.9)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GF-β1、bFGF水平与雌二醇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P均<0.01),并且均与子宫内膜纤维化及宫腔粘连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高雌激素环境能升高血清TGF-β1、bFGF水平,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发生、加剧官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的辅助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90例宫腔镜下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成功施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留置Foley尿管水囊,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给予不同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A组4 mg/d,B组8 mg/d,C组12 mg/d。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月经、宫腔形态、内膜厚度及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对于中度粘连,B、C组在改善月经、恢复宫腔形态及增加内膜厚度上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重度粘连,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0.0%(4/10),33.3%(4/12)和35.3%(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度宫腔粘连,适当运用大剂量雌激素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加内膜厚度,预防再次粘连,且安全可行;但不必盲目增加雌激素剂量而相应增加药物的不良风险。对于重度宫腔粘连,大剂量雌激素未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3组辅助治疗后均未有效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对促排卵期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经B超监测有排卵发生但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C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成补佳乐组(CC+口服补佳乐)、芬吗通组(CC+芬吗通雌二醇片阴道用药)、联合用药组(CC+口服补佳乐及芬吗通雌二醇片阴道用药),观察内膜厚度增幅、类型、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及妊娠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1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90例,其中补佳乐组28例,芬吗通组28例,联合用药组34例。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增幅分别为2.3±0.3 mm、2.1±0.2 mm、2.9±0.2 mm;A型内膜比例分别为53.57%、46.43%、67.64%;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分别为1 141.5±246.4 pmol/L、1 220.3±247.7 pmol/L、1 746.8±247.3 pmol/L;妊娠率分别为14.29%、17.86%、26.47%,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 h后直径15 mm的卵泡个数分别为1.1±0.5、1.2±0.5、1.2±0.5、1.1±0.5,对照组与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妊娠率均大于补佳乐组和芬吗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血雌激素浓度,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地屈孕酮和戊酸雌二醇(反向添加疗法)及单用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低雌激素症状、生活质量及骨密度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并治疗两个月内的Ⅲ~Ⅳ期内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GnRH-a组和反加组各35例,GnRH-a组单用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每28天注射1次,共3次,反加组在应用戈舍瑞林的同时,每天口服戊酸雌二醇0.5 mg及地屈孕酮5 mg.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健康量表(SF-36)得分、改良Kupperman评分、骨密度、外固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及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并随访治疗结束后第1次月经复潮情况及VAS评分.结果 两组各有3例患者未完成随访.(1)生殖激素水平:治疗末反加组雌二醇水平为(94±71)pmol/L,明显高于GnRH-a组的(54±52)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加组FSH水平为(3.0±1.9)U/L,低于GnRH-a组的(5.7±2.9)U/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两组治疗末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保持至治疗后第1次月经来潮;(3)Kupperman评分:治疗未反加组Kupperman评分为(10±8)分,明显低于GnRH-a组的(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密度:GnRH-a组治疗末较治疗前骨密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加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末GnRH-a组外周血BGP水平为(7932±5206)ng/L显著高于反加组的(5419±291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地屈孕酮及戊酸雌二醇能有效缓解内异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可减轻GnRH-a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减少骨质丢失,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中发生反复移植失败(RIF)的患者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9年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RIF患者1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40例,观察组1(中药+雌激素组)35例,观察组2(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雌激素组)43例,观察组3(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雌激素组)51例,监测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水平、转化日前雌二醇用量及移植后14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7天后,各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日观察组3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2(9.24±1.54 mm vs 8.35±0.99,9.24±1.54 mm vs 8.31±0.7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日观察组1及观察组3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33.09±238.35 pmol/L vs 825.32±153.59 pmol/L,964.49±181.27 pmol/L vs 825.32±153.59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及观察组1雌激素使用量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与对照组相比移植14天后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雌激素治疗可以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对照组在移植14天后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用防粘连膜(Inte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分离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E2V) 10 mg/d;B组亦先行TCRA,在放置IUD同时置入Interceed,术后治疗同A组.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术,评估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完全治愈率高于A组(A、B组分别为0.0%、47.4%,P=0.002),宫腔再粘连率低于A组(A、B组分别为100.0%、52.6%,P=0.002),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A、B组分别为66.7%、100.0%,P=0.000).A、B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3.33%(2/15)、10.53% (2/19),两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4).结论:加用Int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一次分离术后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宫腔粘连可引起女性闭经、继发性不孕和反复流产等一系列症状,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心理健康。雌激素辅助治疗可通过促进残余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及降低子宫内膜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复发率,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用药方案。临床上常用的方案为戊酸雌二醇片2~4 mg/d或等效激素加用孕激素序贯口服给药2~3个月经周期,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疗效仍未明确,或可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制定个性化的雌激素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口服雌激素是宫腔粘连最经典的治疗方式,但近年研究表明雌激素经皮给药及经阴道给药生物利用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且疗效相当。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对雌激素的用法用量仍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探讨雌激素的最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腔粘连(IUA)分解术后宫腔内放入玻璃酸钠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口服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宫腔镜确诊为IUA患者272例,分为A组和B组,A组(n=103)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及宫腔内节育器(IUD)放置术,术后口服大剂量雌激素及孕激素人工周期3个月;B组(n=169)在A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宫腔内留置玻璃酸钠;比较A组和B组的疗效。结果:中度粘连患者术后粘连再发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轻度粘连100%、100%;中度粘连83.3%、94.6%;重度粘连68.2%、83.9%(P均0.05);轻、中度IUA的治愈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IUA分解术后宫腔内留置玻璃酸钠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口服可提高预防再粘连的效果,特别对轻、中度IUA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β-HCG、雌二醇(E2)、孕酮(P)、E2/P比值在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早孕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的早期输卵管妊娠及早期先兆流产各110例、早孕者28例,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上述各例中的血β-HCG、E2、P、E2/P的差异.结果 β-HCG在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各组值分别为(57190.25±42715.98)IU/L,(3701.25±13019.43)IU/L,(28060.37±29417.76)IU/L,3组比较P<0.05.E2在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各组值分别为(5828.54±7509.86)pmol/L,(804.34±927.34)pmol/L,(2799.79±2199.99)pmol/L,3组比较P<0.05.P在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各组值分别为(101.35±40.05)nmol/L,(29.25±34.93)nmol/L,(84.07±40.11)nmol/L,3组比较P<0.05.E2/P在早期输卵管妊娠组和早期先兆流产组的数值为72.00±111.16和34.78±22.62,两者比较JP<0.05.结论 β-HCG、E2、P可作为早孕、早期输卵管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E2/P可作为早期先兆流产与早期输卵管妊娠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术后官腔放置球囊尿管与传统的术后宫腔放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与区别。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76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粘连电切术后宫腔放置球囊尿管+戊酸雌二醇。对照组:36例,术后宫腔放宫内节育器+戊酸雌二醇。观察术后六个月宫腔恢复及其他临床情况、月经改善、妊娠,术后再次粘连,体温、血象、腹痛不适等情况。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有20例妊娠(妊娠率为52.63%),对照组有9例妊娠(妊娠率2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阴道出血,对照组有4例发生阴道出血。结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术后宫腔放置球囊尿管+戊酸雌二醇可起到局部压迫止血作用;同时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月经及妊娠方面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防宫腔粘连隔离器(简称隔离器)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隔离器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维持宫腔正常形态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粘连评分≥5分)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隔离器组3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隔离器)和宫内节育器组30例(术后宫腔放置Tcu380宫内节育器),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雌孕激素序贯治疗,4周后行二次宫腔镜探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宫腔粘连评分下降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妊娠结局及放置后副反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隔离器组患者的宫腔粘连评分术前(9.5±2.0)分,二次宫腔探查时(0.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节育器组术前(8.7±1.9)分,二次宫腔探查时(3.7±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器组二次宫腔探查时宫腔粘连评分明显小于节育器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器组和节育器组二次宫腔探查时宫腔粘连评分≥5分发生率分别为0(0/30)和43%(1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经改善率分别为60%(18/30)和47%(1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随访2年,隔离器组和节育器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7%vs 43%,P=0.795)。隔离组和节育器组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天vs (5±2)天,P=0.078]。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泌尿生殖道感染、过敏反应、腹痛、子宫穿孔、隔离器或节育器下移或脱落、带器妊娠等副反应。结论:隔离器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无明显副反应,在维持术后宫腔正常形态及减少术后再粘连方面有独特优势,在术后月经恢复方面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方面与节育器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经皮雌激素及口服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疗效及安伞性.方法 选择2007年1月1日-7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的内异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4例.A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2天起给予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每4周注射1次,共12周;B组患者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加用半水合雌二醇贴剂,每周1/2片贴于腹部皮肤,并每晚口服醋酸甲羟孕酮6 mg,共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第12周内)及月经恢复后的血清激素及骨钙素水平、阴道脱落细胞百分比、疼痛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骨密度及骨量丢失率、绝经症状严重程度(以Kupperman评分表示)等.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清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水平,A组分别为(5.0±2.6)U/L和(29±17)pmol/L,B组分别为(3.0±1.5)U/L和(87±53)pmol/L,均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A组分别为(17.0±12.2)U/L和(184±194)pmol/L.,B组分别为(15.3±13.6)U/L和(281±242)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组的雌二醇水平高于A组,FSH水平低于A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的阴道脱落细胞中,A组的底层细胞百分比[(66.2±29.0)%]高于B组[(11.8±28.0)%],中层细胞[(29.1±23.1)%]、表层细胞[(4.0±5.5)%]和伊红染色细胞百分比[(2.3±2.6)%]则分别低于B组[分别为(73.0±25.2)%、(15.2±10.9)%、(10.8±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症状总分及盆腔痛、痛经、性交痛评分,A组分别为(7.43±3.20)、(2.35±1.82)、(4.93±1.98)和(0.14±0.53)分,B组分别为(7.71±2.02)、(2.57±1.60)、(4.86±1.56)和(0.29±1.07)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总分及各项评分[A组分别为(0.14±0.36)、(0.07±0.27)、(0.07±0.27)和0分,B组分别为(0.36±0.50)、(0.29±0.47)、(0.07±0.27)和0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经恢复后,两组的总分及各项评分[A组分别为(0.21±0.43)、(0.07±0.27)、(0.14±0.36)和0分,B组分别为(0.50±0.65)、(0.29±0.47)、(0.2l±0.43)和0分]也均低于治疗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A、B两组的骨密度分别为(0.99±0.06)g/cm2和(0.99±0.10)g/cm2,治疗后A组的骨密度为(0.96±0.06)g/cm2,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骨密度为(0.98±0.09)g/cm2,也低于治疗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治疗前、后两组间骨密度分别比较,筹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骨量丢失率分别为(-2.77±1.97)%和(-0.93±2.8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前A、B两组外周血骨钙素水平分别为(13±3)μg/L和(13±6)μg/L,治疗后A组外周血骨钙素水平为(17±6)μg/L,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为(16±6)o,g/L,也高于治疗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两组问骨钙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总分分别为(15±7)分和(11±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中潮热出汗的发生率分别为93%(13/14)和57%(8/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雌激素加订服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内异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反向添加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COOK球囊联合医用几丁糖对再次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重度宫腔粘连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医用几丁糖(30例),B组术后宫腔放置COOK球囊(30例),C组术后宫腔放置几丁糖加COOK球囊(3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人工周期修复内膜。术后2个月行二次宫腔探查,比较3组患者宫腔恢复情况、AFS评分改善率,半年后评估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二次宫腔探查时A组再次宫腔粘连率为63.33%,B组再次宫腔粘连率为60.00%,C组再次宫腔粘连率为33.33%,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AF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5.3±21.1)%、(55.5±21.7)%、(67.6±18.3)%,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66.67%,70.00%,93.33%,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放置COOK球囊联合医用几丁糖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宫腔粘连,改善月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黄体中期宫腔镜检查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内膜功能恢复的评估。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宫腔镜中心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82例,术后于黄体中期(排卵后6~8天)行宫腔镜复查,宫腔形态恢复正常者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血管的形态和腺体开口分为内膜佳组与内膜差组。比较两组B超检查内膜厚度及分型,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随访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查宫腔形态满意72例,其中,内膜佳组49例,内膜差组23例。2内膜佳组排卵日、黄体中期B超检查内膜厚度分别为8.2±1.0 mm、8.0±0.8mm,较内膜差组7.1±1.2mm、7.0±1.0m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佳组排卵日A型内膜率为24.5%(12/49),较内模差组4.3%(1/2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黄体中期血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佳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腺上皮ER表达及间质PR表达均较内膜差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佳组临床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分别为59.1%(29/49)、55.1%(27/49),内膜差组分别为13.0%(3/23)、4.3%(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黄体中期宫腔镜内膜血管及腺体检查是一种较好的评估子宫内膜功能恢复的方法,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