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EGFR突变并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颅内疾病控制率(iDCR),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iORR和iDCR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疾病进展和死亡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2例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3个月后iORR为69.5%,iDCR为96.3%;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PS评分、EGFR突变类型、脑转移部位、是否有其他部位转移、是否有中枢神经症状的NSCLC脑转移患者iORR和i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总生存率为73.2%,无进展生存率为78.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FGR突变类型为L858R的NSCLC脑转移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19del突变患者的2.793倍(95% CI: 0.134~0.956, P=0.040),年龄>60岁的NSCLC脑转移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4.385倍(95% CI: 1.267~15.175, P=0.020)。结论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NSCLC脑转移患者可获得良好的iORR和iDCR,且安全性较好。EGFR突变类型为L858R和年龄>60岁是NSCLC脑转移患者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连爱民  方勇 《安徽医药》2017,38(12):1588-1591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在T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到2016年5月在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T1期NSCLC患者260例,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57例(亚肺叶切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203例(肺叶切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肺叶切除组比较,亚肺叶切除组患者的年龄更大(t=4.095,P=0.009),手术时间更短(t=8.081,P=0.029),病变直径≤2 cm比例更高(χ2=2.104,P=0.002)。对于T1N0M0的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73.82%,肺叶切除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83.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2);在亚肺叶切除组中,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70.66%和7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年龄(HR=1.06,P=0.047)及纵膈淋巴结转移N2(HR=5.57,P=0.012)。结论 对于早期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不能完全取代肺叶切除,但对于肺功能储备差及生命预测值小的老年患者,亚肺叶切除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王弦  李晓灿  江冬瑞  叶飞飞  吴强 《安徽医药》2018,39(12):1466-1469
目的 研究10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NSCLC患者标本100例,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ALK表达情况,统计分析ALK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00例NSCLC患者中,6例ALK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00%。不同年龄、不同肿块直径、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ALK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是否吸烟、发生部位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间患者的ALK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ALK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肿块直径和病理分型有关,可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晓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190-2193
目的 探究盐酸埃克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取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收治的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盐酸埃克替尼片口服治疗,125 mg/次,3次/d。回顾性分析其近期效果。结果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6个月(95% CI 11.85~14.42)。所有患者均接受疗效评估,其中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37例,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有效率(ORR)为38.33%,疾病控制率(DCR)为100%。患者的治疗史、基因突变情况、性别以及吸烟与否与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的治疗史,性别与是否吸烟与ORR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与ORR显著相关(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疹共出现5例,皮肤干燥9例,腹泻3例,肝功能异常2例。结论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58例NSCLC组织中VEGFR2和p53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肿瘤标志物和近期疗效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与VEGFR2和p53的相关性。结果 VEGFR2和p53在NSCLC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8.6%、23.4%,两者在不同病理类型NSCL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在Ⅱ-Ⅵ期患者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07);p53在有淋巴结转移、Ⅱ-Ⅵ期患者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Ⅰ期患者(P=0.005, 0.002)。VEGFR2高表达患者中p53高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0),表明VEGFR2与p53的表达显著相关。接受2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估为疾病进展的患者VEGFR2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部分缓解的患者(P=0.040)。结论 VEGFR2和p53的高表达与NSCLC的恶性程及化疗敏感性有关,VEGFR2、p53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焦南林  张有为 《肿瘤药学》2022,12(5):608-612
目的 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87(GPR8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GE-IA在线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中GPR87 mRNA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GPR87基因表达与NSCLC患者TNM分期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利用String在线工具分析与GPR87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 GPR87 mRNA在肺腺癌(LUAD)和肺鳞癌(LU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GPR87 mRNA高表达倾向于与NSCLC患者临床进展期有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中,GPR87 mRNA高表达组LUAD患者的OS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06 5),并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P=0.029)。然而,在TCGA数据库中,GPR87 mRNA高表达组LUSC患者的OS明显长于低表达组(P=0.036),但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String分析显示,LPAR1、LPAR2、LPAR3、SCIN、OR56A3、OR52W1、OR52L1、OR56B4、OR56A1、OR52B2等蛋白与GPR87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结论 基于肿瘤基因数据库信息挖掘,GPR87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LUAD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可能是LUAD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靶向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靶向联合化疗对EGFR基因不同突变位点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择安徽省胸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确诊的64例EGFR基因检测阳性的Ⅲb/IV期肺腺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靶向联合化疗组(33例)与常规化疗组(31例),同时对靶向联合化疗组患者按照其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分为3个亚组(19外显子突变组、21外显子突变组、20外显子突变组)。靶向联合化疗组患者采用EGFR受体酪氨酸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顺铂治疗,常规化疗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卡铂/顺铂治疗。比较两治疗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对靶向联合化疗组不同位点远期疗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靶向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高于常规化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联合化疗组中,不同外显子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之间靶向联合化疗的生存期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靶向联合化疗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不同位点基因突变患者接受靶向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徐玲玲  汪睿  王小艳  范彦博  王安邦 《安徽医药》2016,37(12):1531-1533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安徽省胸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1例伴恶性胸腔积液NSCLC患者,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胸腔积液情况、胸腔积液治疗情况等,分析各因素对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血性胸水患者RR为48.7%,显著低于非血性胸水患者(P<0.05);胸腔局部应用IL-2生物治疗RR为70.3%,显著高于不用IL-2进行局部治疗者(P<0.05)。非血性胸水中位生存期位13个月,较血性胸水生存有优势,胸腔局部应用含IL-2生物治疗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较不用IL-2治疗生存有优势,在腺癌患者中EGFR-TKI联合化疗生存优于单纯化疗,而后者生存优于单纯EGFR-TKI治疗(P<0.05)。结论 血性胸水疗效及预后差,胸腔局部应用IL-2生物治疗疗效较好、生存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胡翔  陈猛  吴承骏  郝大为 《肿瘤药学》2022,12(2):221-227
目的 探讨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水平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术后放疗的老年NSCLC患者102例,根据疗效分为放疗敏感组(55例)和放疗抵抗组(47例),检测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蛋白Cofilin1(phospho S3)的表达,并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 放疗抵抗组Cofilin1阳性表达组织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升高,而Cofilin1(phospho S3)阳性表达组织显著降低(P<0.05)。放疗抵抗组的Cofilin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而放疗敏感组的Cofilin1(phospho S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放疗抵抗组(P<0.05)。淋巴结转移、Cofilin1高表达、Cofilin1(phospho S3)低表达是放疗抵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放疗敏感组、Cofilin1阴性患者、Cofilin1(phospho S3)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较长、5年生存率较高(P<0.05);放疗敏感组中,Cofilin1阴性和Cofilin1(phospho S3)阳性患者PFS最长、5年生存率最高(P<0.05);放疗抵抗组中,Cofilin1阳性和Cofilin1(phospho S3)阴性患者PFS最短、5年生存率最低(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与Cofilin1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与Cofilin1的Ser3位点磷酸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ofilin1及其Ser3位点磷酸化是放疗敏感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对老年NSCLC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相关回顾性病例收集研究,探究使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是否具有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化疗方案的疗效,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方法 调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福州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接受GP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医疗记录,纳入78例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48、0.012),对疾病缓解率和不良反应风险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晚期NSCLC患者中,G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使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可能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朱颐  吴大保  申震  汪菁  张雪芬 《安徽医药》2017,38(9):1130-1132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化疗对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化疗组(41例)和单纯化疗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1年随访期限内治疗生存期、病死率,并通过监测血常规、彩超、CT或MRI,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病灶及转移情况。结果 手术+化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1.37±5.64)个月,单纯化疗组为为(14.22±4.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0)。手术+化疗组患者病死率为34.13%,单纯化疗组为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P=0.32)。手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单纯化疗组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0.03)。手术+化疗组治疗后病灶及转移发生率为35.90%,单纯化疗组发生率为5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0)。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方法对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7例实性乳头状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浸润将SPC分为两组,即单纯SPC组(12例)和SPC伴有浸润组(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等的差异。结果 发病年龄45~68岁,以血性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者16例(16/27,59.3%)。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肿瘤数目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0.3~5.5 cm,单纯SPC组和SPC伴浸润组患者间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行单纯全乳切除术,11例接受改良根治术,仅1例SPC伴有浸润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均阳性,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70.4%)神经内分泌指标突触素、CD56或嗜铬素A表达阳性,两组间神经内分泌指标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2017年7月31日,总体生存期4.5~47.5个月,中位生存期19.5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或者转移。结论 SPC好发于老年女性,常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或者乳头血性溢液,多预后较好,腋窝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不多见,SPC具有独特的病理及免疫表型,需与其他浸润性癌鉴别,避免过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曾政  杨鹤玲  刘宇  王勇  徐强  蒋鸥 《肿瘤药学》2022,12(2):208-214
目的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免疫指标,建立N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46例,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组,收集病理标本及相关临床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及t检验对免疫组化指标进行降维筛选,建立N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依据免疫细胞浸润密度及位置进行命名。通过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11例NSCLC患者进行验证,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8例、38例,两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14.33个月、25.84个月(P=0.015),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6.00个月、28.70个月(P=0.021)。利用聚类分析及t检验将16个免疫指标降维至7个,根据Fisher判别函数建立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进一步分析两组免疫细胞情况,分别命名为免疫低反应型和免疫高反应型,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基于肿瘤微环境建立的N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为NSCLC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应彬  朱熙君  陶钟 《安徽医药》2019,40(10):1118-1121
目的 探究艾迪注射液联合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确诊的MM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P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PCD方案治疗。治疗前统计两组患者的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及病理分型,治疗4个周期(共84天)后,采用客观缓解率(ORR)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并采用第一次无进展生存期(PFS-1)和两年内总生存期(OS)评价患者的远期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4+、CD8+及CD4+/CD8+比值,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SS-Ⅲ期患者的PFS-1与对照组RISS-Ⅲ期患者的PFS-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ISS-I期及RISS-Ⅱ期患者的OS与观察组RISS-I期及RISS-Ⅱ期患者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CD8+及CD4+/CD8+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PCD方案可提高MM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提高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LCP组(30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LC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F-LCP组(P<0.05);同时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CP组(P<0.05)。结论 PFNA术式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PF-LCP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塞来昔布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或术后复发性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转移性或术后复发性胃癌患者,分为塞来昔布+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OX-2阳性亚组的生存情况,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176例,塞来昔布+化疗组89例,单纯化疗组87例。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OS(P=0.59)和中位PFS(P=0.7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塞来昔布+化疗组COX-2阳性患者中位OS为14个月,单纯化疗组COX-2阳性患者为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塞来昔布+化疗组COX-2阳性患者中位PFS为7.5个月,单纯化疗组COX-2阳性患者为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恶心最为常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化疗可延长COX-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OS和PFS,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磊  秦慈南  郑俊  任文涛 《安徽医药》2019,40(11):1233-123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11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急诊行脊柱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急诊组(54例)和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数值均有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ASIA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机和时间对ASIA评分无交互作用(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时机不影响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张红雁 《安徽医药》2018,39(12):1502-1504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与术后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2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化疗时间将患者分为术前放化疗组(67例)和术后放化疗组(85例),所有患者均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原则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接受4~6周期FOLFOX4方案化疗。术后随访10~69个月,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急性不良反应(消化道、血液系统及泌尿系统反应)的差异。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术后放化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8%、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2%、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术前放化疗组5.9%,低于术后放化疗组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后放化疗组的3级血液系统反应分别为3.0%、8.2%,3级消化道反应分别为5.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与术后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无显著差异,但术前放化疗在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且急性不良反应低于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19.
张新君  朱峰  陈帅奇  唐钊  张会清 《安徽医药》2019,40(12):1377-1380
目的 探讨程序化解剖性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局限性肾癌(LRC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LRC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程序化解剖性RLPN,对照组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2、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GF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肾脏热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引流管留置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1、2、3个月患侧GFR较术前均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15%)与对照组(12.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总有效率(91.49%)较对照组(74.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3~24个月,两组随访期间均实现无瘤生存,且未出现复发、远处转移及癌特异性死亡情况。结论 LRCC患者行程序化解剖性RLPN治疗安全有效,且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SOX方案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58例胃癌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3.33%,疾病临床控制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6.43%,疾病临床控制率为85.72%。两组总有效率、疾病临床控制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7个月;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9个月。两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均有好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疲倦、疼痛、恶心呕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食欲丧失、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OX方案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