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它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区神经元短暂脑缺血后产生凋亡及NGF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侧脑室注射N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5NTR、Bcl-2、Bax表达的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对照组海马CA1区无P75NTR、Bcl-2阳性染色和凋亡细胞,可见少量Bax表达,再灌注后该区Bcl-2始终阴性表达,Bax则表达增加,出现P75NTR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在NGF给药组,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出现阳性染色,而Bax及P75NTR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结论: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ax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产生凋亡的机制之一,NGF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其受体的调节,从而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采用光,电镜观察了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后锥体细胞是形态学改变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流48h后CA1区发生了迟发生神经元死亡,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了凋亡样改变,同时也观察到部分锥体细胞胞浆出现类似坏死的空泡化现象。结论提示凋亡与环死机制可能共同参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DN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0 min、30 min、3h、6h、12h、1d和3d各时间点,运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CA3区Akt1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焦油紫染色分别检测LY294002(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Akt1(p-Akt1)的表达及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30 min,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海马CA3区p-Akt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再灌后3h至峰值,一直持续至3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与相应的再灌注组相比,给予LY294002后,p-Akt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6 h组和LY294002+ R6 h组的阳性细胞数(个/mm^2)分别为(134.6±7.8)和(54.8±5.1)],海马CA3区的神经元大量死亡[R5 d组和LY294002 +R5 d组神经元数量(个/mm^2)分别为(152.0±17.4)和(62.7±5.1)](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Akt的持续激活,是海马CA3区神经元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苦参素(O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根据海马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选择OMT的浓度进行实验分组。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阿司匹林+脂多糖组;苦参素组;苦参素低剂量+脂多糖组;苦参素中剂量+脂多糖组;苦参素高剂量+脂多糖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观察NF-κB/P65核易位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测定海马神经元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 结果 LPS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MT预处理可以显著减少LPS刺激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P<0.05)。LPS可以促进海马神经元NF-κB/P65由胞浆转位到胞核,提高海马神经元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而OMT预处理能显著减少LPS对海马神经元NF-κB/P65核易位作用及降低TNF-α和IL-1β的水平(P<0.05)。 结论 LPS诱导海马神经元NF-κB/P65核易位,导致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增加;OMT预处理可以抑制海马神经元NF-κB/P65核易位,减少TNF-α和IL-1β的分泌,从而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对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目前对检测凋亡较为敏感的末端去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结合光镜对海马区进行细胞凋亡检测 ,观察丙泊酚 (异丙酚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  SD雄性大鼠 ,体质量 2 80~ 32 0 g,购于上海西普耳—必凯实验动物中心。1.2 药物 丙泊酚 ,10 mg/ ml(英国捷利康公司 )。1.3 大鼠缺血模型 本研究采用四血管阻塞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术后 1,2 ,3,4,5 ,7d6组 ,分别在缺血前和缺血后 10 m in给药 ,又按照给药剂量分为 2 .5 ,5和 10 mg/kg3组 ,每个时间点每剂…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Naoxintong and Zhongfenghuichunwan on neuronal injury in CA1 region of rat hippocampus following transient forebrain ischemia. METHODS: Transient rat forebrain ischemia for 15 min was induced by modified four-vessel occlusion method. The density of survived pyramidal cells (neurons per 1 mm linear length) in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 was measur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RESULTS: In Naoxintong or nimodipine-treated rats, the density of survived pyramidal cells in CA1 regio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saline group (P<0.05, P<0.001, respectively), bu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Zhongfenghuichunwan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ischemia-induced neuronal damage in CA1 region. CONCLUSION: Naoxintong can protect CA1 neurons against ischemic insult in rats.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惠  曾祥龙 《医学争鸣》1997,18(3):263-265
观察大鼠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的另一种形式-细胞凋亡。采用琼酯糖凝胶电泳及原位缺口翻译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是否有凋亡特征性改变。结果;脑缺血损伤后5d,从海马CA1区神经元提取DNA,其琼酯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梯状结构。而采用原位缺口翻译法,发现缺血损伤后3d,海马CA1区开始出现胞核染色体阳性的凋亡细胞,缺血损伤后5d,凋亡细胞达到高峰。结论:海马CA1区尽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最佳给药时间窗。方法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GF侧脑室注射法。蒙古种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h、24h、12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min再灌注72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其中以NGF预处理48h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低。结论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而以NGF预处理48h脑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GABSAA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临床血药浓度异丙娄(3-12μg/ml)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最大电流幅值没有影响。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sIPSC)可被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所阻断。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sIPSC濉有增频作用,但对其幅度没有影响,且其增频作用可被Bic阻断。结论:临床浓度的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sIPSC具有增频作用,说明海马可能是异丙酚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心通、中风回春丸对大鼠前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前脑缺血模型,光镜下观察并计CA1区存活锥体细胞密度;并与尼莫地平对照。结果脑心通及尼莫地平灌胃给药组大鼠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密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01),但脑心通与尼莫地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中风回春丸无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脑心通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新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脑组织HSP70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6h后HSP70表达开始增高,24h达高峰,持续升高至第3天,其C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鼠脑缺血早期可诱导海马CA1区HSP70表达和合成增加,表明HSP70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突触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文秀  曹云涛  刘华庆 《医学争鸣》2004,25(16):1467-1469
目的 :观察新生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突触素的表达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新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脑组织突触素的表达 .结果 :缺血再灌注 3d突触素表达开始增高 ,7d达高峰 ,1 4d时免疫活性仍高 ,其矫正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新生Wistar大鼠脑神经细胞损伤后具有修复的可塑性 ,其时间持续至缺血再灌注后 1 4d .突触素检测能较好地反映神经元和轴突的代偿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干预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OMT1(35 mg/kg)组、OMT2(70 mg/kg)组和OMT3(105 mg/kg)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在造模前5 d预防性腹腔注射给药或生理盐水。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比,并通过HE染色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血清含量检测观察OMT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OMT各组大鼠神经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缺血脑组织和细胞的水肿程度减轻,梗死灶减少,脑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维持正常,脑梗死体积比降低(P<0.05或P<0.01);且脑缺血大鼠外周血清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增加(P<0.05或P<0.01),MDA的含量降低(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OMT可以通过影响脑缺血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干预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4.
新生Wistar鼠海马CA1区GFAP和Syp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Wistar鼠生后7~21d海马CA1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素(Syp)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动态观察Wistar大鼠生后7d、8d、10d、14d、21d海马CA1区GFAP和Syp的表达.结果海马CA1区Syp和GFAP的表达随日龄增加而增加.结论 Wistar大鼠海马CA1区GFAP和Syp的表达随日龄增加而增加,表明新生Wistar大鼠脑于生后大脑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测定GFAP和Syp是研究新生鼠脑发育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 min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三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GAP-43的动态变化及三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①脑组织病理改变:假手术组大鼠无异常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 ②GAP-43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海马GAP-43表达在再灌注后24 h时开始增高,7 d达高峰,至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GAP-43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再次严重脑缺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GAP-43表达和合成增加,GAP-43表达增加可能与神经元再生和轴突重塑有关,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代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复苏机制和脑缺血后凋亡刺激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i-WA4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20min再灌注6h,海马CA1区可见少量细胞核呈蓝染颗粒,于再灌注12h,24h,48h,3d,5d蓝染阳性细胞明显增多,5d达高峰,7d开始下降.给予亚低温治疗后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亚低温脑复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或延迟脑缺血后细胞凋亡,而抑制或阻断凋亡发生的启动级联反应为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脑缺血模型组(n=8)、路路通组(LLT,31.25mg•kg-1,n=8)及OMT35、70和105 mg•kg-13个剂量组(n=8)。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腹腔注射给药5 d,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塞体积为指标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测定大鼠血清NO及脑组织中MPO含量以探讨氧化苦参碱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35、70和105 mg•kg-1剂量组大鼠脑梗塞体积减少(P<0.05,P<0.01,P<0.001),70和105 mg•kg-1剂量组神经学评分降低(P<0.01);氧化苦参碱各剂量组大鼠血清NO及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炎可能为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组(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 mg/kg,2次/d,逐d递增5 mg,至第10 d为50 mg/kg)及对照组(用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6 d取伏隔核及海马CA1区.制作电镜标本后在透射电镜下定性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吗啡组大鼠伏隔核神经元核膜欠清晰,部分线粒体结构模糊,部分内质网有轻度扩张,而对照组正常;吗啡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部分核膜结构节段性模糊不清,部分线粒体结构模糊,嵴消失,甚至空泡变,而对照组正常.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超微结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介导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巯基去亚硝基化对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 I/R组)、给药组( GSNO组、7-NI组、MK801组、NS102组、GYKI组)及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组、DMSO组)。采用四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生物素转化法检测蛋白质的巯基-亚硝基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方法、焦油紫染色方法对nNOS巯基去亚硝基化水平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进行研究。结果与S组相比,I/R组nNOS巯基亚硝基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I/R组相比,GSNO组、7-NI组以及MK801组nNOS巯基亚硝基化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GYKI组、NS102组、DMSO组以及生理盐水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GSNO、nNOS抑制剂7-NI、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抑制剂MK801能够抑制nNOS的去亚硝基化,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鼠海马CA1区nNOS巯基去亚硝基化在神经细胞损伤中有作用,其去亚硝基化是通过NMDA受体起作用;外源性NO供体GSNO、nNOS抑制剂7-NI也能够抑制nNOS的去亚硝基化从而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