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抑强扶弱推拿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抑强扶弱推拿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运用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改良Ash...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抑强扶弱推拿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肌张力、精细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9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同期采用抑强扶弱推拿法干预的9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疗程后肌张力、精细运动能力(Peabody)、四肢痉挛(M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2个疗程后,两组左腓肠肌、右腓肠肌、左内收肌、右内收肌、左腘绳肌、右腘绳肌肌电值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疗程后,两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及精细动作发育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疗程后,两组上肢、下肢痉挛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疗程后,两组股角、腘角度数高于干预前,足背屈角度数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股角、腘角度数高于对照组,足背屈角度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强扶弱推拿法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其中,约60%—70%的患儿  相似文献   

4.
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李林  林萍 《现代康复》2000,4(8):1174-1175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儿按年龄给药,剂量为每日40~75mg,逐渐增量,10~15d为1疗程,分级标准采用改良的Ashuorth评分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12例,好转20例,总有效为35例,总有效率70%。并且1~3岁与4~6岁两年龄组间存在显性差异(P<0.001)。结论巴氯芬是目前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同时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儿按年龄给药,剂量为每日40~75mg,逐渐增量,10~15d为1疗程,分级标准采用改良的Ashuorth评分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12例,好转20例,总有效为35例,总有效率70%.并且1~3岁与4~6岁两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巴氯芬是目前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同时应严密观察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循经针灸推拿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肌肉痉挛评分及运动发育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某院中进行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96例,采用掷骰子分组法,将掷出奇数的患儿纳入到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儿纳入到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患儿循经针灸推拿治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肌肉痉挛、运动发育评分、血清IL-6水平、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0级肌张力为14.58%,1级为83.33%,2级为2.08%,3级为0,4级为0.对照组治疗后,0级肌张力为4.17%,1级为62.50%,2级为29.17%,3级为4.17%,4级为0,观察组的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经针灸推拿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疾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肌肉痉挛情况,提升患儿的运动发育能力,降低了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疾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脑神经损伤不可逆理论为基点 ,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医疗康复措施 ,促进机体代偿功能 ,纠正肢体畸变 ,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改善其运动功能。方法 :运用中药、针灸、按摩、经络疏通 ,He-Ne激光低能量血管内照射 ,紫外线氧离子透入 ,03生命信息仪 ,参量阵超声药浴 ,功能训练等手段进行医疗康复。结果 :总有效率为99.4 % ,其中显效率为51.7 %。结论 :中西医综合性治疗 ,标本兼治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痉挛型脑性瘫痪拮抗肌是瘫痪肌--脑性瘫痪部分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采用主要针对拮抗肌群的按摩,或用肌兴奋仪刺激,则缓解痉挛、纠正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功能建立的效果更好,而且早期应用效果尤佳。我们分析,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支配拮抗肌群的脑组织的损伤比支配痉挛肌群的脑组织相对为重,拮抗肌是主要瘫痪肌,而痉挛为失衡释放,正如左侧面神经瘫痪时,  相似文献   

9.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医疗康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马若飞  齐有为 《现代康复》2000,4(2):202-203
目的:脑神经损伤不可逆理论为基点,运用中医相结合的综合性医疗康得措施,促进机体代偿功能,纠正肢体畸变,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改善其运动功能。方法:运用中药、针灸、按摩、经络疏通,He-Ne激光低能量血管内照射,紫外线氧离子透入,03生命信息仪,参量阵超声药浴,功能训练等手段进行医疗康复。结果:总有效率为99.4%,其中显效率为51.7%。结论:中西医性治疗,标本兼治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瘫 (CP)是一组由于脑异常发育或早期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 ,其肌张力异常包括痉挛型、肌张力障碍型及混合型等。痉挛型脑瘫临床上多见 ,约占 75 % ,其特征是在一定阻力下在增加活动速度或在一定速度下增加阻力时张力增高 ,肢体活动时由于牵张反射异常使拮抗肌的激活增加 ,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是由于持续肌收缩导致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在随意运动或维持姿势时形成肌肉激活的异常模式。在休息时可以产生异常姿势与关节僵硬 ,两种类型可发生于同一肢体 ,且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 ,因此区分这两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节段性按摩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效果及治疗前后皮-肌反射(CMR)变化。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MEB-5304K诱发电位测定仪进行CMR的测定。结果节段性按摩法治疗痉挛性小儿脑瘫的总有效率为85.42%;且显效组出波率最高,I1、E2、CCT显著缩短(P<0.01),E2/E1增加(P<0.05)。结论节段性按摩是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治疗前后CMR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特征,为脑功能的全面康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50 例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 例中35 例为早产儿(70%),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缺氧、硬肿症、颅内出血;15 例为足月儿(30%),高危因素主要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50 例患儿运动神经功能异常,全部表现为骨盆带及下肢痉挛及由此所致的姿势异常,双上肢受累较轻。平均精细运动年龄18.5 个月,粗大运动年龄8.75 个月(P< 0.01)。半数患儿同时合并斜视、语言发育迟缓和/ 或运动性构音障碍。结论:痉挛型双瘫的病因,运动神经系统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正确的认识评价有助于康复计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注意网络评估工具,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注意力的特征。方法:选取在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就诊的5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就读于昆明市经开区幼儿园的48例同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注意网络测试系统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试,选取平均反应时、总用时、正确率、错误率和遗漏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儿童注意网络的差异。结果:①注意网络平均反应时比较:在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平均反应时上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反应优于脑瘫组;在警觉网络平均反应时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注意网络正确率、错误率、遗漏率和总用时比较:两组正确率、错误率和遗漏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正确率高于脑瘫组;错误率、遗漏率脑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总用时上,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总用时略高于脑瘫组。③脑瘫组中注意网络的性别差异:脑瘫组男、女童在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④对照组中注意网络的性别差异:对照组男、女童在定向网络、执行网络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4.
推拿养肝柔筋法对脑瘫患儿斜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推拿养肝柔筋法治疗脑瘫患儿斜视的疗效。方法 60例伴有斜视的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 (3 0例 )和对照组(3 0例 ) ,前者采用推拿养肝柔筋法治疗 ,后者不做治疗 ,同时 ,3 0例非脑瘫斜视患儿作为观察组 ,治疗手法同治疗组 ,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 6例、好转 16例、无效 8例 ;对照组 :临床痊愈 1例、好转 2例、无效 2 7例 ;非脑瘫观察组痊愈 1例、好转 10例、无效19例 ;脑瘫治疗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非脑瘫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养肝柔筋法对脑瘫斜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可行性。 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偏瘫或双瘫)患儿36例为试验组,同期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二维灰阶高频超声及剪切弹性成像检查试验组偏瘫侧或肌张力较高一侧、对照组随机一侧的腓肠肌内侧头,记录肌肉厚度(MT)、肌纤维长度(FL)、羽状角(PA)和剪切波速度(SWV)。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估试验组腓肠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 结果 试验组腓肠肌内侧头MT、FL显著小于对照组(|t| > 3.937,P < 0.001),PA、SWV显著大于对照组(|t| > 6.105,P < 0.001)。试验组MT、FL与GMFM评分呈正相关(r > 0.391, P < 0.05),SWV与MAS评分呈正相关(r = 0.734, P < 0.001)。 结论 超声成像可用于量化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和硬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学龄前S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运动训练3个月,观察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3个月.观察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智力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步行训练对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24—60个月龄具有站立(扶站或独站)功能但不能独立行走的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活动平板步行训练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活动平板步行训练。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1h,每周5次,12周为一疗程。活动平板步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5—15min,每周5次,12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下肢痉挛评分,包括改良Ashworth评级(MA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及F区百分比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MAS量化评分下降,Berg平衡功能和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BBS评分、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儿相应评定点的MAS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动平板步行训练能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有利于促进脑瘫患儿独立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