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从北豆根中筛选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新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构建SNAP-tag-EGFR细胞膜色谱模型,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构成二维联用系统,靶向筛选北豆根中EGFR的潜在抗肿瘤活性组分。用前沿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研究潜在活性组分与EGFR的相互作用。并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初步验证潜在抗肿瘤活性组分的药理作用。结果 利用该二维联用系统从北豆根提取物中识别出目标组分蝙蝠葛苏林碱和蝙蝠葛碱。前沿分析测得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与EGFR相互作用的平衡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2.48×10-6、3.57×10-6 mol·L-1,表明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与EGFR均存在一定强度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子对接实验表明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均可结合于EGFR的活性腔,与EGFR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在5~100μmol·L-...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细胞膜色谱(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CMC)技术是一种研究药物与靶体(包括受体)相互作用的亲和色谱分析技术。它是将活性细胞膜固定在特定载体表面,制备成细胞膜固定相(CMSP),用液相色谱的方法研究药物或化合物与固定相上细胞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所以特别适用于中药药物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的筛选。但是CMC法使用的自然生物膜中存在多种活性蛋白,化合物可能与多种受体或通道蛋白结合,所以缺乏特异性、靶向性。而CD40-CD40L是As疾病相关基因,阻断CD40-CD40L炎症信号通路为抗As药物作用靶点,因此建立CD40高表达的CMC模型,其方法更具有应用价值。我们建立了CD40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模型,对经典抗As中药丹参进行特异性、靶向性筛选,以期发现其活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成分。从而为中药筛选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方法:构建CD40高表达的内皮细胞(ECV-304),制备细胞膜固定相,应用CD40高表达的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丹参中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为新疆准噶尔乌头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以正交试验方法多指标优化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供试品前处理方法,建立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性鉴别.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分离度好,稳定性高,得到准噶尔乌头4个特征峰,分别是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未命名化合物1.结论:建立的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供试品前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可行、全面,为新疆准噶尔乌头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细胞膜色谱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对细胞膜色谱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细胞膜色谱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抗炎镇痛、抗心血管疾病、抗糖尿病和抗肿瘤等活性成分,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结论细胞膜色谱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对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细胞膜色谱法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膜色谱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色谱技术,将药物效应成分的分离和活性筛选结合在一起,因此特别适用于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物质基础研究。对细胞膜色谱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药活性物质筛选的新技术发展迅速,利用"受体-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快速筛选出中药材里含有的与特定靶点结合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再进一步鉴定出活性成分结构.这些技术对阐明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中药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传统药物发现方法的有利补充.综述了常用的分子对接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细胞膜色谱技术的原理、特...  相似文献   

8.
中药经过了长期的临床试验,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并为新药开发提供极好的活性化合物库,已逐渐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药中通常含有成百上千的化学物质,但其中只有少数的化合物具有药理作用,而其余大多数成分的存在使得分析和筛选中药的活性成分非常困难。因此,探寻用于分析和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策略是中药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问题,细胞膜色谱法已成为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本文将概述细胞膜色谱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前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细胞膜色谱法在中药活性成分分析和筛选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孙铁锋  王平  丁相龙  丁立钧  姜其宝  王金国 《药学研究》2023,42(11):926-931,936
近年来,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膜色谱在多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细胞膜色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细胞膜色谱技术的分类以及细胞色谱技术在多肽类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总结并提出了细胞膜色谱检测多肽的优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天然产物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已成为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源泉。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技术的提高,对缩短研究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筛选效率、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十分关键。本文就近年来以色谱分离技术为基础的柱前、柱上和柱后3种活性化合物筛选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高效筛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琪  解笑瑜  王嗣岑 《药学进展》2023,47(11):864-874
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作用机制的不明确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以及对药效物质基础进行解析是中药研究需要面对的关键挑战。近年来,基于天然细胞膜靶向特异性的仿生亲和识别系统已被证明是筛选中药活性化合物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可在体外实现药物体内过程的模拟,在复杂体系分析中具有独特优势,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药物发现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综述了基于细胞膜的亲和识别策略在高效发现中药生物活性化合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改善与应用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效快速地分离和筛选复杂体系中的活性成分是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关键。近年来,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因具有分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以及集成方式灵活等优势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研究中备受青睐。本文简要综述了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从柱前、柱上以及柱后三大筛选模式的不同集成方式展开叙述,并指出其不足,以期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促进该技术在活性成分筛选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对CIA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对II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治疗作用。方法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片6 mg·kg-1)、准噶尔乌头及其3种炮制品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牛Ⅱ胶原乳剂和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CIA模型。各组于造模致炎后灌胃给药,连续6周。观察各药对CIA大鼠关节肿胀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2、SA、TNF-α的含量。取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行染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率、血清IL-2、SA、TNF-α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大鼠关节滑膜炎性病理变化显著;②与模型组比较,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可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率、血清中IL-2、SA、TNF-α含量(P<0.05或P<0.01);③与模型组比较,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可改善CIA大鼠关节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结论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期研究及文献报道均表明野菊花黄酮类成分有明显抗炎活性,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野菊花黄酮抗炎活性的药效物质。方法 搜集现已分离鉴定的34个野菊花黄酮类化合物组成配体数据库,选择IκB激酶β(IKK-β)、P38、环氧合酶 2 (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4个与抗炎活性密切相关的靶点组成受体数据库,应用Discovery Studio 3.0 (DS3.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筛选出打分总分高于阈值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1个。结论 对比分析了原配体与野菊花黄酮作用于各靶点的主要活性位点,初步推断了野菊花黄酮抗炎活性的作用机制,为研发抗炎制剂类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化学成分的筛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对从板蓝根中分离到的31种化合物做抗内毒素活性筛选.方法:将31种化合物分别制成1 mg&#8226;mL 1的无菌水溶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再将有活性的化合物溶液分别与可使家兔产生典型发热反应的内毒素温育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热原检查法做体内实验.结果:6种化合物有体外抗内毒素作用,其中1种化合物有半体内抗内毒素活性.结论:从已分离到的板蓝根化学成分中可筛选出抗内毒素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血清中hs-CRP、TNF-a、IL-6浓度的影响,筛选出调控作用最为显著的化合物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制备大鼠脑卒中模型,分别给予相同治疗量的丹红注射液和不同单体化合物溶液,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血清中hs-CRP、TNF-α、IL-6水平,根据不同组别上述指标的变化,确定丹红注射液中起调控作用的成分.质量标准研究采用HPLC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 C18为色谱柱,以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6℃,检测波长:280nm.结果:血清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丹酚酸A、丹酚酸B和红花黄素对hs-CRP、TNF-α、IL-6水平影响最为显著;质量标准研究中,三种成分实现了基线分离,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回收率良好,10批丹红注射液样品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的RSD分别为5.17%、3.35%和6.20%;结论:本研究以hs-CRP、TNF-α、IL-6水平为指标,准确筛选出丹红注射液中的调控活性成分,提高了质量标准研究的效率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以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总结概括了近5年来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新技术的进展情况。其中生物色谱技术、芯片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面,比起传统方法具有效率高、自动化、通量高的优点,可以为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借助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验证实验筛选中药复方二至丸治疗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二至丸中的化合物与4个骨质疏松相关靶点进行对接,初步挑选得到红景天苷、特女贞苷、酪醇、槲皮素和蟛蜞菊内酯等5个活性成分。然后采用含有不同浓度化合物的α-Mem培养基培养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率和矿化结节,细胞验证结果表明,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和槲皮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较为明显,红景天苷对MC3T3-E1细胞矿化作用较特女贞苷和酪醇效果更好。本文采用的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外验证研究可以用于二至丸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筛选,同时可为中药药效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鹅掌柴新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鹅掌柴叶挥发油(SOLEO),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SOLEO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用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法两种模型评价SOLEO的抗炎镇痛活性。 结果 GC-MS法测出SOLEO中55个组分,其中组分1~16共占84.28%,为SOLEO的主要成分。4-萜品醇、(-)-斯巴醇、氧化石竹烯、芳樟醇4种成分占总含量的51.86%。SOLEO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可明显缓解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郭肿胀程度,SOLEO经灌胃给药10 g生药/(kg.d)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2.5 %和59.6 %。 结论 SOLEO为鹅掌柴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为民间以鹅掌柴新鲜叶入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田基黄抗缺氧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田基黄(Herba Hypericci japonici)中抗缺氧活性成分,期望得到具有抗缺氧活性的纯化合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IR、NMR、ESI-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采用PC12细胞进行活性追踪,评价其体外抗缺氧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3-O-甲基槲皮素(3-O-methylquercetin,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二氢山柰酚(dihydronaphthol,3)、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4)、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田基黄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缺氧活性,其中化合物2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