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伴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者56例。结果:肿瘤最大径越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P﹤0.05),病灶位于峡部或肿瘤侵犯包膜的患者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 P﹤0.05)。患者性别、年龄、甲状腺结节数目与是否伴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大小、病灶位置及是否侵犯包膜是辅助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伴有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方法比较微小癌(直径≤1 cm)与非微小癌(直径>1 cm)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甲亢合并PTC患者女性(93.75%)多于男性(6.25%),中位年龄48岁。术前超声结果以低回声结节(93.75%)、微钙化(67.50%)、边界不清(87.50%)为主要特征;术后病理显示微小癌居多(78.75%),微小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中/高危及TNM分期III-IV期的比率均低于非微小癌组(均P<0.05);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1.25%,转移组原发癌灶直径、患者年龄<45岁以及非微小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癌灶直径增大与颈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P<0.05)。结论:甲亢合并PTC女性为主,微小癌居多,其恶性程度低于非微小癌;原发癌灶直径增大是甲亢合并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CN0甲状腺微小癌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CN0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CN0甲状腺微小癌复发的因素。[结果]10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90%及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甲状腺上极肿瘤、肿瘤甲状腺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影响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复发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甲状腺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枚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甲状腺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枚是CN0甲状腺微小癌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7岁,因无意中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到我医院就诊。甲状腺彩超示:左侧甲状腺0.8 cm ×1 cm低回声实性改变,伴有微小钙化( TI-RADS 分级:4a级);颈部Ⅳ区可探及肿大淋巴结,大小2.0 cm ×1.4 cm,皮髓质分界不清。该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为了明确诊断,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的穿刺检查,病理回示: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拟行手术方式为“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部Ⅳ区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肿大并液化坏死,Ⅳ区淋巴结呈干酪样坏死的异常改变。遂改行“左侧甲状腺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左侧颈部Ⅳ区淋巴结活检术”,Ⅳ区淋巴结取活检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回示:Ⅳ区淋巴结肉芽肿性炎症改变(结核特征性病变)。术后进一步行 RT-PCR 检查,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规病理回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癌转移(2/5);Ⅳ区淋巴结肉芽肿性炎症改变,考虑结核性病变。术后给予患者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术后随访43个月至今,无复发转移迹象。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小龙  高明  郑向前  于洋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3):1325-1327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更加合理的微小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83例,按国际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分型,统计分析其中微小癌的发生率、性别比例、好发年龄、颈淋巴结转移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等临床生物学特性。结果:所有病例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10例,发生率为28.7%。微小癌可同时合并其他组织学变型,其中硬化型最常见,发生率为20.9%;侵袭转移能力较高的高细胞型占3.6%。微小癌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上与总体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4.7%,而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0%,低于总体淋巴结转移率(P〈0.05)。在所有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90.9%的病例出现Ⅵ区淋巴结转移,仅2例为跨越Ⅵ区直接转移至其它区域。此外所有病例中远处转移(肺)1例,微小癌未见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较乳头状癌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低,但亦可合并有高侵袭性组织学变型,可在早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因此不可全部按照Ⅰ期甲状腺癌处理。90.9%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以Ⅵ区为第一站。此区淋巴结阳性,具有指导术式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肿瘤临床》2023,(13):649-653
骨肿瘤是发生在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包括原发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骨肿瘤治疗手段由原来的开放手术逐渐转变为微创手术,消融治疗是目前骨肿瘤的主要微创治疗方法之一,该治疗手段安全有效。至今国内尚无骨肿瘤热消融治疗共识指导治疗,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骨肿瘤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对热消融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等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给出相应推荐,以期对国内医生实施骨肿瘤消融治疗提供帮助与指导。本专家共识为骨肿瘤的热消融治疗仅提供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叶欣  王俊  危志刚  李岩  范卫君  王忠敏  王俊杰  王徽  王春堂  牛立志  方勇  古善智  田辉  刘宝东  仲楼  庄一平  池嘉昌  翟博  孙锡超  阳诺  李肖  杨正强  韩玥  李晓光  李玉亮  李春海  杨霞  黄广慧  杨武威  杨坡  肖越勇  宋晓明  张开贤  陈仕林  陈炜生  林征宇  林殿杰  孟志强  赵晓箐  胡凯文  柳晨  柳澄  顾春东  徐栋  黄勇  彭忠民  董亮  蒋磊  曾庆师  靳勇  雷光焰  黎海亮  潘杰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消融专家委员会 《中国肺癌杂志》2021,(5):305-322
局部热消融技术在肺部结节治疗领域正处在起步与发展阶段,为了肺结节热消融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消融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国内有关专家,讨论制定了"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微小癌2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5年5月间2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改变特点,27例用光镜,其中11例做免疫组织化学,1例做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检索。结果24例为女性发病,24例为单发结节,20例合并甲状腺其它良性疾病发生。甲状腺癌组织分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5例,滤泡型乳头状微小癌1例,髓样癌1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3例,病理检查均阴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髓样癌TG(-)、Cal( )、CgA( )、CEA( )、Syn(-)、并且淀粉样物质染色(±)、余10例乳头状微小癌TG( )、Cal(-)、CK( )、CgA(-)、p53(±)。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高,多为单发结节,以乳头状癌为主,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仔细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癌结节最早在结直肠癌中被提出,后续也被发现存在于其他肿瘤,对相关肿瘤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结直肠癌与胃癌患者的重要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2017年第8版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将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癌结节归为N1c,而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结节并未纳入分期系统。在胃癌中,虽然癌结节已被相关研究证明了其重要性,但关于胃癌癌结节的来源、具体定义、预后价值及对胃癌分期的影响尚存争议。因此,癌结节如何影响结直肠癌与胃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决策还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就癌结节对胃肠癌预后和分期的影响及目前研究未达成的共识等进行综述,总结近期关于癌结节预后价值的研究结果以及癌结节对结直肠癌和胃癌分期和治疗的影响,提示其在胃肠癌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磊  周一波  陈杭军 《肿瘤学杂志》2019,25(12):1107-1110
摘 要:[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技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后再发良性结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后再发良性结节患者94例(99个结节),其中40例(45个结节)施行甲状腺结节二次切除手术(二次手术组),54例(54个结节)患者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RFA组)。射频消融治疗患者通过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随访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结节的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和血流灌注等情况,以术后12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50%为消融治疗成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情况。[结果] 射频消融54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甲状腺结节的体积缩减率分别为33.63%、50.24%、72.51%、80.62%。RFA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12.96%),二次手术组8例(20.00%)。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第12个月甲状腺相关激素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后再发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减少对机体的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微波热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来源于鼻咽癌、喉癌、食管癌及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分为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30例及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25例,放疗总量60-70Gy/30-35次;6次/周;微波热疗3次/周,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颈部肿块完全消退23例(76.7%),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为7例(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颈部肿块完全消退25例(83.3%),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为15例(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诊断、治疗方面业界存在诸多分歧。该研究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并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山西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1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术前均行颈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6.8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患侧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39例,其中11例同期行对侧叶部分切除术;接受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2例。5例同期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27例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44.3%),5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8.2%)。年龄<45岁、多灶性病变、肿瘤位置跨越或接近中线、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5 mm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7%、60.7%、66.7%和53.8%。结论: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灵敏度较高,规范化及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南京市江宁医院、句容市人民医院及南通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治疗中心甲状腺良性结节980例,共1 480枚病灶,超声实时监测及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线植入结节内,采用单点或多点一次性完全消融。消融后即时超声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经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甲状腺结节体积及最大径持续缩小(P<005),12个月以后缩小不明显(P>005),共有124枚病灶消失。手术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变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14,TRIM14)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TRIM14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2例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组织标本以及5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入组标本中TRIM14表达水平,并分析TRIM1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C组织中TRIM14表达阳性率为88.04%,甲状腺良性结节中TRIM14表达阳性率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IM14表达与PTC患者T分期及肿瘤危险度分层相关(P<0.05)。结论:TRIM14高表达于PTC组织中,有望成为新的PTC肿瘤标志物。TRIM14的表达与PTC患者T分期及危险度分层相关,提示TRIM14可能影响PT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135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1987年6月至2002年6月手术治疗的13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甲状腺微小癌中76例(56.30%)术前拟诊甲状腺良性病变,而术中或术后发现为甲状腺微小癌。对原发灶均行一侧腺叶及以上切除。37例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中有13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23例(91.11%)随访6个月至10年,无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多数因拟诊甲状腺良性病变在术中或术后发现,腺叶切除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临床淋巴结肿大者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A组)和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B组)的患者,用免疫组化对其肿瘤组织及转移性的淋巴结进行BRAFV600E基因突变蛋白检测并通过统计学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A组总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69.1%)、右侧PTMC(78.3%)、双侧PTMC的突变率(83.3%)要分别高于B组(37.1%、26.7%、42.9%)(P值均<0.05),但强阳性率(23.6%)和左侧PTMC的突变率(50.0%)与B组(11.4%、46.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A组组内淋巴结转移灶BRAFV600E基因突变率无论PTMC在左侧(72.2%)、右侧(92.0%)或双侧(91.7%)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30.9%)上与原发灶(50.0%、78.3%、83.3%、23.6%)均无差异(P>0.05),但总的突变率,前者(85.5%)要高于后者(69.1%)(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是导致PTMC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或术后通过各种方法测得的BRAFV600E突变阳性预示着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弹性成像(UE)与超声造影(CEUS)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检测出确定性困难的73例80个甲状腺微小结节进行 UE 及 CEUS 检查,所有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80个结节中 UE5分法诊断正确率为92.5%(74/80),其中3例恶性结节误诊为良性结节,3例良性结节误诊为恶性。CEUS 诊断正确率为85.0%(68/80),其中6例 PTMC 误诊为良性病变,6例良性结节误诊为 PTMC;UE 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性94.0%,特异性90.0%,准确性92.5%;CEUS 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性88.0%,特异性80.0%,准确性85.0%。联合应用 UE 和CEUS 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性96.7%,特异性92.7%,准确性94.9%。结论:UE 和 CEUS 对于诊断 PTMC 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大于任意单项检查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及3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组织标本中CXCL12的表达。结果: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XCL12表达阴性。在癌组织中,CXCL12高水平阳性表达于癌细胞胞浆,阳性表达率为69.6%。在良性甲状腺疾病中CXCL12阳性表达率为12.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良性甲状腺疾病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P〈0.05)。CXCL1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XCL12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研究已证实RFA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价值,常用于伴有症状或影响颈部美观的甲状腺良性结节、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复发性甲状腺癌、原发性甲状腺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指南共识。文章介绍了RFA的原理、基本技术,临床应用现况及手术适应证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n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 )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人民医院2001年1 月至2013年7 月甲状腺疾病和湖北省肿瘤医院2006年1 月至2013年7 月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湖北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以来,甲状腺癌发病明显升高,由14.94% 上升至18.10%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2008年的15.23%(46/302)上升至2012年的19.32%(166/859)。 两家医院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85.33%(378/443)上升至90.89%(1 038/1 142);微小乳头状癌比例由9.26%(35/378)上升至22.83%(237/1 038);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 416 例,男女比例为1:3.75;颈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在性别、年龄方面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病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为77.94% ,与单病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为72.29% ,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及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呈增长趋势,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多病灶肿瘤、单纯PTC 更易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