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Radimetrics系统对CT辐射剂量的数据分析,评估扫描方案能否达到辐射防护的要求。 方法把Toshiba Aquilion 64排和Siemens Emotion 16排CT的3980例患者数据自动传输到Radimetrics工作站,并生成患者靶组织及敏感组织辐射剂量报表,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出头颅、胸部、腹部、盆腔CT检查的辐射剂量分布情况并行t检验。 结果(1)头颅、胸部、腹部、盆腔CT平扫的辐射剂量的中位值分别为2.31、4.82、3.65、4.48 mSv;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的中位值分别为4.58、9.58、10.51、8.71 mSv。(2)多数患者辐射剂量在ICRP103报告书范围内,仅有80例超出范围;(3)与扫描部位越邻近的组织,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大;(4)动脉期、静脉期的辐射剂量低于平扫;(5)64排CT辐射剂量小于16排CT。 结论Radimetrics系统可通过对CT辐射剂量分析来有效评估扫描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国放射诊断检查特别是CT检查的频次迅猛增加, 已经成为国民人均辐射剂量的最大人工辐射来源, 并有可能超过天然辐射源的贡献。临床诊疗活动中, 患者和受检者短时间内可能进行多项目、多频次的放射诊断成像, 所接受的累积辐射剂量较高, 甚至一天检查的剂量贡献超过50或100 mSv, 从而对其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 有必要对放射诊断辐射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控制管理, 以尽可能降低过高剂量及其辐射危险的发生概率。本文对放射诊断辐射风险的国际认识、我国放射诊断设备和检查频次、放射诊断辐射剂量及其管理现状进行阐述, 并就辐射剂量的管理提出应对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低螺旋CT辐射剂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CT诊断一个临床指征其益处远多于潜在风险,但CT曝光辐射的潜在风险仍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提醒放射医生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必须将辐射剂量降低到尽可能低水平(ALARA)。为达到ALARA标准,必须合理使用CT,并根据具体的诊断任务而进行调整。就CT辐射输出测量的概况、辐射剂量的合理使用和优化以及降低辐射剂量的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CT诊断一个临床指征其益处远多于潜在风险,但CT曝光辐射的潜在风险仍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提醒放射医生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同时必须将辐射剂量降低到尽可能低水平(ALARA).为达到ALARA标准,必须合理使用CT,并根据具体的诊断任务而进行调整.就CT辐射输出测量的概况、辐射剂量的合理使用和优化以及降低辐射剂量的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优化CT扫描参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检查中如何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保护患者,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作为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文从CT检查辐射剂量、优化参数及降低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途径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层CT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层CT(MDCT)可进行快速扫描和大范围容积扫描。与单层CT(SDCT)相比,MDCT特有的参数可能增加或减少受检者剂量。早期研究表明MDCT所致受检者剂量高于SDCT,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剂量相似甚至MDCT的剂量较低。多层CT主要依靠CT的合理使用来降低辐射剂量。CT检查正当化判断是临床医生与放射医师共同的责任。扫描参数应根据扫描指征、受检者体形、年龄及扫描范围设置,并使用自动曝光控制等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对临床医生和CT工作人员进行CT辐射防护培训有助于CT检查正当化及扫描方案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经过放射诊断专家、影像技术专家、辐射防护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10多年的探索,一项基于大规模国内调查数据而建立的CT检查成年人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DRL)以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637-2018)形式发布。其制定原则和方法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成年人常见CT检查项目,与国外的DRL比较,整体处于一个合理或较低的剂量水平。给出的50%分位数(可能达到水平)和25%分位数(异常低剂量的提示水平)作为辐射剂量优化指导的额外工具。在日常放射诊断活动中,使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临床诊断任务相匹配,降低非正当过高或过低剂量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武汉地区方舱医院使用的CT方舱放射诊疗安全与放射防护水平。方法 现场调查CT方舱的总体布局、放射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并对CT方舱放射防护水平、CT剂量指数进行检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CT方舱总体布局基本合理,设置的放射防护设施较齐全。检测23套CT方舱放射防护水平,合格20套,合格率87.0%,3套不合格CT方舱各存在1个超标检测点,经整改后均符合要求;检测7台方舱CT的体部剂量指数,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变化幅度均在±7.5%内。结论 CT方舱放射防护效果总体较好,可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放射诊疗辐射安全与放射防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CT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 儿童生长速度快, 细胞分裂旺盛, X线会对儿童造成更严重的电离辐射损伤, 如何在保证CT诊断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是儿童影像学的重点问题之一, 但是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儿童CT辐射剂量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儿童CT检查辐射剂量使用方法, 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减少儿童所受的电离辐射损伤,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影像学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牵头组织国内相关专家, 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 经多次讨论, 对儿童头颅平扫、鼻窦平扫、颞部平扫、颈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头颅增强、胸部增强、腹部增强的辐射剂量标准达成共识, 旨在规范儿童CT检查的辐射剂量, 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移动CT头部扫描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究移动CT在进行头部扫描时产生的杂散辐射在空间中的分布,以期为移动CT的辐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CareTom移动式多排CT头部序列进行单次扫描,用TLD(LiF:Mg,Cu,P)型热释光探测器测得辐射剂量值,并用Matlab软件绘制出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结果 移动CT前方的辐射剂量稍高于后方,周围空间辐射剂量场则大致呈从前向后的“倒三角”形分布。最大数值出现在中心水平层面,移动CT正前方距离扫描孔中心最近的测量点(距中心0.5 m),为0.255 mGy。结论 移动CT头部扫描产生的杂散辐射剂量较低,但为了避免长期低剂量辐射的损伤,检查技师和其他医护人员应尽量站在移动CT机的侧面和后方2 m以外的地方,并在扫描时尽可能地配置放射防护装备。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绮  王成伟   《放射学实践》2011,26(6):672-674
由于过去几十年科技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CT检查的人数显著增加。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研究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CT检查人数呈双倍增加。美国CT的辐射剂量占整个放射诊断检查的67%,而在英国占47%。医学影像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与引起的致癌风险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东  郭小超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2013,28(3):312-314
为了降低辐射剂量并且得到临床可接受的图像,需要对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进行准确评估,但检查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与患者体型的大小和CT扫描设备的辐射输出都是相关的,本文将对更为合理的估算患者CT检查时所受辐射剂量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方法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旨在减少CT辐射剂量的教育培训计划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有10个放射机构参与了计划,优化计划内容包括组成一个小型的工作团队并开展一场关于减少辐射剂量的技术讲座。以剂量-长度乘积(DLP)来计算5个部位(副鼻窦、脑部、胸部、肺血管成像、腹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CT检查是现代医学检查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虽然它只占整个放射学检查的2%,但却占医疗过程中有效放射剂量的20%。本文通过对CT扫描中辐射效能的分析,探讨了影响CT图像清晰度的原因及造成病人放射剂量增加的有关因素,对于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估算1、5及10岁儿童胸部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致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终生归因风险(LAR)。方法 在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选取儿童胸部CT检查图像,在CT工作站上读取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CT值和面积,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推荐方法计算每个受检者的水当量直径,再结合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体型特异性评估剂量(SSDE),将SSDE转换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胸部CT检查时肺、胃、肝、甲状腺、乳腺和血液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各器官剂量为基础,采用美国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报告(BEIR)的癌症风险预测模型预测上述肿瘤的终生归因风险,其中白血病、肺癌、肝癌和胃癌是先经平均器官剂量计算出超额相对危险度后再计算肿瘤终生归因风险;甲状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先计算出超额相对危险度再经平均器官剂量求得肿瘤终生归因风险。结果 由不同性别1、5及10岁儿童CT检查所受平均器官剂量可知,年龄对儿童CT检查SSDE值有显著影响(t=24.28,P<0.05),性别对儿童胸部CT检查SSDE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1、5及10岁儿童胸部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致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终生归因风险表明,肺癌和女性乳腺癌的终生归因风险较高,女性乳腺癌1、5及10岁组的LAR分别为10.9/10万人、30.8/10万人和34.5/10万人。结论 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儿童胸部CT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逐渐减小,但CT检查辐射剂量相对于普通放射诊断仍然不容忽视,其引起的癌症风险仍需持续关注并应在放射诊断的正当性判断中得到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6.
放射诊断成像的频次和对公众的累积剂量不断提升, 带来的辐射风险引起广泛关注, 但人体所接受辐射剂量的准确测量很难实现。蒙特卡罗模拟作为以概率统计理论为指导的数值计算方法, 已应用于各种放射诊断成像的剂量评估、成像优化和辐射防护。本文就蒙特卡罗方法的原理、蒙特卡罗模拟的建模过程及其在放射诊断剂量估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建立本医疗机构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与警示值,并以此指导本院进行胸部CT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的优化,控制CT受检者所受剂量水平。方法 连续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进行胸部CT扫描的205 511例受检者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将受检者分为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改进前组为2018年度进行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共90 507例,改进后组为2019年度进行检查的受检者,共115 004例。设定2018年度胸部CT辐射剂量分布的均值为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指导水平(DRL),第75个百分位数和第2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辐射剂量诊断参考范围(diagnostic reference range,DRR)的上限和下限,第97.5个百分位数为本院CT辐射剂量警示值,超过DRR上限则认为辐射剂量偏高,超过警示值则认为辐射剂量超高。根据2018年度胸部CT超高剂量扫描的原因分析结果,对2019年度受检者的胸部CT的扫描方案与检查流程进行改进。统计改进前后行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肺癌筛查低剂量CT的受检者人次、偏高剂量扫描人次、超高剂量扫描人次、单次扫描剂量;统计改进前后因不同原因造成剂量超高的人次、占比。将改进前后两组受检者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改进后本院胸部平扫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P<0.05),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下降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P<0.05);改进后胸部增强CT受检者的平均扫描剂量与改进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减少9.18%,其中胸部平扫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分别减少3.66%、17.15%,改进后辐射剂量偏高的胸部增强CT受检者比率增加1.7%;改进后辐射剂量超高的胸部平扫CT、胸部增强CT、胸部低剂量CT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0.55%、1.06%、1.74%;超高剂量扫描的受检者中,改进后剂量可优化的受检者比率较改进前分别减少4.72%、31.49%、19.18%。结论 建立本院胸部CT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及剂量警示值有助于推动剂量优化,降低受检者平均剂量,避免高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放射诊断受检者剂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放射诊断检查对成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 选取北京市城区与远郊共10个区域的30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以1 182例X射线摄影、542例乳腺摄影和410例CT检查为研究对象,测读不同投照部位下照射野内受检者/模体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普通X射线摄影、CR摄影和DR摄影受检者剂量范围分别为0.4~24.1、0.3~13.9、0.1~15.9 mGy;乳腺受检者乳腺腺体平均剂量为0.3~5.4 mGy;CT受检者CTDIw值为28.1~96.3 mGy、CTDIvol值为7.0~23.4 mGy、DLP值为162.2~898.1 mGy ·cm。结论 个别放射诊断检查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高于国标中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值,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宁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卢桂才张国亮彭显扬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中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评价辐射防护有效程度以及辐射所致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分析了1991~1995年5年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1仪器...  相似文献   

20.
黄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93-1195
当前CT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何在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影像同时,又能减少CT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是现在各医疗部门及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作者认为CT辐射剂量的增加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从合理选择CT设备、遵循最低剂量原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受检者的防护;合理选择CT检查、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对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