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中医认为多与肝、脾、肾三大脏器相关,以血脉不通为标,面部或体表色素沉着为主症;西医则认为与家族遗传、种族差异、紫外线照射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疗法多样,主要有预防紫外线辐射、局部增白剂、化学换肤等。此外,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采用中药内服、局部外用、针灸等。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疗法主要以调控体内抗氧化、内分泌及黑色素代谢为主,虽能一定程度解释作用机制,但对中医药外用调控黄褐斑作用机制的探讨仍存在一定局限。随着皮肤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提出及深入研究,NEI网络以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实现整体功能调控的作用得到广泛的验证与认可,本文在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及目前中医药的调控进展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可能通过调节体表NEI网络发挥局部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探讨,以期对黄褐斑的治疗及中药外用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还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多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优势突出,具有鲜明的诊疗特色。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近年来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也正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的记载,提示糖尿病的发生与五脏皆有关。通过收集整理消渴相关古籍文献,按照中医理论框架“集成-归真-纳新”的基本构建原则,基于中医脏象理论,分析五脏虚损致消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脏虚弱,失于疏泄,情志失常郁而化火;心脏虚弱,心阴耗伤,内生燥热;脾脏虚损,失于健运而运化失常;肺脏虚弱,燥热之邪伤肺,津液失于输布;肾脏虚弱,肾阴亏虚,固摄无权,气化无力不能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总的来说为阴虚热盛。以五脏为空间维度构建消渴治疗框架。总结出消渴的治则治法主要有疏肝理气、调畅情志,清泻心火、滋阴润燥,升补脾阳、健脾除湿,清肺润燥、养阴生津,滋阴补肾、温肾助阳等。通过构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理论框架,旨在搭建起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期为中医古籍文献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新思路,为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阴阳学说从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发展渗透至中医学领域,阐释生命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其认识演变历时漫长.两千年来一直将其局限于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也的抽象概念,何复东老中医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并借鉴上海沈自尹院士对肾本质的实验研究思路,创新了阴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转移与中医脏象理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脏象理论分为4型,记录患者肝癌转移情况与转移部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肝肾阴虚型20例,肝胆湿热型10例,气滞血瘀型10例,脾虚湿困型10例,转移率分别为40.0%、50.0%、40.0%和40.0%,转移率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主要转移部位(可合并):脑转移10例,淋巴结转移14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8例,不同证型肝癌转移部位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转移患者中,E-钙黏素(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hy-1、CD34、CK-7的阳性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转移多为淋巴结转移与脑转移,可伴随有E-cadherin、VEGF、Thy-1、CD34、CK-7表达异常,但是与中医脏象理论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左归丸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近10年公开发表的中西医药学术期刊,发现左归丸至少可治疗西医50种以上的疾病,尽管其适用于临床的病证复杂多变,但总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功能的衰退和失调密切相关,辨证要点为“形衰精亏”。实验研究初步提示,左归丸对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环节和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民 《江苏中医药》2005,26(10):1-4
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宏观性、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的特点。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中医脏象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机遇,期望在保持和发扬中医脏象学说理论特色的基础上,在中西医结合的团结协作中,将宏观辨证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同时积极吸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科学等现代科技的新成果,不断实现中医脏象研究的思维与方法创新,使脏象研究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及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中医养生学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与应激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运动、睡眠、遗传、心理异常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中医在防治亚健康中有其独到的优势,养生方法能调节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以恢复或增强自稳态,改善亚健康状态.应进一步加强中医养生学防治亚健康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湿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难治病之一,具有反复性、瘙痒性、渗出性、对称性、多形性、易发展成慢性等特点。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抗组胺药物为主,治疗效果并不稳定,且停用激素后,不良反应较多,因此相对于西医治疗来说中医辨证治疗更有特点及优势。以脏象理论为主要切入点,从脏象角度探讨湿疮的发病机理以及用药思路。认为五脏功能失调与湿疮发病密切相关,对于不同证型的湿疮,可按脏腑辨证分类,分别从五脏论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医免疫的概念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天丽 《世界中医药》2011,6(4):277-279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都是由于人体在与致病因素的正邪斗争中正不敌邪,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内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古训就是说正气旺盛时(免疫功能正常)能驱除内外病邪,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时(免疫功能有缺陷或低下的情况),则不能胜任保卫身体健康的职责,而发生各种疾病。中医的正气论能归纳为现代免疫医学的三个功能表现:防御疾病,自稳功能,监视功能。由于经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是针灸对免疫机制产生作用的重要体系和具体途径,所以针灸治疗学在调节免疫和促进机体康复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β-内啡肽与中医脾虚证在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两者之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医脾的本质,为进行中医五脏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大品种具有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高的基本特征,中成药大品种不仅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关中医药事业与产业,意义重大。本文以中医理论创新与中药大品种为切入,在回顾中医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与模式的基础上,强调有效方药的创制是理论创新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并以风咳理论与苏黄止咳胶囊、络病理论与通心络胶囊为例予以说明。提出以中成药大品种为载体,实现中医理论创新研究的思路与策略,即在梳理和分析中成药大品种组方规律与功能主治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其蕴含的理论内涵,不仅强调普遍的理论认识,更应关注应用独特的药物及其配伍;不仅仅满足揭示中药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更应通过中成药大品种作用机制研究,探索未知或可能的新靶点、新通路和新机制,从而促进科学发现,引领医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阻止或逆转其病程进展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血管外膜不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旁观者。作为重要参与者,外膜在斑块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膜内细胞的功能性变化与AS密切相关,比如外膜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干细胞/祖细胞、滋养血管以及补体等均可参与AS发生发展。同时中医药通过调控血管外膜在防治AS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综述近十年血管外膜内细胞成分在AS过程中的变化及中医药通过血管外膜调控A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AS的机制研究和中医药治疗策略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查阅了近五年中国知网数据库115篇文献,综述了中药治疗TBI的研究进展,从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成方、单味中药、中药注射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耐受是指机体在遭遇严重的缺血性损伤时的一种内源性脑保护现象。缺血预处理是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有效手段,但因其本身的有创性和受伦理限制,难以在临床中实施。研究发现,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在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中药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有着独到优势。本文就近年来ERK信号通路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以及中药干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当前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干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减轻西药不良反应、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临床上通过心理调摄、针灸治疗、分期论治、分型论治、专方治疗、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概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血液葡萄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IR)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利用障碍;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血糖蓄积。中药降糖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有待阐明。中药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改善IR、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从而改善糖脂代谢,治疗糖尿病。本文基于近10年中药(中药活性成分、单味药、复方)降糖的研究型文献,围绕中药从抗氧化应激、抗炎、调控葡萄糖转运通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异位脂沉积、抑制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外泌体改善IR,刺激胰岛素分泌、调控胰岛B细胞分化、损伤、凋亡、再生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2大方面,系统梳理、归纳总结中药潜在降糖机制,并立足当前中药降糖研究领域,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中药治疗DM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慢性脑损伤存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本文通过对有关慢性脑损伤发生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将慢性脑损伤按发病机制分为外源性损伤和内源性损伤2大类;并指出了对慢性脑损伤的中医学认识以及病因病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是指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供血、供氧之间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及常见病因,能够导致心脏的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由于该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多种因素及机制均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该病的发生环节,故研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心肌缺血发生机制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阐述心肌缺血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研究、治疗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中近1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中医药、胃溃疡、临床"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stric ulcer,clinical",检索式分别为"并"和"and"。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100篇,英文文献25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剔除重复及不规范的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结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以辨证分型、专方加减、中西医结合、中医其他方法治疗的内容为多,这为广大中、西医工作者们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研究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