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娴 《儿科药学》2008,14(1):28-30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血清IgE水平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粉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9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使用SUT(粉尘螨滴剂)48例(治疗组),未使用SLIT47例(对照组),在研究前、后分别取血,测定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的表达及血清IgE水平。结果:SLIT疗程(1年)结束后,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分别增加了30.76%、33.23%,而Th2细胞因子IL-4表达及血清IgE的水平分别降低了31.07%、33.60%;与对照组相比各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纠正Th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魏玉敏 《现代医药卫生》2021,(16):2748-2753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且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异性免疫治疗至今已发展百余年,具有长期疗效和延缓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潜力,目前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最常用且易接受的途径是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因SLIT安全性高、疗效好,被认为是SCIT...  相似文献   

3.
宋薇薇 《沈阳部队医药》2009,22(4):275-277,287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nti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T)是通过不同途径,给对某种变应原敏感的病人逐渐增加该变应原产品的用量,从而减轻再次暴露于该变应原环境下的症状的疗法。ASIT可以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常规药物的需求,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长期疗效并能预防新的过敏症的发生。ASIT对各种变应原引起的I型过敏反应有效,被认为是治疗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目前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仍被推荐,但因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小,疗效和安全性好,适于病人在家中治疗,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过敏性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血清IgE水平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粉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9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使用SLIT(粉尘螨滴剂)48例(治疗组),未使用SLIT 47例(对照组),在研究前、后分别取血,测定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的表达及血清IgE水平.结果:SLIT疗程(1年)结束后,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分别增加了30.76%、33.23%,而Th2细胞因子IL-4表达及血清IgE的水平分别降低了31.07%、33.60%;与对照组相比各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纠正Th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随着哮喘药物种类和用量的增加,哮喘的患病率反而增高.注射免疫治疗效果明显已得到公认.然而其注射疗程长,病人痛苦而难以坚持.舌下免疫治疗具有简便、安全等特点,现报告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77例由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儿使用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药物进行舌下脱敏治疗.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和鼻炎症状、对症用药情况、临床自我疗效评价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检测患儿的粉尘螨特异性抗体.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症用药评分:变应性鼻炎治疗前、后分别为(4.07±2.10)分、(1.32±0.99)分;过敏性哮喘分别为(6.31±2.94)分、(2.86±1.5.7)分(P<0.01).粉尘螨特异性IgE在治疗结束时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但sIgG4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过程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过敏性哮喘儿童免疫治疗长期疗效观察。方法过敏性哮喘儿童100例,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的患儿采用标准化尘螨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观察,治疗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外周嗜酸细胞计数与血tIgE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外周嗜酸细胞计数与血tIgE水平,且治疗组患儿的复发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过敏性哮喘有显著的疗效,较低的复发率,具有长期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范家朝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513-1514
目的:探究舌下特异性免疫对儿童过敏性哮喘治疗效果与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抽取某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接收的40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实施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组间患儿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0例研究组患者入院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计算总有效比例95%,2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计算总有效比例70%,统计软件对比以上组间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5%患儿出现眩晕恶心不良反应,10%患儿出现口干不良反应,5%患儿出现药疹不良反应,研究组仅5%患儿出现口干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同时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临床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有效方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儿童难治性哮喘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舌下特异性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正常的特异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变化、肺功能、不良反应、副作用等[3]。结果治疗组的五十例患者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肺功能、不良反应(皮肤瘙痒、一过性皮疹、口腔不适、鼻塞)有所改善,临床表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都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O.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竹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07-109
目的观察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9.09%,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38.00%,总有效率为82.00%。2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CD3、CD4、CD8 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2组组间比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哮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血清sIgG4、IL-10和IL-33表达水平的作用,并对SLIT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在2016年2月-2016年8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入组了70例AR患儿,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SLIT试验组(SLIT配合对症药物)和药物对照组(仅对症药物),每组各35例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1年、治疗2年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gG4、IL-10和IL-33的表达水平,同时对患儿的总鼻部症状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TNSS)和总用药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TMS)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2年的治疗后,与药物对照组相比,SLIT试验组的TNSS评分和TM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AR患儿经过2年的免疫治疗后,SLIT组的sIgG4和IL-10的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IL-33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2年治疗后药物对照组的sIgG4、IL-10和IL-33的水平都未发生明显的改变。2年治疗结束时2组的sIgG4、IL-10和IL-33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SLIT对尘螨引起的儿童AR具有疗效,并且血清sIgG4、IL-10和IL-33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作为评估SLIT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多数患者可检测出大量IgE抗体.大多数患者对变应原敏感,因而变应原的检查是过敏性哮喘诊断的必要条件,常见的变应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儿童哮喘患者的身心健康。哮喘的治疗策略包括对症及对因治疗两大方面。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为惟一针对哮喘病因的治疗倍受瞩目。国内临床主要应用的有皮下注射及舌下含服两种给药途径的治疗方法。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致敏的间歇性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单一脱敏对单一粉尘螨过敏和双螨过敏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到我院儿科确诊的螨过敏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R)和过敏性哮喘(AS)患儿50例,按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将患儿分为粉尘螨组27例和双螨组23例。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症状评分、用药情况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部分患儿的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亚型4(sIgG4)水平。结果:①舌下脱敏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和VAS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和舌下脱敏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的血清sIgG4水平脱敏治疗前为(79.21±78.13),脱敏治疗12个月后为(137.95±92.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一粉尘螨舌下脱敏治疗单一粉尘螨和双螨过敏患者12个月后,患儿的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且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个月后,粉尘螨组和双螨组的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脱敏治疗螨过敏引起的间歇性哮喘鼻炎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单一粉尘螨脱敏治疗单一粉尘螨过敏和双螨过敏患儿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对粉尘螨过敏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粉尘螨滴剂SLIT,疗程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3%,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有效的患儿(n=47)和治疗无效的患儿(n=13)在年龄、病程、气道高反应、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痰液嗜酸粒细胞(EOS)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粉尘螨滴剂SLIT能有效纠正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提高疗效,可能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气道高反应、sIgE水平、痰液EOS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过敏性哮喘(AA)患儿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门急诊及住院收治的80例AA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儿科学(第9版)》中AA急性发作期病情程度分级将患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AA急性发作期患儿的基线资料、常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重点分析常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80例AA急性发作期患儿中轻度28例、中度34例、重度18例;轻度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乙酸、丁酸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组,重度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大肠埃希菌、脂多糖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组,轻度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显示,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分级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短链脂肪酸的乙酸与丁酸水平呈负相关(r<0,P<0.05),与大肠埃希菌、脂多糖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经有序回归分析显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乙酸、丁酸水平高是AA病情程度分级的保护因素(OR<1,P<0.05),大肠埃希菌、脂多糖水平高是其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风险阈值0.0~1.0范围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联合评估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分级的净收益率均>0,乙酸、丁酸、脂多糖联合评估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分级的净收益率均>0,有临床意义。结论:常见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代谢产物乙酸、丁酸、脂多糖与AA急性发作期患儿病情程度有关,可能在AA的病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LCZ)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合理选用抗组胺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58例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Z组、地氯雷他定(DLT)组和安慰剂(PLB)组各86例。三组患儿分别口服LCZ溶液0.250 mg/kg、DLT糖浆0.125 mg/kg和5%葡萄糖溶液0郾500 mL/kg,每晚1次,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调节剂、呼吸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时记录三组患儿变应性鼻炎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临床评分,比较静脉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总IgE(TIgE)水平、呼气峰流速/预计值(PEF/PDV)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气分析结果等,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CZ组、DLT组和PLB组患儿各失访7例、5例和8例,纳入研究试验者LCZ组79例、DLT组81例、PLB组78例。入院时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第1天时临床评分均下降,PEF/PDV和FEV1/FVC改善,血气分析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临床评分、EOS计数、TIgE水平、PEF/PDV、FEV1/FVC、血气分析结果等三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较少,且LCZ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D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Z溶液和DLT糖浆治疗过敏反应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并发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病情,LCZ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DLT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于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72例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在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200 μg布地奈德等效剂量)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人均累计哮喘急性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比较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和单用ICS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2例单纯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使用屋尘螨脱敏注射液和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联合治疗1 a,脱敏注射液起始用量为1级浓度(50 TU&#8226;mL 1)0.1 mL,逐渐增量至3级浓度(5 000 TU&#8226;mL 1)0.8 mL维持治疗,布地奈德平均起始剂量为(430±200) μg&#8226;d 1;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1 a,平均起始剂量为(420±205) μg&#8226; d 1。所有受试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sthma control test,ACT)问卷评分和肺功能检查,哮喘控制良好者ICS用量减少50%。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哮喘生命质量表(asthma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AQLQ评分和ICS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哮喘良好控制率(93.1%)高于对照组(70.6%,P<0.05),治疗组平均ICS用量[(260±80) μg&#8226;d 1],低于对照组[(350±160) μg&#8226;d 1,P<0.05],肺功能检查和AQLQ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红肿、风团和硬结,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SIT联合ICS能有效治疗过敏性哮喘,疗效优于单用ICS,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100例哮喘伴AR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量表评分、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鼻部症状评分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ACT评分、FEV1、PEF、鼻部症状评分、IFN-γ及IL-4分别为(24.6±2.3)分、(123.7±10.6)%、(125.2±8.3)L/min、(0.5±0.2)分、(43.6±4.8)g/L及(32.4±3.9)ng/L,对照组分别为(20.1±2.0)分、(108.4±14.3)%、(110.8±7.4)L/min、(0.9±0.3)分、(35.2±3.9)g/L及(44.8±4.7)ng/L,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C-ACT评分、FEV1、PEL、IFN-γ显著提高(P<0.05),同时鼻部症状评分及IL-4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哮喘伴AR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Th1/Th2免疫失衡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