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药》2019,40(2):156-160
目的 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 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和丙泊酚 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用于70岁以上患者全髋骨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70岁的择期全髋骨置换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依次分为A组(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28例,B组(丙泊酚 瑞芬太尼全身麻醉)30例。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和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术后24 h麻醉随访调查麻醉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各记录时间点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血压或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波动(P<0.05)。B组患者围术期心血管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多于A组患者(P<0.01)。A组患者中,20例术后直接回病房,8例在麻醉恢复室观察0.5~1 h;B组12例术后控制呼吸直接回重症医学科病房, 7例拔除气管导管,回重症医学科病房;11例在麻醉恢复室观察1~2 h。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情况显著增加(P<0.05),同时麻醉满意度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适度剂量的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是高龄患者全髋骨置换术时一种合宜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剖腹产新生儿Apgar评分为基准,研究全身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探讨能够用于剖腹产的安全、有效、快捷的麻醉方法。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全身麻醉用于剖腹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为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组。检索时限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10月12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32个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包括试验组1 289例和对照组1 887例,研究对象均为ASA I-II级的孕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影响的meta分析显示,全身麻醉与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D=-0.18,P=0.009),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对剖腹产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更小;②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影响的meta分析显示,全身麻醉与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D=0.00,P=1.00);③I-D时间的meta分析显示,全身麻醉组的I-D时间较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组短,全身麻醉具有明显的优势(MD=-9.04,P < 0.001)。结论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的差异仍然不明确,但是全身麻醉用于剖腹产手术在娩出胎儿时间上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余金素  董斌 《安徽医药》2018,39(3):346-34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骨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专病规范化设计的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第2天、第7天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康复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Harris评分、牛津大学髋关节(O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Harris评分、OH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O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路径,能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能够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赵少华  郑立东  张振云  李忠杰  张震 《安徽医药》2019,40(12):1405-140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肺癌手术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复苏康复技术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系列康复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麻醉药剂量、术后康复效果、术后48 h的镇痛效果、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复苏指标(麻醉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低体温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康复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自主咳嗽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疼痛评分(NRS)比较,不同时间点NR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NRS评分无交互作用(P > 0.05)。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术后不同时间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康复技术和时间对术后CRP有交互作用(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7.41%)、肺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18.52%)低于对照组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对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老年患者。以单双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开展单独全身麻醉处理,观察组则开展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处理。分析两组术后镇痛情况,手术前后H-FABP、B-FABP水平,术后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时的NR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均P <0.05)。术后6 h观察组血清H-FABP、B-FAB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均P <0.05)。术后1 d、术后3 d时观察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抑制H-FABP、B-FABP水平升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汪贻娟  王金玲 《安徽医药》2019,40(6):693-696
目的 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庐江县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Teach-back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围手术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48小时及术后96 h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查宝娣  汪超  谢加兵 《安徽医药》2020,41(5):584-586
目的 探讨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延续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发生率及术后4、12、24周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一例假体脱位,对照组脱位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24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可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3~2015年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35~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AP组、IHN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30例。TAP组和IHN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或IHN阻滞,再经静脉麻醉后手术,CTR组直接采用静脉全麻后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和记录术后12、24、48小时 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术后镇痛剂使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和IHN组的12小时和24小时VAS评分低于CTR组(P < 0.05),而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体镇痛评分高于CTR组(P < 0.05)。TAP组和IHN组术后12、24、48小时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和镇痛剂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和IHN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二者的镇痛效果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平卧位与侧卧位腰丛神经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平卧位腰丛神经阻滞组(SPLPB组,60例)和侧卧位腰丛神经阻滞组(LPLPB组,6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分别在平卧位和侧卧位下行腰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体位摆放用时、神经阻滞时间、腰丛穿刺尝试次数、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2、24 h的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SPLPB组患者的体位摆放VAS评分低于LPLPB组,体位摆放用时、神经阻滞时间均短于LPLPB组,腰丛穿刺尝试次数少于LPL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2、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高于术后1 h,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方案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抽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骨科住院部治疗的82例老年髋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划分组别,对照组(n=41)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0.6 mL·kg-1的0.2%罗哌卡因FICB镇痛,观察组(n=41)在完成单次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注射后置管持续镇痛;统计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感觉阻滞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4、T5时刻观察组感觉阻滞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时刻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置管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刻2组阻滞有效率比较、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髋置换患者术中采用髂筋膜间隙置管持续阻滞镇痛效果好,无操作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所发挥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9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腰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不同麻醉后的麻醉质量、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满意度等,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Ramsay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剩余药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例,占10.64%)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6例,占12.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43例,占91.49%)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对照组(44例,占93.62%)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4.
梁纯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76-2977
目的比较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神经阻滞与单纯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行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65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行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记录两组术中全麻药物用量、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清醒拔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全麻药物用量少,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变化小,术后30 min内清醒、拔管例数多且无明显躁动和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单纯全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宋涛 《安徽医药》2017,38(3):324-326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静脉吗啡镇痛,试验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吗啡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早期恢复质量指标、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6 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进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4 h吗啡总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吗啡镇痛对腹部手术的镇痛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6.
汪东学  金侃 《安徽医药》2015,36(5):589-591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用于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老年桡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S组(50例)和P组(5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仪和传统异感法定位下予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S组操作,臂丛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满意度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应用于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朱洁  洪黎霞  陈光彬  崔雯 《安徽医药》2019,40(7):822-825
目的 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应用无痛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10月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麻醉复苏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麻醉复苏室护士"一对一"责任制护理、转移注意力法护理、超前镇痛用药的护理等一系列无痛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复苏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比对照组短,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NRS评分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护理能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患者急性疼痛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药》2018,39(2):182-18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老年患者7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都给予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观察组选择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未出现明显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神经损伤、术后呼吸道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6%和(7.11±0.45d),而对照组分别为23.1%和(9.33±0.51d),观察组的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12.94±2.84)分和(10.49±2.44)分,都明显高于术前的(5.37±1.49)分和(5.42±1.33)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保证术中血压、心率的稳定性,加快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