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芪防鼻敏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介素 4(IL 4),白介素 17(IL 17),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及鼻黏膜γ干扰素(IFN γ)、白介素 6(IL 6)、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17 mg·kg-1),鼻炎康组(0.6 g·kg-1),芪防鼻敏颗粒高(26.48 g·kg-1)、中(13.24 g·kg-1)、低(6.62 g·kg-1)剂量组。采用卵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R大鼠血清IL 4、IL 17、TNF 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IHC)检测鼻黏膜IFN γ、IL 6、TNF α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 4、IL 17水平明显上升(P<0.01);鼻黏膜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IL 6、TNF 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芪防鼻敏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显著下降(P<0.05),芪防鼻敏颗粒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 17水平明显下降(P<0.05),氯雷他定组、鼻炎康组、芪防鼻敏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 α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高、低剂量组大鼠鼻黏膜IFN γ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IL 6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TNF α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氯雷他定组相比,鼻炎康组、芪防鼻敏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 17水平明显上升(P<0.05),鼻炎康组、芪防鼻敏颗粒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明显上升(P<0.05),芪防鼻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TNF 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鼻炎康组比较,芪防鼻敏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芪防鼻敏颗粒低剂量组相比,芪防鼻敏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 17水平明显上升(P<0.05),芪防鼻敏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芪防鼻敏颗粒可增加AR鼻黏膜IFN γ表达,降低血清IL 4、TNF α、IL 17水平及鼻黏膜TNF α、IL 6表达。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实验性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改善、脑保护及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 120只CD 1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手术组和丁苯酞低(20 mg·kg-1)、高(40 mg·kg-1)剂量组,每组30只。建立实验性脑梗死小鼠模型,腹腔注射丁苯酞,对照组和手术组给与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d,术后持续给药2周。观察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计算脑梗死体积,检测血管新生率和单位面积新生血管量以及脑组织血供。 结果: 手术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管新生率和数量、微血管密度、脑组织血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丁苯酞各剂量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手术组,血管新生率和数量、微血管密度、脑组织血供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丁苯酞高剂量组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丁苯酞低剂量组,血管新生率和数量、微血管密度、脑组织血供明显高于丁苯酞低剂量组(P<0.01)。 结论: 丁苯酞能够保护实验性脑梗死小鼠的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范围,促进血管新生,提高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铁线莲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吲哚美辛,10 mg瘙簚kg-1),铁线莲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大鼠模型,观察药物对大鼠体质量和足爪肿胀度的影响;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水平,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 8(IL 8)、IL 10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结果: 给药后第8天开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铁线莲总皂苷能有效缓解大鼠体质量变化,缓解大鼠的足爪肿胀度(P<0.05或P<0.01),高剂量铁线莲总皂苷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高、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线莲总皂苷各给药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A大鼠血清中SOD、MDA、NO和GSH PX水平,除铁线莲总皂苷低剂量组对NO指标影响不显著外,其余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MDA、NO和GSH PX水平在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铁线莲总皂苷各组大鼠血清中IL 8和TNF α含量显著降低,IL 10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剂量组在调节IL 10和TNF α的作用上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 8和IL 10在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线莲总皂苷对A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制脂质过氧化及抑制致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活性氧簇(ROS)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在丹参提取物改善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组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提取物(1.5 g·kg-1)组、ROS抑制剂组[N 乙酰 L 半胱氨酸(NAC),20 mg·kg-1]、丹参提取物+NAC组(1.5 g·kg-1+20 mg·kg-1),每组12只。以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1)法建立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模型,各组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qd,持续5 d。处死大鼠,测量腹水量、右肺干质量、右肺湿质量,计算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采用苏木精 伊红(HE)染色法对大鼠肺组织病理症状进行Holfbauer评分,以全自动血气分析检测仪检测动脉血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IL 6)水平,ROS检测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 1(caspase 1)、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水量、W/D比值、Holfbauer评分、PaCO2、TNF α、IL 6、ROS水平、NLRP3、caspase 1、AS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aO2、OI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大鼠腹水量、W/D、Holfbauer评分、PaCO2、TNF α、IL 6、ROS水平、NLRP3、caspase 1、AS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aO2、OI显著升高(P<0.05);与丹参提取物组及NAC组分别比较,丹参提取物+NAC组大鼠腹水量、W/D、Holfbauer评分、PaCO2、TNF α、IL 6、ROS水平、NLRP3、caspase 1、ASC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aO2、OI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丹参提取物可以保护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肺组织,可能通过下调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实现。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基于IκB激酶2/核因子κB(IKK2/NF-κB)信号通路探讨虫草素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120只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纳美芬,20.0 mg·kg-1)、虫草素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1),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盐酸纳美芬组及虫草素各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d,持续1周,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认知功能,制作海马病理切片,测定海马组织IKK2、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测定白细胞介素 4(IL 4)、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IKK2、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IL 4、IL 6、TNF 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完整,结构正常,染色清晰,核呈卵圆形位于中央;模型组海马区可见大量坏死神经元,且细胞脱失现象明显,细胞核固缩;虫草素低、中剂量组坏死神经元细胞减少,但神经元疏松紊乱,细胞核固缩,脱失现象明显;盐酸纳美芬组、虫草素高剂量组海马区见少量坏死神经元细胞,且神经元细胞结构较为完整,神经元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中央,分布均匀。与模型组比较,盐酸纳美芬组、虫草素各剂量组逃避潜伏期、IKK2、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IL 4、IL 6、TNF 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显著升高(P<0.05),且虫草素各剂量组呈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P<0.05)。虫草素低、中剂量各检测指标与盐酸纳美芬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虫草素能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虫草素可通过抑制IKK2、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炎性因子IL 4、IL 6、TNF 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黄连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连总生物碱低(0.1 g·kg-1)、中(0.2 g·kg-1)、高(0.3 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吡啶,0.6 g·kg-1)组,每组10只。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4 d后各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容积为每只10 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估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学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匀浆液中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10(IL 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38、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蛋白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无异常性改变;模型组大鼠毛发干枯、精神倦怠、肛周污秽、大便黏腻、体型明显消瘦,经黄连总生物碱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升高,精神状态好转,饮食增加,大便粘腻、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肠黏膜损伤评分、IL 6和TNF α水平、p p38 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IL 10水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连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肠黏膜损伤评分、IL 6和TNF α水平、p p38 MAP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IL 10水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黄连总生物碱组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 结论: 黄连总生物碱能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损伤,激活PPARγ,抑制p38/NF-κB通路,减轻结肠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po,q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素胶囊0.2 g,po,tid。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及血清TNF α、IL 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HBeAg阴转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gM、IgA、IgG含量,以及血清TNF α、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抗HBV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提高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免疫应答水平、降低血清TNF α、IL 6含量,控制肝内炎症发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体外循环(CPB)下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各31例。DEX组恒速输注DEX 0.5μg·kg-1·h-1,对照组恒速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其余麻醉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1)、停机时(T2)、停机后4 h(T3)、停机后12 h(T4)和停机后24 h(T5)监测两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IL) 6、IL 8、IL 10的水平以及患者生命体征,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24h发生SIRS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T1~T5时两组患者血清CRP明显升高(P<0.05);T3~T5时DEX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2~T4时对照组血清TNF α明显升高(P<0.05),T2、T3时DEX组血清TNF α明显升高(P<0.05);T3、T4时DEX组血清TNF α低于对照组(P<0.05)。T2~T5时两组血清IL 6明显升高(P<0.05),T1~T5时两组血清IL 8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血清IL 10明显升高(P<0.05);T2~T4时DEX组IL 6、IL 8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DEX组IL 10高于对照组(P<0.05)。T3~T5时两组患者WBC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WBC高于同期DEX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24 h内诊断SIRS例数、住院天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一定程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丁苯酞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5 mg,ivd,q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梗死灶容积、临床疗效以及外周血 EPCs 数量、bFGF含量和侧支循环开放率。结果: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3.7%,侧支循环开放率为7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则较前明显增高(P<0.05),梗死灶面积较前明显缩小(P<0.05);且丁苯酞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PCs 数量、bFGF含量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丁苯酞组EPCs数量及bFGF含量治疗前后变化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增加患者外周血EPCs 数量和bFGF含量,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ACO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的急性加重次数及稳定期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FEV1% pred、FEV1/FVC、PEF日变异率)、诱导痰炎细胞分类和比例、血清炎症因子(IL 4、IL 6、TNF α)水平、SGRQ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6 MWD)等指标等变化。 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稳定期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日变异率较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巨噬细胞比例升高(P<0.01),且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IL 4、IL 6、TNF 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GRQ评分降低,6MWD值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用于辅助治疗ACO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出血组及对照组之间微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明确微出血是否为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住院的305例急性脑出血(脑出血组)以及与之在一般资料方面相匹配的415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脑微出血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研究.结果 对照组脑微出血发生率16.6%,脑出血组脑微出血发生率44.6%,脑出血组发生微出血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出血不同部位之间的脑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高,对其进行二级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叶出血后癫 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赵俊丽  赵为逊 《天津医药》2001,29(6):333-335
目的研究急性脑叶出血与癫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既往无脑卒中及癫病史的单纯脑叶出血428例,均在发病至住院阶段观察,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急性脑叶出血后癫发生率为12.15%。(2)额叶出血癫发生率明显高于颞叶,其它各脑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癫以即刻发作为主要表现,以大发作多见,且大发作多发生于发病2周内。(4)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死亡率与伴发癫不成正比,预后与年龄、既往史、出血部位、出血量、并发症等多因素有关。结论了解急性脑叶出血后癫发作特点,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wo patients who died of rhinocerebral mucormycosis are described. The cases illustrate two of the major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brain may be affected in this condition. Although the diagnosis is often made only at post mortem the clinical features are often distinctive enough to allow recognition of this disease during life.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脑缺血散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寻找新的散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脑缺血散组,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脑缺血散组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缺血散治疗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可作为脑梗死治疗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8.
张敏 《中国药房》2007,18(17):1340-1341
目的:探讨抑肽酶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9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常规减轻脑水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抑肽酶,观察2组疗效和血肿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P<0·05);治疗组各部位血肿全部吸收率为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P<0·05)。结论:抑肽酶通过对激肽释放酶和激肽级联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少凝血酶的产生和对血肿局部凝血酶的拮抗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38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结果皮层前型81例,占34.0%,病灶在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偏瘫、经皮层性运动性失语、智能减退等症状。皮层后型92例,占38.6%,病灶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的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为轻偏瘫、情感淡漠为主要表现。皮层下型65例,占27.3%,病灶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和深穿支的边缘带,常位于侧脑室额角后外方和基底节区,呈长条状、三角形。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据头颅CT、MRI。  相似文献   

20.
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每日定时检测血钠及观测尿量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伤后4-7天血钠平均为107mmol/L,尿钠平均为62mmol/L,血渗透压平均205mOsmol/kg,尿渗压平均409mOsmol/kg,尿比重平均1.025,其中5例治疗上予以限水,出现低血钠伴有中心静脉(CVP)下降,意识状况加深;补给充足水,盐后,伤后第14-21天,血钠平均回升至137mmol/L,基本恢复正常,2周恢复8例,3例4周内恢复,1例半年内恢复,1例患者伤后7天死亡,结论:颅脑伤特别是正下丘脑、三脑室旁脑挫裂伤易出现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应区别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综合征SIADH;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患者应补给充足水、盐、 根据水、钠检测水平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