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93例(139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6.72±8.53)mo,对视力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眼(70.50%)视力得到提高,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01);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宣武医院眼科诊治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分为23G玻璃体切割组及20G玻璃体切割组,记录患者术前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时间、玻璃体出血至手术时间、术前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眼科检查结果视力、眼压、散瞳眼底情况,并行眼B超检查.两组患者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眼内玻璃体切割操作时间,术后患者1周、1、2、3月复查分别记录视力、眼压、眼底检查、黄斑OCT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G玻璃体切割组完成31例,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23.7)岁,20G玻璃体切割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18.4)岁,两组对比的手术时间:23G组(74.39±15.61) min,20G组(93.96±18.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内玻璃体手术操作时间:23G组(62.35±13.95) min,20G组(59.35±16.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d、1周、1、3月复查眼压,23G组分别为(10.46±2.11)、(11.74±2.52)、(14.26±3.11)、(14.85±3.73) mmHg; 20G组(15.20±3.33)、(14.49±3.36)、(14.76±3.50)、(15.62±4.02) mmHg,术后1d、1周眼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黄斑OCT结果:术后1周、1、3个月复查OCT结果,23G组(356.93±88.82)、(313.77±92.21)、(273.74±66.09) μm,20G组(336.50±116.1)、(301.43±100.65)、(283.69±84.39) μm,两组各复查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23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5只眼;0.1~0.2者17只眼;≥0.3者只7眼;20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4只眼;0.1~0.2者14只眼;≥0.3者6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3只眼,1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1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4 mmHg术后5天发现术眼脉络膜脱离,经激素抗炎治疗逐步吸收.20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4只眼,2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相比同样有效,完成手术所耗时间更短,但存在术后短期低眼压情况.  相似文献   

3.
Li X  Jiang Y  Ye C  Li C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2):116-118
探讨Ⅱ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严重玻璃本出血或合并血管纤维增殖引起的视网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情况下,进行玻璃全切除术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膜的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对27例28只眼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的PDRⅥ期患者采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双手进行眼内操作,如膜分离与切除,电凝止血,同时进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结果 28只眼均顺利进行膜分离与切除,仅6只眼出现医原性视网膜裂孔.经7个月至4年半随访,手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视力除1只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四切口玻璃体手术采用双手操作进行眼内剥膜和止血安全简便有效,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膜的严重PDR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大川  郭丽 《眼科》1997,6(2):91-9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理视网病变的疗铲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应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病变患者17例19只眼,其中PDRV期10只眼;PDRⅥ期9只眼。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05者12只眼,占63.1%。复发性玻璃体出血5只眼,占26.3%。结论:增殖性糖尿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广泛玻璃体出血可以观察3个月,若视力不改善,应尽早行玻璃体例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单纯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0年10月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40例(40眼),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期术后3-1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玻璃体积血切割术,术后3月视力≥0.6者10眼,视力0.1-0.6者20眼,视力数指-0.1者5眼,3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2眼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行睫状体冷凝术视力丧失。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于糖尿病性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性药物治疗长期不吸收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卯年 《眼科研究》1993,11(1):57-58
报告9例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描述了: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强调除行晶状体摘除外,尚需选择性采用视网膜切开、眼内电凝、条带剪切等措施。并对此病的分类、病因、病理及手术预后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8.
周海英  张风 《眼科》2002,11(2):87-89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严重玻璃体出血的原因,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3月住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的182例(198只眼)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玻璃体出血的16例(17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玻璃体出血中52.9%出现于术后第一天,出血原因包括纤维血管膜残端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渗血,视网膜切开,视网膜裂孔,前玻璃体纤维血管增殖等;出血并发症包括继发性青光眼,增殖膜形成等。结论: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出血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出血量大、难于吸收及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积极治疗可改善视力预力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瘦素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中的表达,探讨瘦素在PDR、PVR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0例PDR患者、20例PVR病变患者眼内视网膜前膜中瘦素的表达,以及患者的血清、眼前房水、玻璃体液中瘦素的浓度。用Chi-Square Tests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比较PDR、PVR与对照组之间瘦素表达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0例PDR患者中,有18例患者眼内视网膜前膜的瘦素受体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例PVR患者中,有3例患者眼内视网膜前膜的瘦素受体呈阳性表达,其中2例为血管纤维性视网膜前膜,1例为细胞纤维性视网膜前膜,阳性率为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检测30例PDR患者的血清、眼前房水、玻璃体液中瘦素的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20例PVR患者的血清、眼前房水、玻璃体液中瘦素的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参与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PDR患者65例80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2眼,随访期3~26个月(平均8.3个月).按Ryan and All标准比较Ⅰ组(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32眼和Ⅱ组(除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外,合并视网膜脱离)30眼的疗效.结果功能成功工组27眼,Ⅱ组13眼;解剖成功Ⅰ组3眼,Ⅱ组8眼;失败Ⅰ组2眼,Ⅱ组9眼.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PDR,仅有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组疗效优于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组,术前光定位不良患眼预后差,手术宜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至少1a,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内填充物类型、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 130例(130眼)患者分无填充物、空气填充和硅油填充3组分析,其中无填充物组45例(34.6%)、空气填充组35例(26.9%)和硅油填充组50例(38.5%)。三组患者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分别为:11.1%(5/45)、8.6%(3/35)和10.0%(5/50)。术后1a内,三组分别有97.8%、94.3%和92.0%患者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眼内填充物在减少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避免视网膜脱离方面并没有优势。术中没有视网膜裂孔时应用眼内填充物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1因早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在我院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48例48眼,记录术前和术后1 mp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眼压、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以及眼底病情的变化,随访时间4~18mo。

结果: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提高43眼(90%),视力≥0.12者36眼(75%),视力≥0.3者15眼(31%),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0)。术后有6眼(13%)低眼压,5眼(10%)发生脉络膜脱离,13眼(27%)出现前房炎症反应,16眼(33%)术后早期高眼压,10眼(21%)术后玻璃体腔出血,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未发生。

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硅油( silicone oil, SO )、全氟丙烷( perfluoropropane,C3 F8)、平衡盐液( 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三种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并发玻璃体积血( vitreous hemorrhage, VH )的填充效果,探讨其在PDR玻璃体手术中的使用价值。
  方法:2008-06/2014-06在我院确诊为PDR并发VH,共60例74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反复检查眼底情况以确定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物。按填充物不同分成三组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三组术前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视力SO组与C3 F8组,C3 F8组与B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O组与BSS组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O组与C3F8组比较, C3 F8组与 BS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O 组与 BS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明显改善(P<0.05)。三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其中SO发生率为50%,C3 F8组为56%,BSS组为44%。
  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VH患者的术后视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由于填充自身理化性质及患者病情不同,仍存在一定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龚凌  姜德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159-1160
目的:探讨在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dvanced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20G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可应用23G玻璃体切割头代替眼内膜剪。方法:前瞻性非对照病例研究。对27例27眼经眼底检查和B超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施行20G玻璃体切割术,术中以23G玻璃体切割头代替眼内膜剪清除新生血管膜,术毕完成全视网膜光凝,17眼灌注液填充,6眼填充12% C3F8,4眼填充硅油。随访3mo。分析患者玻璃体手术起止时间、术中发生的医源性裂孔数、手术中视网膜出血需电凝的次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35~120(平均79.19±29.82)min; 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共2例(7%)。术后随访3mo,BCVA〉0.1者9眼,0.05~0.1者10眼,〈0.05者8眼。视网膜在位25眼(93%),2眼术后硅油下视网膜仍未完全复位。结论:在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晚期PDR时,完全可以用23G玻璃体切割头代替眼内膜剪清除新生血管膜。  相似文献   

15.
陶勇  姜燕荣  黎晓新 《眼科新进展》2008,28(2):119-121,124
目的 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后采用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方法 对451例(53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连续性病例从视力预后、视网膜复位、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白内障形成、玻璃体再出血的角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依据术前或术中是否出现视网膜裂孔来选择眼内填充物,总的视网膜在位率92.54%;保留灌注液患者显示出更好的视力提高率(76.24%)和视网膜复位率(92.00%),低的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2.78%)和白内障发生率(8.11%),保留灌注液和填充其他填充物总视网膜复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保留灌注液、填充气体、填充硅油的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均以少量为主,以填充气体组的再出血率最低(10.14%).结论 术前或术中是否合并视网膜裂孔是PDR病例玻璃体手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重要因素,PDR Ⅵ期并不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术中医源性裂孔形成可以减少硅油或气体的使用,以避免二次手术硅油取出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术后早期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6/2018-01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PDR患者100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1mo内)是否发生玻璃体出血分为早期玻璃体出血组(27例)和无玻璃体出血组(73例),分析术后早期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抗VEGF治疗、术前存在纤维血管膜增殖、术中视盘新生血管出血、术中注入气体情况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术前存在纤维血管膜增殖、术中存在视盘新生血管出血是导致术后早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术后早期玻璃体出血主要发生于眼底病变严重者,术前存在纤维血管膜增殖及术中视盘新生血管出血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在治疗早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患有PDR合并有玻璃体积血需要行平坦部PPV患者60例60眼。依据患者注药时间分为术毕联合康柏西普注射组(A组)20例20眼、术前康柏西普注射组(B组)20例20眼和无注射(C组)20例20眼三组进行观察分析,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术中情况、术后预后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前基本情况及手术时间均无差异,三组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裂孔、硅油填充,术后均未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三组术后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改善(P<0.05),注射组(A组和B组)术眼术后BCVA改善程度均优于无注射组(C组),均有差异(P<0.05)。A组术后晚期玻璃体积血(术后1mo之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均P<0.05)。注射组(A组和B组)术眼中央视网膜厚度在术后1、3、6mo均低于无注射组(C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术毕注射康...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examine the evolu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preretinal hemorrhage under silicone oil after diabetic vitr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44 cases of primary diabetic vitrectomy with silicone oil infusion were reviewed in a 3-year period.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was used preoperatively for cases with active proliferation, and in all cases at the end of surgery.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postoperative extent of preretinal hemorrhage, blood reabsorption time, and reproliferation and treatment results were assessed.

Results

Maximal blood distributed in thin and scattered patterns (23 cases), thick and localized patterns (10 cases), or thick and scattered patterns (10 cases) developed within 1 week after surgery, and was largely reabsorbed within a month with improved postoperative vision. Confluent blood extending to the midperiphery (one case) resulted in severe fibrosis and detachment. Complications included fibrotic plaque (two cases), and fibrous band and thick membrane (seven cases). Six cases underwent preretinal tissue removal. Vision improvement≥3 lines was noted in three cases.

Conclusion

Most of the rebleeding occurred within the first post-op week, with gradual reabsorption in the posterior pole within 4 weeks; widespread confluent bleeding might result in severe reproliferation and detachment. A major complication of preretinal bleeding was the formation of preretinal fibrosis. Re-operation achieved a mild VA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23G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早期术后玻璃体积血(PVH)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69 例(69 眼),根据有无术后早期PVH将其分为早期PVH组(19 例)和无早期PVH组(50 例),分析人口学资料、全身疾病及眼部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 检验比较2 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早期PVH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早期PVH的发生率为28%,该组平均年龄(49.6 ± 8.7)岁;无早期PVH组平均年龄(57.3 ± 10.0)岁,早期PVH组年龄较小(t=-2.969,P=0.040),而其他全身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PVH组和无早期PVH组眼部因素中晶状体状态(χ2=3.933,P=0.047),术前是否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χ2=4.784,P=0.029),眼底是否有纤维血管膜增殖(χ2=8.180,P=0.004),术中是否发生视盘新生血管出血(χ2=11.147,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眼部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盘新生血管出血、纤维血管膜增殖OR值分别为6.249(P=0.012)、4.833(P=0.028)。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PVH主要发生在眼底病变严重的PDR患者,视盘新生血管出血和纤维血管膜增殖会增加术后早期PVH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