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分别进行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有3 324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近视的学生1 124人,近视率33.8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吃水果蔬菜和喝牛奶频次、父母监督和提醒学生用眼习惯频次、在家看书写字光线情况、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睡眠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课间休息时去户外活动或做眼保健操频次、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频次、看书写字姿势以及父母双方患有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存在不同(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级、性别、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在家看书写字的光线、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看书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父母近视情况均为近视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为影响近视的保护因素,其余各指标均为危险因素。

结论:青少年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延缓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包头市小学生近视现状并分析影响其近视相关因素,为教育卫生等部门近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9-01/11调查包头市市区及牧区共26所小学中7~14岁学生视力情况,并发放近视相关因素调查问卷2 000份,最终形成有效问卷1 630份,建立近视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受调查学生31 080人中近视人数共14 845人,近视率为47.8%(14845/31080)。其中男生近视率44.3%(6912/15609),女生近视率51.3%(7933/15471)。市区近视率50.4%(9310/18489),牧区的近视率44.0%(5535/12591),汉族近视率48.0%(13185/27442),蒙古族近视率44.6%(1149/2576),其他民族近视率48.1%(511/1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2、13、14岁市区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51.9%(1333/2568)、62.8%(1671/2662)、72.0%(3415/4740)、45.4%(704/1551); 牧区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46.5%(938/2019)、58.0%(1089/1877)、68.3%(1557/2279)、36.2%(338/934); 11~14岁市区小学生近视率均高于牧区(P<0.05)。其中做眼保健操、喜食蔬菜水果为保护因素,地区、年级、趴着读书、弱光下读写或使用电子产品、父母近视、父亲文化程度均为近视危险因素。

结论:包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随年龄增加,近视患病率升高,多种因素与小学生近视相关,提醒家长及教育部门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四川省成都市和绵阳市6~18岁青少年近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于2017-10/2018-05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成都市和绵阳市6~18岁在校学生4 071名,进行眼部检查和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本研究实际受检学生3 857名(94.74%),平均年龄11.86±3.43岁,近视和高度近视患病率分别为61.21%和3.89%; 6岁和18岁受检者中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2.05%和86.15%。裸眼视力和日常生活视力较好眼视力≤4.7者分别占42.88%和12.37%; 戴镜率为4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成都和绵阳地区青少年视力低下主要原因是近视,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与年龄、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户外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肃省兰州市小学生干眼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10/11期间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抽取2所小学共1 347人作为调查对象,均进行干眼问卷调查及相关眼科检查确定诊断,并应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学生干眼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实际受检者共有1 268人,应答率为94.14%; 诊断干眼271例,患病率为21.3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男生、高年级组小学生、经常使用滴眼液、不良用眼习惯、配戴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设备日使用时间长、学习压力大为干眼患病危险因素。

结论:干眼已成为困扰小学生生活及学习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引起广泛重视。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合理用眼,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干眼对小学生眼部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屈光不正患病状况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2018-09/12,在湘潭市区随机抽取5所全日制小学和3所中学,共6 1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位检查,双眼中任一眼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者,进一步测量双眼屈光度数。自制调查问卷以了解近视发生相关因素。

结果:在6 164名学生中日常生活视力不良男生检出率为40.3%(1 249/3 099),女生检出率为43.8%(1 343/3 065)(P<0.01)。中小学男生近视患病率59.1% ,女生近视患病率68.7%(P<0.01)。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4.1%,远视患病率为3.0% 。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为71.3%,远视患病率为 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初中)、性别(女)、每天写作业时间(>2h)、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h)、父母为近视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1.55、1.26、1.58、2.13,均P<0.05)。

结论: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近视发病率高,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情况及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18岁青少年8 683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视力、屈光度等,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其性别、年龄、民族、用眼习惯等资料。

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为42.80%,不同民族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分别为藏族(59.05%)、汉族(46.71%)、东乡族(46.36%)、土族(45.24%)、撒拉族(41.30%)、保安族(40.61%)、回族(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8,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课间休息时在室外活动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周末及节假日使用电子产品、在家学习使用房间同一照明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不同民族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存在差异。教育部门与家庭应共同努力,增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改善青少年用眼环境,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琴  王春芳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6):1054-1058

目的:分析山西省高平市青少年儿童视力发育情况及近视患病率,探讨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于2018-11/2019-01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山西省高平市选取幼儿园大班学生181人、小学生948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24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测,分析该地区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学生1 805人,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8.28%(1413/1805),近视患病率为64.38%(1162/1805),近视学生戴镜率为51.46%(598/1162)。随着学习阶段和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不断升高,且女生近视患病率(66.81%)高于男生(61.73%),城区学生近视患病率(66.54%)高于乡镇学生(61.5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距离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而每日学习时间、喜食甜食、初次视力下降时间、初次视力下降时间与戴镜时间的间隔时间均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山西省高平市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较高,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饮食搭配不合理、预防和干预措施滞后均是导致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蒙自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并探索影响近视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2019-10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省蒙自市7所学校(2所小学、2所中学、2所高中、1所职业高中)选取四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1 837名进行近视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非睫状肌麻痹条件下的屈光检测; 对调查问卷进行完整性及合理性检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 622份。

结果:2019年蒙自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61.34%; 女生(71.36%)高于男生(50.45%),汉族(70.19%)高于少数民族(57.70%); 随着学段的增加,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308)、汉族(OR=1.712)、学段升高(初中:OR=1.579,高中:OR=5.538)、过去1wk每天做作业时长(1~<2h:OR=1.456,2~<3h:OR=1.514,≥3h:OR=1.901)、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偶尔或从不超过1尺(OR=1.741)、睡眠不充足(OR=1.585)、父母近视(OR=2.191)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蒙自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女性、汉族、学段升高、过去1wk每天做作业≥1h、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偶尔或从不超过1尺、睡眠不充足以及父母近视是蒙自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赤峰市青少年人群的视力不良情况及近视患病率,探究影响近视发病的相关因素。

方法:于2019-09/12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赤峰市选取小学四年级~高三年级学生2 07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视力检查,分析该地区近视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学生2 070人,视力不良发生率为56.96%,其中近视患病率5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女性、有遗传史、常吃甜食、油炸食物、不吃早餐、较长的作业及补习班时间、使用移动设备、躺着或趴着用眼、走路或乘车用眼、一次用眼时间过长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而无其他视力不良、食用新鲜水果、调整桌椅高度、常做眼保健操、课间在户外活动、保持一尺的坐姿、家长及老师经常监督坐姿、较少观看电视、增加持续运动及睡眠时间等是近视的保护因素。

结论:赤峰市青少年的近视率普遍较高,应积极关注学生个人情况,改善学生校内和校外用眼环境,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增加学生户外运动及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7-01/12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进展的青少年儿童757例,通过查阅角膜塑形镜在院病历以及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进行回访,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纳、总结,分析配戴者的复查情况及坚持戴镜情况,从而掌握东莞地区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

结果:入选病例757例,其中男363例,平均年龄11.66±2.256岁,女394例,平均年龄11.96±2.206岁,总体平均年龄11.82±2.234岁,男生与女生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5,P>0.05)。教育阶段、就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对复查依从性和坚持戴镜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区域、家庭经济情况、塑形前后视力、控制近视效果对复查依从性和坚持戴镜依从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阶段、就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与复查依从性和坚持戴镜依从性有相关性(P<0.05)。

结论:东莞地区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依从性与教育阶段、就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相关,为提高青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依从性,规范验配、规范护理、规范宣教、按时复查和定期回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2017年荆州市沙市中心区和城乡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沙市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区学校7~18岁中小学生10353名,近视人数5456人,患病率52.70%。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现场调查问卷共计10353份,进行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沙市中心城区的8所中小学和城乡结合区6所中小学,沙市中心城区的近视患病率为60.34%,城乡结合区的近视患病率为11.43%(P<0.01)。户外活动和正确的读写姿势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课外连续作业时间是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荆州市沙市区的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已处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中心城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学校、家庭应共同努力,增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改善青少年用眼环境,预防及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小学生群体近视现状并探讨相关环境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兰州市城区两所小学一至六年级823名小学生进行视力、验光及问卷调查。 结果:兰州市城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1.8%,个人行为习惯、近距离用眼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是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学校应重点加强健康用眼行为指导干预,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分配阅读、娱乐及户外活动时间,以期预防和减缓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郴州市城区中小学学生视力低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28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分别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视力低下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47.50%;小学视力低下率为34.01%;初中视力低下率为62.10%;视力低下的主要问题是近视(70.01%);小学生近视率22.57%,初中生近视率48.84%。影响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年级、父母有近视、课外作业时间长,经常连续阅读1h以上、看视频时间长、肥胖。保护因素有:课间在教室外活动及户外活动。结论:青少年视力低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及早预防,养成良好的视觉行为习惯将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部某省两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远视力异常分布差异,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7-11/12整群抽取西部地区某省A、B两所青少年航空学校高二、高三年级学生233例,均为男性,年龄15~19岁。采用8方向开口Landolt环形视标视力表检测学生远视力,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影响视力变化的可能因素。分析两所学校学生视力分布情况及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B校高二、高三年级远视力低于0.8学生比例(18.6%、45.9%)显著高于A校(2.6%、20.0%),B校高二、高三年级学生远视力整体低于A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校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平均上学日读写时间分别为360(180,535)、470(440,500)min,显著高于A校的200(180,315)、440(400,48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校高二、高三年级学生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分别为420(325,516)、378(265,515)min,明显少于A校的510(439,681)、440(370,60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校学生母亲学历初中以上比例显著低于A校(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读写时间是视力下降的危险性因素(OR=1.109,P=0.010),每周户外运动时间是视力的保护因素(OR=0.986,P=0.001); 母亲学历、父亲学历、父母至少一方近视、小学入学年龄、每日上课时间及每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

结论:较多的读写时间及较少的户外活动时间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学校近视防控重点在于协调分配读写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金华市婺城区3 014名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视力不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视力影响因素。视力检测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以单因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出视力不良学生1 367名,视力不良率为45.36%,其中轻度视力不良占26.08%,中度视力不良占11.51%,重度视力不良占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年级段、父母近视、每天睡眠时间不足、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及电脑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未做眼保健操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采取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措施,改善和预防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与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孝感市一年级小学生675人,对其进行视力检查与屈光状态检查以及一般情况与用眼行为问卷调查,完成每年1次数据收集,共随访3年。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期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分别为14.1%、25.6%、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0.001)。3年期间小学生等效球镜度(SE)逐年降低,分别为0.25(-0.25,0.50)D、0.00(-0.50,0.25)D、-0.50 (-1.75,0.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19,P<0.001)。近视每年新发病率为16.0%~22.7%,近视年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3,P<0.001)。早产(P=0.014)、父母近视情况(P=0.029)、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0.024)、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P=0.006)、家长平时是否督促孩子保护眼睛(P=0.004)、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P=0.013)等变量与近视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逐年向近视方向发展,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早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以及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与家长督促孩子保护眼睛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近视眼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克拉玛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近视眼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民汉学校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在册小学一、三、六年级及初中三年级学生。现场调查人员由眼科医师、眼科检查技师、验光师和联络人员组成,正式调查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预调查。根据研究需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按照自愿同意的原则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眼部检查,使用统一仪器测量眼压、角膜曲率、屈光度、眼轴、角膜厚度等研究指标。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双录入,全部统计工作均由SPSS 17.0完成。 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实际调查1922人,受检率是91.4%,近视眼患病率为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民族、年龄、性别、父母近视情况、每日课余读写时间和不良读写习惯与近视眼患病密切相关( OR=0.149,95% CI:0.103~0.216,P=0.000;OR=1.372,95% CI:1.296~1.453,P=0.000;OR=1.517,95% CI:1.200~1.918,P=0.000;OR=0.695,95% CI:0.602~0.804,P=0.000;OR=1.310,95% CI:1.086~1.581,P=0.005; OR=0.655,95% CI:0.486~0.882,P=0.005)。 结论:民族、年龄、性别、父母近视情况、每日课余读写时间和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眼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