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和34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良、恶性肿瘤组的单指数模型参数、双指数模型参数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值,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同组间各参数值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的ADCstand、ADCslow、DDC及α值均高于恶性肿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0、0.723、0.769及0.741,诊断阈值分别为1.215×10-3mm2/s、1.050×10-3mm2/s、1.230×10-3mm2/s和0.783;良、恶性肿瘤组的ADCstand与ADCslow、DDC值均呈正相关(P<0.05),且ADCslow值低于ADCstand值(P<0.05)。结论: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WI+IVIM+DCE-MRI模型)对TICⅡ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15例,TICⅡ型良性组30例,恶性组85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TICⅡ型良性组ADC、D值高于恶性组,而Ktrans、Kep、Ve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Ktrans、Kep、Ve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01~1.64,P>0.05),但D值的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DWI模型的AUC为0.72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ZOOMit IVIM和T1 mapping的定量参数在鉴别肺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并评估它们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76例诊断为“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肺MRI检查,良性11例(良性组),肺癌65例(肺癌组),测量ADC、D、D*、f和T1等参数,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与肺癌组之间对比分析,良性组的ADC值、D值、f值和T1值均大于肺癌组(ADC值P<0.001;D值P<0.001;f值P=0.004;T1值P=0.02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的AUC最大,诊断效能最好(ADC值AUC=0.9552;D值AUC=0.9483;f值AUC=0.7769;T1值AUC=0.710)。而D*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结论 ADC、D、f和T1有助于鉴别肺的良恶性病变,ADC值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共276个病灶,包括197个恶性病变,79个良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及多b值DWI检查,获得传统DWI及IVIM各参数.比较各参数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中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参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阈值以及曲线下面积(AUC)、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DC)、灌注分数(f)、扩散分布指数(DDC)及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ADC、slow ADC、f、DDC和α的AUC分别为0.865、0.861、0.742、0.85和0.735;ADC、slow ADC、DDC和α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1.105×10-3 mm2/s,0.883×10-3 mm2/s,1.025×10-3 mm2/s和0.842,slow ADC敏感性最高(90.3%),DDC特异性最高(79.5%).双指数模型中slow ADC与fast ADC联合诊断的AUC为0.882;拉伸指数模型DDC与α联合诊断的AUC为0.853.结论 3种模型对于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都具有较高的价值,传统ADC的诊断准确性较高,slow ADC敏感性较高,DDC特异性较高.双指数模型中slow ADC与fast ADC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全域直方图参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将CT难以明确诊断而进一步行MRI检查的90例SP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将SPN分为良性组(30例)和恶性组(60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良、恶性组的ADC和IVIM-DWI参数(D、D*、f)的全域直方图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采用DeLong法比较各直方图参数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全域直方图参数与恶性SPN的相关性。结果:恶性SPN组的D值和ADC值的多项全域直方图参数(均值、标准差、P10、P90、四分位间距、最大值、中位数、最小值、范围、能量、熵、均匀性和异质性)的测量值均显著低于良性SPN组(P<0.05);且这些直方图参数均与恶性SPN呈负相关(P<0.05)。D和ADC的直方图参数均能有效鉴别SPN的良恶性,且各项直方图参数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临床怀疑为肝脏肿瘤、且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临床或随访明确诊断的92例患者(共93个病灶)的病例资料,其中恶性组69例、良性组23例(2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 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IVIM(b=0、20、50、100、200、400、600、800和1200s/mm2)。将ROI 放置于肿瘤最大实性区域,采用单指数及双指数模型获得以下参数值: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及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的ADC、D、D*和f值分别为(1.67±0.59)×10-3、(1.23±0.34)×10-3、(36.13±17.84)×10-3mm2/s 和(29.96%±15.67%),恶性组者分别为(1.20±0.36)×10-3、(0.88±0.21)×10-3、(34.84±19.75)×10-3mm2/s 和(21.77%±10.07%)。除D*值外,ADC值、D值及f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及0.023),相应ROC下面积分别为0.764、0.804及0.665。以D值<1.13×10-3mm2/s为阈值,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5%和62.5%。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使用双指数模型计算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值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单指数DWI及IVIM-DWI在直肠癌淋巴结(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DWI及IVIM-DWI检查。比较转移性LN与非转移性LN的短径、长径、长-短径比、常规DWI上的eADC值、ADC值及IVIM-DWI 参数值(D、 D*和 f)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进行的ROC曲线分析,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性与非转移性LN的短径[分别为 (10.23±5.63)和(5.11±1.35) mm]、长径[分别为(13.08±7.30)和(6.25±1.34)mm]、eADC值[分别为(0.726±0.168)和(0.297±0.074)]和D*值[分别为(27.916±23.277) ×10-3和(8.660±2.475)×10-3mm2/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径、长径、eADC值和D*值鉴别转移性LN与非转移性L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28、0.999和0.991,其中以e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磁共振单、双指数DWI对直肠癌转移LN的诊断价值较高,其中以eADC值在直肠癌转移性LN的诊断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技术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37例女性患者(共153个病灶)行双侧乳腺多b值DWI检查(b=0~2000 s/mm2);分别使用IVIM、DKI模型获得病灶的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平均扩散峰度系数(MK)、平均扩散系数(MD)和ADC值.分析这些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病灶的D、f、MK、ADC和MD值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0、0.000、0.000和0.000),良恶性病灶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D值与和MK、ADC和MD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可靠性相当,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1).当MK值及D、ADC和MD值的阈值分别取0.8073及0.9536×10-3、1.1436×10-3和1.5657×10 3mm2/s时,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分别为(95.7%,84.2%)及(95.7%,81.6%)、(96.5%,84.2%)和(93.9%,84.2%).ROC曲线分析得出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AUC=0.91).联合D值和MK值的AUC这0.92.结论:采用1VIM和DKI模型获得的相关参数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以IVIM模型中的真性扩散系数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联合真性扩散系数和扩散峰度系数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T平扫发现肺结节且未进行放、化疗的97例患者进行MR常规扫描及STIR-EP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肺结节的MRI形态学表现,并对肺结节的信号强度进行评分,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信噪比(SNR)值。结果 MR对肺结节形态学的细微结构的显示并不优于CT(P>0.05),但对肺结节宽基底与胸膜相连征的显示优于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χ2=7.762,P=0.005);恶性肺结节的信号强度评分(3.93±1.26)明显高于良性结节(2.26±1.3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01);恶性肺结节的ADC值(1.392±0.237)×10 mm-3/s)明显低于良性结节(1.948±0.416)×10 mm-3/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06);恶性肺结节的SNR值(275.01±77.33)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95.63±58.2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629,P=0.033)。结论磁共振STIR-EP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非常有助于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可成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双指数模型DWI评估裸鼠肺腺癌移植瘤早期化疗疗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筛选最佳参数.方法:在48只雌性裸鼠中建立肺腺癌移植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A及对照组B,A组和B组分别采用腹腔内注射顺铂和生理盐水.每组各随机抽取4只裸鼠(AM组、BM组)于4个时间点(第0、3、7和10天)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DWI),测量病灶的体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两组各16只裸鼠(AP、BP组)分别在对应的4个时间点每次随机抽取4只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肿瘤体积和DWI参数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化疗第3、7、10天AM组肿瘤的ADC和D值较BM组明显升高,f值明显降低(P<0.05).化疗第10天AM组肿瘤体积较BM组明显缩小(P<0.05),而第3、7天肿瘤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各参数的ROC下面积依次是0.917(D)、0.833(ADC)和0.667(f);以D值>1.02×10-3mm2/s作为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100%;以ADC值>1.08×10-3mm2/s作为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100%.病理检查显示,在化疗第3、7和10天时AP组肿瘤细胞坏死和出血较BP组明显增多,AP组微血管密度(MVD)及细胞增殖抗原67(Ki67)的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而下降,AP组与BP组间MVD及Ki67表达水平分别在第7、10天及第3、7、10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移植瘤化疗后D、ADC和f值的改变早于肿瘤体积的变化;D值对肺腺癌早期化疗疗效的评价可能优于ADC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基于并行传输技术的小视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ZOOMit IVIM-DWI)所得的定量参数在鉴别非小细胞肺癌(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与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14例,非小细胞肺癌38例(腺癌26例,鳞状细胞癌12例),共52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术前行ZOOMit IVIM-DWI检查,对所得到的肺癌的ZOOMit IVIM-DWI原始数据经双指数模型处理,得到对应的参数图,测量不同组肺癌的ADC平均值、D值、D*值、f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的f值大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鉴别两者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779,诊断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为78.95%。而ADC平均值、D值和D*值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ZOOMit IVIM-DWI参数f值对鉴别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作用,小细胞肺癌通常比非小细胞肺癌拥有更低的f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4-8
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的双指数模型ADCstandard值、ADCfast值、ADCslow值、ADCfast成分所占比例(f值),评价双指数模型DWI在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而为临床提供更加详实可靠的测量数据和影像诊断。方法:测量脑膜瘤良、恶性瘤体及瘤体对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ADCstandard值、ADCfast值、ADCslow值、f值,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良性脑膜瘤的b值-信号强度曲线斜率高于恶性脑膜瘤。2良性脑膜瘤瘤体区与瘤体对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比较,ADCstandard值、ADCfast值、ADCslow值、f值均增加(均P0.05)。3恶性脑膜瘤瘤体区与瘤体对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及良性脑膜瘤瘤体区比较,ADCstandard值、ADCslow值均减少,ADCfast值、f值均增加(均P0.05),且ADCslow值在良、恶性脑膜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病变的ADCstandard值、ADCslow值、ADCfast值、f值最佳阈值分别为0.617×10-3mm2/s、0.503×10-3mm2/s、5.9×10-3mm2/s、39%。结论:多b值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可为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病变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脑膜瘤病变的扩散信息,同时无创获得脑膜瘤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良性(Ⅰ级)、11例非典型性(Ⅱ级)和4例间变性脑膜瘤(Ⅲ级)患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的最常见部位均位于额部;两者在肿瘤大小、形态和信号特点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恶性脑膜瘤在肿瘤囊变坏死、边缘不规整、周围水肿、肿瘤强化方式和脑膜尾征等征象发生率上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侵犯脑实质或(和)破坏周围颅骨是诊断恶性脑膜瘤较为特异性征象;②良、恶性脑膜瘤的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8.73±1.68)×10^-9mm^2/s、(7.26±3.22)×10^-9mm^2/s,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MRI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些特征性征象,结合ADC值的变化,能明显提高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MR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42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R动态增强 ,绘制MR动态增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 (PH)、强化斜率 (SS)、最大强化率 (Emax)。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 ,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之间的PH、SS、Emax均相差显著 (Ρ <0 .0 0 1)。以最大强化值 (PH) 3 0 0信号强度值 (SI)作为判定良恶性结节的阈值 ,可获得 96% (2 5 / 2 6)的敏感度 ,75 % (12 / 16)的特异度 ,88% (3 7/ 42 )的准确率。结论 MR动态增强能反映良恶性结节的血供信息及差异 ,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