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病原菌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同一时刻行PCT检测和血培养,且培养结果为单一病原菌的血流感染患者,对其血培养结果与PC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有119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G+菌37例(31.1%),PCT浓度为0.49(0.16~1.59)ng/ml,G-菌82例(68.9%),PCT浓度为0.71(0.27~2.74)ng/ml,G+菌和G-菌PC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09)。G+菌中以肠球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3.35(0.95~28.79)ng/ml,G-菌中以肠杆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5.25(0.22~35.89)ng/ml,不同菌属感染的PCT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对于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无法判断是G+菌还是G-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刘海华  陶晓根 《安徽医药》2015,36(11):1342-1345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及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对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在明确感染的前提下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130例和非感染组70例,对其进行血清PCT、CRP和WBC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PCT、CRP及WBC计数之间的差别,并计算PCT、CRP和WBC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和CRP检测值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 < 0.05),而W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CT升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95.4%)和特异性(91.4%)要高于CRP和WBC(P < 0.05);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组患者的PCT高于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组(P < 0.05)。抗菌药物治疗后,PCT水平下降幅度较CRP大(P < 0.05),WBC变化幅度较小(P < 0.05)。结论 PCT可作为感染性疾病初步诊断的指标之一,并可用于初步判断病原体及指导判断抗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脏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以及不同抗菌药物对主要病原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针对其中101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的病例,分析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评价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10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67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培养出细菌94株,其中G-菌62株(65.96%),G+菌32株(34.04%),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等。G-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耐药率较高;G-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G+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我院PTCD术后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8.1%,67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结论 我院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抗菌治疗基本合理。建议医生积极行标本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针对主要分离菌中的G-菌,头孢曲松耐药率高,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医生减少头孢曲松的使用。对G+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可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鉴别儿童支气管肺炎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0~12周岁肺炎患儿154例,分为低年龄组(3周岁以下)、高年龄组(3周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选择同期住院没有明确细菌病毒感染幼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分别作为对照组,均在入选后行PCT、CRP测定。以血清学检测以及病原体分离、培养分别作为诊断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依据。结果 两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PCT显著高于各自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两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CRP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低年龄段儿童细菌感染组CRP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两感染组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支气管肺炎诊断中,PCT对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特异性,CRP对炎症反应较敏感,但对感染判断缺乏特异性,因此,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儿童支气管肺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优于单独的PCT或CRP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近5年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笔者单位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血液、痰、粪、中段尿、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气管套管等标本分离获得的菌株,对各年度检出菌株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送检标本检出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株数远远多于革兰阳性(G+)菌株数(平均分离率G-菌占83.2%,G+菌占16.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是近5年来主要病原菌。动态观察病原菌耐药性可见,耐药率大幅度上升,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部分检出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完全耐药。结论 烧伤科病房存在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且菌种不断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第二大优势菌种,且细菌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患儿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微泵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部肌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0.1 IU/kg,1次/2 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D4+/CD16+、CD3+、CD4+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拒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CD1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3+、CD4+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CD16+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查巍  李林 《安徽医药》2020,41(4):421-424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239例,根据血、痰培养和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1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98例)。检测两组患儿血中SAA、CRP、WBC水平,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3种检测指标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CRP、WBC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SAA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CRP、WBC诊断细菌感染时,SAA、CRP及WB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967和0.708,3项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93,其中SAA、CRP联合WBC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性最高。SAA、CRP、WBC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时,SAA与CRP的AUC分别为0.924和0.846,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46(P<0.05)。结论 SAA、CRP联合WBC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性最高,SAA与CRP联合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灵敏性最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移植性白血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性分选法(MACS)从K562细胞中分离、纯化CD34+CD38-人白血病干细胞(CD34+CD38- L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测定分选细胞活性。将6~8周雌性NOD/SCID小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200 mg/kg)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通过尾iv移植CD34+CD38- LSCs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ip给药30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腹部包块变化;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脾脏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细胞周期;CCK-8法检测各组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细胞CD34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分选前K562细胞中CD34+CD38- LSCs细胞群百分比为(9.64±1.14)%,分选后CD34+CD38- LSCs纯度可达(96.45±1.63)%;台盼蓝染色显示分选后细胞活性为(95.26±2.16)%。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生存情况较差,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显著增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下降(P<0.05);肝、脾脏结构被破坏,有大量白细胞浸润;骨髓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S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骨髓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部包块明显减小,生存情况好转,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均显著升高(P<0.05);肝、脾脏结构明显恢复;骨髓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G2/M期和S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中小鼠的骨髓细胞中存在大量的人源白血病细胞。结论 NOD/SCID小鼠尾iv移植CD34+CD38- LSCs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人参皂苷Rg1能有效缓解NOD/SCID小鼠的白血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和头孢丙烯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在冠周冲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硝唑片联合头孢丙烯片治疗,其中奥硝唑片2片/次,2次/d,头孢丙烯片2片/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口炎清颗粒,2袋/次,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冠周袋内菌群变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P<0.05)。治疗组牙龈红肿、疼痛及张口受限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革兰阴性菌(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革兰阳性菌(G菌)比例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冠周袋内细菌值及G菌、螺旋体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PCT、SAA、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及头孢丙烯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的安全有效途径,其作用可能与该治疗方案能显著维持冠周袋内菌群稳态、控制机体细菌感染以及下调龈沟液中IL-1β、PGE2和s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文珺  范晓晨 《安徽医药》2018,39(4):442-44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川崎病(KD)患儿体内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63例初诊KD患儿,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典型KD组38例和不典型KD组25例,选取同期正常健康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体内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对象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CD64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治疗前,KD组CD64、WBC、Neu%、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和不典型KD组CD64、WBC、Neu%、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4水平与WBC、Neu%、CRP无相关性(P>0.05),与PCT呈正相关(r=0.445,P<0.05);根据ROC曲线可知,CD64辅助诊断KD合并细菌感染的截断值为37.5%,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100%。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水平变化可作为KD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指标,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吴应林  吴勇  李瑞麟 《安徽医药》2019,40(12):1343-134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合肥市滨湖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7例,分为试验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n=42)和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无感染,n=45),另以同期收集的33例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炎性分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炎性分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试验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C-反应蛋白水平(CRP)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IL-17/IL-10比例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对照组IL-6、CRP水平低于感染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CD3+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对照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比、CD3+CD8+T细胞百分比和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百分比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但Th17/Treg比例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对照组Treg百分比、Th17百分比及Th17/Treg比例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存在CD3+CD4+T细胞水平下调和CD3+CD8+T细胞水平上调,也存在Treg/Th17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毒素(ETX)、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脓毒症患者,分析不同菌种[G阴性杆菌(47例)、G阳性球菌(30例)、混合感染(19例))及不同转归(死亡(29例)、存活(67例)]的脓毒血症内毒素患者的血液ETX、PCT、CRP检测情况,并以同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ETX、PCT、CRP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阴性杆菌组、混合组、G阳性球菌组、对照组ETX、PCT、CRP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存活组、对照组ETX、PCT、CRP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患者PCT(r=0.863)、CRP(r=0.724)、ETX(r=0.643)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TX、PCT、CRP对疾病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PCT为优。  相似文献   

13.
徐薛芬  刘洪泱  李婷  张丽 《安徽医药》2016,37(12):1552-155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4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并发SAP分为SAP组(52例)和非SAP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吸烟、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卒中部位、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鼻饲治疗及使用脱水剂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痰培养检出菌株中,G-杆菌占72.3%,G+球菌占17.1%,真菌占10.6%。结论 高龄、既往有吸烟史、肺部基础疾患、有糖尿病史、后循环卒中、临床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进行机械通气、鼻饲治疗及脱水剂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并发SAP,SAP患者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张颖绯 《安徽医药》2017,38(10):1333-1336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R)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及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108例AR患儿作为AR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组,另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入院时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AR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的相关性及两者与IL-2、TNF-α、TGF-β1相关性。结果 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264±0.135)%、(50.16±11.67)ng/L、(14.21±5.34)n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为(1.82±0.62)ng/L,高于对照组的(0.34±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305±0.137)%、(59.34±13.05)ng/L、(16.97±4.69)ng/L,均高于中重度AR组患者,TNF-α水平为(1.64±0.57)ng/L,低于中重度AR组患者的(1.93±0.6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治疗后第1、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TNF-α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81、0.581,P<0.05),IL-2、TGF-β1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613、-0.579,P<0.05);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与IL-2、TGF-β1呈负相关性(r=-0.675、-0.691,P<0.05),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 AR患者存在CD4+CD25+CD127lo/-Treg及IL-2、TGF-β1下降,TNF-α上升,且与病情程度有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1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含阿莫西林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试验组给予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GAS、CD8+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MTL、CD4+、CD4+/CD8+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6、TNF-α、CRP、GAS、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TL、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7%(P<0.05)。结论 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慢性胃炎疗效更为显著,能抑制机体内炎症反应、调控胃肠道激素分泌,提高患者免疫力,多途径共同作用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赵静丽  丁显春  刘科贝 《安徽医药》2019,40(11):1259-1261
目的 探讨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司他韦颗粒口服,均连续治疗3天。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结果 治疗3天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IL-6、CRP、IFN-γ水平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CD8+治疗前后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区分方法。方法:对疫苗株和水痘临床患者疱疹液进行开放阅读框62(ORF62)区基因序列测定,确定可用于野毒株和疫苗株区分的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NP)位点。PCR扩增含SmaⅠ、BssHⅡ和NaeⅠ酶切位点的基因(DNA)片段后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利用酶切图谱区分野毒株和疫苗株。结果:用PCR-RFLP分析疫苗株和疱疹液,疫苗株酶切图谱为Sma+BssH+Nae+,疱疹液酶切图谱为Sma-BssH-Nae-结论:基于ORF62区的106262(SmaⅠ)、107136(BssHⅡ)、107252(NaeⅠ)的PCR-RFLP可有效区分野毒株和疫苗株。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噻肟治疗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头孢噻肟治疗(头孢噻肟组)。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道病原菌检出分布构成;经过治疗后达到进步级别和有效级别疗效的平均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WBC平均复常率;评价两组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监测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检出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特别是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达到进步、有效的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WBC平均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噻肟均可用于儿童呼吸道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环  吴凡 《安徽医药》2016,37(10):1253-1256
目的 探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对早产儿肠道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东营市人民医院儿科的14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组,A组为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B组单独应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治疗,C组为单独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D组采用标准的肠内营养喂养,4组早产儿均给予新生儿监护室(NICU)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时检测4组早产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CD3+含量、CD4+含量及CD4+/CD8+比值,同时检测4组早产儿大便中的益生菌数量,并比较各组发生院内感染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1周时,4组早产儿的SIgA、CD3+、CD4+含量、CD4+/CD8+比值,及肠道益生菌数量5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述5项指标均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A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SIgA、肠道菌群数量均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A组(8.1%)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13.5%、13.5%、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与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感染所致急性肾衰(ARF)患者肾功能、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所致ARF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间接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予以CB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及CD4+/CD8+)。同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r和BUN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cr和CHE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及PCT降低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数值提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降低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能够减轻感染所致ARF患者肾脏功能损伤,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