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昭朝  贾云  司延斌  庆昕  杨静  赵志刚 《中国药事》2020,34(9):1109-1114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提高PIVAS成品输液的分拣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比较该系统使用前、后日均分拣工作量、分拣时间、分拣劳动强度、分拣差错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PIVAS工作环境及成品输液分拣工作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人工分拣比率降低为3.29%,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缩短5.97 s(61.80%),人均每日步行数下降45.08%,总差错率下降87.93%,临床各科室对PIVAS的满意度提升了10.92%。结论: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PIVAS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差错,可将药师从繁琐的分拣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该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了PIVAS自动化信息建设。  相似文献   

2.
杨爱霞  辛月 《中国药师》2015,(10):1836-1837
摘 要 目的: 分析评价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经过流程优化后的效果。方法: 药师、护士一对一分组配置,由药师完成配置前、配置后的药品、溶媒及空安瓿的核对工作,护士按照操作规范完成输液配置。对比优化前和优化后5个月时间的配置工作量、各环节差错量、 安瓿或成品破损情况等。结果: 流程优化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相同的工作量使用的时间较以往减少约0.5 h,出现差错的几率下降40%以上,配置前及配置过程中安瓿破损减少60%。结论:优化PIVAS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静配中心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防范差错提供思路。方法:根据2012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静配中心差错登记本及工作量统计表,计算和比较各个不同时期的差错率,并对各配置环节出现的各类差错分类汇总,分析比较。结果:我院静配中心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共配置成品输液1124074袋,发生差错141袋,差错率为0.125‰,自运行以来差错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在各环节的各种差错中,退药处理失误、加药错误和用错注射器占有较大比例。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可降低静配中心差错率,静配中心对于差错的防范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于丽婷 《中国药师》2017,(4):771-773
摘 要 目的:通过对两组药师化疗职业防护情况的对比和分析,发现某院对药师化疗职业防护方面的缺点和不足。方法: 应用《医护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况调查表》,采用随机数表法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静配组,PIVAS)药师和门急诊输液中心(输液组,OUIVA)药师中各随机抽取30名接触化疗药物的药剂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药物冲配室防护条件、药师防护状况、药师培训状况等。对两组药师问卷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整体上药师对化疗药物危害及防护措施认识较差。静配组在使用防护用具及采取防护措施等多个方面明显优于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化疗药物的危害、危害途径认识不足,对化疗职业防护措施执行率较低,医院没有健全的防护制度和充足的防护设备。  相似文献   

5.
吴萍 《中国药事》2017,31(5):560-56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静配中心)于2016年6月至8月审核处方过程中发现及纠正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审核2207份中药注射剂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46例,不合理医嘱主要为溶媒选择与用量、药物剂量、联合用药、配伍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结论:静配中心的建立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起到了应有作用,而不合理医嘱的数据也反映出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临床医师、静配中心药师以及护士的审核等环节进一步改进、完善,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优化前后的效果,验证优化后流程的优越性,以提升工作效率。方法: 药师和护士按照操作规范完成配置工作,然后药师、护士一对一分组,由药师承担配置前后的药品、溶媒、空安瓿的核对工作,比较优化前后6个月时间内的配置工作量、各环节总工作效率、差错率、医嘱不合格率、耗材成本等情况。结果: 流程优化后,工作效率由12.86(秒/袋)提高至4.89(秒/袋),差错率由0.87%降低到0.13%,医嘱不合格率由0.87%下降到0.06%,耗材成本下降了39.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PIVAS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郭首兵  李永兵 《中国药事》2017,31(7):824-82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全体药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对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较多、窗口发药效率低和药师调剂差错较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确认结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发生次数由每周156次下降到48次,药师每小时发药处方由102张提高到161张,调剂差错由每周12件下降至每周5件,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5.6 min减少至3.2 min,退药事件由每周36件减少到17件。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工作效率,改善了药师工作质量,降低了调剂发药错误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减少了患者退药事件,该院药学服务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静脉药物调配中差错应用的效果。方法: 为实现“降低配置差错”,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每周差错发生总数为指标分析现状,以“二八法则”计算出改善目标值。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采用鱼骨分析法并依据“二八法则”找出主要原因,总结出对策并实施。最后以实施前后无形和有形成果为依据检验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在推行品管圈活动之后,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数由47件/周,下降到22件/周,目标达标率为104.1%,进步率为53.2%。参与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和信心均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有明显提升作用,通过开展该管理手段能够深入发掘和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内部所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制定解决对策,可有效地提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护士服务观念,提高药师在控制配置中的质量管控能力,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用药监护及用药干预,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2015年5月-2016年11月一病区所有床位全部住院患者进行用药监护、教育,包括用药时间、服药方法、药品保存、药物相互作用等。结果:共监护1155例患者,发生用药5384次;累计发现用药差错677次,其中服药时间错误485次(占总差错71.6%),服药方法错误116次(占总差错17.2%),药品保存错误76次(占总差错11.2%);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对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分别由10.4%~70.6%提升至86.5%~100%。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指导患者用药,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老年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人住院患者营养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全院住院患者营养药品的使用率、使用结构变化,应用营养药品患者的疾病分布。结果:2011~2015年,住院患者的营养药品占住院药品总金额的比例维持稳定,肠外营养(PN)药品约占2.56%,肠内营养(EN)药品约占1.79%。PN用药人数占同期出院人数的比例自5.90%上升至6.31%,EN用药自1.53%上升至2.15%。PN药品的人均日用量自0.16瓶(袋)上升至0.23瓶(袋)。其中配置全合一三升袋占PN总使用人次的比例自6.55%上升至13.66%,多腔袋自28.84%增至36.58%,单瓶输注现象同比下降,降幅达36.11%。EN人均日用量稳定波动于0.11~0.13瓶(袋)。消化道恶性肿瘤、肠梗阻、梗阻性黄疸、血液肿瘤、急性胰腺炎等是PN的主要患者人群。脑血管疾病、呼吸衰竭、呼吸系统感染以及运动神经元病变等是使用EN的主要患者人群。结论:近5年我院营养药品的使用率逐步提高,不同类型营养制剂的结构变化表明临床选择基本合理。使用营养药品的患者人群符合指南推荐,并有我院特色。未来需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系统,为PIVAS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智能审方、智能摆药、扫描核对、智能轨道运送等系统模块, 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应用前后不合格医嘱率、摆药效率、差错件数、人员效率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该系统运用后, 实现了自动审核医嘱、智能分拣摆药、智能扫描核对、成品输液自动运送;不合理医嘱由原来的0.10%下降为0.06%,摆药贴签用时由每日(4.35±0.48)h 缩短至(3.15±0.31)h;每日调配内差由(4.23±0.82)件降低至(1.52±0.24)件;药品破损由每日(2.78±0.24)件降低至(0.69±0.74)件;成品输液打包分拣差错由每日(6.78±0.45)件降低至(2.36±0.14)件。每日可减少排药人员1名,减少外送人员1名。结论:PIVAS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药学服务水平,降本增效,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实践的主要情况,收集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启用前、后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件数等数据信息,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院PIVAS的自动化系统由智能贴签系统、智能退药模式、智能配液系统、智能责任追溯系统、智能分拣系统组成。自动化系统使用后,每日贴标签的用时由(1.97±0.19)h缩短至(1.15±0.17)h;每日贴签差错由(6.51±1.24)件降低至(0.53±0.30)件;每日配液用时由(1.73±0.20)h缩短至(1.41±0.62)h;每日分拣成品输液的内部差错由(3.52±1.68)件降低至(0.03±0.16)件。结论: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和防范差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秉霞  王相峰  张永凯 《中国药事》2017,31(11):1364-1369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与临床科室电话咨询沟通中涉及的问题,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改进前)PIVAS接收的电话咨询记录进行整理统计,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并实施了优化PIVAS信息系统、建立微信通知平台、简化临床科室名称、统一时间处理不在PIVAS范围的无效医嘱、完善工作制度等改进措施。统计整理2017年2月15日至3月17日(改进后)的电话咨询数量,与改进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PIVAS的电话咨询数量由改进前的1809例/月降至840例/月,其中医嘱作废下降率为61.54%;审核医嘱停药下降率为60.15%;成品输液分科差错下降率为59.62%。结论:通过优化PIVAS信息系统,实现了当日各批次医嘱查询互不影响、有效拦截不在PIVAS的医嘱、药品库存不足时及时提醒临床科室、简化临床科室名称降低了分科差错率、统一时间处理无效医嘱减少了患者出院处理无效医嘱的等待时间。总之,完善PIVAS相关制度,提高了药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减少了临床科室电话咨询频次。通过有效沟通,使PIVAS与临床科室互相了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并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核对岗位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统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格成品问题及占比,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影响药师成品核对质量的相关因素,从成品核对耗时、药品调配残留判定标准、工作内容及岗位说明等方面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不合格成品检出率。结果:共发现11种不合格成品问题,19个成品核对质量影响因素,成品核对耗时平均11 秒/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针对问题编制标准化工作内容及岗位说明,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后不合格成品检出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构建成品核对岗位标准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加强成品核对岗位管理,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差错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对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数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每周84.75件,降低至改善后的每周35.44件。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PIVAS内部问题,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早八点静脉输液的审核分科速度,确保患者准时用药,安全输液。方法:以自愿方式参加组成小组,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七大手法和PDCA循环进行活动。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早八点输液审核分科速度从每小时每人794.3瓶提升到每小时每人1028.4瓶,进步率提高29.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参与者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荣誉感、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审核分科速度,更好服务于病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用药错误前瞻性、系统性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借鉴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失效模式危害性进行分析,对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高的9个中等风险的失效模式进行改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优先改善的9个中等风险的失效模式降为3个,共下降116个RPN值,下降幅度达52.25%,除适应证错误外,其他失效模式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AS的用药错误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IVAS应重点防范违反无菌操作。FMEA和FMECA是适合事前防范PIVAS用药错误的质量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北京友谊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1年1至6月期间出现的各类差错,并对此进行分析,其中内差错发生率为1.44‰,出门差错发生率为0.105‰,主要发生在调剂、配置和成品输液核对等多个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防范措施,以减少PIVAS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整合并优化自动化设备与软件功能,优化工作流程,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IVAS) 调配工作风险。方法:对PIVAS 工作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针对现有操作系统功能的不足,结合自动化设备的运用对软件功能进行升级,通过数据统计评估改进后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流程与软件功能的整合,PIVAS 差错率同比下降40.63%,不合理医嘱数同比下降26.28%,药品损耗金额同比下降46.79%。结论:在采用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对PIVAS 运行中的问题通过软件功能的改进与优化,整合了医嘱审核、批次分配、药品管理等功能,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及药品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