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价值。方法选取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9例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12例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同时选择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症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诊断即刻、6、12、24、48 h监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入院初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以及心搏指数(S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心率(H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早期治疗后,各组的MAP、CVP、CI及SI均有所回升, HR有所降低,但死亡组的MAP仍低于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在治疗24 h后显著降低。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早期诊断、临床预后判断以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项护理措施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4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临床中一般护理准备、多项监测、体位环境的护理、吸氧饮食以及心理等多项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作用及效果。结果 23例(67.7%)患者经采用上述护理措施病情逐渐好转而出院,11例(32.3%)死亡。结论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经积极护理救治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亚甲蓝对成人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休克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亚甲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股动脉平均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等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之0.05)。结论亚甲蓝可以明显改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情况,有效治愈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择3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用血定安20ml/kg输注,结果表明HR,MAP,CVP,SPO2均有明显改善,血pH和血K^+,Na^+,Cl^-均无明显改变,无过敏反应,对机体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定安在低血容量或血液稀释中能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维持机体循环功能的稳定,由于血液稀释RBC,Hb,Hct降低,应防止血液过度稀释,注意监测,必要时输出全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型钙增敏强心剂MCI 15 4对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以改良Wigger法 ,即股动脉放血并维持血压 5 33kPa 2h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以彩色频谱多普勒观察MCI 15 4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脏射血分数 (EF)、每搏输出量 (SV)及平均股动脉压 (MAP)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 ,MAP在NS组与MCI组均升高 ,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EF、SV在休克模型完成时明显降低 ,治疗后 2h ,MCI组、NS组均显著回升 ,治疗后 4h ,MCI组明显高于NS组 (P <0 0 5 )。结论 MCI 15 4有较理想的改善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增强休克动物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9):72-74
目的分析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剂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在病因治疗、容量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3μg/(kg·min),之后每5分钟增加一次剂量,直至达到最高剂量1.0μg/(kg·min)。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12、24h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预后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的MAP、HR、SVRI、CI和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24h的MAP升高、HR及CV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常规剂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大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并不会增加疗效,且会增加毒副反应,加重循环的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diogenie shock is a clinic syndrom by feature of the suffering injuries to disseminated tissues and cells for lacked of the blood and oxygen, and short of transfusing to the tissues and organs. That is a mierocirculates dysfunction in the general body. Which is caused by the volume of cardiac discharging bloods reduced suddenly. The rate of death is very higher. Diagnosis point: There are base of the severe cardiac diseases, commonly feature of the shock and the changes of pathological physiology and blood dynamics. Treatment: Excep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antishock, the KEY to treatment of the eardiogenie shock lies in keeping normal state of the cardiac function.  相似文献   

9.
于浩天  陈莉萍  杨波 《河北医药》2010,32(18):2469-2471
目的探讨低剂量持续输注特立加压素(T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25例接受小剂量持续泵入TP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对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12、24、48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最终存活18例,7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在TP治疗6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心率(HR)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需要剂量明显降低(P〈0.05),心脏指数(CI)、肺动脉楔压(PAWP)以及全身血管阻力(SVR)无明显改变(P〉0.05)。此外,存活组对TP治疗具有更好的反应性:与死亡组相比,MAP较高(治疗6h后)、HR较低(治疗12h后),维持目标MAP(75mmHg)所需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较小(治疗12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低剂量持续泵入TP能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且未明显增加心脏后负荷。  相似文献   

10.
2例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休克,由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的心肌炎及心动过速等引起的休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脉搏快,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死亡。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死亡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PTCA手术的疗效和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PTCA组30例,溶栓组38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PTCA组年龄、心梗病史、心肌灌注分级、高血压、糖尿病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PTCA组较溶栓组血管开通率明显增高,PTCA组住院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均好于溶栓组。PTCA组患者年龄、心梗病史、心肌灌注分级与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年龄、心梗病史、心肌灌注分级是PTCA手术后患者死亡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床旁置IABP的患者资料。分析植入IABP的成功率,使用时限及并发症。结果床边IABP植入成功率高(97%),并发症少(9%),置管时间48—504小时。平均72小时,IABP合用冠脉介入治疗(PCI)存活率高为79%,而单用IABP组成活率为36%。结论早期床边植入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并且可行,如与PCI联合运用可提高此类病人的住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何天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85-186,18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照组采用急诊心脏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皮下血肿及泌尿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扩张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排血量及动脉血压,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6h内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结果两组在肌钙蛋白I、LVEF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25例,占62.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19例,占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15例,占37.5%,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21例,占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病情凶险,预后较差,尽管采用溶栓和PCI治疗但死亡率仍较高,PCI治疗的有效率较溶栓治疗的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18例患者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经治疗好转出院;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被动撤机后死亡。结论熟练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支持,是保证疗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源性休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联合多巴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我科10例心源性休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及多巴胺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总结机械通气联合多巴胺在抢救心源性休克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结果10例心源性休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联合多巴胺治疗后,2例死亡,其余8例病情好转,联合治疗后平均动脉斥(MAP)升高,心率(HR)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氧分压(PaO2)、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升高,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哕音明显减少。结论对于心源性休克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联合多巴胺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心肌氧耗,降低死亡率,是抢救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丁澍  严金川  陈小节  李璇  李权  孙涛 《江苏医药》2012,38(8):915-9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STEMI伴CS患者48例中,21例经桡动脉急诊PCI(TRA组),27例经股动脉急诊PCI(TFA组)。所有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和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在伴CS的STEMI患者与股动脉途径PCI一样安全有效。对IABP安置后行PCI的患者,桡动脉途径是很好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7 ~ 50岁.根据是否应用IAB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IABP治疗组(32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升高更多,心率降低更明显,血Cr、NT-proBNP明显降低,EF值明显升高,提示肾功能、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2例死亡,而对照组死亡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72±3.98)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60±4.8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1ABP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使用IABP治疗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变化。结果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减少,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IABP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手术病例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4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问死亡3例,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支持,结合急诊PCI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