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诊断不同分期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改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改变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利用DTI Fiber Trak软件对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进行测量,比较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治疗前后的ADC、FA值。结果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其治疗后6、12个月的ADC值均低于治疗前,而FA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的ADC值低于治疗后6个月,而FA值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和FA值对诊断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改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及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演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及评价指标在各期脑梗死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91例次DTI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1例次,急性期15例次,亚急性期38例次,稳定期10例次,慢性期17例次.观察各期脑梗死灶在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图上的表现,分别测量最大层面梗死灶灰质与受累白质束及对侧相应部位的DCavg值、FA值、VRA值,并计算相对r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脑梗死灶灰白质区DCavg较对侧明显下降(P<0.001),在超急性期、急性期最低,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于8~14天出现假正常化(P>0.05),在慢性期较对侧明显升高(P<0.001);经分析rDCavg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92,P<0.001).梗死区灰白质的DCav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灰白质内各梗死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灰质:72.18,F白质=64.0;P<0.001).超急性期脑梗死白质区FA较对侧上升(t=3.83,P=0.003),急性期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以后明显下降(P<0.001).灰质的FA及VRA与对侧比较改变不明显(P>0.05),各梗死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FA=0.17,P=0.14;FVRA=2.0,P=0.10).rVRA的改变与rFA相似,两者之间有显著性相关(r白质=0.888,r灰质=0.74,P<0.001);其他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rFA、rDCavg及rVRA组间有明显差异(F=72.73,P<0.001).结论 不同时期脑梗死灶的DTI参数值演变规律具有特征性,可以利用DTI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MR DWI及ADC值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拟诊为脑梗死患者186例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分成超急性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3~7d)3个组。测定各组梗死灶ADC值及健侧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区域(配对t检验,P〈0.01);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之间rADC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F=7.663,P=0.001)。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各期梗死灶rADC值有时间相关性,对脑梗死的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对 mTB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 mTBI 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常规 CT、MRI 及 DTI 检查,分别测量 m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内囊前后肢、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各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mTBI 患者部分脑白质纤维束区的 FA 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减低(P 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仍低于对照者(P 均<0.05),但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 FA 值在急性期不减低反而升高(P 均>0.05),此后呈逐渐减低趋势,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 mTBI 患者的 ADC 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接近或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DTI 对 mTBI 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并使其可视化,DTI 对 mTB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颈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机器对39例颈髓病变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和DTI检查,测定病变区和对照部位的FA值、ADC值并进行对照分析,并重建白质纤维束图。结果:健康志愿者颈髓的FA值为0.66±0.06,ADC值为(0.96±0.14)×10^-3mm^2/s。颈椎病病例FA值为0.47±0.05、ADC值为(1.16±0.28)×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颈髓急性损伤病例FA值为0.38±0.08、ADC值为(0.89±0.25)×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30〉0.05)。颈髓炎症:FA值为0.40±0.06、ADC值为(1.25±0.40)×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所有病例通过DTI技术成功显示了白质纤维束在病变区变形、移位及中断等改变。结论:DTI可以探测到颈髓病变中常规MR未能发现的病灶;白质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白质束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期相脑梗死DTI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Osborn分类方法,分为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8例),急性晚期(15例),亚急性早期(12例),亚急性晚期(15例)以及慢性期(14例)。对每例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在所生成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容积比各向异性(volume ratio anisotropy,VRA)、各向同性(isotropy,Iso)、衰减指数(exponential attenuation,Exat)、T2加权迹线(T2-weighted Trace,T2-WT)等参数图像中测量病灶中心值,并取对称区域作为正常对照;观察病灶与正常对照的6项参数在脑梗死6期演变中的变化。结果:①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DCavg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Iso、Exat及T2-WT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FA及VRA和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急性晚期及亚急性早期病灶DCavg、FA及VRA均低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Iso、Exat及T2-WT值均高于对侧(P0.05);亚急性晚期病灶DCavg值较对侧增高(P0.05),FA、VRA及Exat值则较对侧减低(P0.05),Iso及T2-WT值和对侧变化不大(P0.05);慢性期病灶DCavg明显增高(P0.05),FA、VRA、Iso、Exat及T2-WT值呈减低改变(P0.05)。②DCavg、Iso、Exat及T2-WT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急性晚期及亚急性早期中的变化不明显(P0.05),而其DCavg均明显低于慢性期(P0.05),Iso、Exat及T2-WT均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FA及VRA于超急性期、急性晚期、慢性期逐渐变小(P0.05)。结论:通过DTI参数测量比较及诸功能图观察,不仅可以诊断脑梗死,还可以判断其期相。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 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ADC、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 mm2/s∶(10.10±2.28)×10-4 mm2/s,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亚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微观结构及其短期变化.方法 连续性纳入亚急性期DAI患者21例,其中12例于1月后(31.5 d±6.2 d,28~43 d)复查,招募1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使用3.0T磁共振仪扫描获取脑部DTI数据.在矢状位各向异性分数(FA)图将胼胝体分为6个亚区域(胼胝体膝部、体嘴部、体前部、体后部、峡部及压部)计算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亚急性期和随访患者胼胝体DTI参数变化,并将亚急性期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DTI参数与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 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及所有亚区域FA值显著降低,除胼胝体体前部、体后部外其余亚区域ADC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胼胝体峡部FA值下降幅度最大(-12.0%).12例随访患者整个胼胝体及各亚区域FA值和ADC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峡部及压部FA值与入院时GCS评分呈正相关(整个胼胝体:r=0.848,P=0.000;峡部:r=0.447,P=0.048;压部:r=0.591,P=0.006).结论 胼胝体峡部是DAI最易损伤的部位;短期内(1个月)胼胝体亚区域微观结构无显著变化;亚急性期DAI患者整个胼胝体FA值能较好反映DAI患者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 ADC、 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 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mm2/s: (10.10±2.28×10-4mm2/s, 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 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DTI及DTT在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滨  陈文辉  乔松  许琦  赵国库   《放射学实践》2010,25(3):267-270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为脑梗死后患侧肌力恢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发病时期分为4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系数(FA)值,并观察梗死灶白质纤维柬的改变,按照皮质脊髓束(CST)移位、连续性及破坏程度在DTT图像上的表现分为3级。结果:超急性期梗死侧FA值(0.35±0.04)与健侧(0.37±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梗死侧FA值分别为0.17±0.07、0.14±0.06和0.09±0.05,分别低于健侧相应部位的FA值(分别为0.39±0.08、0.36±0.08和0.33±0.0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肌力改变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76,P〈0.05),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可以通过重建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结论:DTI及DTT技术能较好的评价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DTI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和中央腺区(central zone,CZ)各向异性值(fractioanl anisotropy,FA)和ADC值,研究其随年龄的演变规律,利于前列腺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方法:50名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14例15~30岁,B组24例31~50岁,C组12例≥51岁,分别测量和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FA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段PZ左右叶FA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段PZ的FA值均低于CZ,PZ的ADC值均高于CZ(均P0.05)。P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Z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498,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682,P0.05),CZ的FA值和ADC值变化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DTI定量分析能够反映前列腺随年龄变化的差异,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细微结构异常。资料与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的ADC值和FA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内ADC、FA值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早期肾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A组,健康对照组12例;B组CKD危险因素组,13例;C组 1~3期CKD患者1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1.5T MR DTI,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搜集各组的临床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和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分析三组间的DTI参数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和C组肾脏皮质FA分别为0.18±0.04,0.17±0.03,0.16±0.03,髓质FA分别为0.37±0.04,0.34±0.06,0.3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ADC值分别为(2.38±0.19)×10-3mm2/s,(2.26±0.16)×10-3mm2/s,(2.17±0.2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皮质FA、髓质FA与eGFR呈正相关(r=0.373、0.418,P<0.05)。髓质FA与CysC呈负相关(r=-0.427,P<0.05)。皮质ADC与eGFR呈正相关(r=0.401,P<0.05)。皮质ADC与Scr呈负相关(r=-0.388,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髓质FA≤0.327为界值,诊断早期CKD的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94.44%,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诊断效能较好。皮质FA诊断CKD肾损害的效能一般,AUC为0.774。结论:肾脏DTI可以早期发现CKD患者和CKD危险因素患者的肾损害,髓质FA值诊断早期CKD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量正常腰神经、椎间盘突出受压腰神经的FA值及ADC值,探讨腰神经根受压损伤的定量评估方法。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5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测量正常腰神经根及受压腰神经根的FA值及ADC值。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FA值及ADC值。保守治疗前后FA值及ADC值。对照组与保守治疗后的FA值及ADC值。所测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FA值比较,t=12.172,P=0.000。ADC值比较,t=-5.673,P=0.000。P<0.05,认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别。保守治疗前后:FA值比较,t=-10.221,P=0.000,ADC值比较,t=4.671,P=0.000。两组数据P<0.05,有明显差别。对照组与保守治疗好转后:FA值比较,t=1.344,P=0.182;ADC值比较,t=-1.532,P=0.129。P>0.05,认为两组数据无差异。结论:磁共振DTI成像测量FA值及ADC值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的临床表现是一致的,可以用于定量评估腰神经的受压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脑组织结构在扩散张量成像(DTI)中的信号特点及各向异性。资料与方法 对20名正常人行DTI,分析其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感兴趣区(ROI)进行ADC及FA值的测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扩散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男女之间比较,同一部位的ADC及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结构而言,左右侧的ADC或FA值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上脑脊液呈明显的高信号,而其余脑组织呈不同程度的较低信号,且信号差别不大。侧脑室体部内的脑脊液与其他ROI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ROI之间的ADC值则无差异(P〉0.05)。FA图可以清晰反映脑白质纤维,呈明显的高信号。不同白质纤维的FA值不一致,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最大,并与胼胝体膝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测量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按胼胝体、内囊、半卵圆中心、外囊逐渐降低。侧脑室体部内脑脊液的FA值最低。结论 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各向异性及信号不同。ADC图主要体现脑脊液与其他脑组织的差异,而FA图可以清晰显示脑内的白质纤维,并能定量反映不同部位各向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监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颞叶微观结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间80例确诊为鼻咽癌并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患者,在放疗前和接受剂量为20 Gy、40 Gy、60 Gy以及其中放疗结束后的47例第1、2、3个月分别进行常规颅脑MRI和DTI,动态观察不同时间段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 自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常规颅脑MRI未见异常信号.放疗过程中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ADC值升高、FA值减低,FA值放疗后3个月的降低幅度大于放疗期间的降幅,ADC值和FA值在放疗期间不同剂量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常规MRI未见异常,但仍存在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导致细胞内外水分子扩散减慢.DTI从分子水平评价放射性脑损伤的优势在亚急性期更明显,为预防不可逆性脑损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单指数及双指数模型DWI参数的差异。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确诊为IS的患者32例(超急性期12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DWI(b=1 000 s/mm2)及多b值DWI(b=20~5 000 s/mm2)成像,应用单指数模型测量缺血核心区和对侧镜像区域ADC值,应用双指数模型测量缺血核心区和对侧镜像区域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扩散成分比(ffast)。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IS患侧缺血核心区ADC、ADCfast、ADCslow均低于对侧镜像区,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ffast均低于对侧镜像区,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患侧r ADC、r ADCfast及r ADCslow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DWI单指数ADC只能反映脑组织扩散受限的程度,可用来诊断IS;多b值DWI双指数ADC可反映脑组织灌注和扩散的信息,能对IS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在急性期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基底节或放射冠区急性期脑梗死病例行常规 MRI 和 DTI 检查,测量病灶区 ADC 值、FA 值和对侧镜像区 ADC值、FA 值,计算相对 ADC 值(rADC)和相对 FA 值(rFA)。首次检查后第3周行 DTI 复查并重复测量、计算上述参数。所有病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发病后1年进行肌力测试。根据患侧肌力恢复情况分为3组:A 组,完全恢复(肌力恢复到5级);B 组,部分恢复(肌力有恢复但<5级);C 组,无恢复(肌力无变化或降低)。结果(1)所有病例病灶区 ADC 值、FA 值均较对侧正常脑组织 ADC 值、FA 值降低。第3周复查,所有病例 ADC 值均升高;38例 FA 值降低,3例 FA 值轻微升高。(2)rFA 值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比较,A 组和 C 组,B 组和 C 组间 rFA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间 rFA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DC 值、FA 值和 rADC 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发生于基底节区或放射冠区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第3周 rFA 值变化幅度越小,患者肌力恢复水平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 对 aMC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 aMCI 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 DTI 扫描,测量两组受试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的内囊后肢、小脑中脚、上纵束、下纵束、下额枕束和扣带束的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CI 组双侧下额枕束的 FA 值均较对照组低,右上纵束的 ADC 值较对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部位白质纤维束的 FA 和 ADC 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M-CI 患者的下额枕束和上纵束发生了微观结构的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DTI 对于aMC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肝纤维化的定量研究价值.方法:10只CCL诱导肝纤维化SD大鼠模型及5只同期对照鼠在造模后20周行DTI检查(EPI序列,TR 1600 ms,TE 68.1 ms,6个方向,b=500 s/mm2),党成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4h内行离体肝组织DTI检查,18只血吸虫腹贴法诱导肝纤维化兔模型及10只同期对照兔在造模后8.10和12周分别行DTI扫描,完成扫描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并取组织切片行HE、Masson染色,按肝纤维化分级分期标准将两种模型组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级.扫描图像经AW 4.2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肝纤维化鼠和对照鼠的在体、离体ADC值和FA值,肝纤维化兔各个时期的ADC值和FA值,并与纤维化程度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SPS 13.0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水平取0.05.结果:①病理学证实两种模型纤维化程度分布相似,肝纤维化鼠炎症活动度高于肝纤维化兔(P<0.05);②模型组和对照组间在体、离体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A扰值、FA值在离体与在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体ADC值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607,P=0.016);③肝纤维化兔ADC值在10和12周时,FA值在10周时模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169,P<0.01),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7,P=0.326);ADC值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65,P<0.01)而FA值与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r=0.189,P=0.356).结论:两种肝纤维化模型纤维化程度与ADC值均有相关性ADC值可成为定量评价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